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孫臏:拜師鬼谷子,斷腿安邑城,他用十年擊敗龐涓,卻成齊國大敵

2024-04-06歷史

公元前355年,魏國上將軍府邸的豬圈裏囚禁著一個壯年男子。盡管他尚未而立之年,可卻看起來憔悴不堪,他的雙腳齊根斬斷,膝蓋骨也不見了。

散亂的頭發遮住了他的面龐,閃躲騰挪之時,隱隱約約露出了臉上的刺青,那是戰國時期,犯人特有的標誌。

他的精神狀態也很差,在豬圈裏,他大口吃著豬食,手中、臉上沾滿了豬屎。面對府中小吏的拳打腳踢,他艱難地在地上爬行。甚至,嘴裏支支吾吾的,乞求饒命。

他就是鬼谷子的高徒、才華橫溢的軍事大家,孫臏。

數年後,孫臏逃亡齊國,以「田忌賽馬」贏得齊威王的贊譽,登上齊國軍師的寶座。桂陵、馬陵兩大戰役,孫臏奇計百出,率領齊軍擊潰耀武天下的魏武卒,射死「仇人」龐涓,將戰國霸主魏國,徹底拉下了「神壇」。

然而,在齊軍返回臨淄時,孫臏卻突然勸說田忌舉兵「謀反」,控制齊國都城,逼迫齊宣王處死大臣鄒忌。

那麽,田忌會按照孫臏設想的那樣「出兵臨淄」嗎?孫臏又為何會遭到龐涓的虐待?他又是如何擊敗強大無比的魏武卒的呢?

秉性實誠

孫臏,齊國人,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的後代。

孫臏少年時,對軍事戰術十分感興趣。在機緣巧合之下,他投奔鬼谷子,拜師學藝,研習兵法。

當時,想要拜師鬼谷子的人很多。可在孫臏之前,鬼谷子門下尚未完成學業的也僅有龐涓一人。作為孫臏的師兄,龐涓給予了他很大的幫助,二人相處得十分愉悅,兄弟之情,溢於言表。

數年後,學業有成的龐涓下山,施展抱負。作為歷經魏文侯、魏武侯兩代明君的魏國,自然成了龐涓首選。

而承襲魏國霸業的魏惠文王又是一個好大喜功、窮兵黷武的「庸君」。因此,頭頂鬼谷子高徒、胸懷用兵方略的龐涓,很快就成了魏惠文王的座上賓,榮膺魏國上將軍一職。

當然,龐涓也不負眾望,他率領魏武卒征討宋、衛等國,所到之處,無往不利。而東方大國齊國也在龐涓的威懾下,只能躲在臨淄默默的舔舐自身的傷口。

可以說,龐涓完全稱得上吳起之後,魏國軍事上新的「定海神針」。

只是,帝王對於人才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尤其是當龐涓的勢力越來越大時,魏惠文王就有意尋找「替身」,來削弱龐涓在朝中的勢力。

因此,魏惠文王下令魏國臣民,舉薦賢臣,共襄盛舉。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龐涓下山之初,他就曾立下誓言,要在功成名就之時,舉薦孫臏入朝為將。

