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八路軍到誌願軍,起初打鬼子都費力,為何後來能吊打很強美軍?

2024-04-25歷史

抗日戰爭,我們打了14年;解放戰爭,我們打了4年;抗美援朝,我們打了3年。從延安的土窯洞,到上甘嶺屹立不倒的紅旗;從八路軍到誌願軍, 我軍用21年的時間,便書寫下了地表最強戰鬥力成長史的奇跡 。可能有朋友會對此產生疑問——為什麽 八路軍最初打日軍時都很費力,到抗美援朝時誌願軍卻能吊打美軍呢?

今天,本期節目就帶您一起回顧我軍的成長史,了解我軍戰鬥力蛻變背後的原因與傳奇。

(中國人民誌願軍)

從八路軍到誌願軍,我軍裝備越來越強

盡管我們經常說,八路軍、誌願軍之所以能夠以弱勝強,是因為戰士們有堅定的作戰意誌。但是, 在現代戰爭中,一支軍隊的武器裝備依然是一場戰爭中不可忽視的因素 。而在從八路軍到誌願軍的13年時間裏,我軍的裝備實際上也是越來越強。

在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時,八路軍仍是一支名義上僅有4萬余人的隊伍。相比當時蔣介石擁有的部隊數量,我軍的軍隊數量只能稱得上占據國軍的冰山一角。然而即便我軍當時的人員數量十分有限,在根據地內卻依然存在著槍械不足的情況。據統計, 八路軍的個人戰士在條件最艱苦的時候,平均每十人才能分到一條槍 而在後勤條件改善的時期,平均每三人才能分到一條槍。 軍備數量有限,嚴重影響了我軍戰鬥力的發揮。

(八路軍部隊)

但正如【遊擊隊之歌】所唱的那樣 「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 當時缺槍少彈的八路軍,在當時要麽選擇 將銅錢、敵軍的子彈殼回收利用,做成新的子彈 ,要麽就選擇在包圍日軍的同時,嘗試徹底殲滅日軍以實作對日軍的繳械。就這樣,八路軍靠著「省吃儉用」的方式,慢慢積累著自己的家底。但是,在抗日戰爭期間,想要徹底將日軍繳械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日本陸軍內部有嚴苛的武器管控令, 明文規定遺失迫擊炮的日軍和遺失陣地的日軍同罪,都會被槍斃處決 。因此,有相當部份日軍深陷我軍包圍時,會不惜毀壞所有的槍械、炮彈來進行「玉碎」,這樣一來我軍就很難再透過殲滅日軍一整個編制,來達到繳械補充自身的目的。

真正讓八路軍「富裕」起來的,還是 抗日戰爭結束後的一段時期 ,和 解放戰爭爆發期間。 在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後,我軍迅速接管了一些當時距離我軍根據地較近、 國民黨軍來不及接納的日軍受降區,因此就撈到了不少諸如日軍「三八大蓋」、92式步兵炮這樣的武器。 而在東北民主聯軍進入東三省後,蘇軍更是將一部份在「八月風暴」行動期間繳獲的日軍武器轉交我軍,從而使我軍的軍備實力大增。在錦州戰役期間, 東北野戰軍共計呼叫了1000門左右的火炮,其中大部份都是日制火炮 ——這是抗日期間的八路軍從來都沒有敢想象過的富裕仗。

(錦州戰役我軍使用的火炮)

而隨著解放戰爭的進行,我軍逐漸開始不稀罕日制武器了——因為隨著大批國民黨軍被我軍成建制地消滅、繳械,我軍已經開始使用起了當時世界上最頂尖美軍的作戰武器:比如在淮海戰役期間, 我軍透過消滅黃百韜、黃維兵團,就繳獲了一大批美制湯姆森衝鋒槍、M1加德蘭步槍這樣的武器 。在解放戰爭期間,華東野戰軍更是曾在魯南戰役期間消滅國軍裝甲部隊,而 繳獲了美軍的斯圖亞特輕型坦克,組建起了解放軍自己的裝甲部隊。

