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李邈壯烈殉國,給後人留下怎樣的啟示?

2024-03-01歷史

北宋末年,宋徽宗與童貫輕信馬植「自言有滅燕之策」,采納其「結好女真,相約攻遼」戰略,與金國結成「海上之盟」合毆遼國,企圖借機收復燕雲十六州。

童貫率二十萬宋軍北伐燕京,被遼國打得大敗而回後,腆著臉乞求金兵代取燕京。

繼而慷國家之慨斥資百萬貫贖回燕京等地的空城。

貪天之功為己有,騙取了宋徽宗信任和嘉獎。

童貫此舉無異飲鴆止渴,將北宋積貧積弱的實質暴露無遺。

使得金國對北宋「耗子別手槍——起了打貓的心思」,埋下靖康之難的禍根。

李邈早已在朝野一片歡呼聲中,料定了童貫這一引狼入室的災難性後果。

01反對聯合

李邈是「唐宗室宰相適之之後」,他「少有才略,精悍敏決」,大局觀強。

因個性耿直,曾先後得罪蔡京與童貫等權臣而遭貶斥。

童貫對李邈又愛又恨,在北伐遼國前,將李邈從地方調入朝廷擔任外交官,跟隨特使出訪遼國,借祝賀遼國新春佳節之機探聽對方虛實。

李邈回國時,童貫正沈浸在馬植描繪的「聯金攻遼」的美好圖景中,決定「連金人夾攻契丹。

」他得知李邈回國,迫不及待特邀李邈進府,對他大肆拉攏。

李邈直言不諱正告他:

「此舉無異前門去虎後門進狼!

且不論與金國結成軍事聯盟是否妥當,就臣出使契丹所見,契丹恰似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契丹君王尚未如馬植所言般‘荒淫無道’、天怒人怨。

契丹軍民也尚無厭棄君主表現, 因此,聯金攻遼為時尚早 !」

童貫大為惱怒,令李邈即刻返回地方任職。

李邈雖被取消面奏機會,依然在地方上表說明遼國實情並諫言: 「‘契丹不可滅!’目前,國家應該依然遵守和約,與契丹和平相處!」

宋金簽訂「海上之盟」兩年後,金國約宋攻遼。童貫躊躇滿誌,率宋軍主力大舉北伐,與金國夾擊遼國。

李邈再次諫阻:「朝廷竭盡全力方才平定方臘叛亂,此刻馬不停蹄勞師北伐,必定出師不利!」

他勸童貫按兵不動,暗助遼國以防範野心勃勃的金國。

童貫置若罔聞,李邈一怒之下請求提前退休而去。

童貫以重金從金人手中「收復燕山」後,先後力薦李邈出任涿州等地知府。

李邈堅辭不就,憂心忡忡長嘆: 「國家禍亂,將從此開始了!」

02 臨危受命

果然,宋金合力滅遼後,金國背信棄義,非但不歸還燕雲十六州,反而兵分兩路向北宋發動大規模侵略戰爭。

歸隱山林的李邈突然接到朝廷征召,慨然接受任命,收攏當地殘兵進京勤王。

李邈入京時,正值宋軍連遭敗績,「京師震動。」

剛登基的宋欽宗手足無措,向李邈詢問禦敵良策。

李邈寬慰宋欽宗勝敗乃兵家常事,詳細分析當前形勢,替宋欽宗籌劃數條策略,成功為宋欽宗排憂解難。

議和派把持朝政,大力打壓主戰派,李邈因此漸漸被宋欽宗疏遠。

盡管如此,他依然關註形勢發展,多次建言朝廷采取各類措施抵禦金兵。

次年,金兵再次氣勢洶洶南侵。李邈被政敵趕往前線,擔任真定府(今河北石家莊)知府。

真定府 「兵不滿二千,錢不滿二百萬。」

如此薄弱的守備力量,使李邈「自度無以拒敵。」

李邈大力發動百姓出錢出力,共同齊心協力死守城池。

百姓們視李邈為救星,傾家蕩產支援前線。

不到數日,李邈「得錢十三萬貫,粟十一萬石」,

還出乎意料招募到數千敢死隊員。

盡管如此,五千左右的守軍依然不可能守住真定,而且「新集之兵皆無鬥誌。」金兵向真定發動攻勢時,李邈率部頑強抵抗,派人向駐紮在附近的宋軍緊急求援,同時派人從小路傳送密信向朝廷匯報敵情。不料,守軍自身難保愛莫能助,朝廷自顧不暇杳無音信。

真定城被金兵圍得水泄不通,李邈率守軍「且戰且守」,英勇抗擊金兵長達四十日。彈盡糧絕後,真定府被攻陷,李邈率親兵與金兵展開激烈巷戰。他被蜂擁而至的金兵逼到絕境後,為避免被俘受辱,扔下武器意欲跳井自盡,被部下死死拉住,最終落入敵手。

03 英勇就義

李邈被繩捆索綁押到金帥帳下,金帥得意洋洋喝令李邈跪地謝罪。

李邈大義凜然,挺立怒斥金帥。

金帥喪心病狂地手持火把,燎燒李邈的眉毛胡須及大腿。

李邈強忍劇痛,怒目圓睜。

金帥敬佩其骨氣,將其押送至燕山府。

金國官員氣勢洶洶質問他:「你召集民兵攻擊我軍,還汙蔑我大金是賊人,為什麽?」

李邈義正辭嚴回應:「你們背棄盟約,鐵蹄所到之處,將我大宋的錢物和百姓搶劫一空,形同盜匪,難道還不是賊人?!」

李邈在遭到金兵長期關押期間,得知徽欽二帝被俘及北宋滅亡訊息,不禁痛哭流涕。三年後,金國異想天開委任李邈到被金國侵占的滄州擔任太守。李邈聽到這一訊息,「笑而不答。」

金人以為李邈答應歸降並欣然就任,不料李邈卻面色一變展開攻心戰:「天下強弱之勢從來沒有常規!我中原豈會長久滅亡? 我倒勸爾等幾句:你們趁早乖乖兒地送還大宋徽欽二帝,完整歸還中原兩河地區。

像當年契丹那樣,與中國化敵為友和平相處,這才是長久之計!如果貴國倚仗強大武力為所欲為,只恐是‘兔子尾巴----長不了!’」

金人惱羞成怒,令他遵照金國習俗披頭散發衣襟左開。李邈羞憤難禁,歷數金人罪行,被打得滿口流血。

他堅貞不屈,將滿口鮮血噴向金人,「遂遇害。」

李邈視死如歸,「將死,顏色不變。」

他整理服飾,面向南方恭敬跪拜後,端端正正坐在地上,引頸就戮,壯烈殉國。

他慷慨就義,氣壯山河,成為名載史冊的民族英雄,真正詮釋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含義,激發出千萬後世人的愛國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