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砥平裏失利,357團團長孟灼華哭著說:斃傷美軍800,自身傷亡1830

2024-04-23歷史

砥平裏戰鬥的失利,讓誌司眾將領耿耿於懷。彭老總後來回憶砥平裏戰鬥時說:

我經過出擊,勝利 了,但勝利不大。砥平裏未解決,即使解決了敵人也不會退,因我力量不夠,敵縱深大。

那麽砥平裏戰鬥失利究竟有多嚴重呢?

砥平裏戰鬥經過

砥平裏戰鬥被認為是 韓戰的 第三個 攻防轉折點, 這場戰鬥之後,誌願軍還 基本 摒棄 「大規模、大踏步、大縱深運動戰」, 因為戰略進攻已經無法取得足夠喜人的戰果,反而有可能出現顯著傷亡。

砥平裏戰鬥之初,誌願軍因為 成功取得橫城反擊作戰的勝利, 有些 謹慎不足 的跡象,誌司透過判斷,認為砥平裏地區的敵人大部份已經南逃,剩下的兵力應當 不足4個營, 正是 擴大戰果的好時機。

於是在 1951年2月13日晚 上,誌願軍39、40、42軍聯合 出動6個團,向砥平裏地區發起攻殲作戰。 但令誌願軍一線部隊沒有想到的是,砥平裏留下防守的敵人遠超預計,且 各彈頭又是倉促為戰, 根本無法徹底殲滅砥平裏之敵。

很快白天到來,處於西線的美騎1師、英軍27旅以及南韓軍開始行動,爭分奪秒趕往砥平裏,同時美軍方面還出動了大量的飛機,瞄準砥平裏外圍的誌願軍實施猛攻。

戰場形勢急轉直下,鄧華當機立斷調整部署,令119師3個團,126師1個團和115師2個團相互配合,等待夜晚降臨後繼續攻打砥平裏;

39軍116師主力迅速前往曲水裏,將砥平裏之敵向梨浦撤逃的退路切斷,116師留下的1個團專註於阻擊驪州援敵;

126師另2個團轉移至曲水裏控制有利陣地、打擊援敵。這樣部署可以 最大限度地將砥平裏之敵控制住,同時避免援敵支援。

但夜晚降臨後,誌願軍發現敵人並不是那麽好對付的,被為困住的 砥平裏之敵有充沛的火力彈藥, 戰鬥打響後開始瘋狂傾瀉彈藥,再加上 其所處的地形過於狹窄, 誌願軍兵力無法展開,這就導致14日一夜奮戰, 砥平裏之敵仍然沒有被全殲。

15日,太陽晃晃悠悠升起,光線灑在敵人增援部隊的頭盔和槍炮上,他們趁著視野寬廣的時機,在幾十輛坦克和上百架飛機的掩護下,沖擊起誌願軍阻援部隊。

戰士們擋得住援敵步兵,卻無法完全攔住敵人的坦克,當日黃昏,有20多輛坦克沾染著誌願軍英烈的血肉,沖入砥平裏與受困部隊會合;幾乎同時,驪州援敵也依仗強大的裝甲力量,沖破誌願軍的阻擊線,進入砥平裏。

隨著一封封前線戰報送抵,鄧華再次調整部署。戰鬥進行到這個地步,最好是能吃掉砥平裏大的敵人,當下撤退只會影響部隊的士氣。

但同時鄧華也判斷出, 再打下去怕是會 陷入膠著,徒添傷亡。 拿不太準接下來怎麽辦的鄧華一邊籌劃16日晚的再次進攻作戰方案,一邊發電請示彭老總:

「如果打,則決 心以三至四天時間,頂住敵人增援,徹底殲滅之。否則,將主力撤至橫城以北,求得再從運動中殲敵如何?請示!」

身處誌司的彭老總等人快速分析了砥平裏戰場的形勢, 不管怎麽安排,砥平裏戰鬥都無法達到預想設定的戰鬥目標, 反而 會讓誌願軍陷入危險之中。 思量再三,彭老總做出 停止進攻 的決定。 16日拂曉前, 誌願軍各彈頭 依令 撤出戰鬥。

砥平裏戰鬥傷亡嚴重

在這場持續了3天的戰鬥中,誌願軍的傷亡情況令人發哽。全程參加戰鬥的 357團團長孟灼華 匯報部隊傷亡情況時甚至是哭著的。

因為 40軍的三個團傷亡高達 1830多人, 如此巨大的代價,卻 只斃傷了800多美軍。 359團3營營長牛振厚接到撤退令時,呆呆地靜立在陣地上,四周遍布著他的兵,戰士們全部浴血,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人斷斷續續地喘著氣。

他不想走,他的兵幾乎全部倒在了陣地上,現下撤走算什麽呢?戰士們的奮戰和犧牲不就白費了嗎?

但「軍令如山」,最後牛營長咬緊牙關,與傷員們相互扶持著撤離。砥平裏戰鬥的失利對誌願軍造成了巨大損失,受到重創的誌願軍彈頭 難以死守 住三七線。

為了避免更大的傷亡,誌願軍 退回 漢江北岸。 經此一役, 李奇微也基本摸清了誌願軍的作戰特點與弱點, 並迅速針對誌願軍的弱點制定了對應的作戰計劃。

難得重拾戰鬥信心的「聯合國軍」支棱起來,趁著誌願軍元氣大傷的時候,發動猛烈反擊,於砥平裏戰鬥結束後一個月後, 再次 侵占漢城。

砥平裏戰鬥為什麽會失利

「吃一塹,長一智」是老祖宗傳下來的經驗,砥平裏失利已經無法挽回,能做的就只有好好總結經驗教訓。綜合來講,砥平裏戰鬥會失利, 原因有 五點。

第一,輕敵思想 導致戰士們無法正確評估敵人的真正實力。在砥平裏戰鬥之前,誌願軍的整體攻勢猛烈,鮮少有戰敗,這樣一沖到底的作戰讓大家產生了輕敵思想。

自以為敵人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但卻忽略了有裝備優勢的敵人一旦狠起來,也會變成一塊格外難啃的骨頭。

輕敵思想不光會影響前線作戰的戰士們的心態,讓大家懈怠,同時還會影響對戰場局勢的分析和判斷。

而砥平裏失利,也確實有 戰前偵查不夠、判斷錯誤 的原因,對敵軍規模的錯誤估計和輕敵心態,導致我軍在戰鬥過程中出現了配合不足等問題。

第三,戰鬥過於倉促, 由於事先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這就導致在實際戰鬥時,誌願軍出現了兵力分散、建制混亂等問題,碰上被生死逼得擰成一股繩的敵人,當然難以在短時間內打敗之。

第四,砥平裏戰鬥中使用的作戰思想和戰術有些偏差, 在這場戰役中誌願軍並未準備攻堅戰戰術,只是依照此前作戰的經驗,采用了一般的野戰指導戰術,對上裝備彈藥成倍強於誌願軍的敵人,自然難以取得勝利。

第五,誌願軍本身經過連續戰鬥,兵員消耗情況嚴重, 部隊已經 處於疲勞狀態很久,孱弱的後勤 還導致作戰部隊無法得到充沛的補給,在這種情況下,又如何有能力與投入大量裝甲武器和空襲力量的敵人對抗到底呢?

砥平裏戰鬥失利後,誌願軍開始逐步轉向 陣地防禦戰 為主 的作戰模式,而美軍則因為這場戰役,恢復了作戰信心,一如「仁川登陸」成功後,這也使得美國國內將砥平裏提到了 「第二個仁川」 的高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