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91年呂正操赴美看望張學良,張學良:要我回大陸,我有三個條件

2024-04-14歷史

1991年5月26日,一架準備飛往香港的專機,正停駐在一處軍用飛機坪上,靜靜等待著此次航班的一位特殊旅客。

遠遠看去,可以隱約看到,在駕駛艙內,一絲不茍的飛行員,正在進行飛行前的最後檢查。因為此次飛行任務特殊,乘客身份特殊,飛行員不能不慎之又慎。

大約十幾分鐘過後,一輛黑色紅旗轎車緩緩向著軍用飛機坪駛來,待靠近時,又穩穩停下。

車門開處,可以清楚看到一位老人,從轎車後排座位上慢慢走下來。但見這老者一身白衣白褲,手上提著一個黑色公事包。

細細看去,會發現這老者笑容滿面、精神矍鑠、步履矯健,也就六十來歲的樣子。可實際上,身為1904年生人,今年他已經整整87歲了。

這位87歲的老人,從香港專門乘機飛往遙遠的美國,前去看望分別長達半個多世紀之久的一位故人。這位故人,已經91歲了。

之所以說此行任務特殊,是因為這位即將登機飛往美國的老者,不是普通老人家,而是新中國開國上將呂正操將軍,而他秘密飛往美國前去見面的這位故人,在中國更是家喻戶曉。他的前半生,曾經對中國歷史的行程產生了重要影響。

他就是昔日的東北少帥張學良,也是在西安事變前,呂正操的老領導。

呂正操此行,可不是單純只是為了與五十多年未見面的老領導敘舊閑話,細說這五十年人世滄桑,五十年世事變遷。

他此行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秘密安排張學良回大陸的具體事宜。為表熱情邀請的誠意,呂正操還特意帶上了一封鄧穎超親筆撰寫的邀請信。

自西安事變後,再未能與張學良見面的呂正操,一遍遍回憶起張學良,最先浮現在他腦海中的,還是1928年6月間,因為父親張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被日本人炸死,在偌大的東北醫院父親的病床前,張學良痛哭流涕的樣子。

自1922年便跟著少帥出生入死的呂正操,這是第一次見到張學良這般痛哭失聲。那年才只18歲的呂正操,默默蹲在張學良的身邊,手足無措地不知道該如何安慰正處在極大痛苦中的少帥,只有陪在他身邊,默默流淚。

良久,淚眼朦朧的呂正操,才鼓足勇氣在張學良的耳邊低低安慰道:「我知道少帥傷心,但是現在大局未定,我們必須盡快回沈陽去。日本人這樣做,就是為了讓我們東北群龍無首,少帥可千萬不能讓他們如願,您現在就是東北的擎天柱啊!」

一聽日本人三個字,深陷悲痛中的張學良,止不住咬牙切齒道:「等我們回到沈陽,穩定局勢後,我一定要殺光日本人!」

一面氣憤填膺,一面張學良緊緊握住腰間的一把堅硬冰冷的配槍,只覺渾身熱血奔湧。

料理完父親的喪事後,在呂正操的陪伴下,張學良只用了兩天不到的時間,就匆匆趕回了沈陽,很快宣布由自己全面掌管東北軍務。

然而,當時才只二十來歲的張學良,在東北獨木難支。不但日本人對東北富庶之地垂涎三尺虎視眈眈,就連各地軍閥,亦認為年紀輕資歷淺的張學良軟弱可欺。

為了保住東北之地,半年後的1928年12月,張學良正式宣布易幟,效忠國民政府。

本以為如此便可以保東北安穩的張學良,怎麽也不會想到,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他原本以為可以聯手國軍,給狼子野心的日本人以迎頭痛擊,報殺父之仇,卻怎料,日思夜盼南京方面會派來援軍的張學良,最後盼來的卻是蔣介石的一紙冰冷至極的南京來電:

不予抵抗,退回關內。

接到蔣介石的八字來電,那一刻,一心只想報殺父之仇的張學良,頓覺在自己的心上,被人惡狠狠紮進了八把利刃,他只覺痛不可忍。

然而,軍令難違,他無法可想。

從沈陽撤退那日,是個陰陰的天,寒風徹骨。呂正操陪著張學良,在大帥府看了一遍又一遍。

一次又一次,默默跟在張學良的身後的呂正操,看到背對著自己,在寒風中落淚的少帥,呂正操也不覺悲從中來。

然而,他們到底還是要被逼著撤離東北,不管自己內心深處,有多麽不舍,有多少國仇家恨郁積在心上。

離開沈陽後,張學良一次次向蔣介石提出申請,要率部到前線抗日。在他的眼裏心裏,只有殺日本人這一件大事,縈繞心上,日夜念之不忘。

可是,面對抗日心切的張學良,蔣介石一次次予以無情拒絕。為了打消他的抗日心結,蔣介石甚至將張學良派往西安剿共:「剿滅了共產黨,你就能心無旁騖地抗日了。」

面對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卑鄙伎倆,面對蔣介石對日本人不抵抗的消極政策,張學良滿腔抗日熱情無處宣泄,日日心如火灼。

