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子長市:穿過安定堡故城

2024-01-17歷史

在子長市安定鎮內,有一座安定堡故城,始建於北宋慶歷五年(1045),被稱為「邊鎮之咽喉」「西塞之要經」和「秦關之保障」。2008年9月16日,這裏被公布為第五批陜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2023年10月1日中午,參觀完鐘山石窟以後,我來到西側約500米的安定堡故城。元至正元年(1264),在此設安定縣,乃子長縣舊稱。1934年7月17日,謝子長率領紅軍攻入安定縣城,摧毀縣衙大堂和監獄,營救被關押的革命者。2016年10月13日,安定戰鬥遺址被公布為延安市文物保護單位。

安定堡故城依山而建,平面呈不規則的形狀,南半部份建於鳳凰山上,北半部份建於秀延河邊。從東向西,沿主幹道,穿過古城內,到處冷冷清清,看不見幾個人影兒。

在主幹道南北兩側,有若幹條的巷道連線,包括二街裏、王家巷、郝家巷、張家巷等。如今,雖然這裏的老建築已經所剩無幾,但是道路的尺度和名稱還保留著歷史墨點,縱橫交錯,布局鮮明。

在主幹道上,匆忙地走過,兩邊是新建的仿古建築和磚砌窯洞,沒有任何歷史滄桑和文化厚重之感。偶爾看見幾座稍有年代的老房子,大多破敗不堪,早已無人居住。

經過2016年的統計,這裏有78座古民居,以明清時期建築為主,包括一字型場院、L形場院、對立兩排窯洞場院、三合院、四合院、二進和三進院落等。除此之外,在民居之中,還有約15棵超過100歲的古樹,主要有臭椿樹、榆樹、槐樹等。

在安定堡的中心位置,有一座始建於清代的縣衙,民國十三年(1924)進行過重修,成為古城內保存最完好的公共建築。另外,還有文廟、城隍廟、關帝廟、華佗廟等宗教建築,以及文昌宮、張氏祠堂和孫氏祠堂的基址和部份建築。

經過古城西部,在主幹道北側,有一座姜聚華將軍故居。姜聚華(1933—2014),先後參加過光復延安、解放西安、寶雞、蘭州等戰役,從事師、團級戰地救護工作,後來長期擔任軍區醫院院長。1988年,他被授予少將軍銜。

這條主幹道東西長約700米,橫穿整個安定堡古城,連線著東關門和西門。這裏的城墻為夯土修築,外側表面曾經包裹磚石,分為內城墻和外城墻兩個部份。內城墻開有西門、南門和東門,向東、南兩個方向擴建形成外城墻,外城墻有北門和東關門。

目前,西門和北門保存相對完好,其他幾座城門地面遺跡都已經被破壞。在殘存的城墻上,還有馬面10座、角樓5座、敵台2座、烽火台2座,包磚脫落嚴重,夯土暴露在外。在城墻的制高點,還有屯兵寨遺跡。

明朝崇禎年間和清朝同治年間,安定堡多次被起義軍攻陷,城內的建築遭到嚴重破壞。1937年,縣治遷至瓦窯堡,安定堡遂成為鎮,失去曾經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