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給紅軍貢獻了一個軍團,孫連仲為何沒有被老蔣報復,還能終老寶島

2024-04-27歷史

眾所周知,老蔣此人睚眥必報,許多反對、得罪他的人,或多或少遭到了他的報復。

「山東王」韓復榘,明面上他因為放棄山東被老蔣找到借口處死的,實際上,韓復榘早年得罪過老蔣;東北王張學良,因發動西安事變,被老蔣關押了大半輩子。

種種事跡表明,老蔣此人記仇,睚眥必報,只要是得罪他了,輕則失去信任,重則性命難保。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人他間接得罪了老蔣,「送給」紅軍一個軍團,老蔣並沒有報復他,此人就是國軍二級上將孫連仲。

能成為國軍二級上將,孫連仲在國軍中的資歷自然是比較深的,此人並非老蔣的親信,曾經是馮玉祥身邊的「十三太保之一」。中原大戰後,蔣介石名義上統一了中原,馮玉祥成了一級上將,孫連仲是二級上將。

01

1893年2月,孫連仲出生於河北保定,家境不錯,置辦了不少田產,也做錢莊和糧行的生意。孫連仲早年讀過私塾,有些文化,長大後來到縣城讀書,懷著一顆救國夢想,成為馮玉祥的部下。

孫連仲是馮玉祥的親信之一,入北洋政府陸軍檢閱使署高級軍官教育團深造後,擔任旅長、師長。1926年,孫連仲被任命為國民聯軍東路軍第二軍司令官,參加了馮玉祥的五原誓師,響應了國民政府的北伐和東征。

投靠蔣介石後,孫連仲擔任由西北軍余部改編的第二十六路軍總指揮。

1931年,孫連仲兼任江西省「清鄉」督辦,所謂的「清鄉」督辦就是對紅軍的「圍剿」。在蔣介石的命令下,孫連仲率領大軍對紅軍進行了第二、三次「圍剿」,表現得還算賣力。

讓孫連仲沒有想到的是,同年12月,所部將領趙博生和董振堂二人率領二十六路軍在寧都起義,全軍加入了紅軍。

實際上,當時二十六路軍戰士對「圍剿」紅軍的舉動很反感,不想打內戰,西北軍的許多高級將領對老蔣本人也有不少意見,畢竟大家都不傻,拿自己當炮灰,替他人做了嫁衣的事情看得還是很清楚的。

二十六路軍不願與紅軍交戰,部下拖拖拉拉,沒有鬥誌,孫連仲也沒什麽辦法,再加上身體有病,請假到上海治病去了。

孫連仲一離開部隊不久就發生了大事,董振堂、趙博生等許多原二十六路軍的將領率部一萬七千余人起義了。這支在寧都起義的部隊,被編為紅五軍團,董振堂擔任軍團長。

部下嘩變,而且是一路大軍,老蔣是沒想到,孫連仲更是想不到。一萬余人加入紅軍,對紅軍的實力可以說是大大增加了,老蔣自然寢食難安,按照他的性格,起碼應該治一治孫連仲的罪,打擊報復也不是不可能。

老蔣對待下屬是親疏有別的,像胡宗南、顧祝同、陳誠、湯恩伯一類,戰場上指揮大軍敗多勝少,部隊起義投降者不計其數,老蔣睜只眼閉只眼;像孫連仲這樣西北軍出身的高級將領,屬於雜牌軍,老蔣雖然用他們,但受信任程度比較低。

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孫連仲的二十六路大軍起義後,老蔣怒歸怒,氣歸氣,但沒有真正處置孫連仲,性命無憂不說,官職也沒丟。

實際上,老蔣這麽做,還是有自己的考慮的,他需要穩住孫連仲這樣的雜牌軍將領,為自己賣命。孫連仲的西北軍「十三太保之一」,在軍中的根基還是很大的,如果換掉孫連仲,他的部隊更不好掌控了。

02

董振堂等原二十六路軍的將士加入紅軍後,屢建奇功,先後參加了贛州、漳州、南雄水口等戰役戰鬥。1932年董振堂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紅五軍在他的帶領下,在紅軍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長征期間,紅五軍團擔任最艱苦的後衛任務,率部阻擊敵人的追擊,力保中央紅軍北上,該軍團被譽為「鐵流後衛」。

長征期間,紅五軍團血戰金沙江、湘江,最殘酷的戰鬥中,離不開他們的身影。當然,面對敵人的層層圍剿,紅五軍團損失也相當慘重,湘江戰役中,紅五軍團34師全軍覆沒,師長、師政委、師政治部主任先後犧牲。

在金沙江阻擊戰中,紅五軍團負責阻擊,因缺乏船只,渡河部隊撤離緩慢,原定紅五軍阻敵3天的任務一再延後。在董振堂的率領下,紅五軍團在金沙江阻敵整整九天,以五千人的兵力,拖住了敵人一萬余人的進攻。

董振堂在陣前大喊:「就是只剩一個人也要守住陣地,沒有命令絕不撤離,保證主力安全過江。」可惜的是,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董振堂領導的紅五軍編入西路軍,在甘肅高台縣地區與數倍的敵人血戰,不幸戰死,時年42歲。

當然,除了董振堂外,孫連仲的部下還出過不少名將,如解放戰爭時期第一個起義的高樹勛。高樹勛起義的訊息被老蔣得知後,又是火冒三丈,他依舊沒有動孫連仲,原因是孫連仲在軍中有威望,他本人對老蔣也算忠心。

03

抗日戰爭時期,孫連仲和他的部下表現是可圈可點的,尤其在台兒莊戰役時,前線指揮官池峰城是孫連仲的部下,在戰役最困難的時候,孫連仲命令池峰城務必堅守陣地,敢膽過河者,軍法論處。

在孫連仲的命令下,池峰城率部與日寇血戰,在所部不足一萬人的情況下,堅守陣地20余天,炸掉了運河上的浮橋,與日軍背水一戰。

除了池峰城,孫連仲軍中還有一位抗日名將叫馮安邦,擅長打陣地戰,給日軍造成了非常大的殺傷。馮安邦獲得過青天白日勛章,這枚勛章很難得到,馮安邦不是嫡系,能獲此殊榮,自然是戰功卓著。

可惜的是,馮安邦最終戰死沙場,被日軍的炮彈擊中,抗日而死,死得光榮。

整個抗日戰爭時期,孫連仲的部隊還是很難打的,他本人在國軍高級將領中,抗日戰績也是名列前茅的。

到了解放戰爭時期,孫連仲所部在邯鄲戰役中大敗,受到了沈痛打擊。手中已經沒有多少兵的孫連仲退而求其次,主動辭去了職務,當了「總統府」參軍長兼任南京衛戍總司令部總司令。

結語

孫連仲對老蔣沒有了威脅,後者也是買了面子,給了虛職,養了起來。1949年國軍兵敗如山倒,孫連仲帶著家小和老蔣一起逃到了台灣,於1990年8月逝世,活到了97歲。

總的來說,孫連仲是原西北軍馮玉祥的嫡系,後轉投老蔣。「圍剿」紅軍,孫連仲出了力。部下起義,孫連仲並非主謀,再加上他在軍中資歷很高,老蔣不能隨意裁撤他,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孫連仲為抗日做了不小的貢獻,他的部下有不少是抗日名將,本人也是堅持主戰抗日一派,這一點還是非常不錯的。只不過在歷史的潮流中,孫連仲站錯了隊,選擇了人民的對立面,逃往台灣是無奈之舉,能夠安享晚年,活到97,是不少人羨慕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