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淮海戰役前線五位總負責人,後來,誰的任職最高?

2024-07-27歷史

在1948年十一月爆發的淮海戰役,是自解放戰爭以來,規模最大,影響最大的一場大決戰。要知道,此戰國共雙方投入的總兵力大約140萬,各種先進的作戰武器,紛紛在淮海戰役中亮相。除了先進的作戰武器在淮海戰役中亮相外,國共雙方最優秀的軍事將領,都先後參加了淮海戰役。

蔣介石陣營的杜聿明,是這次戰役的前線主要指揮官之一,在此之前,他還參與了遼沈戰役的指揮。從東北戰場到華東戰場都留下了,這位名將的身影。因此,此時的杜聿明也被譽為是蔣介石的救火隊長。

還有畢業於黃埔一期的黃維,黃埔四期的胡璉,黃埔二期的邱清泉,以及在解放戰爭時期,打出雜牌悍將美稱的黃百韜。這些國軍將領,都是當時蔣氏集團指揮能力一流的軍事家。

同樣,在人民軍隊這一邊,參戰的將領陣容同樣很強大。如果提到淮海戰役的前線最高指揮官,想必大家都會想到粟裕,陳老總,劉伯承,鄧政委,以及譚震林,這五人是淮海戰役的前線最高負責人。

陳老總與粟裕是華東野戰軍的正副司令員,也是這場戰役中決勝的關鍵人,譚震林是該野戰軍的副政委。劉伯承是中原野戰軍的司令員,鄧政委與劉伯承是搭檔,兩人共同領導中原野戰軍投入淮海戰役。

淮海第一前線五位總負責人,都為這場戰役的勝利立下了赫赫戰功,同時,他們還是人民軍隊中最傑出的軍事幹部,政工幹部。那麽,在取得革命戰爭勝利後,這五位總負責人,後來,誰的任職最高呢?

在1955年,劉伯承授予了元帥軍銜,陳老總也是元帥軍銜,粟裕將軍成為共和國的第一大將,另外的鄧政委與譚震林因在新中國成立後,沒有在軍中任職,所以與軍銜擦肩而過。

其實,淮海戰役的五位總負責人,在新中國成立後,分別投入不同的工作崗位。劉伯承元帥負責教育事業,創辦南京軍事學院,同時還擔任軍委副主席。

陳老總在新中國成立後,沒有在軍中任職,先是在上海主持工作,打了一場漂亮的經濟仗,後又投入外交事業,成為周總理的得力助手,還是中國第二任外交部部長。

大將粟裕是專業的軍事名將,他在新中國成立後,任職總參謀長。後因個別原因的造成,在1958年十月正式卸任總參謀長一職。

雖然,譚震林與鄧政委,在建國後沒有獲得軍銜,但他們的職位可一點都不低。譚震林曾任職副總理一職,是屬於副國級的領導者,還是建設大軍的骨幹。

鄧政委軍政皆能,文武兼備,其實按照他的軍功,以及資歷,都達到了授予元帥的標準。只因在新中國成立後,鄧政委領導中國的建設工作,所以與元帥軍銜失之交臂。

不過,鄧政委在其它領域發展的非常好,成為第二代領導班子的核心人物,是屬於正國級的領導人。在80年代主持軍委日常工作。在他任職期間,大刀闊斧改革軍隊,建設一支可以適應現代化戰爭的作戰部隊。

與此同時,鄧政委在經濟領域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提出改革開放,讓國家的經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