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西晉的一位父子名將:父親兵敗被殺,兒子也不得善終!

2024-04-26歷史

正所謂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在古代有很多將領都是出自將相之家,在戰爭時期也會出現父子皆為大將征戰一方的情況。其中,就筆者今天要說的一對父子,父親是魏晉時期的名將,參加了魏滅蜀之戰,兒子則參加了西晉初期的八王之亂。不過,比較可惜的是,這一對父親都是死於非命。

一、胡烈

胡烈(220年―270年7月9日),字玄武 ,安定臨涇 (今甘肅鎮原)人。胡烈是三國曹魏至西晉時期將領,車騎將軍胡遵之子,鎮軍大將軍胡奮之弟。曹魏時期,胡烈累遷泰山太守、襄陽太守、南安太守、右將軍、荊州刺史,參與魏伐蜀之戰。

在魏伐蜀之戰中,胡烈乘虛襲擊陽安關,守將傅僉戰死,胡烈攻克關城,這促使鐘會大軍得以進入到益州地區。等到蜀漢後主劉禪投降後,胡烈負責追擊姜維等人率領的蜀漢主力軍隊,迫使姜維放下武器、將節傳交給胡烈並投降。此後胡烈又與鐘會、師纂等人上奏魏將鄧艾行為悖逆、有反叛嫌疑,致使鄧艾被捕。

景元五年(264年)正月,在姜維等人的勸說下,鐘會決定割據蜀地。司徒鐘會謀反時,胡烈挑動軍士對鐘會的對抗情緒,誘使其子胡淵率軍攻殺鐘會。因為平定了鐘會之亂,胡烈受到了司馬昭的信任和重用,並被冊封為荊州刺史。西晉建立後,泰始四年(268年),吳將萬郁進攻襄陽,被荊州刺史胡烈擊退。

泰始四年至泰始五年(268年―269年),河西、隴西地區連年大旱。胡烈就任秦州刺史後,鎮撫西方,先屯兵於高平川(今寧夏固原市清水河流域),後派兵進占麥田一帶(今甘肅、寧夏兩省區的靖遠、中衛兩縣市交界地區)的「河西鮮卑」聚居地。不過,比較可惜的是,胡烈擔任秦州刺史期間,與當地民族部落失和,乃至於引發了秦涼之變。

泰始六年六月戊午日(270年7月9日),胡烈大戰鮮卑首領禿發樹機能於萬斛堆,遭到敵軍圍困,沒有援軍救援,兵敗陣亡。

二、胡淵

胡淵(247年-301年)字世元,小字鷂鴟,安定郡臨涇縣人,秦州刺史胡烈之子,魏車騎將軍胡遵之孫。公元263年,胡淵曾隨軍參加鐘會的滅蜀之戰。蜀國滅亡後,由父親遣人告知鐘會企圖謀反,胡淵便和衛瓘一起誅殺鐘會。對此,在筆者看來,正是因為胡淵等人的奮起反抗,導致鐘會、姜維等人的計劃被打亂,所以沒有造反成功。

後來,胡淵在八王之亂時受趙王司馬倫排程,與齊王司馬冏軍隊交戰,屢次獲勝。不過,胡淵後來被成都王司馬穎打敗而投降,最終遭到了殺害。曾幾何時,胡烈、胡淵所在的安定胡氏在魏晉時期非常顯赫。不過,因為胡烈、胡淵父子全都不得善終,這促使安定胡氏暫時陷入了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