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抗美援朝戰爭打響,毛主席為何沒有考慮讓劉伯承掛帥?

2024-04-21歷史

1950年10月,誌願軍成立,毛主席醞釀了好幾位司令員的人選,最初是第三野戰軍的粟裕,粟裕身體不行,去不了,然後毛主席考慮第四野戰軍的統帥林彪,林彪的身體也不好,去不了。

最後,毛主席只能選擇第一野戰軍的統帥彭德懷了。奇怪,毛主席為何漏了第二野戰軍的司令員劉伯承呢?為何不考慮讓劉伯承掛帥出征呢?

毛主席作為一代偉人,非常了解他的部下們,不考慮劉伯承,並不是因為劉伯承的水平不行,而是因為劉伯承的確不適合當誌願軍司令員。

首先來說,劉伯承的年齡太大,他比毛主席還大1歲,當時已經58歲。 有人可能要說了,58歲其實也不算大,彭德懷也不過比劉伯承小6歲而已,6歲並不是一個很大的年齡差。

52歲的彭德懷可以,58歲的劉伯承同樣可以。問題是,劉伯承的身體還非常不好,戎馬一生,他負傷很多,不像彭德懷那麽幸運,尤其是失去了一只眼睛,僅存的一只眼睛的視力也在下降。

對於一名統帥來說,眼睛非常寶貴,如果視力有限,就沒法看地圖,無法適應頻繁來往的電報和戰報,勢必影響指揮作戰。戰爭是無情的,彭德懷在北韓,是夜以繼日的工作,根本沒有白天和黑夜的概念,而夜間工作,對於劉伯承的眼睛來說,肯定會吃不消的。

其次,劉伯承已經另有重任。幾乎是在彭德懷被任命為誌願軍司令員兼政委的同時,劉伯承急匆匆從大西南趕到北京,肩負毛主席交付的一項重任,那就是籌建陸軍大學。

搞軍事教育,是劉伯承的夙願。為此,他主動要求辭去所擔任的行政職務,全身心地去辦學。毛主席批準了。抗美援朝戰爭打響,急需大批能適應現代化戰爭的軍事人才,中央擬籌建陸軍大學。

毛主席,周總理,朱老總,聶榮臻和羅榮桓都不約而同想到了劉伯承,這個事情非劉伯承莫屬。 劉伯承收到毛主席的急電後,非常高興地說,君有命,不俟駕而行,很快來到了北京。

到11月份,劉伯承正式被任命為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軍校籌建,從選址,到選人,到擬定各種章程,工作量非常大,劉伯承是一個舉輕若重的人,事無巨細,忙得不可開交。

辦好軍校,才能不辜負毛主席和中央的重托,劉伯承殫精竭慮,夙夜匪懈。有鑒於此,毛主席自然不會考慮讓劉伯承掛帥出征了。

還有最後一個因素很關鍵,那就是統帥和部隊的關系。誌願軍最初成立,參戰部隊都是第四野戰軍的,林彪的老部下。所以說,讓林彪掛帥那是最合適的。

林彪去不了,彭德懷也行,因為彭德懷當過紅一方面軍司令員,也當過陜甘支隊司令員,還當過八路軍副總指揮,所有八路軍的將軍們,都可以說是彭德懷的部下。

比如第38軍的軍長梁興初,第39軍的軍長吳信泉,第40軍的軍長溫玉成,第41軍的軍長吳瑞林等等,在東北戰場,他們是林彪的老部下,要在八路軍那裏論,他們又都是彭德懷的老部下。

相比而言,劉伯承統率的部隊就比較單一,抗日戰爭時期是129師,解放戰爭時期是第二野戰軍,誌願軍最初的幾位軍長,和劉伯承的淵源都不深,沒有歸他統領過。

如果讓劉伯承來指揮這些部隊,他們未必能夠適應。劉伯承指揮作戰,是講究戰術的,每一仗該不該打,該如何打,都經過仔細籌劃和計算。猛然間,那些將領們未必能夠領會。

將帥之間相互不熟悉,不適應,這個仗就很難打。毛主席知人善任,所以沒有考慮讓劉伯承掛帥去北韓。

劉伯承雖然沒有掛帥,雖然自始自終都沒有去過北韓戰場,但是他領導的軍事學院,為誌願軍輸送了不少優秀學員,這些學員到了北韓戰場都頂了大用,這也算是劉伯承為抗美援朝戰爭做出的一個貢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