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6月,兩大主力紅一和紅四方面軍在懋功勝利會師。仰賴於實力較強的紅四方面軍做後盾,張姓領導人在權力達到巔峰的時候,個人野心膨脹不已。他公然否定中央關於部隊應當北上建立根據地的指令,決然地率部南下,甚至企圖另立山頭,成立新的「中央」。張姓領導人的分裂行為,最終嚴重損害了紅軍部隊的戰鬥力和凝聚力,給革命增加了未知數。在與張姓領導人錯誤鬥爭的過程中,毛主席領導的紅一方面軍內部也曾經出現過不同聲音。共有4位元軍事指揮人員,做出過支持張姓領導人的表態。他們都是誰呢?最後的結局又如何呢?
羅炳輝
羅炳輝出生於 1897年,是雲南彜良人。1929年,羅炳輝入黨參軍。長汀會議之後,羅炳輝先後擔任過紅12軍軍長和紅9軍團的軍團長,參加過湘江和金沙江戰役。1934年,羅炳輝跟隨中央紅軍開始長征。羅炳輝曾經在會議中公開支持張,並響應了他南下川康的號召。羅炳輝後來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重新回到正確的軌域上來。抗日戰爭時期,羅炳輝擔任過新四軍支隊副司令員和司令員的職務,長期執掌兵權。1946年,羅炳輝升任山東軍區副司令。遺憾的是,羅炳輝於同年6月因病去世。他去世後,黨給予他極高的榮譽,用「立功尤著」來概括他的歷史貢獻。
李卓然
李卓然出生於 1899年,是湖南湘鄉人。李卓然1922年在法國留學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回國後,他擔任過毛主席辦公室主任、中央局代秘書長、紅五軍團政委等職務。在執行掩護中央機關的後衛過程中,李卓然任勞任怨,堅決支持毛主席的鬥爭路線。按照中央安排,李卓然在懋功會師之後擔任了紅四方面軍的政治部副主任,他有過短暫的迷失方向。不過,李卓然很快醒悟過來,同張的分裂行為展開了不遺余力的鬥爭。建國後,李卓然離開部隊,先後擔任了馬列學院院長和中宣部副部長等職務。毛主席始終惦記著自己這個老部下,在他的親自過問下,李卓然實際享受正部級待遇。
邵式平
邵式平出生於 1900年,是江西弋陽人。他於1925年入黨。邵式平早年與革命烈士方誌敏並肩戰鬥,參與建立了贛東北和閩浙贛蘇區。1933年,邵式平率領自己一手建立的紅十軍進入中央蘇區,給蘇區的反圍剿鬥爭帶來雪中送炭的援助。1934年,擔任中央縱隊參謀長的邵式平跟隨部隊開始長征。1935年,被編入左路軍的邵式平兩次在會議中發聲支持張的主張。這是他一生引以為憾的經歷,曾經多次表達過後悔之意。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邵式平先後在抗大、晉察冀邊區以及東北地區工作。建國前夕,毛主席親自提名由邵式平出任江西省政府主席。主持江西工作期間,邵式平重視教育,發展經濟,對江西發展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貢獻。1965年,邵式平在南昌病逝。
何長工
何長工同樣出生於 1900年,是湖南華容人。1922年,他在法國留學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回國後,他在洞庭湖地區組織農民運動。因為受到反動軍閥的追捕,毛主席親自給他改名為「何長工」。1927年,何長工參加秋收起義。一路追隨毛主席的何長工,長征之前,已經在紅八軍和紅一方面軍擔任了重要職務。懋功會師之後,何長工錯誤判斷形勢,認為張的主張更符合紅軍未來發展方向,不止一次地發聲支持張。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後,何長工向毛主席做出了深刻檢討。建國後,何長工擔任過工業部和地質部的副部長。1980年,何長工出任全國政協副主席。1987年,何長工病逝於北京。他與李卓然都比較長壽,在耄耋之年得以善終。
評價歷史人物,是需要從各個時期去綜合考慮的。上述四人雖然曾經有過走錯路的經歷,但是他們及時醒悟,回到了正確的方向上來。雖然他們當年的舉動,給毛主席造成了一定的困擾。但是毛主席以寬廣的胸懷,給予他們改正錯誤的機會。相比於動輒痛下殺手的張,偉人境界,值得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