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期間積累的家底,都成為了後日抗美援朝戰爭中誌願軍敢於和美軍叫板的底氣。在1950年走上抗美援朝戰場的誌願軍,已經可以用得上 日制三八式步槍、捷克ZB-26輕機槍、布朗寧M2重機槍 等多種武器,其中的大部份武器實際上都拜「運輸大隊長」蔣介石所賜。更令美軍不可思議的是,在抗美援朝期間,誌願軍的輕步兵部隊甚至對美軍的裝甲部隊毫無懼色——因為在解放戰爭期間,我軍從國家那裏成功繳獲了用於 反坦克作戰的巴祖卡火箭筒,而這種反坦克火箭筒也正是美軍自己研制的反坦克作戰武器。

(抗美援朝戰場上的巴祖卡火箭筒)

因此,從八路軍到誌願軍,我軍之所以會有突飛猛進的戰力提升,不僅僅是因為自身堅定的作戰意誌。 在擁有個人作戰武器和敵軍相差不大的基礎上,我軍同時具備優於敵人的作戰素質 ,才是我軍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決勝的關鍵。

從平型關到上甘嶺,我軍作戰越來越靈活

從八路軍到誌願軍,除了武器裝備的更新叠代以外,我軍還在長達近20年的艱苦作戰中,不斷地磨礪著自己的作戰戰術,使得我軍從 八路軍時期一支善於遊擊作戰的部隊,變成了一支在北韓戰場上具備綜合作戰能力的部隊。

在八路軍時期,因為敵強我弱的戰爭態勢,我軍采用的主要作戰方式仍然是以運動戰、遊擊戰為主,其中遊擊戰是更為主要的作戰方式。在1937年抗戰爆發之初,八路軍115師靠著運動穿插戰術深入敵後,並在平型關一帶伏擊了日軍的部隊,取得了抗日戰場的首次勝利。 而在此之後,八路軍115師便深入晉察冀邊區,開辟抗日革命根據 地,並在隨後漫長的時間裏主要進行遊擊作戰,達到消滅日軍有生力量,防止日軍以戰養戰的目的。

(平型關城下的我軍部隊)

然而,等到1946年解放戰爭時期爆發時,戰爭的事態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過抗日戰爭,我軍前後開辟了19個革命根據地,八路軍的部隊兵力一度擴大至近100萬。我軍實力今非昔比的增長,在 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解放戰爭時期的我軍,將不再以遊擊戰,而是以大兵團作戰作為自身作戰的主要方式 ,而這也成為了我軍鍛煉自身作戰能力,將領鍛煉自身指揮能力的絕佳機會。在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 以及隨後的渡江戰役中,我軍前後投註的兵力高達數十萬,甚至百萬,雙方作戰的規模已堪比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場 ,這就使得我軍的士兵和指揮官的綜合作戰素養,在經歷過解放戰爭的洗禮後,得到了突飛猛進的增長。

到了抗美援朝時, 我軍的開國十大元帥基本上都已經擁有了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驗,而解放軍中也有相當一批戰士在數年的戰鬥中走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 對天時地利有著極強的適應能力。這就使得我軍的將領可以滿懷信心地指揮著數十萬健兒,跨過鴨綠江,到苦寒的北韓半島與當時號稱地表最強的美軍進行作戰。

(誌願軍跨過鴨綠江)

在歷時近3年的抗美援朝戰場上,對指揮誌願軍的將領和誌願軍戰士們而言,也是一個全新的學習和磨礪的過程。在誌願軍進入北韓半島之初, 誌願軍便發揮了解放戰爭時期運動作戰的優勢和長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來開展對美韓聯軍的包圍、穿插 ,從而取得了第一、第二次抗美援朝大規模戰役的勝利。然而,在隨後的三場大規模戰役中,誌願軍也發現美軍絕非是解放戰爭期間一擊即潰的國軍,強大的火力、堅固的工事,讓深陷誌願軍包圍的美軍依然擁有著逃出生天的可能,而誌願軍因後勤問題而形成的「禮拜攻勢」規律,也被美軍抓住,因此在後續的幾場戰役中,誌願軍的作戰都十分艱苦。

