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一生四次封侯,六次封王,曾發誓將諸葛亮左耳割下,卻因好酒誤事

2024-02-27歷史

前言

親愛的讀者,您是否想過,這個世界上何以會存在那麽多迥異的人生?有人一帆風順,成為千古名將;有人桃李不言,下場淒慘;更有人才華橫溢,卻因一時放縱誤了平生......

這不禁讓人思考,人生的成功與失敗,究竟取決於什麽?是天分?運氣?亦或品行?今天,就讓我們來講講一位名動天下的才子,他就是曹丕的同胞弟弟——曹植。

一代文豪初建文學王國

曹植生於公元192年,是當世名相曹操的次子。他自幼便展露出驚人的聰慧和學識,14歲時就能作文立詩,風格清新脫俗。年少成名的他很快就在文壇嶄露頭角,有「洛陽才子」的美稱。

他筆下的作品【洛神賦】與【白馬篇】,被後人譽為千古絕唱。其中,【洛神賦】將一個美麗的傳說透過優美的文辭描述出來,意境深遠,被稱為中國古代文學的傑作;而【白馬篇】則是一首蘊含深意的五言詩,寥寥數語,道出了人生短暫和夢想破滅的惆悵。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當時的曹植,不但文采斐然,在政治上也頗有作為。他深諳大義,有誌於報效天下社稷;然而好景不長,命運早已為他安排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人生。

曹植從小就對詩詞散文情有獨鐘,可以說是詩書傳家。他繼承了曹操一脈相承的文學天賦,這也奠定了他早年便成為「洛陽才子」的基礎。

洛陽在當時已是一方文化名城,匯聚了天下英才。能在此異軍突起,實在是難能可貴。更讓人佩服的是,曹植的作品絲毫不帶稚氣,反而體現出超越同齡人的深度與睿智。

作為曹氏一族後裔,曹植註定要承擔起文化傳承的重任。在這重壓之下,他不負眾望,只身守住了這片文學王國的疆土。甚至可以說,若沒有曹植的早期奠基,日後曹魏的文治理想恐怕也難以實作。

所以,當曹植還是一介少年時,就能寫出蘊含人生哲理的佳作,實在令人拍案叫絕。我們不難想象,這樣的天賦和潛力,足以讓他在政壇上也大有作為。

然而,命運的安排往往出人意料。對曹植而言,文學成就的背後隱藏著他無法擺脫的宿命。一旦被這層薄薄的金碧輝煌剝離,他的人生便會呈現出與之前截然不同的面貌。

一代才子淪為朝中過客

公元220年,曹丕弒君奪位,稱帝建立魏國。本該助他一臂之力的曹植,卻因為好酒貪歡的生活作風而失去曹丕的信任,被視為心腹大患。曹丕對他極為防範,屢次設計陷害,妄圖趕盡殺絕。

一時間,朝中傳言,曹植詈訕新君,欲作他圖。曹丕遂命人盯梢曹植,伺機除去。為此,曹植被迫小心翼翼,提心吊膽度日。有時書齋之中,心中一動,便覺有人窺視自己,不免驚恐失措。他明白,稍有不慎,就是萬劫不復的結局。

這樣的日子,讓曹植極為痛苦。他萬念俱灰,對未來已然絕望。夜深人靜之時,他獨自一人飲酒獨酌,借酒消愁。面對滿案狼藉的殘羹剩飯與空酒壇,曹植持酒自嘲,不禁嘆息自己一生的成功與失敗。

他想起年少得誌時那風光無限的景象,又想起現今人人唾棄的淒涼;他想起自己在文壇的輝煌建樹,卻在政治上屢屢碰壁。一時間五味雜陳,竟難再下咽一口酒。「哎......」曹植長籲短嘆,撫須揮手,淚如雨下。他明白曹丕定要置自己於死地,生如夏花,不再有未來可言......

這一刻,曹植的內心無比絕望。他明白,自己一生的精彩已經到頭,余下的只有淪陷和死亡。曹丕這個惡毒的兄長,心思毒辣,面貌善良。他的手段之狠辣,曹植早有領教。去年,就有一個與曹植交好的臣子無端死去,其死狀極為恐怖,只怕是被活活毒死。

而今,輪到自己了。面對這樣殘忍老謀的對手,曹植明白掙紮都是徒勞。所以這一刻,他只想痛飲獨酌,醉生夢死。借著酒力,暫時忘卻所有悲痛,等待死神的降臨。

夜已漸深,殘酒終飲盡,曹植醉倒在案前。迷迷糊糊中,他看到一群鬼影向自己逼近,長著曹丕的面孔,手持利刃,想要撕碎自己......「不——!」曹植猛然驚醒,後背已被冷汗浸透。原來是一場怪夢,但卻如此真實。這更讓曹植意識到,死神就在眼前,自己註定難逃一死。

一代謀主孤立無援

然而命運弄人,當曹植面臨絕境、等待最後一擊的時候,天意卻為他開啟了一扇門。黃初三年(222年),曹丕駕崩,其子曹叡繼位,是為魏明帝。明帝即位後表現溫和仁厚,加之曹植屢次獻策立功,終於重獲信任,多次受封為王。