1936年12月12日,忍無可忍的張學良,最終和楊虎城將軍密謀兵諫,以武力扣押蔣介石的方式,逼迫蔣介石通電全國,停止內戰,一致對外,全面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從兵諫密謀,到計劃付諸實施,這整個西安事變的全過程,作為張學良的親信,呂正操均全部知悉,全程參與。

兵諫成功後,原以為從此後,身負國仇家恨的少帥便可以名正言順抗日殺敵了,卻怎麽也不會想到,從此以後,張學良不但不能上陣殺日本人,還因此失去人身自由,被蔣氏父子關押軟禁長達50余年。

而自講武堂畢業之後,便一直追隨張學良左右的呂正操,在東北軍中,從最初的普通士兵,一路由連長、營長直至升到團長,張學良的提攜之恩,呂正操始終銘記在心。

如今,眼見自己的上司,因為抗日救國,卻被蔣介石公報私仇,身陷囹圄,因此,對蔣介石政府無比失望的呂正操,在張學良被關押之後,決定率領自己的東北武裝同誌抗日救亡先鋒隊,正式加入到中國共產黨的隊伍中,後任新編691團團長。

抗日戰爭爆發後,該團正式脫離東北軍,被改編為人民自衛軍,呂正操任總司令。

在抗日戰爭中,這支軍隊後擴充至5000余人,靈活運用地雷戰、地道戰、蘑菇戰、頂牛戰等新戰法,為抗日殺敵屢立奇功。

解放戰爭中,呂正操擔任東北人民自治軍第一副總司令,曾創造出在9天內將近十萬大軍和大量戰略物資運送到作戰前線的奇跡,為遼沈戰役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這邊,是張學良頗為看重的部下呂正操在戰場奮勇殺敵;那邊,張學良被要求護送蔣介石去南京,剛到南京,立刻就被送上了軍事法庭,先是被判處十年有期徒刑,然後,又改為終身監禁。

從此之後,呂正操再也沒有見過自己的少帥,這一不見,就是五十余年。五十余年的滄桑歲月裏,張學良錯過了八年抗戰,錯過了三年解放戰爭,直至蔣介石敗退台灣,他又被從大陸「押往」台灣,繼續過著被軟禁的生活。

蔣介石去世後,蔣經國上台,仍然對張學良執行終身監禁的處罰,直到1988年,蔣經國去世。

熬過了蔣氏父子兩代人的張學良,此時已至耄耋之年,白發蒼蒼。台灣社會各界要求恢復張學良自由的呼聲越來越高,部份政界人士甚至聯名上書李登輝,要求立即解除對張學良的非法軟禁。

迫於強大的社會輿論壓力,1990年,李登輝宣布張學良恢復自由身。此時,張學良已經被囚禁了整整54年,而當年和他一同發動兵諫的楊虎城將軍,在被蔣介石囚禁十二年之後,於1949年9月6日,被秘密殺害於重慶戴公祠。

當年兩人一同發動兵諫,如今,一個早已死了,一個雖然沒死,也搭上了半條命。五十余年的漫長時光,張學良覺得自己都被浪費了,每一念及,他只覺痛徹心扉。

1990年6月1日,恢復自由身的張學良,在張家宅院舉辦90歲壽宴。面對各界蜂擁而至的媒體,他自嘲而慚愧地說道:「都說人生虛度九十歲,我這九十歲可真真切切是虛度了過去。對國家、人民、社會,毫無建樹。所以說呢,我是一個罪人,不但是罪人,還是罪人的罪魁。我何德何能能蒙諸位朋友為我祝壽。」

過完了90歲生日,在張學良的內心深處,就有了要回祖國大陸的計劃。可是,作為曾經影響了中國近代史的關鍵人物,張學良深知如果自己此時貿然回大陸,一定會牽動台灣當局的敏感神經。

