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49年整編之前,我軍曾有過十個兵團,司令個個都是名將

2024-07-21歷史

1949年,五大野戰軍整編時設立了兵團,下轄3,4個軍,全軍共成立了19個兵團。其實在這之前,我軍已經成立過10個兵團。

1、中原野戰軍,陳謝兵團

解放戰爭中,中原野戰軍肩負著在河南、河北、山西、山東廣大地區作戰任務,野戰軍的主力活躍在豫東、河北南部和山東西部,與華東野戰軍配合作戰。

中原野戰軍4縱作為一支獨立部隊,在陳賡帶領下戰鬥在豫西、山西南部和陜南。這支部隊牽制著閻錫山的主力,與胡宗南的部隊進行交鋒,策應延安根據地。

1947年6月,中野野戰軍集中4個縱隊主力,組成了晉冀魯豫南征野戰軍(亦稱劉鄧大軍),在全國率先進行反攻作戰,戰略進攻。與此同時,下轄的太嶽、太行、冀南、冀魯豫軍區組建了8縱、9縱、10縱、11縱、12縱5個新編縱隊。

為了配合南征野戰軍行動,陳賡率領的4縱也進行了增強。1947年7月27日,中央軍委決定中野9縱(秦基偉縱隊)以及西北民主聯軍38軍(孔從周起義部隊)統一歸陳賡指揮,與4縱合編為陳謝兵團(陳賡、謝富治)。

陳謝兵團成立後,或者作為獨立戰略力量作戰,或者與華東野戰軍聯合作戰。直到一年後解放鄭州和開封時,才和中原野戰軍主力會合。

陳謝兵團後來改編為第四兵團。

2、華東野戰軍,四個兵團

與中原野戰軍由129師一脈相承不同,1947年1月,來自江蘇和山東的部隊合編,打了很多勝仗。到當年8月,為了配合中原野戰軍的戰略進攻,華東野戰軍也進行了分兵。陳毅和粟裕親率第1、第3、第4、第6、第8、第10縱隊及特種兵縱隊橫越隴海路,揮戈南下豫皖蘇區。這一部份是華東的主力,也稱為外線兵團。

為了保衛根據地,吸引和箝制敵人,華野留下4個縱隊作戰。其中,9縱是4大主力縱隊之一,也和中野4縱一樣是留守部隊的中堅,2縱、7縱較弱,13縱隊更是在山東剛剛組建。留在山東根據地的部隊,也被稱為內線兵團。此外,在蘇北,還有當地組建的第11、第12縱隊。

1948年春天,毛主席計劃進一步調動敵人,派粟裕率領一支部隊挺進江南,擔負開辟華南戰場任務。據此,外線兵團一分為二,華東野戰軍分成了4個兵團:

第1兵團,第1、第4、第6縱隊,粟裕任司令兼政委(陳毅調到中野)。準備南下江南作戰。

第2兵團,第7、第9、第13縱隊及渤海縱隊(新組建),許世友任司令,譚震林任政委。繼續在山東作戰。

第3兵團,第3、第8、第10縱隊,陳士榘任司令員,唐亮任政治委員。該兵團歸中原野戰軍指揮。

第4兵團,第2、第11、第12縱隊,韋國清任司令員,陳丕顯任政治委員。在蘇北地區牽制敵人。

1949年初,華東野戰軍整軍後編組為第7、第8、第9、第10個兵團,不過這4個兵團和1948年劃分的4個兵團沒有對應關系。

三、東北野戰軍,兩個兵團

東北戰場上,國共兩軍主要在南滿和北滿地區戰鬥(以松遼分水嶺劃分)。經過近一年的戰鬥,迫使國軍由進攻轉為防禦,東北野戰軍不斷增強,已經達到近40萬人。

1947年初,冀熱遼軍區被傅作義切斷與上級晉察冀軍區的聯絡,4月20日,中央決定將該軍區劃歸東北戰區,冀熱遼軍區所屬部隊有8萬余人。這一軍區離東野總部非常遠,只能透過電報進行指揮。

1947年夏季以後,東北戰場我軍節節勝利,為了便於指揮,東野設立了南滿軍區、冀察熱遼軍區兩個前方指揮所。1948年4月13日,林彪、羅榮桓等人致電中央軍委:為便於山地指揮,為應付同時發生幾個戰鬥,擬組成兩個前方指揮所:

第1前方指揮所,原遼東軍區前方指揮所,轄第3、第4、第5縱隊等部隊,蕭勁光任司令員、蕭華任政治委員。在遼東地區作戰。

第2前方指揮所,原冀察熱遼軍區前方指揮所,轄第8、第9縱隊及地方部隊,程子華任司令員、黃克誠任政治委員。在河北北部和遼南作戰。

1948年9月1日,奉中央及軍委命令,改稱為東北野戰軍第1、第2兵團司令部,分別負責圍困長春、進出北寧路作戰。

東野的這兩個兵團,和後來改編時的4個兵團也沒有對應關系。

四、華北軍區,三個兵團

解放戰爭中,華北軍區(原晉察冀軍區)可謂一波三折。起初時,作為抗戰的模範根據地,晉察冀可謂兵強馬壯。別的根據地都只有一支野戰軍,1945年11月,晉察冀組建了兩支野戰軍。第一野戰軍負責協同晉綏軍區部隊作戰,對手是傅作義、閻錫山等地方軍閥。第二野戰軍負責在冀熱遼地區阻擊國軍出關,配合東北我軍。

這一時期,晉察冀軍區有9個野戰縱隊,合計20余萬人,帶上地方部隊有31萬人。1946年初,國共談判精簡部隊,別的解放區只精簡了少數老弱士兵,晉察冀卻復員轉業了10萬人。到1946年7月,20萬野戰部隊只剩了5.1萬人,9個縱隊81個團壓縮為4個縱隊24個團,加上地方部隊也只有20萬人。

解放戰爭中,晉察冀部隊開局又接連失利,進攻大同失利;隨後集寧、承德失守,被迫轉入防禦;後來軍區首府張家口又被傅作義攻占,冀察熱遼地區與晉察冀的聯系被敵人隔斷。第1縱隊原本是晉冀魯豫軍區部隊,此時南下加入中原野戰軍,到1947年初,晉察冀軍區只剩下了3個縱隊。

1947年4月,朱德親自指導晉察冀軍區整軍,再次組建了晉察冀野戰軍,情況才開始好轉。1947年底,又成立了1縱、6縱、7縱等部隊。

1948年5月9日,晉冀魯豫和晉察冀兩軍區合並為華北軍區,原來兩個軍區的部隊組成兩個兵團(1948年8月,組建第3兵團):

第1兵團,轄原晉冀魯豫第8、第13、第14縱隊,徐向前任司令兼政委,周士第任副司令。在山西地區作戰。

第2兵團,轄原晉察冀第3、第4、第8縱隊,楊得誌任司令,羅瑞卿任政委。在河北地區作戰。

第3兵團,轄原晉察冀第1、第2、第6縱隊,楊成武任司令,李井泉任政委李井泉。配合第2兵團作戰。

第1兵團實際是中野的留守兵團,與華野的蘇北兵團(第4兵團)情況類似。第2兵團將主力2縱分出,和新組建的1縱和6縱組建了第3兵團。

這3個兵團,後來依次改稱為解放軍第18、19、20三個兵團。

五、西北野戰軍

1947年3月16日,陜甘寧野戰集團軍改稱西北野戰兵團,7月31日,西北野戰兵團正式定名為西北野戰軍。由於西北野戰軍沒有分為多個兵團作戰,所以西北野戰兵團沒有算為獨立兵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