一時間,曹植仿佛重獲新生。他四次封侯,六次封王,功業彪炳,是真正的一代謀主。在他的推動下,國家的經濟民生有了長足的進步,百姓們過上了小康生活。一時間,曹氏政權風生水起,馬蹄聲咚咚,甚是威風。

然而,好景不長。就在魏國如日中天之際,蜀漢的丞相諸葛亮率領大軍北伐。那時,天高皇帝遠,遙控關中的魏明帝對局勢難以掌握,此時此刻,曹植的軍國大計尤為關鍵。

曹植深知諸葛亮軍容嚴密,銳不可當。為了打擊敵軍士氣,他決心親自督戰。在眾將官的簇擁下,他正要出征,卻在最後關頭,卻因為宿醉未醒而錯過了最佳時機!

就這樣,大好的局勢就這樣輕易瓦解。由於曹軍主帥不在,諸葛亮巧妙挑撥離間,魏軍大亂。此戰,魏國損兵折將,死傷枕藉。而曹植也因這次失職而遭到明帝的嚴厲斥責,再無重用的可能。

曹植清醒後,得知大軍潰敗的噩耗,悔恨不已。明帝勃然大怒,差點廢其王爵,幸虧重臣苦苦哀求,這才得以保全性命。然而自此之後,曹植再無實權,淪為虛位元首。

這無疑是政治生涯中的慘重打擊。曹植恨不得找個無人處痛哭出聲,歉疚之情滿溢位來。多年努力積累的信任與聲譽,就這樣在一夕之間化為烏有。

更讓曹植自責的是,這場潰敗其實可以避免。當初若他沒有貪杯,堅持服從調遣,以明帝之命出征督戰,局面定然可以扭轉。以諸葛亮的審時度勢,見曹軍主帥親臨,定會采取慎重策略。屆時充分發揮曹植的智謀和人脈,魏軍勝算很大。

唉......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曹植一片歉疚之中,也不禁暗自唾棄自己難斷酒癖的軟弱無能。要知諸葛亮等人打小就歷練邊關,將來必然是自己的心腹大敵。這次北伐的失敗,無疑為日後埋下了禍根。從某種意義上,今日之敗,實因自己一人之過。

如今想翻盤已然不可能。蜀漢乘勝北伐,魏國內憂外患,勢頭正盛。而自己也從此一蹶不振,再無實權,難言憾事。命運既已如此安排,便只能接受,不再奢望。

然一想到過往種種輝煌業績就這樣付之東流,曹植還是忍不住紅了眼眶。他明白,這一仗註定會成為自己政治生涯的汙點,亦是歷史對自己最大的譏諷與嘲弄。

才華橫溢的悲劇人生

曹植這一生,可謂是悲喜交加,卻最終以悲劇告終。作為一代文豪,他在文學上的成就斐然;作為一代謀主,他曾功業彪炳。然而好酒貪歡的生活最終毀了他輝煌的政治前程。

他與兄長曹丕的恩怨情仇,也成為他人生中的一大遺憾。曹丕因其才華出眾而深感威脅,於是設計陷害;而曹植亦因為失意而痛恨曹丕,竭力報復。如此你死我活的相互敵視,讓彼此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說來也怪,曹植並不是沒有機會翻身。在魏明帝時期,他曾一度重掌大權,卻還是因為好酒之故而再次失勢。這最後的宿醉,不僅毀了他的前程,更讓後人對他刻骨銘心。

對於曹植,後人褒貶不一。有人認為他才高八鬥卻因嗜酒誤事;有人則認為他不過是歷史大勢下的悲劇人物。然而無論如何,他的故事都令人唏噓不已。

結語

曹植這一生,最讓人唏噓的,就是他情感的顛沛流離。面對弒父爭嫡、兄弟鬩墻的殘酷現實,他內心的痛苦可以想見。

他與曹丕情同骨肉,本應攜手並進。但曹丕心術不正,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面對手足相殘的現實,曹植該是何等痛心。所以每每夜深人靜之時,曹植都會獨自一人痛飲,借酒消愁。

其實他明知自己有責任強勢翻盤,為父報仇。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難以置曹丕於死地。於是只能以酒澆愁,任憑悲傷蝕骨。也許正是這份無能為力的痛苦,讓他在政治舞台上也無所作為吧。

可嘆曹氏一族本可以聯手稱霸,卻因內鬥而自取滅亡。曹植明知大義所在,卻只能眼睜睜看著美好願景破滅。他所倚仗的,不過是幾杯濁酒。所以每每醉後必定淚如雨下,連日不能自己。

因此,後人談起曹植,無不唏噓他的命運多舛。他本可高歌猛進,一統江山,卻因家族恩怨而半生顛沛。政治舞台上的種種失意,更是雪上加霜。這也許就是天意的安排吧。曹植命途多舛,除了嗜酒之外,也與時勢的變遷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