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榮立一等功的女英雄,深藏功與名16年,因住院欠債曝光身份

2024-07-20歷史

立誌參軍

1932年,解秀梅出生於河北省高陽縣的於堤村,是個農民的孩子。小時候家裏貧窮得很,條件艱苦,吃飽穿暖都不是容易的事,更不用說她還是個女孩。因此她也沒有什麽說得上來的愉快童年,從小就很懂事地在幫忙做家務。

日寇野心勃勃,占領東北後並不安分,國民政府在中原大戰之後元氣大傷,因此無力顧及華北的經濟和民生。解秀梅雖然年齡小,卻也知道家裏情況之所以是這樣,和打仗有很大的關系,所以她對掀起戰爭打亂自己家人生活的日本軍隊沒什麽好感。

1937的七七事變後,日本開始了全面侵華戰爭,因為國民黨軍隊指揮作戰上的疏忽大意,華北地區落入敵手,解秀梅和家人的日子也是越發的不好過了。熟悉的鄉親們一個個倒在血泊之中,解秀梅的父母帶著她到處躲藏,整日擔驚受怕,顛沛流離。他們渴望救世主的出現,整個勞苦大眾都在渴望救世主的出現。

這時八路軍遊擊隊到來,將解秀梅的家鄉作為革命根據地之一。他們說,自己是「老百姓的隊伍」。解秀梅對他們產生了很大的向往,因為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解秀梅發現他們和以前見過的軍隊都不一樣。以前的軍人說是軍人,卻經常會做一些偷雞摸狗、欺壓百姓的事情,帶兵的長官要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假裝看不見,要麽根本就是直接指使人。而八路軍卻是制定了軍規不能擾民,不能隨意拿群眾的財物,必須有借有還,還會幫老百姓挑水、搬東西或者修補房屋等。一家人開始跟著軍隊,生活終於得到了一些保障。

解秀梅想要為這個能夠保護他們的軍隊貢獻自己的一份力,也想讓自己的家鄉越來越好,就申請加入八路軍的組織。不過因為解秀梅當時只有9歲,部隊向她表示感謝後拒絕了她。但解秀梅之後一直都沒有放棄申請,部隊見她聰明伶俐又意誌堅定,實在拗不過就讓她做了一名通訊員,主要負責站崗、放哨、送信之類的。解秀梅作為通訊員完成任務十分出色,一是個人能力和熟悉家鄉的地形,二就是日軍和漢奸偽政府也沒想到這麽小的一個女孩竟然是八路軍的「臥底」,對她並不設防,甚至稀裏糊塗地跟著她走進了八路軍的包圍圈。而解秀梅的通訊員生涯也持續了很多年,一直到抗日戰爭的勝利。

抗戰勝利後,國共兩黨的合作破裂,解秀梅緊跟共產黨軍隊的步伐,參與到了解放戰爭中。雖然還不是正式的共產黨軍人,但解秀梅一直以軍人的高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多年戰火的磨練讓她成長,她開始專註於家鄉的解放,負責起了一些後勤方面的工作,聯絡婦女,動員群眾,同時努力讀書認字。以前家裏沒有條件,但解秀梅一直認為讀書識字才有更多的出路,跟著部隊可以增長學問她更加開心。

後來家鄉成立了業余劇團,她更是積極參加,踴躍表演。四處奔走演出的日子裏,她了解到了劉胡蘭的英雄事跡,她被這個同為女性的英雄所感動,為她「怕死不當共產黨」的決心所驚嘆,也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像她一樣,經受住考驗,「生的光榮,死的偉大」,膽識過人,為更多的同胞做好榜樣。

時間到1950年2月,已經是新中國成立之後了,即將年滿18歲的解秀梅正式向組織送出了申請,組織也等待了她很久,所以這次很快就獲得了批準。鑒於她之前在家鄉劇團的表現,黨中央決定讓她加入文工團。就這樣,解秀梅加入68軍202師政治部文工團,正式成為了一名解放軍軍人,實作了多年的夢想。經受文工團前輩專業的教導之後,解秀梅在工作上更加得心應手,表演也更加打動人心。

