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曹丕賜死甄宓後,為何要在其口中塞入汙穢之物?

2024-04-08歷史

曹丕賜死發妻甄宓時,命人將她的身軀「以發覆面」,從此黃泉路上永不相見;「以糠塞口」,令她死後有口難言,靈魂永遠不得安寧。

作為三國上驚艷了無數名流的大美女,生前的甄宓驚艷絕世。或許,她做夢都想不到,這個當年愛她入骨的男子,竟然在她死後奪走了她所有的尊嚴。

公元183年,甄宓出生於中山郡無極縣(今河北無極)的世襲官宦之家,是漢太保甄邯的後代,在當時還是豪強望族。

甄宓從小就表現得與眾不同,她是家中的九妹,雖排行最小,卻極聰慧。

早年,有個叫劉良的相士,來給甄氏家族看面相。輪到甄宓的時候,劉良瞪大了眼睛,轉而對甄宓的母親說:「這個小姑娘將來是富貴之命,絕不是普通人!」

甄宓七八歲的時候,她和姐姐們在內院閑逛,忽聞院外騎馬耍雜技的喧嘩之聲,幾個姐姐都被好奇心吸引,紛紛跑到閣樓上去觀看,唯獨甄宓不為所動。

姐姐們便問她為何不一同觀賞,甄宓一本正經地說道:「這雜耍市井的喧鬧,不屬於女孩子的玩樂,理應回避!」姐姐們聽後面紅耳赤。

小小年紀的甄宓不喜那些市井熱鬧,她經常找哥哥借來筆墨紙硯,研究書法。

一次,哥哥開玩笑說道:「女孩子家應該學習女工手藝,你這麽勤學苦練,莫非是想以後做官嗎?」

甄宓回答:「古代賢德的女子,都要學習前人成敗的經驗,以此來警示自己的。不讀書,用什麽來借鑒呢?」

甄宓十來歲的時候,正值漢末,天下大亂,再加上災荒。老百姓們靠著變賣家當來換點糊口的食物。甄家的谷物儲備充裕,也趁機收購了很多金銀財寶,發了一筆橫財。

甄宓便勸說母親:「亂世求寶,並非善策。不如將家裏的谷物開倉賑濟四方鄉鄰,這才算是一種惠及眾人的德行。」家人聽取了甄宓的建議,便開倉免費發放糧食。甄宓的美名和美德,也因此被傳成佳話。

如此有個性又兼具美貌才華的善良女子,試問誰人不愛呢?

很快,甄宓的閨閣美名,就傳到了袁紹的耳朵裏。

此時的袁紹統一了河北,正值春風得意。他早就聽聞甄宓相貌才華絕佳,便帶著聘禮前往甄家,給兒子袁熙提親。

就這樣,甄宓嫁給了袁熙,小兩口倒也過了兩年幸福日子。

可惜好景不長,公元199年,袁紹打敗了公孫瓚,又任命兒子袁熙為幽州刺史,而甄宓則留在鄴城侍奉婆婆劉夫人。

在官渡之戰中,曹操以少勝多,袁紹吐血而亡。

公元204年,曹操繼續清掃袁氏勢力,攻破了袁紹的老家鄴城。

話說曹操率軍攻破冀州之後,立即派兵包圍了袁紹的府邸,下令任何人不得入內。

何也?

原來,這曹操心裏的小算盤早就打響了。他早就聽聞袁紹的兒媳甄氏乃絕色女子,這讓偏好人妻的曹操心裏癢癢的。

千防萬防,犬子難防。

正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子」,曹操的兒子曹丕居然和他爹一樣的心思,曹軍剛剛打進冀州城,曹丕就沖向袁紹府。

令曹操沒想到的是,自己心心念念的女人,居然被人捷足先登了。

話說這曹丕早父親一步,踏入袁府。他見到一個披頭散發的少婦,正低頭輕聲哭泣。

曹丕將她臉頰兩旁的亂發輕輕捋起,用手巾擦凈她的臉,便被她驚世容顏楞住了神。

曹丕「驚艷落劍」,一邊命人把甄宓保護起來,一邊求見父親。

曹丕向父親曹操申請道:「父親大人,我相中了一位女子,懇請父親賜婚」。

此時曹操並不知道曹丕看中的女子是甄宓,他十分欣慰地笑道:「甚好!不知這回看上了誰家的姑娘?」

當曹操聽到兒子說出袁紹府邸的甄宓時,他心中暗暗叫苦,但他已別無選擇,只得忍痛割愛,當場宣布將二十三歲的甄宓以二婚之身賜給十八歲的曹丕為妾。

剛剛死了男人的甄宓,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只得逆來順受,隨遇而安,成為曹丕的女人。

