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毛主席獨特的外交風采,曾穿修補程式褲子接見外賓,被提醒後也不換

2024-07-23歷史

作為中國優秀領導者—毛主席,他不僅是偉大的革命家、軍事家、思想家、戰略家,更是一位卓越的外交家。他的一生波瀾壯闊,盡管只有兩次出國存取記錄,卻幾乎全部會見了當時國際社會上的重要人物

毛澤東對待外交就如同他的性格一樣,不拘小節,但是又讓人感到風趣與幽默,這與他談話的藝術離不開關系。因此,毛主席也在外交活動中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954年8月24日,英國工黨領袖前首相艾德禮前往北京拜訪毛主席,一身中山裝,一條打滿修補程式的褲子就是毛主席此次見面的裝扮。看見毛主席著裝的工作人員勸毛主席換一條褲子,毛主席卻毫不在意。

事實上不管是對內或者對外的活動,毛主席的著裝從未改變過,不同於西裝,毛主席偏愛灰色的中山裝,不過唯一不同的是,毛主席的中山裝是縫紉師傅根據他的身材、臉型以及氣質素身定做的,衣領處偏低,領尖闊而長

西方在面對重大的禮儀活動時,出席的領導人一般身著黑色服裝,穿黑色硬底皮鞋,保持嚴謹的習慣作風。但是毛主席卻不同,他認為外賓要見的是他毛澤東,而不是那一套依照各種慣例打扮的一絲不茍的服飾。

上世紀五十年代,為了方便毛主席會見外賓,中央人民政府典禮局想要給毛主席客製一雙黑色硬皮尖頭皮鞋,誰料卻遭到了毛主席的拒絕。他僅有的幾雙皮鞋也是以厚重圓頭為主,到晚年時,毛主席更是以布鞋參與外事活動。

1956年,毛主席會見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穿著一雙厚重的棕色皮鞋以及灰色中山裝,陪同的羅瑞卿提醒主席應當穿黑色皮鞋,毛主席道,我們中國人按照中國人的習慣就好了。

1972年二月,美國總統尼克遜存取中國,毛主席穿著一雙圓口布鞋在書房接見了他。不過雖然毛主席不喜愛這些外交的束縛和迎接外賓時的繁文縟節,但是毛主席非常熟悉那些外交禮節,甚至中國幾乎看不見的西方吻手禮,毛主席也運用自如。

1974年9月,菲律賓總統馬科斯的夫人伊梅爾達來到中國的湖南長沙,替她的丈夫作提前準備。在雙方正式見面後,面對外國友人,毛主席一改以往的握手禮,而是行她們盛行的吻手禮,這讓伊梅爾達終身難忘。

不止如此,毛主席崇尚人人平等,對待一切友好來訪的客人,毛主席不管膚色和地位,一律以最高的禮儀接待他們,真正做到一視同仁。他的不拘小節、灑脫大度給外賓留下難忘的印象,毛主席接待客人的房間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書房,有時客人會被他領進接待室,身為東道主毛主席卻邀請客人坐主坐,可見毛主席的灑脫。

毛主席在日常生活中幾乎不飲酒,整日都在處理公事,為國家進步思考對策。但是在出席外交宴會時,為了使客人盡興,毛主席會給自己倒上滿滿的一杯酒以盡地主之誼。

正是毛主席的熱情好客,使得西方對中國的封鎖逐步削弱,最終做到與國際接軌,與時代共同進步。

1967年,非洲領導卡翁達第一次來到中國。毛主席熱情的接待了他們,那時對黑人的歧視依舊存在,毛主席卻毫不在意,在交流中,毛主席直言不諱的表示,中國重視亞非拉國家,並且願意成為你們的朋友。

1974年2月22日,感受到中國誠意的卡翁達第二次存取中國,這一次與他一起的除了他的夫人,還有一眾女賓。二人在北京再次握手見面,此時的毛主席已經八十一歲,雙方相處十分融洽友好,就像多年未見的老朋友一樣親切。這讓卡翁達十分感動,他的夫人以及女賓為了表示對毛主席的敬重,紛紛對他行非洲最高禮節屈膝禮。而誰能想到,毛主席以同樣的禮儀回敬她們。

這不僅僅是簡單的見面,更是毛主席對非洲人民釋放的誠意,毛主席的所作所為給卡翁達和眾多女賓留下難忘而又美好的印象。

透過多次外交中,國際紛紛認識這位熱情好客的東道主,同時新中國的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一步步登上歷史的舞台。正是有毛主席才有如今的中國,才有現在繁榮昌盛富強的祖國。

