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董卓為何廢除懦弱的劉辯立聰明的劉協為帝?皇帝弱不是更方便控制

2024-07-17歷史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立威。

中國歷史上有一種說法,叫「行伊霍之事」,意思就是:權臣攝政廢立皇帝。

以中國歷來的傳統思想來看,權臣廢立皇帝是有爭議的,以臣廢君,是以下犯上,君主是否昏庸,臣子有沒有權力廢立,一直是有很大的爭議。

從秦朝到東漢末年,真正廢立皇帝成功的,也只有霍光一人,像趙高和王莽這樣的篡位的,都不能稱之為權臣,而是稱為逆臣,還包括跋扈將軍梁冀這樣的逆臣。

廢立皇帝有巨大的政治風險,哪怕皇帝不合格,臣下又是如何判定皇帝昏庸的呢?很難形成標準,一旦開了這個頭,就不斷會有權臣「行伊霍之事」,容易造成政治動蕩。

董卓

不僅如此,廢立皇帝的難度也非常大,霍光之所以能成功廢立皇帝,那是靠著多年的政治經驗和滿朝文武百官及太後的支持才辦到的。

因為劉賀從封地帶來的人有取代滿朝文武百官的趨勢,群臣與霍光的政治利益是一致的,才得以順利實施。

權臣一旦成功廢立皇帝,個人威望、名聲、地位都會得到迅速提升,這是立威最好、最快的辦法。

【後漢書 董卓傳】:百僚大會,卓乃奮首而言曰:「大者天地,其次君臣,所以為政。皇帝暗弱,不可以奉宗廟,為天下主。今欲依伊尹、霍光故事,更立陳留王,何如?」公卿以下莫敢對。卓又抗言曰:「昔霍光定策,延年案劍。有敢沮大議,皆以軍法從之。」坐者震動。

董卓行伊霍之事,廢立皇帝

董卓進京後,迅速在軍事上取得絕對優勢,控制了兵權,在進京的兩天後,就召集百官,準備廢立皇帝,董卓在會上說道:

天下最大的是天地關系,其次為君臣關系,這是為政的根本。皇帝糊塗懦弱,不能夠事奉宗廟,做天下的君主。如今想依照伊尹、霍光的舊例,改立陳留王劉協,你們認為如何?

公卿以下的百官無人敢說話。

董卓接著說:

從前霍光定決議,田延年按劍監督,有敢阻礙方針大計的,都以軍法從事。

在座的百官都受到震撼,不敢說話,只有尚書盧植起來反對:

從前太甲即位以後昏暗,呂邑王罪過有一千多條,所以有廢立的事。當今皇上尚且年輕,行為沒有不當之處,不能和以前的事例相比。

董卓強行廢立皇帝

董卓大怒,離席而去,第二天董卓再次召集百官,並威逼何太後,要她下詔廢除漢少帝劉辯。

董卓因為兵權在手,誰敢不從,因此廢除劉辯,改立陳留王劉協為帝,並且隨後不久毒殺太後與劉辯。

不要小看董卓,他是自秦朝以來,首次有地方軍閥進京控制朝政,並成功廢立皇帝的人,能辦成這樣的事,他的威望能夠得到無限地提升。

大概就是天下人只知道有董卓,不知道有皇帝這樣的感覺。

這樣就能立威。

立威之後,就能方便掌控朝廷。

除了立威之外,廢立皇帝還有兩個原因:

一是有利於培養自己的勢力

劉協是漢靈帝的小兒子,本來他是無緣皇帝之位的,雖然漢靈帝活著的時候想廢長立幼,廢除劉辯立劉協,但由於阻力太大,未能成功。

漢獻帝劉協

阻力一方面來自傳統思想,中國歷史上有嫡長子繼承制,劉辯不僅是長子,還是嫡子,地位牢不可破,另一方面是何皇後和大將軍何進等人的強力支持。

現在董卓做了當初漢靈帝都沒能完成的事,從董卓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劉協是董卓立的,自然會感激董卓,董卓就能利用劉協來培養自己的勢力。

至於有人說劉協比劉辯聰明,不利於董卓控制朝廷,這種說法是不對的,當時的劉辯已經17歲,還有兩三年就成年了,一旦成年了,按照傳統就要加冠和親政,這對董卓來說是不利的。

董卓雖然一手遮天,但還是不能違背傳統。

而劉協只有9歲,雖然他聰明,但不代表劉協就能更強,一方面劉協年齡更小,方便控制,另一方面董卓有更多的時間來掌控朝廷權力。

只要權臣的權力基礎形成了,皇帝聰明不聰明的意義並不大,皇帝聰明能更好地配合權臣讓位,想要反抗權臣,卻是很難的。

董卓為了立威

你看漢獻帝劉協成為傀儡之後,先被董卓控制,接著被王允、李傕、郭汜控制,最後被曹操控制,劉協如何反抗,哪怕有衣帶詔這樣的事件,劉協就能翻盤嗎?很難的,幾乎不可能。

只要權臣掌控了權力,穩定了地位,皇帝聰不聰明真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無法擺脫傀儡身份。

二是打擊前朝外戚勢力

劉辯能夠成為皇帝,背後是有一系列力量支持的。

包括但不限於他的母親何太後、他的舅舅大將軍何進、他的另一個舅舅車騎將軍何苗等等。

何進與何苗雖然在動亂中被殺,但是何太後還活著,董卓如果不把劉辯廢掉,等到劉辯長大後,就會聯合一批力量奪權,而支持劉辯最大的勢力就是何太後。

身為太後,是有權力下詔廢立皇帝和誅殺權臣的,董卓可不想給自己留一個定時炸彈,他廢立皇帝的目的之一就是幹掉何太後,一勞永逸。

董卓為了打擊外戚勢力

而劉協雖然是皇子,但父母雙亡,背後也沒有外戚勢力支持他,即使劉協將來長大,還奪權,也沒有勢力支持劉協。

看看東漢一百余年的歷史就知道了,小皇帝繼位時,大多被權臣控制政權,這些權臣多是太後的親戚,也就是外戚,外戚跟太後是一個系統的,小皇帝想奪回權力,一般會等到太後去世,再聯合宦官、士族等勢力對外戚動手。

想要徹底剪除皇帝的勢力,就要消滅皇帝的親戚,也就是外戚,沒有外戚,皇帝很難翻身,後來劉協發動衣帶詔時,也是要求他的外戚(老丈人)董承誅殺曹操的。

選擇一個背景幹凈的劉協當皇帝,有利於孤立皇帝,同時維護董卓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