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秦軍到底怎麽覆滅的

2024-07-22歷史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統一中原,建立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到公元前207年秦朝滅亡。時間跨度不過短短的14年,秦竟然被六國的遺族所滅亡,那支當年戰勝六國百萬大軍的秦軍仿佛眨眼消失,而且從陳勝吳廣公元前209年爆發起義算起,強秦就支撐了兩年,到底發生了什麽?

首先,我們要了解下秦的兵力情況。

戰國末期秦國的人口大概在500萬左右,按照當時的情況能夠服兵役和徭役的人口大概占1/3,加上還要從事生產等建設工程,最多維持本國人口十分之一的兵力,理論上秦的兵力在五十萬左右,在擴擴最多六十萬,秦在統一六國後沒有休養生息反而北攻匈奴南征百越,修建驪山、長城等大型工程,壓根沒有休養生息的時間,其根據地關中地區人口的出生率估計還在下降,也就是其秦人的總兵力征服六國加上損失,應該是下降的,應該秦人本族的兵力不足六十萬。

其次,秦在統一後,其軍力部署情況。

秦在軍隊部署方面因為剛剛統一六國,作為征服者,其主力不可能用六國人員擔任,六國主要擔任後勤兵等輔助兵種以及民夫等,因此秦軍主力主要分布在四個方向。一是主力北方軍團,壓制北方的匈奴,軍力三十萬左右。二是南征百越的南方軍團,雖然號稱五十萬,但大部份是征發的六國人員,秦軍大概6萬人。三是保護秦的根據地關中地區的部隊守衛軍團大概8-10萬人。四是駐守六國故地的地方軍團大概十來萬人。

秦朝開國後兵力部署

第三,秦在爆發陳勝吳廣起義時十萬地方秦軍被滅

在陳勝吳廣爆發起義後,六國遺族紛紛起兵,陳勝在陳郡稱王,以「張楚」作為國號和年號。沛縣的劉邦殺沛縣縣令,占據徐州一帶;徐縣人丁疾在淮北響應,進攻東海郡;酈商在高陽(杞縣)響應;項梁和項羽在吳縣殺會稽郡守,聚集精兵八千人;英布、彭越等刑徒和鄱陽縣令吳苪也在江西鄱陽湖一帶響應。陳余、張耳等攻陷了趙國故都邯鄲以後,就擁立武臣為趙王,又攻擊燕國故地,建立了燕國。魏國舊貴族擁立魏咎為魏王。齊國的宗室也乘機自立為齊王。因為速度太快,秦國在關東的各地駐軍基本被包圍消滅,因為秦法嚴苛,失地戰敗者處死,因此地方上的秦軍根本不能自主選擇撤退集結,只能被動防守被各個擊破,而且秦軍主力在北方對抗匈奴,關內部隊人數不足,根本做不到快速集結進行支援,反而被陳勝派遣的周文的軍隊攻入關中,到達了鹹陽,只有滎陽城被圍困,還沒有被攻陷。秦王朝被迫以少府章邯為將,以保衛鹹陽的五萬才軍為骨幹,發動驪山刑徒從軍才擊敗周文,穩定了局勢。但是其關東地區的駐軍十余萬人基本損失殆盡。

第四,秦在穩定局勢後的重新部署

面對各地起義,秦進行了軍力重新部署,南方征百越的部隊由於失去關東地區資訊傳遞的渠道被切斷已經失去聯系,等於失去了6萬部隊。因此秦主要把防守北方壓制匈奴的三十萬北方軍團調回,同時因為章邯軍中的驪山刑徒主要是六國子民,隨時存在背叛的風險,因此以抽調大部北方軍進入章邯軍中進行了替換改造,最後形成戰略機動部隊三支,一支是以北方軍為骨幹重新整編的章邯軍-20萬人,一支是以原北方軍團首領為首的王離軍-10萬人,一支從北方軍團剝離出來的偏師大約3-4萬人。而守衛鹹陽地區部隊大約五萬余人。秦的總兵力當時從全盛時期的六十萬人到此時不到四十萬人。

秦軍的反擊兵力

第五,秦軍最後的滅亡

秦在軍隊重新整編後,采取的是主動出擊的戰略。秦的章邯軍和王離軍主力南下平楚,而偏師派往燕趙之地,牽制當時的張耳、陳余的趙軍。由於秦軍北方軍團的戰鬥力彪悍迅速擊敗陳勝,滅張楚,隨後北攻臨濟(今河南開封南),齊王儋等戰死。公元前208年七月項梁率楚軍擊秦,在定陶激戰,楚軍大敗,項梁戰死。章邯在擊敗項梁後,以楚地義軍不足憂,轉而率部北上攻趙。這時章邯軍和王離軍加上偏師在趙地會合總兵力達到35萬。

此時王離軍進攻趙國邯鄲,六國各地援軍匯聚巨鹿,而章邯軍在外圍策應,王離軍和項羽軍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戰,項羽軍切斷秦軍糧道與王離軍決戰,而當時章邯率領部隊避戰,造成王離軍孤軍奮戰,最後戰敗,此戰秦軍損失十余萬人。戰略機動部隊只剩下章邯的二十萬人。

而章邯避戰的原因就是秦朝上層權力鬥爭激化,趙高掌權殺丞相李斯,而趙高和章邯互相猜忌,可能章邯屬於李斯一派,章邯派部將司馬欣去鹹陽和朝廷溝通打探訊息,司馬欣帶回訊息是,只要趙高掌權,不管勝敗如何,都要誅殺章邯。造成章邯害怕擁兵自保,在巨鹿之戰中觀望,造成秦軍王離軍戰敗,章邯又擔心朝廷追究其責任,惶恐下帶兵投降項羽,這投降的二十萬秦軍最後也被項羽坑殺。自此秦軍的戰略部隊全部滅亡。只剩關中的五萬余守備部隊,這些部隊根本無法抵抗項羽和劉邦的進攻,因劉邦先入關大部投降劉邦軍。項羽後來被漢軍騎兵圍攻,取下項羽首級的五名漢軍騎士,都是原舊秦軍秦京師軍的將士。

秦軍的損失明表

實際上,秦在軍事上具備壓倒性的實力,其錯誤在於兩點。一是反應遲緩,在關東發生大規模起義時,由於主力北方軍團位於北方前線,沒有戰略機動部隊,在統治時間過短沒有建立牢固統治的情況下,決策層沒有下令快速把各地駐軍撤回,造成軍力的巨大損失,十余萬的地方駐軍被消滅。二是章邯的恐懼,造成秦軍的戰略部隊全部損失,在巨鹿之戰,章邯軍和王離軍共35萬人,而六國援軍加上項羽軍也不過二十多萬,秦軍具備兵力優勢和戰力的雙重優勢,結果由於章邯避戰保存實力,造成王離軍滅亡,而章邯在看到自己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下,面對秦法的恐懼,最終選擇了投降,使秦最後的武力喪失。

如果,秦王朝選擇保住關內,放棄六國地盤,憑借四十萬的大軍駐守函谷關一線,六國根本打不進去,而且秦軍主力在鹹陽周圍,秦王的權威就會得到支撐,權力鬥爭反而得到遏制,相反反而六國會因為爭權奪勢發生內亂,這時秦軍出動可能會再次統一六國。

有時候選擇很重要,不同的決策會帶來不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