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以駱駝為載具,因縱石如拳而聞名,西夏潑喜軍的旋風炮有多厲害?

2024-01-17歷史

作者|冷研作者團隊-寄生蟹子

字數:3227,閱讀時間:約9分鐘

編者按:上期咱們冷研在介紹駱駝炮的時候,有讀者提出關於西夏潑喜軍的問題,今天咱們就來一起探討一下。那個西夏潑喜軍到底使用的什麽武器,是一種什麽部隊。

目前為止,有關於這支部隊的關鍵內容出自【宋史·夏國傳】,上面記載「炮手二百人,號‘潑喜’,陡立旋風炮於囊駝鞍上,縱石如拳」。一般理解就是西夏軍隊有一支兵力200人的炮兵部隊,當然這個炮指的是拋石機一類的武器,將拋石機置於駱駝背上。

至於這個「縱石如拳」作何解後面再說。有趣的是,目前為止似乎只有這一則史料記錄這個部隊,尤其是還說了部隊的武器裝備,其余的文獻,包括西夏自己的【貞觀將玉鏡】(也可以轉譯為【貞觀玉鏡統】)有沒有相關記錄,至少筆者沒有看到。

▲壁畫中的西夏武士形象

目前筆者查閱到的相關論文,基本上就是認為西夏軍將宋代的拋石機縮小之後放到駱駝背上,然後快速發射。但是這顯然是不太可能的。如果宋史所述不錯的話(筆者的意思是也可能史料記載本來就有問題),從文獻中可以明確知道的是,西夏軍應該是將某種遠射程武器布置到了駱駝背上,那麽到底是什麽武器呢?

最直觀的理解就應該是被稱為「旋風炮」的拋石機。其實從結構上來說,拋石機有很多種,但是最基本的就是槓桿式和扭力式。中國歷史文獻記載的拋石機基本上都是槓桿式的,並沒有扭力式的,而且西夏政權似乎也不可能透過外部輸入獲得羅馬帝國使用的扭力式拋石機。

▲槓桿式拋石機,中國大量裝備的就是這種類別的拋石機,而且以人力拉拽為主
▲扭力結構的拋石機中國古代沒有裝備過

那麽槓桿式拋石機能夠做到足夠小將其放到駱駝上呢。理論上說是可以的,說的極端一點,小到極限不就是個模型嘛。但是問題在於是不是實用。宋代的拋石機基本上都是人拽的,采用配重樣式的阿拉伯拋石機,也就是「襄陽炮」當時在這一時期也傳入了中國。

中國古代兵書中記載拋石機叫做X梢炮,所謂梢就是拋石機的橫桿,梢數越多,壽命這個橫桿由多少根木頭合成,自然數碼越大越結實,可投射的彈丸質素也就越大。

當然越重的拋石機用來拉繩子的人自然越多,但是這個並不完全是正相關的,單梢炮也可以使用多人拉拽以增加射程。根據【守城錄】記載,單梢炮上等遠至二百七十步,中等二百六十步,下等二百五十步。另外根據史料可知,拋石機的射程是有上限的,並不是人越多打得越遠。

結合【武經總要-攻城法】中一句「圍(城)兵必去城三百步外,則弓矢不及」,大體可知300步外(舉足一次為跬,舉足兩次為步,一般認為一步1.5米)拋石機就沒什麽能量了。一般來說,普通弓弩在50步以內殺傷力大,拋石機射程低於這個數沒有意義,因此其射程肯定要在50步以上。

▲中國的拋石機,註意這個炮車實際上是可以改變發射方向的
▲多人拉拽的拋石機從技術指標上說,是有上限的

需要說明的是,根據【宋史】這個記錄的語法來看,潑喜軍的旋風炮應該是可以在駱駝上直接發射的,因此有兩種方式,一則是駱駝在行進間發射,這樣的話拋石機也就是模型規模,沒有實用意義。

而另一種,就是發射時駱駝不走,等於是個炮架,然後士兵下駝拉拽繩索發炮。這裏問題在於,這200人到底是操作多少個拋石機。如果西夏旋風炮不超過10架,也就是每架能分20個人左右拉拽繩索,拋射一個拳頭大的石頭,理論上是行得通的,繩索透過特制鞍鞽從駱駝腹下穿過,完全可行。

從技術上說得過去,但是這樣一來,西夏十幾萬軍隊就只有不到10架拋石機,而且還是輕型的,對於作戰來說,兵力不足,威力欠缺,用處太小。而且要是這樣可行的話,西夏也不可能就造這麽點。如果進一步減少拉繩子的士兵數目,那麽很可能拋石機的射程和威力會受到影響,同樣也無法解釋西夏軍為什麽就造這麽點旋風炮。

