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趙太侔、吳克明:從青州走出來的兩位大學校長

2024-01-05歷史

□許誌傑

在山東教育史上,山東大學與齊魯大學曾經雙星閃耀,從初期兩校同在濟南,到後來山東大學遷至青島,一直與齊魯大地息息相關。翻檢山大校長趙太侔和齊大校長吳克明的履歷,原來兩位校長同是山東益都縣(現在的青州市)人。

趙太侔,1932年2月至1936年8月任國立山東大學校長,1946年2月至1949年6月,再度出任國立山東大學校長。

吳克明,1945年8月至1950年7月,任齊魯大學校長。

趙太侔、吳克明青州共同成長

在青州時,趙太侔家住現在青州的東關青龍街,吳克明家住青州城南藕園街,直線距離不過兩三公裏。

吳克明1898年出生,他早年喪父,家境貧寒,從小好學的吳克明一門心思讀書,沒有進過藕園。他15歲畢業於青州崇實中學,後來考入齊魯大學化學系,在校期間成績優異、多才多藝,曾任學生會主席,校籃球隊、足球隊、歌詠隊的隊長。吳克明1919年畢業後,在齊魯大學負責學生會工作,兼任化學系助理教員。1923年經齊大校方推薦,吳克明到山西銘賢學校當教師兼教務長。1929年他被銘賢學校推薦到歐洲、美國參觀訪學,兩年後吳克明獲得美國歐柏林大學化學碩士學位。回國後,吳克明先後在銘賢學校續職,1938年銘賢學校改名銘賢農工學院,吳克明出任院長。全面抗戰開始後,原在濟南辦學的齊魯大學遷到成都華西壩,隨銘賢農工學院西遷四川的吳克明,被齊大董事會舉薦為齊魯大學校長。

趙太侔1889年出生在青州東關一個半農半職員的家庭,他原名趙海秋,後改名趙畸,又改名趙太侔。1907年趙太侔從益都中學畢業後,到煙台實益學館學習英文,後轉學到濟南陸軍小學。1914年趙太侔考入北京大學英文系,四年後畢業回到濟南,先後在山東省立第一中學和山東省立第一師範任英語教員。第二年趙太侔考中官費留學,進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西洋文學,後改讀西洋戲劇,他與留美同學梁實秋、聞一多、余上沅等一起組織京劇公演。1925年趙太侔畢業回國,到北京大學和北京藝術專門學校任教,並擔任北京藝術專門學校戲劇系主任。1929年趙太侔回到濟南,任山東省立第一中學校長、濟南實驗劇院院長,並出任國立山東大學籌備委員會委員(後改為國立青島大學籌委會委員)。1930年國立青島大學正式成立,楊振聲任校長,趙太侔被聘任為教務長。1932年初,國立青島大學改名國立山東大學,楊振聲去職,趙太侔任校長。

兩度出任校長,趙太侔帶領山大走向輝煌

趙太侔在山大有兩個任期。首次出任山大校長之後,他適當實施了一些符合學校實際的改動,比如文學院、理學院合並為文理學院(不久後兩個學院又分開),撤銷教育學院,在濟南設立農學院,籌備成立工學院。他在繼續堅持前任校長楊振聲提出的「相容並包、學術民主」辦學方針基礎上,對學校未來的發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路,並開始謀劃山大新格局,克服各種困難予以實踐。首先是網羅人才,趙太侔希望能夠建立一個水平高、陣容齊全的師資隊伍,大力提高山大教學質素和科研水平。趙太侔有一個小本子,記錄著全國各門學科拔尖人才的名字和動態,在掌握情況、了解基本動向之後,他就開始聯系這些人才。

趙太侔

趙太侔第一次任山大校長期間,共邀請了50多位學有專長者加入山大,如文科的老舍、洪深、孫大雨等,理工科的王淦昌、童第周、曾呈奎、周承佑等,還有兩位著名的體育老師郝更生、宋君復,山大的師資力量較之以前大有提升。

1936年8月,趙太侔辭去山大校長職務,結束了四年零五個月的山大校長第一次任期。

抗戰開始後,山東大學蒙受巨大損失,因為內遷不利,被教育部責令暫停辦學,時間長達八年之久。

抗戰勝利後,山大人復校心切,以各種形式督促教育部速批復校。1946年2月,教育部批準山大復原,正式恢復辦學,趙太侔被任命為戰後第一任山大校長,開啟他的第二次山大校長任期。此時,山大面臨著巨大困境,教師走散、學生各奔東西,教學器材、圖書多已去向不明,原校舍遭到破壞。趙太侔首先要求收回校舍,讓返校的廣大師生、員工有家的親切與溫暖。

