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博物館生僻字之食器篇(一)

2024-02-01歷史

如今的我們想做一頓美食,可以有蒸鍋、炒鍋、砂鍋、琺瑯鍋以及電飯煲、電壓力鍋等各種炊具。那麽在沒有電的商周時期,古人們又是用什麽來做飯的呢,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些古代人做飯的家夥什。

(一)鼎【dǐng 】

說到鼎,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在宮殿前的大廣場上,眾多古人圍著一座大鼎行祭祀儀式,在這個場景中,鼎被視為立國重器,是國家和權力的象征。而在今天,依然留存著問鼎天下、一言九鼎、大名鼎鼎等這些成語,「鼎」字被賦予著「顯赫」、「尊貴」、「盛大」等很厚重的含義。大家可能會質疑,怎麽能把鼎歸類在炊具裏面呢?

實際上,最初鼎被我們的祖先燒制出來時,是用以烹煮肉和盛貯肉類的器具, 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炊器。雖然後來由於鼎的三足易折,我們的祖先加以改進,形成了新的炊具並逐漸發展成了現在的鍋具,但是鼎這種器皿一直被沿用至今,在社會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並被賦予了神聖的使命。

(二)鬲【lì 】

鬲是一個多音字,要註意它用作青銅器時是讀 lì的。 鬲乍一看與鼎很是相似,均有三足。但兩者的基本形制不同——鼎是由一個半球形器加上三足,腹與足是相分隔開的,而鬲的腹與足則是連在一起的。鬲和鼎的作用類似,均為用作烹煮的炊器,而且鬲的三足中空,更有利於烹煮。

(三)甗【yǎn 】

甗的造型分上下兩部份。上部用以盛放食物,稱為甑(zèng),甑底是一有穿孔的箅,以利於蒸汽透過;下部是鬲,用以煮水,高足間可燒火加熱。這麽一描述,大家是不就覺得很熟悉了,這不就是現在的帶篦子的蒸鍋嘛。 甗就是原始的蒸食器。

(四)釜【f ǔ】

炊具發展到釜的階段,就已經很像是現在的鍋了。而在出土的文物中,釜通常是和甑一起的,兩者可分可合。分開釜就是單純的煮東西的鍋,釜甑一合起來便是蒸鍋了。代換到如今大概是拿下篦子來鍋可以煮水,放上篦子就可以蒸東西了。

接下來大家可能會好奇了,東西只煮出來也不行呀,總得有東西盛吧。那麽下一篇我們就來了解下商周時期的盛飯器。又有多少現在的鍋碗瓢盆可以在古代找到它的原型呢?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