這一年,甄宓不過二十一歲,她雖是二婚嫁曹丕,但她沒有生過孩子,曹丕對她十分寵愛。

甄宓不僅以溫柔美貌征服了曹丕的心,她還以自身的賢良淑德、恭謙孝順,贏得了公婆和一眾人的喜愛。

面對曹丕的獨寵,甄宓沒有恃寵而驕,她始終保持著仁德寬厚,甚至還勸諫曹丕,多納娶賢惠女子延綿子嗣。

在延綿子嗣這方面,甄宓也做到了人妻的本分。

婚後不久,甄宓為曹丕生下了一個兒子,也就是後來的魏明帝曹叡。四年後,甄宓又生下了一個女孩,這女孩就是後來的東鄉公主。

甄宓不僅體貼君心,還孝順婆母。

公元211年,曹操西征,隨行的卞夫人途中生病留在孟津。

聽聞婆婆生病,遠在鄴城的甄宓急得寢食難安,獨自垂淚,多次傳信問候。

半年後婆婆回鄴城,甄宓悲喜交加,卞夫人也流下眼淚,不禁嘆道:"真是孝順的媳婦啊!"

甄宓的一舉一動,都讓曹丕打心眼裏對她又敬又愛。他甚至趕走了正妻任氏,立甄宓為正妻。

如果沒有後續的故事,這時候的甄宓,絕對是最幸福的女人了。

隨著一個女人的出現,甄宓在曹丕心中的地位也逐漸下滑。

這個女人就是郭女王。

郭女王這名字聽著就相當霸氣,她出生於一個宦官家庭,郭女王的父親是南郡太守郭永,他見女兒從小就聰明伶俐,就對人說過這麽一句話,「此乃我女中王也」。

郭女王的名字也由此而來。

成年後的郭女王人如其名,不僅長得美貌,還十分有權謀野心。

後來,曹操成為魏公,他為兒子曹丕選了一次妃,郭女王因為容貌出眾而入選。這時候的郭女王已經30歲了,比曹丕還大三歲。

論姿色,甄宓遠超郭女王;比生育能力,甄宓兒女雙全,而郭女王一直未能生育,她與甄宓完全無法比較。

盡管如此,郭女王在曹丕心中,依然有著不可取代的位置。

郭女王最大的優點,就在於她的機智權謀。她剛來到曹丕身邊的時候,剛好是奪嫡之爭最激烈的時候,這就給了她發揮特長的機會。

公元217年,曹丕正式被立為世子,這得益於郭女王在背後獻計獻策。因此,曹丕對郭女王的寵愛甚至到了「愛屋及烏」的地步。

當時,郭女王的弟弟擔任曲周縣吏,他侵吞了府庫的布匹,按理說論罪當死,當時曹操在外地,曹丕坐鎮鄴城,他得知此事後,就寫信給偵辦此案的官員鮑勛,請求他赦免內弟。

不過,鮑勛為人剛正不阿,不但沒有赦免郭女王之弟,還寫信給曹操上報此事。為了給郭女王出氣,曹丕後來罷免了鮑勛的官職。

正所謂「厚此薄彼」,曹丕寵愛郭女王越多,甄宓受到的關註就越少。

郭女王仗著自己得寵,她開始詆毀和汙蔑甄宓,甚至還對曹丕吹枕頭風說:「甄宓生的兒子是袁熙的種。」

曹丕雖然不全信,卻如鯁在喉。隨著郭皇後長期的讒言誣陷,曹丕對甄宓也漸漸離了心。

遷都洛陽後,陪在曹丕的身邊,是為他出謀劃策的郭女王。而被他忘之腦後的,是在鄴城老家照顧老小的甄宓。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曹丕繼位稱帝,建立魏朝。

要說曹丕稱帝,甄宓理應冊封皇後啊!但事實是,曹丕遲遲都不冊封皇後。

一個男人,不願意給妻子應有的位份,這就是很大的問題。

沒有皇後,不合禮法。大臣們都督促曹丕立嫡妻甄宓為皇後,但這顯然不符合曹丕的心意,他中意的皇後人選是郭女王。

大臣們以郭女王出身寒微為由反對,曹丕無奈之下只得先冊封郭女王為僅次於皇後的貴嬪,暫時負責六宮之事。

郭女王雖然不是名義上的皇後,但她卻擁有了後宮女人中最高的權利。

甄宓也不傻,她深知曹丕對她的情意也不似從前。她做不到郭女王的權謀狠辣,只能獨立失落、傷感、整天愁緒滿身。

滿腔苦悶無處訴說,甄宓便借情於詩,寫了那首著名的【塘上行】:

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

想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她寫下「眾口鑠黃金」批判郭女王的讒言詆毀,導致他們夫妻二人隔閡。後面的字字句句,全是她對曹丕的思念與愁結。

然而這麽一番肺腑的情思,不僅沒打動夫君分毫,反而加速了她徹底結束歷史舞台的時間。

曹丕看了這首【塘上行】,大發雷霆,立馬下令將她賜死。

公元221年,這位「神仙級別」的好妻子,年僅40歲卻被曹丕賜了死罪。

甄宓的死狀還相當慘烈,她的臉被頭發遮蓋住,口中被塞滿了米糠糟。

這種處罰源於當時的一個迷信說法,用意是讓她在黃泉路上,靈魂無處訴說冤屈,甚至連投胎的機會都沒有。

曹丕將甄宓「被發覆面,以糠塞口」,正是擔心甄宓到陰間伸冤,也擔心自己百年之後在陰間見到她會尷尬。

生前是枕邊最愛之人,死時卻施加惡毒的詛咒,一切只為滿足他的一己私利。

夫妻二人從同心到生恨,最大的「功臣」,非郭女王莫屬。

而甄宓一死,最大的贏家也是郭女王,她從郭女王變成了郭皇後。

問題來了,曹丕為何看完【塘上行】如此震怒,乃至處死了發妻呢?

