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87年,鄧小平送給蔣經國一份禮物,看完後蔣經國:這個情我領了

2024-07-26歷史

特殊的禮物

1987年,一位特殊的客人從日內瓦遠道而來,乘坐飛機降落在了台灣的機場,在降落台灣之前,這架飛機還短暫的停留在了香港一會,飛機上的人一踏上寶島台灣,就去到了當時擔任台灣當局最高領導人蔣經國的住宅。兩人聊了好久,直到聊天進行到最後時,這位朋友緩緩拿出了一份來自大陸的禮物,蔣經國看完之後十分感動,還說出了「共產黨的情我領了」的話。

這不是第一次來自大陸的禮物了,且不說蔣經國的父親蔣介石收到的,蔣經國本人在此前就接觸過多次。

1975年,蔣介石與世長辭,蔣經國成為了國民黨的黨主席,三年之後,他成為了台灣當局的最高領導人,1978年的海峽對岸則是即將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之際,並且還在與美國方面計劃建交,海峽兩岸都處在十分關鍵的歷史節點,而在大陸負責這是事情的則是蔣經國的老同學——鄧小平。

中美談判不可避免的要談到很多台灣的問題,鄧小平同誌也想到了數十年前自己在莫斯科結識的好友蔣經國此時已經是台灣當局的最高領導人了,鄧小平同誌心中想到,這或許是一個兩岸和平統一千載難逢的一個好機會。

鄧小平與蔣經國的往事

1910年出生的蔣經國比鄧小平小六歲,國內的民主浪潮風起雲湧之時,蔣經國還是個少不經事的孩子,很遺憾的錯過了五四大潮,但趕上了六年之後的五卅運動,蔣經國也是一位愛國青年,他在五卅運動中表現出了極大的愛國熱情,卻也因此被學校開除。

為了繼續學習,蔣經國轉了學,但很快又因為參加進步運動而被監禁,蔣經國也因此丟了在學校學習的機會,蔣介石幾經尋找,最終將他送去了莫斯科讀中山大學,並且他也是國內第一個報考中山大學的學生,很快,15歲的蔣經國就踏上了出國之路。

一個月後,鄧小平也到達了這裏,鄧小平參加五四運動之後不久就出了國,和蔣經國相同,那一年他也才十五六歲,鄧小平在國外努力學習,參加革命活動,做了很多革命工作,前往蘇聯之時,鄧小平已經是聲名鵲起的職業革命家了。

兩人在中山大學並不是同班同學,但還是有一些接觸的機會,那場景一般是在大課上,角落裏兩個瘦弱的年輕人擠在一起,認認真真的聽著老師講課,蔣經國有些崇拜鄧小平,畢竟他是一位已經有了豐富經驗的革命家,對國外的情況也有了自己的見解,他對鄧小平曾經在法國的經歷十分好奇,每次都很認真的聽他講。

異國他鄉,鄧小平也十分照顧這位小幾歲的朋友,兩個人的友誼也逐漸深厚,此時的蔣經國常常和鄧小平站在一邊,這讓國民黨右派的同學常常譏諷他作為國民黨的兒子卻吃起了共產黨的飯,蔣經國對此也毫不在意。

兩人在中山大學度過了五年的時間,1927年,鄧小平受黨中央的命令離開了蘇聯,兩人的人生從這裏開始走向了兩條不一樣的道路,回國之後的鄧小平轉戰多地,剛開始還在國民黨創辦的學校中擔任整治工作,後來四一二反革命爆發,鄧小平就投身了抗擊國民黨反動統治的革命道路,直到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而蔣經國也在這一年回到了國內。

國共兩黨數十年間分裂、合作又分裂,最終國民黨不得民心,敗退回了台灣,淺淺的台灣海峽成了那一代中華兒女心中抹不去的傷疤,蔣經國與鄧小平也不例外,自從國民黨敗退台灣之後,兩岸就開始了長達40年的斷絕一切聯系的狀態。

兩代人的努力

蔣介石還在世時,毛主席就向台灣釋放出了想要和平統一的訊號,雙方也都找了中間人促進交流,毛主席還給蔣介石寫了親筆信,毛主席在心裏告訴了蔣介石家鄉的情況,兩岸的關系十分緩和了,蔣介石還嘗試了邀請毛主席前往台灣,幾乎成行之時,蔣介石去世,事情就這麽擱置了下來。這一年是1975年,周總理與毛主席也在第二年相繼與世長辭,台灣問題在他們這一代看來是沒有辦法解決了。

鄧小平同誌對於台灣問題也十分關心,他曾經多次說過自己希望蔣經國能夠和他一同在這一代解決台灣的問題,1980年日本代表訪華時,鄧小平同誌還希望他能夠將這些話帶給蔣經國,而這也不是鄧小平同誌的第一次努力了。

1978年12月16日,【中美聯合公報】發表,中美雙方在台灣問題上達成了一致,美國承認了一個中國的原則,這很有可能成為國共雙方再次合作的契機,鄧小平敏銳的察覺到了這一點,他當即下令停止炮轟金門,兩岸交火自1958年開始已經過去了二十年,這也是鄧小平同誌的第一步棋。