於是,張學良向李登輝提出要前往美國看望自己的發妻於鳳至和他們在美國的子女。這一請求合情合理,李登輝也不便阻攔。

剛踏上美國的土地,張學良第一時間就直奔於鳳至的住處,要去看望51年未見一面,讓自己歉疚了大半生的發妻。

可是,迎接他的,不是同樣滿頭白發的妻子,而是一座冰冷的墓碑。他來遲了一步,於鳳至早已在他來美國之前病逝於洛杉磯。

昔日夫妻陰陽永隔,他唯有一聲長嘆,愈加思念半個世紀不見的故土與故人。不久之後,身在美國的張學良,以走親訪友為掩護,秘密安排一個叫王翼的人與大陸取得聯系。這王翼的父親,原為張學良第十軍的軍長。

當大陸方面獲悉張學良有意回大陸時,高度重視,很快擬定了為迎接張學良回大陸要提前準備的四件大事:

1、在北京為張學良舉辦91歲壽宴。

2、隆重紀念九一八事變六十周年。

3、修繕大帥府和元帥陵,為遷葬張作霖遺柩做準備。

4、派一名高級幹部前往美國看望張學良,並征求張學良意見,具體安排相關事項。

這安排一名高級幹部,就是呂正操,他曾經是張學良的部下,深受張學良器重,且從個人感情上來說,呂正操同樣對張學良極為思念。

1991年5月29日上午,對於呂正操而言,是一個讓他終生難忘的日子。

這天,當千裏迢迢趕往美國紐約的呂正操,剛進入到張學良的住處,一眼就在電梯口處見到一位身著白色西服、戴墨鏡、頭發花白的老者,雖然隔著半個多世紀的滄桑歲月,他還是一眼就認出了那是少帥張學良。

「是必之(呂正操字)嗎?必之!」

當熟悉的聲音伴著蹣跚的步伐,在呂正操耳畔響起,眼前浮現的時候,那一刻,呂正操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情感,止不住淚流滿面。

在陌生的紐約街頭,當來自中國的兩個頭發花白的老人相擁而泣的時候,沒有人知道,為了這一次見面,他們整整等了五十四年。

久別重逢,在張學良紐約的住處,他們一談就是三個小時,從抗日戰爭說到解放戰爭,從東北軍說到八路軍、解放軍,從建國後的一窮二白,說到改革開放後的日新月異。一部中國近現代史,被濃縮在三個小時的短短談話之中。

作為歷史的見證者、參與者,呂正操感慨萬千,而作為抗戰史的旁觀者,張學良更有太多遺憾:「這輩子最後悔的事,就是沒和你一起去殺日本人。」

五十余年過去了,張學良念念不忘的還是家國之恨,呂正操聽罷,不覺慨然道:「少帥,老呂替你抗日報仇了!」

第二日,兩人又是深夜長談。漸漸說到回鄉話題,張學良絲毫不掩飾自己急切想回到祖國大陸,重返東北的心願。當呂正操拿出鄧穎超的親筆邀請信時,張學良的回鄉之情愈加迫切了。

然而,他也有顧慮,於是向呂正操開誠布公道:「大陸我是一定要回的,但如果真的有機會返回的話,我有三個條件:

1、不要歡迎儀式。

2、不見任何記者。

3、千萬不要搞恭維那一套,也不要細究之前的事情。

聽罷張學良的三個條件,呂正操哈哈一笑,當即允諾道:「這很簡單,只要你能回去看看家鄉,這些要求又算得了什麽。」

自紐約一別後,張學良和呂正操都認為,不久之後,他們就可以在大陸再見面,卻怎知,這一別,他們此後再未能見面。

重回台灣之後,張學良一次次向台灣當局提出回大陸的申請,一次次杳無音訊,整整兩年半的時間,都在張學良的焦急等待中過去。

他的身體一天比一天衰弱了,妻子趙一荻又患上了骨質疏松癥,行動更加不便。

眼見重回大陸希望渺茫,失望至極的張學良,最終選擇遠赴美國夏威夷休養,離開這個傷心之地。

從此,張學良再也沒有回到台灣。

1994年,張學良之子張閭琳回到祖國大陸,代替父親張學良輾轉回到沈陽,與故鄉的親人朋友相見,又代父親細細看了一遍生他養他的東北故土。

2001年,已經整整一百歲的張學良,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彌留之際,他讓人捧來中國地圖,用虛弱顫抖的手,輕輕摩挲著東三省的位置,長嘆道:「對不起,回不去啊!

好在,家鄉人民沒有忘記他,祖國大陸沒有忘記他。

張學良離世後,東北人民特意在元帥陵附近修建了一座張學良的衣冠冢,取名「少帥陵」。

2009年,張學良和楊虎城一道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