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萬人打2萬人,反而被打的損兵折將,被台灣「監察院」的46位「監察委員」聯名彈劾。
1947年3月份,陜北以及山東受到了國民黨軍的重點打擊,包括當時中共中央所在的延安也被胡宗南率領的25萬大軍攻占。對於國民黨軍來講,看似勝利的水面下潛伏著滅頂的災難,因為胡宗南率領的25萬大軍很快就在陜北陷入了的「沼澤」之中。
當時攻占陜北的國民黨軍由胡宗南指揮,由34個旅組成,兵力多達25萬人。雖然延安被攻占使得局面異常嚴峻,但最後 解放軍西北野戰軍僅依靠2萬人的兵力就挽回了敗局,打得胡宗南連連敗退,不僅把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延安搞丟了,而且還把25萬大軍輸的幹幹凈凈。
12.5:1的戰局就這樣輸了,任誰都無法相信這樣的結果,所以導致很多人懷疑胡宗南是不是地下黨派來潛伏在國民黨軍中的臥底。 在1950年5月份的時候,「監察院」的46位「監察委員」聯名彈劾胡宗南,稱其是統領將才最多、所接受任務最重的人,但也是延誤軍事最嚴重的人。
在接到彈劾之後,當時正擔任「行政院」院長的陳誠並沒有直接去處理這件事,而是旁敲側擊蔣介石的想法。陳誠與胡宗南的關系一向不好,在這樣的背景條件下,如果陳誠直接處理這件事,必然會讓人覺得他是在公報私仇。 在蔣介石透露出無意處置胡宗南時,陳誠便的直接將這個問題拋給了「國防部」處理。
為了 讓胡宗南不被彈劾的事情影響,他的部下與朋友都在私下活動,108個「立法委員」聯名上書,不停提到胡宗南的勞苦功高,在這群人的努力之下,這件事終於是歸於平靜,而胡宗南最終也沒有被彈劾成功。 盡管如此,胡宗南打敗戰的結局無法逆轉,很多人都開始懷疑胡宗南的軍事能力。
剛愎自用,毀了親內建領的隊伍
能夠統領34個旅的將領實力應該不差,可是在陜北戰役中多次將到嘴的肥肉放走了,甚至把自己的隊伍反過來送到陜北解放軍的口中。比如青化砭戰役,在戰役開始之前的第4天,陜北解放軍就已經在青化砭設好了埋伏,而胡宗南率領的整編31旅是在戰役開始的前一天抵達。 當時整編31旅副旅長周貴昌還沒抵達目的地就已經發現了解放軍的埋伏,隨即就向胡宗南致電並請求改道。
要不說胡宗南明明只有師長的水準,卻偏偏霸占著集體團軍司令的職位。 在接收到周貴昌的電告之後,胡宗南不僅沒有引起重視,反而斥責周貴昌率領的整編31旅是貪生怕死之輩。隨後便下迅速占領青化砭的死命令,否則就要違抗命令及臨陣退縮來定罪。 既然上面領導都這麽說了,整31旅也只能硬著頭皮往青化砭方向前進。在胡宗南勒令整編31旅前進的時候,這支隊伍的命運就已經註定了,被殲只是遲早的問題。
認不清局勢,錯失勝戰良機
其實在青化砭戰役之後,胡宗南仍然有大把的機會挽回敗局。因為在青化砭設下了埋伏,所以解放軍主力軍的位置就已經暴露了,只要胡宗南抓住機會肯定能挽回局面。 可是胡宗南偏偏不肯認清形勢,放棄了朝東北方向進軍的機會,反而異常堅定的相信中共中央機關要橫渡黃河。在這樣的錯誤認識下,胡宗南率領的部隊先是向東占據了延長,然後又向北占據了延以及清澗。
而胡宗南認為要橫渡黃河的中共中央機關在哪裏呢?在毛澤東的帶領下,中央機關已經向著延安 西北方向的瓦窯堡前進了。在前進的途中, 毛澤東還制定了「一天走六十裏,十五裏一小休,三十裏一大休」的行軍計劃,可見中央機關根本沒把這次西進看的太重,反而是像領著親戚朋友出門旅遊一般,也許是早就料到胡宗南不會那麽快反應過來。 果然在中央機關離開瓦窯堡的7天後,胡宗南的隊伍才著急忙慌地趕到。
兵力調遣不合理,是25萬大軍失敗的關鍵
胡宗南不僅無法及時地看清形勢,而且自身的缺陷也很容易被對手看透,再加上用兵不合理,註定他會在陜北戰場失敗。 蟠龍是國民黨軍在陜北的重要物資補給基地,按照道理來講,國民黨軍應該派重兵把守,可胡宗南就是不按照常規出牌,少的兵力留下來駐守,大部隊卻要長途跋涉前往綏德。