半個月後是1979年的元旦,鄧小平同誌采取了第二步行動,全國人大向台灣發表了【告台灣同胞書】,裏邊再次提到了兩岸重開包括旅遊、經濟貿易、通郵在內的多項合作,希望國共兩黨展開第三次合作,中央也表達了可以去台灣省存取的態度。

又過了一年之後,就是鄧小平同誌的第三次努力了,即委托日本專家將大陸的態度傳達給台灣當局,鄧小平同誌再次表達了兩岸和平統一的急切心情。

這一年的9月,鄧小平同誌還會見了國民黨元老陳濟棠的兒子陳樹柏,陳樹柏是美籍,也算是能夠在兩岸都能夠交流的人,鄧小平同誌就希望他能夠為海峽兩岸的統一做出一點事情,他還告訴陳樹柏,大陸很歡迎台灣的同胞們回大陸來看看,台灣問題越拖越不好解決,鄧小平同誌的言語十分誠懇。

蔣經國很快獲悉到了大陸的態度,猛烈的和平攻勢反而讓蔣經國更加警覺,他婉拒了中央來訪,但他自己也不得不同意兩岸交流對於台灣利大於弊的事實,1983年開始,國民黨當局逐漸放寬了政策,兩岸開始逐漸有了聯系。

鄧小平同誌知道他的計劃取得了一些成效,他打算進行下一步計劃,他先是指示工作人員去到浙江溪口的蔣家故居,他們將蔣經國母親、祖母等祖輩的墳墓都進行了修繕,修繕完成後害怕了照片和影片,鄧小平同誌還找了新華社駐香港的黃文放部長,委托他找一個合適的時機將東西送到蔣經國的手中。

這時已經是80年代中期了,時間十分緊張,因為外界傳聞蔣經國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到1987年時,更是傳出了蔣經國將不久於人世的訊息,連日內瓦的汪德官都知道了這個訊息,汪德官是蔣經國曾經的親家,他曾經也擔任過聯合國國際電信聯盟的職務,退休後就留在了日內瓦。

兩方的親事雖然最後沒有一個好的結局,但雙方的感情沒有什麽裂痕,汪德官此次前去看望蔣經國也沒什麽不妥,鄧小平同誌打算送給蔣經國的禮物已經在黃文放部長手中放了很久了,他察覺到此次是個很不錯的機會,就在和汪德官取得了聯系,並且在香港將「禮物」交給了他。

蔣經國很快就收到了這份禮物,他和汪德官一同看了這份大陸送來的禮物,那時的影片並不像現在這般清晰,但蔣經國還是能辨認出自己曾經長大的地方,蔣家宗祠、老宅還有蔣經國上過的學校都和許多年前沒什麽不同,母親、祖母的墓地也都完好如初,還得到了修繕,一幕一幕統統回到了蔣經國的腦海中。

蔣經國這一年77歲了,這份記憶他已經珍藏了大半生,而自從1949年蔣家王朝在大陸覆亡的這麽多年間,記憶就被他塵封了起來,共產黨人不僅沒有對蔣家深惡痛絕,反而是對蔣家祖輩十分尊重,這讓他十分感動,所以才說出了那句「共產黨的情我領了」。

大陸方面的態度可以說是十分誠懇了,多種方式都用到了,還十分具有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的構想,毛主席給蔣介石的親筆信裏提到了蔣介石可以保留除外交之外的各項管理權利,中央可以給台灣出資建設,後來蔣介石派出密使前往大陸時,周總理還提出了更具體更優越的談判條件。

到70年代時,一國兩制的構想更加具體全面,對於台灣,只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其他的條件都可以與中央談判調整,但蔣經國在島內的壓力也是挺大的,因為黨內的聲音並不團結,這對形成共識有極大的阻礙,所以談判就擱置了下來。

島內的壓力早就存在,蔣介石當政期間,台灣就出現了不想統一的聲音,但被蔣介石壓制,後來1984年中英對香港問題達成共識後,蔣經國也開始了台灣的改革,但他沒有想象到台灣反對派勢力之大,幾天之後,民進黨就成立了,這讓蔣經國的壓力倍增。

但蔣經國還是在努力推動兩岸統一的行程,他的三個改革目標中有一個就是兩岸統一,1987年10月,台灣的開放進一步擴大,非黨政軍人員均可回大陸探親,這讓兩岸的關系達到了1949年後從未有過的親密。

遺憾的是,兩個月之後蔣經國就與世長辭了,那是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察覺到了自己身體的異樣,還說想要見見自己的大兒子,蔣孝文很快趕來看望父親,他察覺到了父親的病情愈發嚴重。

午飯過後,蔣經國像往常一樣午睡,但到下午兩點時,蔣經國胃腸道突然大出血,情況十分嚴重,甚至都沒有等到醫生趕來,蔣經國就已經與世長辭了。

鄧小平同誌得知之後深深的表示了遺憾,他還說,如果蔣經國還活著,那麽中國的統一大業就會容易一些,第三次國共合作也是很有可能的,1989年鄧小平同誌會見外賓是還對這些事情表示了深深的遺憾。

蔣經國身後留下的攤子交給了李登輝,蔣經國本以為李登輝會繼承他的遺誌,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李登輝很快就出爾反爾了,將蔣家父子的辦公室統統搬遷,宋美齡寓居美國之時,他還開放了士林官邸作為景點,更遺憾的是,他完全走上了與蔣經國截然不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