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關羽死後,曹操說了10個字,司馬懿說9個字,二人高下立判

2024-04-25歷史

三國時期,群雄並起,英雄輩出。關羽作為蜀漢五虎上將之首,武勇無雙,一身正氣,為人所敬重。然而,在荊州之戰中,關羽卻陷入了曹操和孫權的計謀之中,最終被孫權所殺。關羽之死,震驚天下,引起了曹操和司馬懿的不同評論。曹操高興之余,也感嘆關羽的英勇;而司馬懿則看穿了孫權的陰謀,指出了事件的隱患。兩人的評論雖然簡短,卻折射出他們的智慧和見識。到底曹操和司馬懿說了什麽?他們的高下如何評判?讓我們一探究竟。

關羽陷入孫權曹操的計謀

三國鼎立之際,荊州作為重要戰略要地,曹操、孫權、劉備三方虎視眈眈,無不企圖奪取控制權。關羽憑借過人武藝,一舉拿下荊州,令曹操憂心忡忡。那時,關羽已斬殺曹操麾下大將龐德,曹魏陣營元氣大傷。

曹操召集文武百官商議對策,有人建議遷都遠離荊州以避其鋒芒。然而,司馬懿出言反對,認為此舉反而暴露了曹魏的虛弱,恐將引來群雄環伺。他分析道,關羽心高氣傲,與孫權早有齟齬,若曹操與孫權結盟,必能逆轉局面。

原來,當年孫權曾想與關羽結親,被關羽狠狠斥責,兩人由此結下深仇。司馬懿的睿智分析令曹操豁然開朗,遂密諭孫權,若能奪取荊州,願割地相讓。同時,曹操也慫恿孫權,若不先發制人,關羽遲早會對付東吳。

孫權佯裝生病,呂蒙偽裝成百姓潛入荊州。關羽自大自是,對孫權置之不理,帶兵北伐時,呂蒙乘虛而入,一舉奪下荊州。關羽返回,發現荊州已失,前有曹操埋伏,後有孫權軍隊,陷入了曹孫兩家的重重包圍之中。

面對呂蒙的投降要求,關羽視死如歸,誓不屈服。孫權遂下令斬首關羽及其子,一代名將就此隕落。東吳軍隊高舉關羽人頭,大擺慶功宴,孫權喜不自勝,曹操亦如釋重負,高興之極。

關羽被孫權所殺,震驚天下

孫權佯裝生病,暗中派出呂蒙偽裝成百姓潛入荊州。關羽自負武功,對孫權置之不理,趁機北伐時,呂蒙乘虛而入,一舉奪下荊州重地。

關羽返回荊州,見大局已去,前有曹操埋伏,後有孫權軍隊,陷入曹孫兩家的重重包圍。呂蒙要求關羽投降,關羽視死如歸,誓不屈服。孫權遂下令斬首關羽及其子關平,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關羽人頭被高高舉起,東吳軍隊大擺慶功宴,孫權喜不自勝。然而,此訊息傳開,震驚天下。劉備得知摯友關羽被殺,怒火中燒,當即決意討伐東吳報仇。

劉備召見軍師諸葛亮,痛陳心中憤懣。諸葛亮勸慰道:"關公乃五虎上將,威震華夏,今遭不測,實屬國之重傷。但吾等須沈著應對,切勿魯莽從事。"劉備點頭,決定先行部署,待時機成熟再出征復仇。

訊息也傳到東吳建業,太守張昭深知大禍臨頭。他冒死闖進孫權的慶功宴,高呼"東吳危矣!"孫權見狀不悅,質問其中緣由。張昭直言不諱,指出關羽乃劉備手足,孫權殺之,劉備必將報仇踏平江東。

張昭一語驚醒夢中人,孫權這才意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已引火燒身。為了嫁禍於曹操,孫權急令將關羽人頭送往曹魏陣營,欲使劉備以為此計全出於曹操之手。

