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現場直擊!明長城遺址遭礦企違法侵占,歷時數年未完成整改

2023-12-22歷史

古長城曾是抵禦外敵入侵的重要軍事屏障,如今卻難以抵禦歲月的無情侵蝕和人為的蓄意破壞。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22日通報指出:甘肅省景泰縣礦山開采違反文物保護法,長期侵占明長城紅水堡遺址建設控制地帶。

一座座小山似的礦渣堆、地表地貌遭機械車輛反復碾壓、植被和周邊環境風貌遭到人為破壞,2006年5月,明長城景泰段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長期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

當地主管部門表示,自2015年8月至今,多次督促企業對違法行為進行整改,但直至2023年11月底,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整改並未完成。

違法堆放料渣

侵占明長城紅水堡遺址700余畝

長城是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17世紀中國在國家北部持續修建的軍事防禦工程。長城東起遼寧虎山,墻體西達甘肅玉門關,總長度約2萬千米,由墻體、界壕/壕塹、單體建築(敵台、馬面、烽火台)、關堡及相關遺存等構成。

🔹日前,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跟隨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來到明長城景泰段現場。阮煜琳 攝

明長城景泰段修建於明代萬歷27年(公元1599年)。縱貫景泰縣境,長城主體長69公裏,墻體多為黃土夯築,有48段長城、5個附屬關堡,單體建築共135個(包括烽火台101個、敵台34個)。紅水堡為明長城附屬關堡,遺址及周邊烽火台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23年10月13日,督察組暗查發現,景泰縣景宇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的渣堆位於明長城紅水堡遺址建設控制地帶內。

11月28日,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跟隨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來到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明長城紅水堡遺址。由於被企業礦料、廢渣等長期侵占,明長城紅水堡遺址周邊正常的地貌被大面積破壞,殘留著被機械碾壓過痕跡的地表,植被已被破壞。

曾經兵戈鐵馬的明長城紅水堡遺址,被嚴重風化侵蝕,不復當年建築物的宏偉形貌。透過圍著的鐵絲網,記者看到,長城紅水堡遺址前面的地上矗立著的一塊石碑,從上至下面刻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長城景泰段,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06年5月25日公布,最下面一行寫著:甘肅省人民政府2015年8月26日公布。

長城是中國古代中國遠大的政治戰略思想、強大的國防軍事力量的重要物證,在中國歷史上有著保衛國家安全、促進民族融合的無與倫比的象征意義。

督察組指出,白銀市地處甘肅省中部沿黃河地區生態走廊,礦產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脆弱,統籌好礦產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尤為重要。

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甘肅省發現,白銀市一些縣區違規開采礦產,對文物保護造成不利影響。

🔹2023年10月13日,督察組暗查發現,景宇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的渣堆位於明長城紅水堡遺址建設控制地帶內。督察組 供圖

督察指出,2016年10月,甘肅省有關部門印發【關於公布全省長城建設控制地帶的通知】以來,景泰縣景宇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昌盛冶煉有限責任公司分別違法占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長城紅水堡遺址建設控制地帶499.7畝、213.6畝,設定料堆渣場15處、4處,堆放廢渣約150.8萬立方米、79.3萬立方米。

違法侵占由來已久

資料顯示,景泰縣景宇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11年1月;景泰縣昌盛冶煉有限責任公司(紅水石英石礦)成立於1999年12月,2011年接收景泰長城冶煉有限責任公司采礦權轉讓。

當地主管部門稱,景宇礦業和昌盛冶煉兩家企業自成立以來,長期在紅水堡遺址內堆放砂石料並放置開采器材。

2015年8月11日景泰縣文物局成立。2016年10月9日,甘肅省文物局印發了【關於公布全省長城保護範圍的通知】,公布長城墻體兩側及其附屬建築周圍50米屬於保護範圍。2016年10月9日,甘肅省文物局、甘肅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聯合印發了【關於公布全省長城建設控制地帶的通知】,公布以長城保護範圍(50米)為邊界向外延伸500米為建設控制地帶。

據稱,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景泰縣文物局多次在巡查中發現紅水堡遺址建設控制地帶記憶體在企業堆放砂石料現象。經景泰縣文物局與原景泰縣國土局對接,企業砂石料占用紅水堡文物保護範圍和建控地帶範圍4處,涉及面積77.26畝。

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十九條規定 ,「在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內,不得建設汙染文物保護單位及其環境的設施,不得進行可能影響文物保護單位安全及其環境的活動。對已有的汙染文物保護單位及其環境的設施,應當限期治理。」

當地主管部門表示,兩家企業未經文物主管部門審批,擅自在城堡內外施工,堆積砂石料,損害了景泰縣紅水鎮長城保護點建控地帶環境風貌,由此認定,兩家企業的開采行為屬於違規開采行為。

歷時多年整改仍未完成

景泰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自2015年8月至今,景泰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多次對紅水堡及周邊進行現場檢查,並透過約談、下發整改通知書、停工通知書等方式,督促企業對紅水堡遺址及周邊附屬建築發現的問題進行整改。

督察組指出,景泰縣文物保護部門采取了約談、下發整改通知書、停工通知書、罰款等措施,要求企業整改違法行為,但截至2023年11月,整改仍未完成。

分析原因,督察組指出,「白銀市一些縣區文物保護意識不強,對節約集約利用礦產資源重視不夠,礦山生態保護修復差距明顯。礦產資源開采利用監管不力,違法違規行為查處不到位。」

明長城保護已迫在眉睫

長城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文化遺產。景泰縣處於河西走廊東端,是古絲綢之路必經之地。而景泰這一段長城,也是抵禦外族入侵的前線。

如今,明長城紅水堡周邊歷史風貌和生態環境均遭到破壞,見此情景,督察組成員現場痛心表示,「堅定文化自信,賡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環節,守護好明長城這一國保文物,已經是迫在眉睫」。

🔹日前,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跟隨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來到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明長城紅水堡遺址。阮煜琳 攝

此前,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長城遭嚴重破壞,曾多次被媒體曝光。2015年,甘肅省景泰縣明長城索橋堡段墻體遭人為破壞,索橋堡遺址本體和環境分別遭到破壞,長城烽火台七座墩被鏟挖。據報道,甘肅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景泰縣明長城索橋段遭破壞案件中,景泰縣文化、水務、國土、環保等4個部門和蘆陽鎮5名責任人受到黨內警告、開除黨籍和行政免職等黨紀政務處分。

2017年,有媒體報道「甘肅明長城遺址遭農田啃噬,有的成農戶羊圈院墻」後,當地明長城遺址保護狀況曾引起社會關註和擔憂。甘肅景泰縣官方當時回應稱,當地長期重視並透過多種途徑保護長城,但因其分布範圍廣,自然條件差,保護需要大量經費和人力,僅靠當地,保護經費相對有限,需要全民參與。

中國長城學會副會長、河北地質大學長城研究院院長董耀會 日前在景泰縣召開的明長城及附屬建築生態環境整治研討會上指出,要充分認識長城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大明長城保護工作力度,使長城蘊含的價值得到永久延續。

該專家表示,要進一步理清明長城保護和利用方面的思路,積極與省市相關部門溝通對接,充分吸納各方意見建議,修改、完善、充實整治方案,形成問題整改的工作合力。要切實拿出有針對性、可操作的整治方案,推動景泰縣明長城保護和利用及生態環境問題全面整改到位。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盧曉川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邵競

來源:作者:國是直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