那麽是不是還有別的可能。筆者認為是有的。如果「縱石如拳」這四個字並不理解為拳頭大的石頭,而是理解為像打拳一樣高速發射,則就有另一種可能。槓桿式拋石機無法做到快速發射,但是有一種武器可以,那就是弩炮。提到弩炮大家往往想到的是羅馬式的,但是中國宋代當時也有類似的東西,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床弩。

宋代【行軍須知】中記載:「用床子弩放火箭及火炮燒填濠柴草。」這說明宋代床弩也可以發射燃燒性火器(就是文章所提的「火炮」,要是還不理解,戰國日本的「焙烙玉」就是這樣的東西)。如果將旋風炮理解為小型的床弩,可能從技術和戰術上更容易實作。

▲使用兩張弓可以極大增強弓臂彈性勢能
▲透過滑輪裝置設計出的三弓弩威力自然更大

首先床弩使用的是弓臂的彈性勢能,而不是離心力,因此可以多安裝弓臂增加射程和威力,例如著名的三弓床弩就是這麽弄的。【宋史·魏丕傳】記:「舊床子弩射止七百步,令丕增造至千步」,可見床弩威力。

同時床弩可以透過絞車上弦,如果床弩不太大,急眼了幾個精壯士兵硬拉也可以,完美地符合了史書對潑喜軍的記載。另外也可以解釋為什麽西夏軍總裝備很少的旋風炮。

大家知道一張傳統弓是很費功夫的,更不用說科技水平不如內地的西夏,所以制作一個精良的、能夠放置在駱駝背上又有足夠威力的床弩並不容易,這也就解釋了西夏軍很難在短期內制造大量的床弩,因此潑喜軍兵力有限。對於宋軍來說,這樣的西夏軍比較少見,因此也值得記錄一下。當然宋史是元朝人寫的,有些東西也說不清楚。

▲在駱駝上安裝一個不算太大的床弩還是可以做到的

但是將西夏旋風炮理解為床弩一類的弩炮的話,又會產生一個新問題,那就是史書記載的是「旋風炮」,床弩並不屬於這一類別。其實當時「旋風炮」指的不是某一個武器,而是一類,也就是可以回旋發射的拋石機,所以這個地方又講不通了。

這裏就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就是潑喜軍的旋風炮並不是弩炮,第二種就是史料記載有問題,由於我前面說過宋史是元朝人寫的,所以也有可能原始資料說的是遠端武器而被誤記為旋風炮。

▲神臂弓其實是一種豎直發射的弩(註意弓弦其弦在弩臂下面)
▲現代人復制的神臂弓

不過筆者在看資料的時候,發現當時西夏有一個比較優秀的遠端武器,叫做「神臂弓」,這個東西其實已經有人進行過詳盡考證了,神臂弓其實是一種豎起來發射的弩,也就是所謂的偏架弩(正常弩橫著放,為正架)。

【夢溪筆談·卷一十九】記載:「熙寧中,李定獻偏架弩,似弓而旋鐙。以鐙距地而張之,射三百步,能洞重紮,謂之「神臂弓」,最為利器,李定本黨項酋,自投歸朝廷,官至防團而死,諸子皆以驍勇雄於西邊」。這就比較有意思了。

首先中國式的弩類別雖然不少,但是原理應該沒有太大差別,但是不排除有個別零件有一些特殊設計。如果真是如此,那麽這個就好理解了。西夏軍特制了少量更大型的、可以發射石頭的神臂弓,並將其放到了駱駝上,考慮到以駱駝為炮架的問題,可能這個弩還采用非對稱弓臂,當然只是有可能。

這樣一來,在宋軍看來,潑喜軍的炮有一個長桿(實際為弓臂),又發射石頭,自然而然地將其列入拋石機,也就是旋風炮一類。步兵用的神臂弓在西夏都堪稱利器,難以制造,更大型的也就更少了,數量少自然也很正常。所以就目前已知的史料推測,這是最有可能實作的了。

▲影視作品中的西夏軍隊

另外就是潑喜軍的用法。無論是怎樣理解,最大就是個拳頭大小的石彈對於城池影響並不大。畢竟爆炸性火器很多時候都炸不開城墻,更不要說這種小型石彈了。那麽用於破甲也不太可能。弩炮和拋石機某種意義上說都是弧形彈道,貫穿能力並不強,因此想要直接破甲殺死敵軍是不行的。

結合「縱石如拳」的記載,筆者預估潑喜軍應該是使用高射速發射石頭彈丸,雖然不至於打死敵軍,但是短時間內大量石頭落下,勢必會破壞敵軍陣型,再加上裝具騎兵(鐵鷂子)的沖擊,就可以有效地擊破敵人的軍陣。但是筆者認為這種戰術應該只是在某些特定戰鬥中使用過,原因很簡單,如果潑喜軍真的好用,絕不僅僅只有如此至少的記載。

▲其實從結構上說,這種設計似乎更合適,但是能夠設計出這個的時代都已經能造火炮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寄生蟹子,任何媒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份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