但是,誌願軍隨著戰局的變化,迅速調整了自身的作戰戰略,並盡可能吸取之前戰爭的經驗教訓,以彌補自身的不足。 在抗美援朝之初,誌願軍軍中有一句口號「寧占一個山頭,不守一個鐘頭」, 這側面反映了當時的誌願軍多數不願意進行坑道防守作戰。但是,隨著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戰略僵持的狀態,誌願軍不得不習慣新的作戰環境。在毛主席提出「零敲牛皮糖」的戰略下,誌願軍開始嘗試積極的陣地防禦戰,在深挖坑道工事的同時,將自身夜襲作戰和狙擊戰的優勢結合起來, 對美軍的陣地進行靈活打擊,從而使誌願軍在1952年創造了上甘嶺戰役的奇跡。

(上甘嶺英雄陣地)

此外,誌願軍還十分善於學習敵軍作戰的優勢與長處。比如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嶺戰役和金城戰役中, 誌願軍就吸取了美軍火力覆蓋的長處,學習美軍將火力集中成一點,對敵軍的火炮陣地形成反壓制 。這樣學習對手長處的態度和精神,就連美軍都不得不為之驚嘆。

因此,從八路軍到誌願軍,我軍之所以越來越強, 不僅僅是因為我軍是一支意誌力頑強的軍隊,更是因為我軍是一支善於學習的軍隊。

從八路軍到誌願軍,支持我軍的人民越來越多

而讓我軍從 八路軍時期到誌願軍時期戰力突飛猛進的最後一個原因,便是支持我軍作戰的人民越來越多 。抗日戰爭時,我們依靠著和國民黨等各方的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擊敗了日本侵略者。而到了抗美援朝時,華夏民族則早已凝成了一股繩,靠著堅定的作戰信念和對誌願軍的支持,粉碎了美國的野心。

在清朝晚期,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艦隊之所以會被日本新成立的海軍所擊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因為當時的大清國上下,民眾還並沒有完全的中華民族意識,甲午戰爭歸根結底是李鴻章私人海軍和日本全國海軍的一場戰爭。這 樣以一人之力抗衡一國動員的戰爭,勝負自然沒有懸念。

而到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上下雖然人人皆願抗日殺敵, 但是當時支撐起八路軍的,主要還是延安的這一塊根據地 。而在抗戰之初,號稱願意給八路軍提供槍支、彈藥和糧食的蔣介石,實際上早在1940年時便停發了我軍的軍餉,並且消極抗日,對我軍進行封鎖。因此,後勤、兵員補給困難的我軍,只能采用和日軍長期周旋的戰略,以謀求持久戰的最終勝利。

(陜北的八路軍)

而在抗美援朝戰爭時,中國早已透過解放戰爭實作了國家的真正統一,建立了人民的新中國。在人民當家做主的同時,人民自身的愛國情懷和民族意識也達到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在抗美援朝戰爭打響之際,人民群眾幾乎是以舉國之力,對抗美援朝前線的誌願軍戰士進行支持。東北、上海等多個地區,開展起了為誌願軍前線提供彈藥、糧食的誌願勞動競賽。就連功德林內的杜聿明等戰犯,也深知抗美援朝一戰對於統一的中國的重要性,自覺為前線的人民誌願軍戰士做炒面, 全國人民上下一心的支持,給予了誌願軍一個國家應有的後勤保障與精神上的強大動力。

(抗美援朝期間的誌願軍戰士)

盡管從八路軍到誌願軍,我們軍隊的番號、戰鬥力歷經變換,但是對於世界上最可愛的人而言,不變的是一顆保家衛國的永恒赤子之心,他們是真正的人民子弟兵,是一支保家衛國、保衛人民的軍隊。 讓我們對歷史和今天那群最可愛的人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圖文萬粉激勵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