然而,隨著權力和地位的提升,從一無所有到坐擁魏國朝堂的龐涓,心態卻完全變了。

眾所周知,龐涓為人心胸狹窄,私念太重。驕傲、自負,成為刻在他骨子裏,揮之不去的「夢魘」。

反觀孫臏,由於未曾經歷社會的「毒打」,秉性實誠,對於人性的理解並不深刻。

故而,在孫臏抵達魏國後,他心心所念的仍是盡展才華,不負龐涓所托,也能讓魏惠文王刮目相看,委以重任。

只是,孫臏用兵神出鬼沒,所擺布的陣法、方略,就連久經戰陣的龐涓,都未能識破。如此一來,貪戀榮華富貴的龐涓如臨大敵,脊背發涼。

與此同時,魏惠文王也對孫臏的軍事才華贊嘆有加。他還下詔龐涓入宮,欲要將孫臏放在龐涓之下,共同執掌魏國兵馬,稱霸戰國。

可以想象,以孫臏的才華,假以時日,定能取代龐涓的位置。到時,他這個「師兄」不僅顏面盡失,也在魏國喪失了一切榮耀、特權。

人生黑暗

於是,龐涓暗中布下一個陰謀,他要將威脅他地位的孫臏除去。

不久後,龐涓命人在安邑城中大肆制造謠言,宣稱孫臏欲要「背魏投齊」。不僅如此,他還指使魏國密探,栽贓孫臏為「齊國奸細」。

不幸的是,「昏聵無能」的魏惠文王並未詳細查探,就下令處死孫臏。在他看來,孫臏即使不能為魏國所用,也絕不應該讓他逃入齊國。

然而,「始作俑者」龐涓卻出乎意料的站出來力保孫臏。對於龐涓來說,處死孫臏固然可以一勞永逸,可孫臏心中的「萬千韜略」就將永久的跟隨他埋入地下了。

因此,龐涓惡毒的派人挖去孫臏的膝蓋骨,砍掉他的雙腿,又施以黥形,讓孫臏背上一生的恥辱,瓦解他的鬥誌。

而在將軍府中,龐涓又成了保全孫臏性命的「好兄弟」。他痛恨自己的無能,沒能保住孫臏的雙腳。就連驟逢大難的孫臏,都被他的「表現」,感動得涕泗橫流。

就此,孫臏意誌消沈。他的滿腔熱血盡歸塵土,對於生存的渴望,也微乎其微。唯一能讓他茍活於世的理由,就是將胸中所藏的軍略、兵法,傾囊相授予龐涓。

只是,龐涓太急了。盡管他一日三餐,好吃好喝的供奉著孫臏,可仍在無休無止的索取中,露出了馬腳。

其實,以孫臏的才華,在他冷靜下來之後,必然能夠聯想到自身的遭遇,離不開龐涓的傑作。或許,這也是龐涓急切的逼迫他寫下兵書的原因。

然而,得知真相的孫臏,並未選擇自殺亦或委曲求全。相反的是,他心中萌發了巨大的復仇火焰。可對於一個連站立都實作不了的「廢人」來說,手刃龐涓,簡直難比登天。

於是,孫臏開始裝瘋賣傻。

龐涓生性多疑,孫臏的舉動並不能打消他的疑慮。他將孫臏扔進豬圈裏,派遣士卒嚴加監視。可孫臏卻在圈中,以豬食為樂,渾身上下骯臟不堪,儼然一副瘋子模樣。

不久後,龐涓又命人毆打孫臏。盡管孫臏被打的死去活來,可仍舊嬉笑模樣,他趴在地上,一臉諂媚的向小吏求饒,完全沒有了昔日的英氣。

而在孫臏流落街頭的那些時日,他被幼兒欺淩,被魏人羞辱,徹底成為安邑城中茶余飯後的笑談。

漸漸的,龐涓相信孫臏真瘋了,不再對他有所防備。甚至,他還任由孫臏每日爬進爬出,並以此為樂。

可以說,直到此時,孫臏的裝瘋策略的是大獲成功的。他不僅利用龐涓羞辱自己的樂趣,完全躲過了被殺的命運,還悄無聲息的擴大了自己的「名聲」,讓更多的人,知道了「齊國奸細」孫臏。

正所謂:「黑紅,也是紅啊。」

果不其然,就在孫臏坐等「救星」上門時,好奇心大起的齊國使臣淳於髡、禽滑暗中找到了他。憑借胸中韜略,孫臏不費吹灰之力,就讓二人下定決心,將他救出魏國。

當時,淳於髡、禽滑派人打扮成孫臏的模樣,在豬圈中迷惑視聽。而私下裏,他們卻將孫臏藏於馬車內,迅速離開了魏國。

當龐涓發現豬圈中的「孫臏」不見時,四處尋找之下,方才得知,他已誤入井中淹死了。盡管龐涓十分不情願的接受這個「理由」,可也只好如此了。

在臨淄城內,逃離生天的孫臏又借助好友鐘離秋,見到了齊國大將田忌。盡管孫臏身體殘缺,可田忌卻極為敬重他,引為幕僚之際,還時時讓他陪伴身邊,講習兵法。

只是,孫臏無尺寸之功,又在壯年之時遭逢厄運。就連田忌,也不敢擅自引薦給齊威王。

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有才華的人,即使沒有機會,他也能創造機會。

當時,齊國賽馬之風盛行。齊威王、田忌以及齊國諸公子都愛賽馬,並設有重金,作為獎勵。而作為齊國的大王,齊威王在賽馬界,也堪稱不敗王者。

於是,在齊威王與田忌賽馬時,孫臏巧妙的利用規則,以上等馬對中等馬,中等馬對下等馬,下等馬對上等馬的方式,反將一軍,為田忌贏得了比賽。

「田忌賽馬」不僅成為了孫臏晉見齊威王的契機,也是他的軍事思想運用到現實生活中的一次真實寫照。

在那個事事講究規矩,就連打仗都是你來我往,你一刀我一槍的樣版化戰鬥時代裏,孫臏避實就虛,不按常理出牌的戰術,著實驚艷了整個齊國。

不久後,齊威王任命孫臏為齊國大將,可卻遭到了孫臏的拒絕。孫臏深知,齊、魏兩國必有一戰,與其現在拋頭露面,不如暗藏於水下,在關鍵時機,給予魏國致命一擊。

復仇

公元前354年,孫臏復仇的機會來了。

當時,趙國為了擴張土地,將矛頭對準了「肥羊」衛國。而早就對三晉之地垂涎三尺的魏惠文王也抓住衛國求援的機會,派遣龐涓攻略邯鄲,妄圖一舉吞並趙國,穩固霸業。

只是,同樣懷揣爭霸野心的齊威王,也看準了時機。在段幹朋的建議下,齊軍分兩路而出,一路直撲魏齊邊境的魏軍,牽制魏軍。另一路則由田忌率領,迅速切入邯鄲,救援趙國。

然而,令田忌和齊威王意想不到的是,龐涓的實力太強了,趙國國都邯鄲竟然在他們剛出發不久就陷落在魏軍之手。

束手無策之際,田忌的想法非常簡單,就是正面硬剛龐涓,和魏軍在邯鄲城外決戰。

很顯然,以當前的齊技擊,絕非是魏武卒的對手。更何況,龐涓以逸待勞,而齊軍千裏奔襲,失敗是必然的。

因此,孫臏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認為,龐涓攻克邯鄲,魏國勢必國力空虛,齊軍只需撲向魏國都城大梁,就可調動龐涓回援,到時在中途埋伏,定可大獲全勝。

