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軍統特務申請離休,鄧批示:不能虧待

2024-02-06歷史

軍統特務申請離休,鄧批示:不能虧待

在閱讀此篇文章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註」,以便您能夠方便地進行討論與分享,並獲得不同的參與感。非常感謝您的支持。

1981年,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申請,申請者是一位前國民黨軍統特務。他在信中提到,他年紀大了,想要退下來,但希望能夠將「退休」轉變為「離休」。

雖然離休和退休只差一字,但其背後的待遇和意義卻大相徑庭。當時,離休是只有在革命時期為黨和國家做出過突出貢獻的老幹部才能享受的權利,它所代表的不僅僅是一筆金錢,更是一種榮譽。

鄧穎超的人生道路上,曾有一位前軍統特務的出現,他為何有膽量申請工作?在解放中國三十多年後,他又為何能讓鄧穎超說出這樣的話?

他曾和鄧穎超有過怎樣的交集?這一切背後的故事,都源自他年少離家時的貴人相助。

在電影【建國大業】中,陳道明飾演的閻錦文是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閻錦文,生於1914年的江蘇江陰,祖籍重慶涪陵。

年輕時,家庭貧困迫使他離開家鄉,前往繁華的上海尋找生路。對於一個沒有任何依靠的十幾歲少年來說,大上海的生活十分艱難。

小人物想要成功,除了具備相應的技能外,還需要貴人的指引。當時的青幫頭目杜月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最初只是一個水果行的學徒,但因為攀附上黃金榮而揚名上海灘。

閻錦文的一生也充滿了貴人的提攜,他的第一位貴人就是國民黨元老楊虎。

楊虎,原名楊德順,於1889年出生,早年加入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後因反對袁世凱稱帝發動肇和艦起義而得到了孫中山的賞識。

中華民國政府成立後,他被任命為總統府參軍兼警衛總隊長,並且深得孫中山的器重,多次護送孫中山脫離險境。在北伐期間,他曾官至軍長,與士兵一起沖鋒陷陣,是一名真正的悍將。

孫中山去世後,楊虎被蔣介石籠絡,並與其結拜為異姓兄弟,全心全意地支持和擁護蔣介石的領導。然而,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楊虎到上海擔任了上海警備司令,成為了國民黨反動勢力的總指揮,逐步控制了整個上海,並與當地的幫會勢力勾結,對共產黨人和愛國知識分子進行了大規模的迫害。

在十年間,楊虎表面上擔任過國民黨上海警備司令、上海保安處處長、淞滬警備司令等職務,與各路軍閥交往頻繁,私下裏還與上海的三教九流關系密切,是上海的地下皇帝。

20世紀20年代的上海外灘,閻錦文,一位混跡於上海幫會的人,在這個期間結識了楊虎,並加入了由他發起的興中社(後更名為興中學會)。

閻錦文以其英勇和膽識在社團內脫穎而出,成為了核心骨幹。在這之後的二十多年裏,閻錦文始終緊隨楊虎的腳步,在國民黨內不斷升遷。

作為幫會骨幹或是軍統特務,他的工作表現一直認真負責,以至於他在國民黨內的地位逐漸提升。然而,命運的轉折總是出人意料,閻錦文的生命中出現了另一位對他產生深遠影響的人。

在追隨楊虎的過程中,閻錦文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二個貴人——周恩來。

當年的周恩來在上海,透過分析革命形勢和當地勢力分布,決定將昔日的國民黨大佬楊虎作為頭號策反物件。於是,他帶著鄧穎超夫人前往楊虎的寓所拜訪。

當時的上海,各方勢力匯聚,閻錦文在楊虎的運作下,進入了上海警備司令部稽查處。這個部門表面上是軍方的一個機構,但實際上是由保密局直接指揮的特務組織。

閻錦文作為第三警備大隊的副大隊長,地位不低。而楊虎,雖然只是一個國民政府監察委員會委員的虛職,但在上海經營多年,弟子和門生遍布重要位置,他的女婿周立行還是上海警備司令部副司令。

盡管如此,他和蔣介石的關系並不和諧,因為他們曾經有一段短暫的「兄弟蜜月期」,但很快因為楊虎的自負和吹噓而破裂。

1932年,蔣介石就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兼參謀總長,迅速采取反擊行動,成功削弱了楊虎的勢力,並將他擠出了權力中心。