其次是啟動招攬人才的工作,趙太侔向曾經在山大任教的每一位教師發去邀請信,誠望他們回校復課,同時向一些尚未確定去向的著名教授伸出橄欖枝,誠邀加盟山大。在趙太侔積極而誠心的邀請下,遊國恩、陸侃如、馮沅君、楊向奎、王普等教師陸續到校。

趙太侔做的另一個工作是調整院系設定,在原有的文、理、工三個學院的基礎上,增設醫學院,恢復濟南的農學院,形成五院十六系的辦學規模,處在國立大學前列。1946年10月,國立山東大學在青島舉行戰後第一次開學典禮,也開始了趙太侔為校長的第二個辦學輝煌時期。

經過近三年的努力,山大成了學科齊全、師資力量強大、教學器材完善的綜合性大學。趙太侔深愛自己親手參與建設起來的山大,把自己的生命與山大緊密相連。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趙太侔校長把一個完整的山東大學交給人民,完成了自己第二次山大校長任職。

此後,趙太侔先生還曾任職山大外文系,晚年他致力於文字改革的研究工作,有【漢字新法打字機擬議】【漢字改革方案】等未刊稿。趙太侔1968年4月在青島辭世。

顧大局挽狂瀾,吳克明將齊大帶回濟南

日軍占領濟南期間,齊魯大學校園被改建為戰事醫院,曾經有1000多名傷病員駐紮在校園。學校的各種器材破壞嚴重,整個校園面目全非。

抗戰勝利後,直至1946年1月,日本人才全部撤走。齊魯大學也結束了八年艱難的異地辦學,在校長吳克明的帶領下,開始走上復原之路。

吳克明校長派出了由方維廉、羅世綺、溫福立、林仰山、裴禮伯組成的先遣團隊,趕回濟南接洽復原接收事宜,並委派教務長孫恩三和醫學院院長杜儒德先行乘飛機由重慶抵達濟南,全權負責返校工作。至1946年5月,齊魯大學復原準備工作完成,一切就緒,只待全體師生返校回家。齊魯大學同時開始了本年度新生招錄工作。當年暑假結束前,齊魯大學大部份師生陸續返校,10月1日正式開學上課。因為交通及其他事宜暫緩返校的師生,到1947年秋師生全員報到,回遷工作結束。

吳克明

1946年12月25日,【齊魯大學復原紀念特刊】出版,吳克明撰文【抗戰期間的齊大】,介紹了齊大內遷成都辦學的艱難歷程,同時簡要介紹了學校復原的基本情況。吳克明寫道:「本校在抗戰期間,雖遇艱困,唯奮鬥精神,始終不渝。本校原有一切器材,均被敵人摧殘殆盡,今復校伊始,百廢待舉,將來所感受之困難,或當較甚於往日,所望社會賢達,全體校友,隨時惠予援助,使本校預計之復校建設事業得到迅速完成,為國家社會培育有用之人才,以完成吾人之教育使命。」【齊魯大學復原紀念特刊】同期還刊登了教務長孫恩三的【戰後本大學的教育計劃及其任務】【本校復原後之概況】,以及署名賴思源的【我們必須闖過的經濟難關】,對於復校後齊大所面臨的經濟困難進行分析。文章開宗明義:「本大學的復原建設包含事項很多,例如校舍的修繕,家具、儀器和圖書設定,以及學識超群、經驗豐富的著名教授之延聘,都是一個高等學府所不可缺少的條件,但以上這些事項都需要經費,而且需要大宗經費。」

雖然遇到許多困難,但安頓下來後,吳克明開始梳理齊魯大學逐項工作,根據輕重緩急,首先是完善因為內遷而受到不同程度損失的學科。1947年秋,在醫學院增設護士科、藥學科、醫事檢驗技術科、助理護士訓練班。1948年又增設農學院,恢復高級護士學校,使醫學院學科門類更加齊備。文學院設中國文學系、歷史社會系、政治經濟系和教育系。理學院設天文系、數學系、物理學系、化學系、生物學系、制藥系。吳克明兼理學院院長,聘請吳金鼎、尤家駿、張國安等一批傑出人才入職齊大,擔任主科教授和相關管理部門主管。

受戰事影響,1948年7月,齊魯大學醫學院南遷福州,校本部與文學院、理學院隨後遷至杭州。此後不久,濟南解放,吳克明校長經過許多波折,於1949年4月將齊大杭州部份遷回濟南,8月又把福州部份搬回母校,完成了全部南下師生回遷濟南的工作。

1952年齊魯大學撤銷建制,吳克明先後在山西大學、太原工學院、山西化工學院任教授。1977年9月12日在太原逝世。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套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