奔赴北韓戰場

同樣也是1950年,就在解秀梅正式成為文藝兵的之後不久,與中國接壤的北韓爆發了內戰。而在世界大戰中嘗到甜頭的美國野心勃勃,聯合了幾路人馬強行發兵介入,韓戰戰火進一步蔓延,美國軍隊的飛機經常在中國的邊境線上招搖出現,甚至是對丹東地區進行了無理由的轟炸。唇亡齒寒,休戚相關,侵略者的胃口是無底境的,一旦北韓戰敗,美國的下一個目純量勢必是與北韓接壤的中國,東北地區的和平穩定將會被再一次打破,遼寧、撫順、鞍山等地的資源會被搶奪。還有台灣方面,美國在攻打北韓同時還迅速出兵艦隊進駐台灣海峽,用心險惡。為了揚中國威,打亂帝國主義意圖發動的新一輪侵華戰爭,在北韓向中國求援後,中央組織了誌願軍,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了鴨綠江,進行抗美援朝。

1951年,已經是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五次戰役了,解秀梅所在的68軍接受黨組織的指示前往北韓戰場。戰爭局勢瞬息萬變,為了更快地到達戰場,搶占先機,68軍克服種種困難急行軍18天。在這18天中,文工團的各位女同誌也是和所有的戰士一樣,在冰天雪地中負重前行,背著自己的行李甚至是樂器,巾幗不讓須眉,一點沒有抱怨沒有掉隊。解秀梅更是表現突出,不僅幫無力支撐的戰友分擔了背包和零碎東西,更是連米面袋子都背到了肩膀上,還能一邊走一邊為戰士們唱歌,鼓舞士氣,在第一批踏入北韓戰場的女兵中做好了開頭榜樣,被一致評選為「文工隊的行軍模範」。

行軍打仗是個急不得的事情,要看戰機看配合,也是個讓人精神高度緊張、心力交瘁的事情,因為動不動就有人在流血犧牲。這時候文工團的作用可就顯現出來了,行軍打仗之外,她們要抓緊一切時間和條件做好宣傳和鼓舞工作,輾轉各個前線陣地,盡可能地為戰士們呈現一場高質素的慰問演出,舒緩戰士們的心情。解秀梅和文工團的革命戰友們各自發揮自己的優勢,收集整理像劉胡蘭一樣的英雄事跡編成歌謠或者故事,或演繹或歌唱或舞蹈,還運用了快板等簡單利落的樂器,把他們不怕犧牲的鬥爭精神、勇猛堅強的作戰事跡在所到之處進行宣傳。

但是在前線戰場進行宣傳演出,同時也伴隨著巨大的危險,有時甚至會趕上敵人飛機的轟炸,搭好的舞台被炸毀,樂器之類的被炸飛、炸壞。不過文工團也並不是溫室裏的花朵,在敵機離開後總是能很快地重整旗鼓,甚至可以就地取材,用手邊的碗筷、臉盆等物件來充當簡單的演奏工具,繼續未完成的演出。

解秀梅是個閑不住的人,除去在文工團的宣傳演出,要是還有時間,她就會和關系不錯的戰友一起到前線去幫戰地手術所打下手,學習進行一些簡單的包紮急救,清洗紗布護理傷員之類的。每天也還要上山砍柴,幫著部隊燒火做飯。她和戰士們打成一團,有些年紀比較小的戰士也把她當成自己的姐姐,經常找她聊聊自己遠方的親人。

當時正值冬天,北韓天寒地凍,到了晚上氣溫可以達到零下三四十度,滴水成冰。緊急征調的誌願軍戰士來自全國各地,有些根本不適應嚴寒,而且戰時物資不足,軍裝都不夠厚。有的戰士腿腳受傷之後,因為天氣太過寒冷,血液凝固,衣物都凍在一起,鞋子和襪子根本脫不下來。解秀梅看到這種情況,直接解開外衣,把戰士鮮血淋漓的腳包進自己的懷裏,等到暖開了,再小心地除去外部的衣物,進行下一步的包紮處理,最後這個戰士的傷口也得到了及時的救治。

11月30日的一天下午,敵軍的6架轟炸機再次襲擊我軍陣地,這次的位置接近手術所。交戰中手術所附近的房子被敵機擊中起火,火勢迅速蔓延開來,剛剛砍柴回來的解秀梅等人被安排馬上撤離到最近的防空洞。