而作為新中國首任外交部長—周恩來,他的外交與毛主席有著異曲同工的妙處,風趣幽默,在原則問題上強勢不退讓。

他的立場就像他對黨一樣堅定,中國歷史上的數次重要外交表態,都是由周恩來決定,比如著名的抗美援朝戰爭。一邊是援助鄰國,一邊是需要修生養息的國家,許多人陷入矛盾中。哪怕是被譽為「戰神」的林彪,在這一件事情上也保持反對的態度。

美軍的強勢有目共睹,國民黨面對日本人時有多狼狽,美軍對待日本人就有多強勢,這樣一個強力的敵人是大家都不願意招惹的,然而出乎意料的,毛主席保持戰爭的態度,周恩來也是如此。

除去對大局的考慮,更重要的一點周恩來總理認為,北韓是鄰國,中國人不止不能容忍外國對華夏的侵略,也不能任由他們侵占自己的鄰人而置之不理。

周恩來一席話深深地打動了參加會議的所有人,在動員下,中國人民誌願軍自願進入北韓對抗美國。

周恩來的友好面向國際,強勢也是這樣。第二次重要決策在1955年萬隆會議,此時新中國已經成立,面對台灣這一棘手的問題,周恩來不卑不亢。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哪怕此刻駐守台灣的武裝力量是美軍。

「中國人民和美國人民是友好的,中國不要跟美國打仗,中國政府願意同美國政府坐下來談判。」這是周恩來總理的外交態度,同樣也是最後的禮讓。

不過,周恩來並不是在所有的外交上都保持友好的態度,他秉承的是公平公正的原則,是一絲不茍的做事態度。在中美建交前夕,1971年七月,辛格秘密訪華,在提到美國侵略越南時,周恩來一改往日的態度,嚴肅的批判了辛格,對此,辛格一直保持恭敬的聆聽姿態。

周恩來總理的外交不止彬彬有禮,同樣也在吸取別人的意見,彌補自身不足。面對滿懷惡意的外交,周恩來同樣有著自己的處理辦法。

解放初期,看著滿目瘡痍尚未完全恢復元氣的中國,一位外國記者帶著天然的優越感問道;中國還有娼妓嗎?

這一充滿挑釁的提問並未激起周恩來的怒火,他沈思片刻,以平常的語氣回答道:「有,在台灣。」現實而又諷刺的話瞬間讓他啞口無言,讓人不得不佩服。

中美的矛盾一直未得到解決,相較於美國的咄咄逼人,中國一直以發展、平糊的態度對待這些問題。在一次采訪時,美國記者發現周恩來總理辦公桌上的派克筆,好似發現新大陸的美國記者立馬揪住這個問題,對周恩來諷刺道:「你堂堂一個大國總理,為什麽要用我們美國生產的鋼筆?」。

這讓眾人一時間沈默下來,不過這個刁鉆的問題依舊難不倒周恩來,他以幽默的語調回答道:「這支筆是我北韓朋友的戰利品,被他作為禮物送給我的,恰好我也覺得這禮物很有意義,我就收下了。」

這讓美國記者頓時自討沒趣,只得略過話題避而不談。美國的刁難遠不止如此,他們抓住一切可以提問的問題,對周恩來總理發起提問,甚至連馬路、走路都可以經過他們,重新轉化為一個新的問題。

而周恩來總理也以各種巧妙的回答化解這一次次的尷尬提問,有一次,美國記者向周恩來總理詢問道:「為什麽你們中國人把腳下走的路叫馬路?」

周恩來總理回答道:「因為我們走的是馬克恩主義的路。」

不死心的美國記者繼續道:「我們美國人走路都是仰著頭,為什麽你們中國人走路都是低著頭?」

「有什麽奇怪的呢?走下坡路的人總是仰起頭,走上坡路的人自然是低下頭。」

周恩來總理的幽默回答讓美國記者啞口無言,只得乖乖作罷。

「周總理是將外交的原則性和靈活性純熟結合的成功典範,是我們外交官的偶像。」這是外交官們對他的評價,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對他的評價。

周恩來總理與毛主席的外交禮節不盡相同,同樣是以幽默風趣的語調,毛主席更為隨和、不拘小節,以巧妙的解釋化解種種矛盾,在與蔣介石相處的談判宴會中,面對記者的惡意提問,毛主席以自己的事跡作為例子,以中國熱愛和平但是不屈於任何人為主要基調,回答他的問題。

周恩來總理的外交更偏向於強勢的態度,保持冷靜、堅定的立場,不被外界言語左右情緒,以同樣的方式回敬他們的不敬,讓國際看見中國的強勢崛起。

不論是毛主席或者是周恩來總理,他們對中國的貢獻有目共睹,他們沖破重重阻礙創立新中國,面對外界的惡意,他們保持初衷,不因為一時情緒被左右立場,在一次次惡意刁難中,他們遊刃有余,雖然那時的中國並不強勢,但是他們是強勢的,他們以不屈的態度向世人展現新中國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