除了郭女王給甄宓各種添油加醋外,還牽扯出了另一個人,那就是曹丕的弟弟曹植。

世人皆知曹操的疑心病很重,曹丕對比父親,也絲毫不遜色。

曹丕的弟弟曹植,從小才思敏捷、靈氣逼人,不論是德行,還是才華,都在兄弟們中遙遙領先。曹操非常喜愛他,也正是父親這份對弟弟的寵愛,使得曹丕視曹植為地位王權最大的威脅。

後來的世子之爭,也衍生了曹植「七步詩」的美談。

曹丕繼位後,兄弟二人也無需兵戎之防備。可世間說不清的流言蜚語,卻又飄到了曹丕的耳朵裏面。

這些流言蜚語,大多說的是曹植與甄宓的隱晦關系,這必定刺痛了曹丕的神經。

當年曹操與曹丕攻打鄴城的時候,曹植才13歲,因為年紀尚小,便沒有隨父兄一起出征。

當曹丕帶著「戰利品(甄宓)」歸來時,曹植才得以目睹這位芳華絕代的嫂子。

當時的曹植還是個13歲的少年,正是春心萌發的年紀。

甄宓的自視清高、清雅脫俗特別是兩人在詩歌上的共同愛好,互相欣賞,也有許多的共同語言。很難說曹植對甄宓不動情。

後來曹植在政治上被曹操拋棄,甄宓也被曹丕冷落,二人更有一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同身受。

風言風語一多,曹丕看到甄宓寫給自己的【塘上行】,自然又是另外一番感受了。

換做一般人,早就感動得稀裏嘩啦了。

反觀曹丕,怒發沖冠地急著處死自己曾經的摯愛。主要原因就是人心惑亂聽信讒言,他以為這首詩是甄宓寫給曹植的。

早期他之所以充耳不聞,是因為他全心全意愛著甄宓。而後來郭皇後的離間,導致情緣遇冷,他自然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才做出如此狠心決絕的了斷。

甄宓死後,曹植寫下了曠世名篇【洛神賦】。【洛神賦】原名【感甄賦】,唐代文人李善說,這篇賦是曹植思慕其嫂甄後而作。全文極盡華美,將愛而不得的悲傷和無奈寫得聞者落淚。

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駕崩,甄宓之子曹叡即位,他追封母親甄宓為文昭皇後。

早在甄宓臨死前,她曾托李夫人撫養兒子曹叡。但是甄宓死後,郭女王以自己無子為由,請求曹丕將曹叡交給她撫養,得到了曹丕的同意。

當時曹叡年紀尚小,只有十來歲,郭女王以為有了個兒子傍身可以高枕無憂,但沒想到她的如意算盤終究是打錯了。

甄宓慘死時,曹叡雖然年紀不大,但他對母親之死的前因後果都很清楚,為了給母親報仇,他只能隱忍不發,認賊作母。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於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曹叡都十分尊敬討好郭皇後,每天都要去給她請安。郭皇後也因為曹叡的孝道,對他越發寵愛。

同時,曹叡還認真學習,努力上進,交往的都是有名的學者,任用的屬臣也都是賢能之人,曹丕將這一切看在眼裏,逐漸有了立他為太子的想法。

在郭皇後的助力下,曹叡成功坐上太子之位,繼而登基為帝。

曹叡繼位後,他立馬就開始為母親復仇。

他數次以母親之死逼迫郭女王,郭女王極力爭辯道:「逼死你母親的是先帝,為何要責怪我?並且你作為兒子,而我是太後,也是你的母親,哪有為了前母而逼死後母的道理?」

郭女王一席話,徹底激怒了曹叡,他令人將郭女王「被發覆面,以糠塞口」,以此作為報復。

帝知之,心常懷忿,數泣問甄後死狀。郭後曰:「先帝自殺,何以責問我?且汝為人子,可追讎死父,為前母枉殺後母邪?」明帝怒,遂逼殺之,敕殯者使如甄後故事。

處理完郭女王後,曹叡便追封自己的親生母親甄宓為文昭皇後。想必,含恨九泉的甄宓也該瞑目了吧。

被兒子追封為皇後的甄宓,最終倒也應了小時候相士的那句話「此女為富貴之命」。

不過,人死不能復生,名利皆身外。好在,甄宓的清新美好,永遠活在了曹植的詩作中,每每讀起,都讓人心曠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