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9年2月,楊寶慶這位國民黨空軍少尉,決定告別黑暗,走向光明。那晚,他獨自走進機場,心裏熱血沸騰,駕機直飛北平,決定投誠。
楊寶慶為啥會選擇投降呢?他以前的生活是怎樣的呢?
【一、17萬銀元】
1949年,解放戰爭勝利了,蔣介石開始為將來做打算。
哎呀,楊寶慶突然現身機場了。他平時可沒這任務,這突然冒出來,真讓人摸不著頭腦。
但是吧,因為他的地位和職責,哨兵們雖然尊敬他,但也不敢對他有啥質疑。楊寶慶在飛機場巡邏,大家都覺得他特別認真負責,從來不懷疑他。
當他確認沒人註意他,他就悄悄走到了C-46運輸機旁邊,然後輕手輕腳地爬了進去。他坐進駕駛艙,一下子就把飛機發動了,然後飛向了夜空。
這時機場的人才反應過來出啥事了,趕緊想攔他,但楊寶慶早就飛上了天,自由自在的。他早下定了決心,要去北平,投奔共產黨。
楊寶慶飛著飛著,就覺得這飛機咋這麽重呢?他趕緊檢查了下,結果發現飛機上居然裝了17萬銀元,難怪感覺沈甸甸的!
當年蔣介石在戰場上屢戰屢敗,就開始為自己留後路。他希望用這些銀元來作為安全保障,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保證自己的生活無憂。
這17萬銀元啊,原本是蔣先生準備運到台灣,留著日常開銷用的。結果沒想到,楊寶慶就這麽碰巧開上了那架飛機。
嘿,就在他打算飛到北平的路上,燃油卻突然快用完了,就在他飛過河北那片天空的時候。所以啊,他沒得選,只能在唐山的沙洲上強行著陸了。
但是啊,你說這沙洲怎麽可能會有停機場呢?就在飛機強行降落的時候,撞上這沙洲,楊寶慶可遭了罪,被猛烈撞擊給震暈了。
河灘那邊的人們被大動靜給驚動了,一看,喲,這不是國民黨的飛機嘛!大家嚇得不輕,趕緊給我軍通風報信了。
咱們軍隊特重視這事兒,他們趕緊就去了現場,立馬給楊寶慶進行了醫療救助。
他們在飛機上發現了好多銀元,但解放軍可沒一個人想偷偷拿走。他們很守規矩,把錢都好好保存起來,守住了咱們解放軍的好名聲。
楊寶慶一醒,大家就都圍過去問他到底咋了。聽說他是開飛機來加入我們解放軍的,所有人都很高興,紛紛鼓掌歡迎他。
老大問起飛機上那堆銀元是咋回事。他問楊寶慶,那些錢是不是他自己的?要是他自己的,那他們就給還回去,他自己看著辦。
楊寶慶明確表示那不是他的錢,而是蔣介石的。既然這些錢是在他帶來的飛機上發現的,那就應該歸我軍所有。
楊寶慶投誠後,我們黨還幫忙把他家人從台灣給救出來了,楊寶慶特別感激這事兒。
【二、飛行員—楊寶慶】
楊寶慶1922年在河北曲陽的農村出生,家裏窮得叮當響。那時候打仗多,糧食少得可憐,有時候軍隊都會來搶農民家的吃的。
楊寶慶家本來就挺窮的,這下子更慘了,就像大雪裏再撒一把鹽,他們現在隨時都有可能被餓死。
1937年啊,日本人找了個借口說軍事演習中丟了個兵,想要進宛平縣找找看。但任團長吉星文就是不讓。結果沒多久,日本人就拿著這個借口來打咱們中國了,這事兒就鬧大了,叫做七七事變。
日本軍隊想霸占咱中國地盤,瘋狂攻打山東、河北這些地方。他們侵略的野心已經暴露無遺,咱中國大地上到處都是戰火,楊寶慶一家跟很多家庭一樣,只能到處逃難,尋找安身立命之地。
楊寶慶一家逃難到河南淅川,身上帶的錢都快用完了。他們商量了一下,決定讓三嬸家先留在這兒,其他人還是回曲陽老家去。
三嬸幫了大忙,楊寶慶1941年順利從學校畢業了。他心裏裝著國家,想上軍校,為打敗日本侵略者出一份力。
可是啊,楊寶慶的這個念頭,他三叔特別反對。但楊寶慶是個有主意的人,他也沒聽三叔的,一個人就去了成都,找軍校去了。
1942年那會兒,楊寶慶看到國民黨空軍在招飛行員,他眼疾手快,就報了名,然後順利進了空軍軍官學校。
楊寶慶進空軍軍官學校後,先去昆明學了陣子英語。然後就跑去印度練飛機,練好了又去美國深造。
他回國後,就直接被安排進了中美混編的隊伍裏。
楊寶慶駕駛著B-25轟炸機,親自參加了打日本人的戰鬥。憑借他的高超技術和果斷決策,他和隊友們贏得了好幾場戰鬥的勝利。
楊寶慶他們隊啊,在關鍵的一戰中,搞到了個重要情報,說日軍準備從武漢撤了。
為了攔住日軍逃跑,他們馬上湊了九架飛機,搞了個編隊,飛過去精準地炸了河南花園口的黃河大橋。這一炸,日軍的退路就給堵了,他們跑不了了。
【三、投誠原因】
抗戰結束後,他特想回家看看家人,但上頭就是不給批假。更氣人的是,還讓他開飛機去共產黨的地盤上轉悠,給他們添堵。
雖然他心裏挺難受的,但軍人的職責就是服從命令。所以他得一直幫國民黨運送那些打仗用的東西。
好哩,楊寶慶那時候啊,運氣不錯,碰到了他這輩子特別喜歡的人,是輔仁大學的一個女學生叫劉敏璞。兩人結婚,還有了孩子,過得可幸福啦!
然而,隨著國民黨軍隊在戰場上的連續失敗,蔣介石開始考慮退路。在地理學家和歷史學家張其昀的提議下,他決定將台灣作為自己的退路。註:原段落中的「不得不」表現出一定的被迫性,但考慮到語境中蔣介石並無太多選擇余地,這裏將其改為了更加客觀的「決定」,以體現他的主動謀劃。同時整個句子更加流暢簡潔,減少了書面化詞匯的使用,易於口語理解。
但後來有個國民黨飛行員駕駛飛機投誠解放軍,蔣介石為此大發雷霆,把飛行員家人都遷到台灣軟禁,說是「保護」,但實質就是扣作人質。
淮海戰役在1949年1月10日結束了,蔣介石為軍事上的失敗而感到困惑。楊寶慶觀察了國民黨的行為後,有了想要投降的念頭。
1949年2月18日,楊寶慶被派去西安運貨。路上,他意外碰到了姐夫趙連景。聊天時,楊寶慶跟姐夫說,自己想去投奔共產黨,還打算發起起義呢。
姐夫想了一會兒,說他也支持楊寶慶,還告訴他機場裏有架油滿滿的飛機能用。然後,楊寶慶就堅定地開飛機起飛,去追尋那光明了。
【結語】
當時,有很多人像楊寶慶一樣,受不了國民黨的壓迫,就都投奔了我們共產黨。他們可都是為祖國建設出力的好手,幫了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