楊虎原以為可以借此機會升官發財,結果只得到了國民黨第四屆中央監察委員的虛職,他對此感到不滿和失落。隨著時間的推移,楊虎對蔣介石的不滿情緒越來越明顯,甚至在官場上不得誌時,他會用金錢來滿足自己的欲望。

在1936年5月,楊虎秘密拿出7萬元法幣,在孤山頂上建造了一座奢華的別墅,取名「青白山居」,並打算將其打造為永久性的紀念建築。

然而,當蔣介石得知此事後,他感到十分憤怒,對楊虎的不滿情緒也日益加深,兩人的矛盾也因此逐漸公開化。

為了緩解兄弟關系,據說宋美齡曾為楊虎的兒子介紹了一門親事。婚禮當天,國民黨內大佬悉數到場,但新郎楊國安卻在婚禮當天逃婚了,這讓宋美齡丟盡顏面,也使得她對楊虎的好感一落千丈。

在蔣介石面前,宋美齡多次表達對楊虎的不滿,兩人的關系也因此降至冰點。 1937年,抗戰爆發。楊虎主張積極抗戰,但蔣介石卻消極不作為,最終導致上海淪陷。

楊虎無奈之下逃往香港,之後輾轉來到重慶。在這裏,他因工作關系結識了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的負責人周恩來。在與周恩來的交往過程中,楊虎被周恩來的才識和人格魅力所吸引,對共產黨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他的思想也隨之轉變。

抗戰勝利後,楊虎在上海與周恩來成為了鄰居。雖然平時他們交往不多,但他們之間已經有了長久的神交。

在一次拜訪中,周恩來曉之以理,向楊虎和閻錦文展示了蔣介石政府的腐敗和對人民的肆意欺壓,提醒他們長此下去國家將走向淪陷,有識之士將無法容忍,需要站在人民的一邊,幫助共產黨為人民謀福祉。

楊虎雖然贊同周恩來的觀點,但也有自己的顧慮,擔心日後被清算,需要一條後路。周恩來承諾共產黨向來恩仇分明,且楊虎當時只是奉命行事,知錯能改才是最重要的。

最後,周恩來也承諾共產黨將一視同仁,對於楊虎這樣的國民黨高級軍政人員,也會同等對待。楊虎深感共產黨的胸襟和氣魄,思想漸漸向共產黨靠攏,最終迷途知返,建立了功勛。

1949年5月,上海街頭懸掛著蔣介石的巨幅畫像。作為中國的金融、政治、文化中心,上海聚集了許多愛國民主人士。

然而,蔣介石一到上海就對特務們下了命令,要他們嚴密監視這些有影響力的民主人士。他知道,這些人對於他的反攻計劃至關重要。

因此,除了轉移大量的財物外,他還試圖將各行各業的領袖和精英帶到台灣。然而,蔣介石早已失去了人民的信任。

他的甜言蜜語被這些愛國民主人士嚴厲拒絕。走投無路的蔣介石撕下了偽裝的面具,開始使用強硬手段。他軟禁、抓捕、強迫,甚至下令若不去台灣就格殺,以此阻止他們投向共產黨。

張瀾、羅隆基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列入了蔣介石的暗殺名單。

1. 張瀾與羅隆基:民主主義的鬥士 2. 中國民主同盟的主席張瀾與領導人羅隆基 3. 虹橋療養院的名人住客:張瀾和羅隆基 4. 清末民國時期的民主活動家:張瀾和羅隆基 5. 中國共產黨最親密的朋友:張瀾 6. 中國民主政團同盟的建立者之一:羅隆基 7. 蔣介石監視的愛國人士:張瀾和羅隆基

周總理在虹橋療養院向上海的地下黨下達了保護張瀾、羅隆基安全的命令,並指示他們護送這兩位重要人物前往北平參加全國政治協商會議。

為了營救張瀾、羅隆基,地下黨人想到了楊虎。首先,楊虎與蔣介石不合,且對共產黨有好感,可以爭取;其次,楊虎在上海勢力強大,人脈廣泛;再者,他的心腹閻錦文是稽查處第三大隊的副隊長,而虹橋療養院位於其管轄範圍,行動方便。