然而,劉備雖勇猛,卻並非愚鈍之人。關羽被殺,孫權必然涉世,即便曹操參與其中,亦非主謀。劉備雖懂得權衡取舍,但對關羽之死,懷恨在心,遲早要為兄弟報仇雪恥。

曹操和司馬懿的不同評論

關羽被斬首的訊息傳開後,曹操和司馬懿對此事有著截然不同的評論和看法。

曹操得知關羽已死,高興之余也感嘆這位大將的英勇。他說道:"雲長既死,我可高枕無憂了。"

曹操長籲一口氣,終於不用再為關羽突然進攻而夜不能寐了。自從關羽占據荊州,斬殺龐德後,曹操就一直提心吊膽,生怕這位武藝高強的蜀將突然發兵討伐自己。

曹操回憶起當年贈予關羽的赤兔馬,以及關羽揮刀斬殺曹軍猛將顏良文醜的英勇場景,不禁感慨萬千。他說:"當年孤贈其赤兔寶馬,他揮刀斬殺顏良文醜,都是昔日往事了。關雲長雖死,我能高枕無憂,但確實是損失了一員大將,可惜可惜啊。"

盡管關羽拒絕投降曹營,但曹操對這位勇猛英雄仍懷有敬意。他下令隆重安葬關羽,給予王公般的待遇,並宴請三軍慶祝"高枕無憂"。

就在曹操沈浸在悲喜交集的復雜心情中時,司馬懿走了進來。看到曹操的神情,司馬懿搖頭嘆息,對曹操說:"此為東吳陷害之法啊。"

曹操不解其意,問道:"關雲長是孫權所殺,與我何幹?"司馬懿解釋說,劉關張三人情同手足,關羽被殺,劉備定然懷恨在心,遲早要為兄弟報仇。

孫權將關羽人頭送至曹營,意在嫁禍於曹操,讓劉備以為這是曹魏的陰謀。"如果劉備出兵,東吳不僅拿下荊州,還可隔岸觀火,等蜀漢魏國兩敗俱傷再出手。"司馬懿洞見孫權的陰謀,指出了事件的隱患。

曹操這才明白過來,孫權將自己也拖下水,若劉備報仇,曹魏也難辭其咎。他不得不重新部署,以防劉備的進攻。

二人高下立判

曹操和司馬懿對關羽之死的評論,折射出他們智慧和見識的差異。

曹操得知關羽被殺,雖然高興有驚無險,但也感嘆這位大將的英勇。他回憶起當年贈予關羽赤兔馬的情景,以及關羽揮刀斬殺曹軍猛將顏良文醜的英勇場面,不禁感慨萬千。

盡管關羽拒絕投降曹營,但曹操對這位勇猛英雄仍懷有敬意。他下令隆重安葬關羽,給予王公般的待遇,並宴請三軍慶祝"高枕無憂"。

就在曹操沈浸在悲喜交集的復雜心情中時,司馬懿走了進來。看到曹操的神情,司馬懿搖頭嘆息,對曹操說:"此為東吳陷害之法啊。"

曹操不解其意,問道:"關雲長是孫權所殺,與我何幹?"司馬懿解釋說,劉關張三人情同手足,關羽被殺,劉備定然懷恨在心,遲早要為兄弟報仇。

孫權將關羽人頭送至曹營,意在嫁禍於曹操,讓劉備以為這是曹魏的陰謀。"如果劉備出兵,東吳不僅拿下荊州,還可隔岸觀火,等蜀漢魏國兩敗俱傷再出手。"司馬懿洞見孫權的陰謀,指出了事件的隱患。

曹操這才明白過來,孫權將自己也拖下水,若劉備報仇,曹魏也難辭其咎。他不得不重新部署,以防劉備的進攻。

由此可見,曹操只看到了表面,高興過頭,而司馬懿則深謀遠慮,洞悉事件的本質。曹操雖然聰明,但在這件事上暫時失算,被孫權的陰謀所迷惑。相比之下,司馬懿的評論更有見地和智慧。

結尾

這場三國智慧的較量,折射出曹操和司馬懿的差異。曹操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而忽視了長遠的隱患;司馬懿則具有遠見卓識,看清了事件的本質。這種差異,將在未來的三國征戰中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