轉移的過程中,解秀梅發現之前因為負傷嚴重在手術所休息的605團排長李永華,還沒有撤離出來。情勢危急,解秀梅沒有多做考慮,直接轉頭就沖回了手術所去尋找李永華,找到之後將其背在自己的背上就是往外沖。背著一個又高又重的成年男子奔跑於火場和廢墟間,周圍還有炮彈不時的落下,解秀梅撤退的很是艱難。背上的李永華都對她說,感激她回來救他,但這種情況下,能活一個是一個,勸解秀梅放棄自己迅速轉移。但解秀梅相當固執,不再說話也不肯放棄。

更是有一枚炸彈在他們身邊爆炸,火星濺了兩人一身猛地燒起來,解秀梅趕忙放下李永華,在土堆裏翻滾幾圈撲滅自己身上的火,又撲到李永華身上,為他擋住四周的彈片和石子塵土。一輪轟炸結束後,解秀梅棉襖被打破多處,全身都有擦傷,流血不少,但她迅速脫下棉大衣扇滅李永華身上的火,一刻也不敢耽擱,繼續背著李永華往最近的防空洞跑去。最終兩人一起到達了安全的地方得到救治。

過後李永華握著解秀梅的手淚流滿面,而他們兩人之間的這段經歷也傳遍戰場,解秀梅這個年輕的姑娘成了軍中老少皆知的英雄人物,每一個人都被解秀梅這種不拋棄不放棄、甘於奉獻的革命精神所折服。

抗美援朝結束後,所有的誌願軍戰士都回到了祖國,1951年解秀梅隨大部隊回來後,事跡上報給總部,黨中央為她記「一等軍功」。據統計了解,抗美援朝戰爭雖然持續時間相對來說不是很長,但也總計有154名誌願軍戰士榮獲一等軍功,而解秀梅是這其中的唯一一名女性。

解秀梅成為了當時很多人尤其是青年女性的偶像,被好多地方請去作報告。家鄉的有關部門為她展開專門的表彰活動,宣傳她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偉大事跡,更是定做了一塊「人民英雄」的牌匾,親自敲鑼打鼓送到解秀梅家。被大家交口稱贊,解秀梅自己倒是覺得很害羞,只是覺得終於沒有辜負一直以來的理想,成為了合格的軍人。之後中央政府舉辦表彰大會,對誌願者英雄們進行嘉獎,解秀梅更是被授予一等功臣稱號,領導們稱其為「軍中花木蘭」。之後解秀梅成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的隊伍。1952年5月23日,中央的領導在中南海接見了抗美援朝誌願軍的歸國代表團,解秀梅正是當時的代表之一,做為唯一一名女性,給領導們獻花。

抗美援朝後期,國內也曾組織慰問團前往北韓前線,當中便有國內的著名作家巴金。他跟隨慰問團走訪前線,一路采訪一路記錄所有人的故事,普通士兵、部隊軍官、後勤炊事員、醫護人員等等,感慨良多。回國後巴金想要將這些歷史寫成一本書,告訴國內的人乃至後人一些沈重又不屈的真相。細心打磨七八年之後,中篇小說【團圓】問世。

小說風靡一時,連當時的國家文化部副部長夏衍都在關註。拜讀過作品後,他生出了將這邊作品拍成電影的念頭。長春電影制片廠的導演武兆聽說了這件事,擔下了這個重任。他找來曾參與過韓戰的毛烽作為一同構思的幫手,開始打磨電影。而故事的女主角王芳,創作的主要原型之一也正是解秀梅。

甘當無名英雄

戰爭塵埃落定之後,國內發展欣欣向榮,黨中央開始安排共產黨軍人進行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解秀梅被派往早些年解放軍軍團開設的一所學校。當時的這種學校普遍為速成班,學期一般是兩年,講述的內容卻很多,涵蓋普通學校初高中的所有課程,底子太差的根本跟不上。解秀梅自學過文化知識,入門並不難,但是她並不是一門子死讀書的人,上課之余還要抽時間去了解外界的社會情況,因此留給她的時間就更短了,但她還是堅持了下來。兩年之後解秀梅順利學完所有課程回到部隊。

