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駱賓王一生最閃耀的兩句詩文,一句感動天下,另一句給了無恥詩人

2024-02-28歷史

每天詩詞獵奇

公元684年九月,李敬業與其弟徐敬猷、唐之奇、杜求仁、駱賓王等人在揚州起兵。李敬業自稱為匡復府大將軍,以勤王救國、匡扶盧陵王李顯復位為名出師,由駱賓王寫了著名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以號召天下。李敬業的士卒很快增至十多萬人。

在這面碩大的反武旗幟之下,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的身影特別引人註目。

自古以來,起義事業絕對少不了的兩大核心元素,一是槍桿子,二是筆桿子。後者的重要性並不亞於前者,因為好的筆桿子可以先聲奪人,在美化自己、醜化敵人的宣傳中鼓舞自己的士氣,瓦解對方的士氣,贏得最廣泛的道義支持。

古時候科技落後,武器原始,所以人心向背對於皇權的存亡確實有著決定性的意義,而好的筆桿子就可以在相當程度上左右人心。徐敬業起兵,不缺兵、不缺將、不缺武器、不缺糧草,只缺一個筆桿子,而駱賓王的加盟恰恰填補了這個最要緊的空缺。

駱賓王甫一出場便不負眾望,以【代徐敬業傳檄天下文】(後人改題作【討武瞾檄】)轟動大江南北。

就連武則天本人都不免為這篇檄文動容。她在朝堂上披覽全文,當看到「蛾眉不肯讓人,狐媚偏能惑主」的句子時,還只是微笑不語,待看到「一抔之土未幹,六尺之孤何托」時,不禁不悅道:「宰相為何失去了這樣的人才!」

然而遺憾的是,在徐敬業的陣營裏,槍桿子完全不能和筆桿子媲美,主力部隊的潰敗使這場起義變成了反叛,使正義之師變成了亂臣賊子。

徐敬業被殺,駱賓王就此下落不明。

多年之後,人們早已忘記了當年的那場戰火。有一次,詩人宋之問途經錢塘,順道遊覽靈隱寺。當夜月色正明,宋之問獨步回廊,不禁動了詩興。「鷲嶺郁岧峣,龍宮鎖寂寥」,這一聯詩句脫口而出,而下兩句究竟如何接續,一時間詩人竟為難住了。

寺中一位老僧正在燃燈坐禪,見詩人徘徊焦灼的樣子,便也動了凡心,與他搭話道:「年輕人不去睡覺,在這裏苦吟什麽?」待宋之問講明原委,老僧笑道:「下一聯何不寫作‘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得此一聯,宋之問思路大開,續足【靈隱寺】全詩道:

"

唐·宋之問

鷲嶺郁岧峣,龍宮鎖寂寥。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

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雕。

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橋。

"

待到天明,宋之問再訪老僧,卻已經人去樓空。後來相詢之下,才知道這位老僧竟然就是隱姓埋名的駱賓王。

而人們之所以津津樂道於這則故事,怕是心裏無不積聚著對駱賓王的好感與惋惜,以及對宋之問的厭惡與鄙夷。

【靈隱寺】全詩,只有「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這一聯最佳,好得讓全詩的其他句子都黯然失色,很有點鶴立雞群的突兀感。這一聯夾在全詩裏,正如駱賓王夾在宋之問之流的同樣「著名」的詩人行列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