駐守在蟠龍基地的只有167旅一個團加旅部直屬隊,原來駐守該基地的七個半旅卻被遠調綏德。主力軍在前往綏德的路上發現有大股解放軍隊伍向著蟠龍基地進軍,此時 國民黨軍的主力部隊已經向北行進了兩天之久,發現解放軍蹤跡後立即向胡宗南進行匯報,可是胡宗南像是沒吃過虧一樣,依舊我行我素要求隊伍北上。等到國民黨主力軍抵達綏德時,哪裏還有解放軍主力的影子。
就在國民黨主力軍抵達綏德的當天,解放軍主力就已經在蟠龍基地發起攻擊。即便國民黨主力軍發現解放軍蹤跡匯報沒有引起重視,胡宗南依然有守住蟠龍基地的機會。 當時駐守在蟠龍基地的167旅也在數天前發現了問題,基地周邊突然間就出現了解放軍隊伍,隨即也向胡宗南進行了匯報,並明確表示解放軍有進攻蟠龍基地的意向。可是在胡宗南看來,這些說詞不過是167旅在誇大事實,根本沒有任何的回應與措施。
從胡宗南的種種行為來看,解放軍占領蟠龍基地,甚至是擊敗陜北國民黨軍都是必然結果。 由於兵力劃分的不合理以及胡宗南的不重視,解放軍輕易地攻破了蟠龍基地的防線,成功搶占國民黨軍囤積在基地內的物資。 這對於長期活動在陜北地區的國民黨軍來講,沒有物資的生活非常恐怖。
在國民黨軍連長徐枕的回憶中,失去了蟠龍基地的國民黨軍陷入了困境, 由於物資被解放軍占領,官兵們的食物完全是靠空投,天氣熱了卻沒有衣物可以更換,防禦寒冷天氣的棉衣裹挾著血腥味、汗臭味覆蓋在身上,難聞的氣味無時無刻不充斥在鼻尖。 腳上穿的鞋子都已經磨爛了,沒有鞋子換就只能從死屍身上找鞋子。炎熱的天氣讓疾病蔓延,藥品的匱乏讓國民黨軍損失了很多。
在毛澤東的領導下,中央機關先是從延安撤離,然後又以出其不意的打法迅速撲向駐紮在沙家店的國民黨整編36師。 在長達5個月的時間裏,胡宗南始終認為毛澤東已經遠離該地區,但實際上毛澤東率領的中央機關活動範圍非常小,一直在圍瓦窯堡轉圈圈,把敵人忽悠的團團轉。
解放軍一直以瓦窯堡為中心,東西南北一直進行戰略調整,其中停留時間最長的瓦窯堡西邊的王家灣,共停留了3個多月的時間。 在這段時間內,中央機關每天都與全國各地的解放軍有聯系,發出的電報無數次,如果胡宗南能夠徹底排查一下,很容易就會發現這些電報發出的位置,可胡宗南偏偏就沒有發現。
在胡宗南率領的34個旅中, 也有作戰能力比較強的戰車營。戰車雖然是輕型坦克,但也有不少是國民黨中少見的重裝備。覆蓋該戰車營的部隊本來應該在宜川附近待命,然後再進入並占領延安。但 計劃趕不上變化,陜北高原的地形比較特殊,坦克在這樣的地勢上根本施展不開, 所以即便是火力強大,也沒有在宜川戰役中派上多大的用場。正是因為如此,宜川戰役才會有不一樣的結局。
導致整個西北戰局發生翻天覆地的是宜川戰役,當時國民黨整編29軍參戰的有3萬余人,結果因為指揮不當導致3萬余人陷入重圍,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廝殺後被徹底殲滅。 也正是因為這場戰役,整個西北戰局就出現了完全的逆轉。此次戰役結束之後,延安收復的時間就越來越近了。
25萬兵力在陜北這塊土地上本應該有施展才華的機會,但是卻因為胡宗南無法施展出來,而且將34個旅徹底葬送在這塊黃土地上。 而25萬兵力被僅有2萬兵力的解放軍打得落花流水,這也不怪國民黨軍的「監察員」們聯名彈劾胡宗南,甚至是遭到軍事的制裁。
即便是胡宗南最後逃過了被彈劾的下場,此次戰役之後也落下了不好的名聲。 這種幾乎不可能出現的狀況出現在胡宗南身上,所以才會引起當時不少國民黨軍將領的懷疑,認為胡宗南是地下黨員中的一員。 其實地下黨以及解放軍也比較郁悶,明明都已經有機會扳回戰役局面,偏偏沒有把握住機會。 因此,才會說胡宗南明明只有師長的水準,偏偏要去擔任集團軍司令,這樣玩翻車了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