在部隊呆了一段時間後解秀梅轉業到地方,1956年的時候她被委派成了團委的高級領導,單位是江蘇省徐州市的鼓樓區。工作還是那樣的認真負責,成了勞動模範。70年又被派到了山東臨沂的國棉八廠,進行進一步的指導工作。

後來解秀梅結婚了,她的丈夫也曾參與抗美援朝,也是一名誌願軍。他們為這份共同的經歷所自豪,也有著更多的共同語言。在外奔波多年也累了,解秀梅決定回鄉,因為丈夫的老家是石家莊,所以她最終選擇了在石家莊定居。丈夫的工作單位在交通局,解秀梅則是在當地的印刷廠做了副廠長,繼續進行勞動,直到病情嚴重無法繼續工作為止。

解秀梅很是低調,對於平靜的生活感到很滿足,【英雄兒女】上映之時,她也只是在心中感念還有人記得她,很少主動和別人講述自己當年的經歷,從來沒有張揚過自己的身份,關於一等軍功那些榮譽更是只字未提,不用說街坊同事,連兒女們也並不知道自己的母親曾有那樣一段輝煌過往,最多只知道父母都曾是誌願軍戰士。

多年積勞成疾,年紀越來越大的解秀梅患上了腦血栓和老年期呆癥,這種病現在對老年人來說都是大殺器,更不用說在90年代那會兒的醫療條件下,無法根治只能療養。解秀梅從工作崗位退了下來住進醫院,但是住院之後一直沒有太好的治療效果,並且在日復一日的積累下,最終欠下了醫院不少債務。盡管解秀梅多年來一直擔任領導,但她為官清廉,兩袖清風,家裏並沒有這麽多的積蓄,兒女已經想盡辦法,到最後已經無計可施,無人可借錢。再這樣下去,醫院一停藥,更是回天無力。

1994年正值「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解放軍生活】雜誌的主編尚芳準備開展專題欄目,存取愛國影片的故事原型人物,向大眾顯示更多的歷史,也了解一下老兵們的生活現狀。到【英雄兒女】這部影片的時候,確定了故事原型是解秀梅,她還去聯絡了當年飾演電影女主角王芳的演員一同前往看望。這就是文章開頭醫院裏出現的那兩個人。

尚芳了解到解秀梅病情嚴重,並且因為家裏積蓄不足,欠了醫院三萬多元的債務即將停藥,震驚之余立刻幫忙進行了報到。後續又有央視【東方時空】欄目的記者來到醫院進行了核實,制作了專門的訪談節目。

節目播放後引起了社會反響強烈,人們紛紛感嘆,一位獲得如此重大榮譽的老兵,一位當年是如何勇敢奉獻的老兵,在最後卻是病痛纏身,生活窘迫。電視台接到了不少電話,說是願意為這位老人支付醫藥費,社會各界也打算組織專項的捐款對解秀梅進行救助。河北軍區的多位領導都陸續趕往了醫院,對解秀梅及其家人進行了慰問。盡管解秀芳已經病得無法起身,也認不出他們,他們還是緊緊握住了她消瘦的雙手。政府補足了解秀芳在醫院的欠款,之後更是安排他前往白求恩醫院、北京協和醫院等大醫院進行救治,組織專家進行會診,出於對老英雄的尊重,這些醫院都免除了解秀梅的醫藥費。

但由於身體條件的不可逆,治療的效果並不是很理想,老人的病情還是越來越重了。1996年的1月30日,曾經的「軍中花木蘭」解秀梅與世長辭,享年64歲。最後解秀梅被安葬於雙鳳山革命公墓,相關部門給老人開了專門的追悼會。

小結

為什麽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

為什麽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

我們今天生活在一個安康和平的年代裏,但必須時刻謹記這份歲月靜好是之前無數的英雄兒女出生入死掙來的,解秀梅只有一個,「老兵」卻不是只有一個,經歷過那一段煙火彌漫的壯烈時代,後來的他們大部份都是在繼續默默無聞地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充當著那些「螺絲釘」的角色。感謝眾多英雄的奉獻,我們要銘記歷史,向英雄們致敬,為他們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