周恩來夫婦拜訪後,就開始了對楊虎的策反工作。透過國民黨元老郭春濤,上海中共情報系統負責人吳克堅成功與楊虎建立聯系。

在與楊虎相識後,吳克堅又透過董竹君對他進行了潛移默化的影響。董竹君是上海錦江飯店的創始人,常到楊虎府上做客,並與楊虎的妻子關系密切。

經過多次的思想工作,楊虎最終棄暗投明,加入了共產黨的陣營。

閻錦文接受吳克堅的委托,尋找楊虎,說服他保護張瀾和羅隆基的安全,防止國民黨殺害他們或將其劫持到台灣。作為軍統內部的一員,閻錦文深深認識到國民黨背道而馳的行為,並被共產黨人的坦蕩風骨所折服。

他在三年前與周恩來夫婦的匆匆一面,讓他更加堅信共產黨才是中國的未來,因此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個任務。 閻錦文透過何慶隆的關系,取得了監管張瀾和羅隆基的指揮權。

5月10日,他接到命令,將兩人軟禁在虹橋療養院206號病房。5月12日,上海的解放之戰爆發,面對失敗的定局,毛人鳳下令隨時準備處決張瀾和羅隆基。

然而,彼時的上海風雲變幻,各界的譴責迫使國民黨不得不放棄在療養院刺殺張瀾和羅隆基,轉而試圖偽裝成意外,以平息眾怒。

閻錦文了解到,國民黨打算以「隨國民黨退守台灣」的借口將張瀾和羅隆基騙上船,然後再將船底砸破沈江,以達到毀屍滅跡的目的。

外灘危機四伏,國民黨士兵的撤離工作迫在眉睫。閻錦文認為這是一個轉機,他認為保密局既然要秘密處決,就不希望有更多人知道、參與。

他決定獨自行動,將二人安全地帶出去,然後交給共產黨人保護。 為了保護張瀾、羅隆基的安全,閻錦文在療養院內加強巡邏,以防止他們被秘密殺害或轉移。

他小心翼翼地接觸二人,希望能取得他們的信任,為營救做好準備。 然而,毛森的命令使情況變得更加復雜。他下令必須在9點前將張瀾、羅隆基押解到黃浦江中的一艘船上。

閻錦文意識到這是最後的機會了,他來到206號病房,打算將二人帶走,但是張瀾、羅隆基堅決拒絕。張瀾表示,寧願在這裏被槍斃,也不去台灣。

在危機四伏的情況下,閻錦文用智謀與勇氣成功營救了張瀾和羅隆基。他果斷地利用了自己與楊虎夫人的關系,成功地撥通了楊虎家的電話。

經過田淑君的解釋,張瀾和羅隆基終於相信了閻錦文,並與他一起逃離了危險。閻錦文在戒備森嚴的路上,巧妙地應對了崗哨,並巧妙地駕駛著車,成功地穿越了重重封鎖,將張瀾和羅隆基送到了地下黨人手中。

在開國大典上,張瀾作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站在毛澤東身邊,共同見證了新中國誕生這一神聖的時刻。他始終不曾忘記閻錦文的救命之恩,每次閻錦文進京,不管多忙都會親自款待,給這位前軍統特務以最高禮遇。

解放後,閻錦文得到了優待,先後供職於上海公安局、上海大中華橡膠廠華北區,擔任過北京宣武區政協委員。晚年,他發出了開頭的那封離休申請信,沒想到當時已經八十多歲的鄧穎超還記得他,並批準了他的要求。

鄧穎超說:閻錦文是對黨組織、國家和人民做過好事的人,我們都是不應忘記的,更不能虧待人家。他是對中國革命有貢獻的人,我們應該讓他享受離休幹部待遇。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要知錯能改,在大是大非面前也能守住底線。閻錦文雖然是個小人物,做過軍統特務,但在革命事業的關鍵時刻,他迷途知返,將黨和人民的事業放在首位,不應該被虧待。

感悟: 這段歷史充滿了人性的光輝和道德的力量。張瀾的感恩之情和閻錦文的改過自新,都是對人性的美好詮釋。

我們應該珍惜和平年代的來之不易,更加尊重和愛護那些曾經為革命事業做出貢獻的人。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知錯能改,堅守底線,這才是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