這就是戰國初期,名傳後世的戰術「圍魏救趙」。

事實上,這是孫臏的第一次軍事行動,更是他對人性洞察的一次集中展示。以龐涓的才華,必然能夠看出「圍魏救趙」的企圖,可魏國國都的安危,他不可置於不顧。更為重要的是,一旦龐涓放棄救援大梁,勢必要背上「妄圖割據」的罪名,招致朝野攻擊。

與此同時,孫臏也在連續出奇計,誘使龐涓和魏國君臣走進他的圈套之中。南下平陵時,孫臏故意佯攻易守難攻,且極易被切斷糧道的市丘城,營造田忌指揮無能的錯覺。

而在齊國國內,孫臏又命令臨淄、高唐兩位不懂軍事的大夫帶領羸弱齊軍,向平陵發動「自殺式」襲擊。

因此,龐涓眼中的齊軍,指揮無能且不堪一擊。

不久後,龐涓果然中計,他甩下大部隊,只率領輕騎晝夜兼程回援大梁。即使在此途中,孫臏仍是派遣小股部隊,騷擾龐涓,示敵以弱,誘使龐涓一步步抵達桂陵。

桂陵之戰,魏軍幾乎全軍覆沒,龐涓也遭到生擒。然而,占據天時、地利優勢的齊軍,同樣損失巨大。

可以說,兵敗桂陵之後的魏武卒,仍是稱雄天下的王者。

因此,為了不招惹魏國的反撲,齊威王並未誅殺龐涓,反而將他送回魏國,重修於好。由此,孫臏錯過了一次誅殺龐涓的機會。

而他,也因此名聲大噪,成為六國諸侯,談虎色變的齊軍軍師。

此後多年,坐擁孫臏、田忌的齊國,在齊威王的帶領下,越發強大。尤其是齊技擊,經過孫臏的重新訓練、指導,早已脫胎換骨。他們重戰術、強化格鬥,大有超越魏武卒的風頭。

逃亡

公元前342年,忍氣吞聲十余年的魏國,終於再次翹起了尾巴。他們的目標仍是三晉,只是從趙國換成了羸弱不堪的南韓。

當時,南韓剛剛經歷申不害變法。十萬南韓新軍,耀武揚威,四處招惹四非。為了打壓南韓新軍,更是為了魏國霸權,魏惠文王再次派遣龐涓,提兵新鄭,誓滅南韓。

同樣的配方,同樣的底料。盡管齊國從齊威王換成了齊宣王,可孫臏、田忌還是率領齊國大軍,浩浩蕩蕩的出發了。

更讓龐涓氣憤的是,孫臏又故技重施,玩了一出「圍魏救韓」。

然而,龐涓也不是傻子。在此之前,他秘密留守一部份精銳部隊,靜候孫臏的到來。並且,在得知齊軍西出後,立刻揮師東進,正面迎戰孫臏,不給他任何施展詭計的機會。

不幸的是,孫臏還是利用龐涓驕傲、自負的性格,再次上演了避實就虛的把戲。他利用龐涓急於決戰的心態,巧施「減竈計」,誘使龐涓誤認為齊軍人馬逃跑眾多,進而輕率前進,掉入孫臏設好的陷阱之中。

只是,這一次的龐涓沒有那麽好的運氣了。

馬陵之戰,不僅是關乎孫臏的復仇之戰,更是齊國將日暮西山的魏國拉下霸主寶座的一戰。孫臏的目的不僅是消滅龐涓,還要將耀武揚威的魏武卒,盡數吞並。

龐涓死後,齊軍傾巢而出,一舉消滅魏軍,俘虜了魏國太子申,將戰國首霸,徹底掃進了歷史垃圾堆中。

然而,隱藏於臨淄城內的鄒忌,卻對孫臏、田忌動起了歪心思。

當時,鄒忌身為上卿,對連續兩次大戰取得勝利的田忌十分忌憚,唯恐田忌取代他的位置。因此,每日在齊宣王身邊誣告、詆毀田忌。

縱然齊宣王天資聰穎,也耐不住耳旁風,久而久之,就對田忌和孫臏,產生了疏離感。

因此,攜馬陵之戰大勝之勢的孫臏,勸諫田忌掌控臨淄城,迫使齊宣王處死鄒忌,以絕寢食難安之患。只是,田忌優柔寡斷,並未采納孫臏的諫言。

不久後,孫臏悄悄的離開了臨淄城,躲進深山之中,修身養性,做起了山野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