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他30歲任省委書記,41歲遭批判,1986年平反

2024-02-05歷史

他30歲任省委書記,41歲遭批判,1986年平反。

1986年3月,一封來自中央的平反報告,歷經重重波折,落到了一位80歲老人的手中。同年5月30日,這位老人在北京安詳離世,心中的歷史包袱終於放下。

這位老人是誰?為什麽說他的地位堪比陳老總?為何建國後他沒有被委以重任?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是這位為共和國立下赫赫戰功的元勛,被譽為山東根據地之魂的黎玉。

1906年,黎玉出生於山西崞縣,原名李興唐。小時候在家鄉私塾讀書,小學畢業後進入崞縣中學,在校期間他不僅接受了進步思想的影響,而且還積極參加學生運動。

1925年,黎玉在學校組織進步學生,積極推動反帝愛國運動,並在校刊上發表文章宣傳愛國思想。

1926年9月,黎玉同誌在組織的介紹下,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兩年後,22歲的他憑借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北平大學,繼續為革命事業奮鬥。

他在天津、石家莊、唐山等地留下了自己的革命足跡,為重建被國民黨破壞的黨組織做出了卓越的貢獻。1934年,河北唐山爆發反帝大罷工,他作為領導者之一,積極參與並領導了這場鬥爭。

此後,他在直中、直南、冀魯豫邊等地,帶領工人運動,不斷前進。1936年,年僅30歲的黎玉同誌被組織派往山東擔任省委書記,成為了最年輕的省部級領導。

他抵達山東後,為恢復和重建山東省委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主政山東期間,他面臨著許多困難,包括抗戰前夕因叛徒出賣而恢復的山東省委再次被破壞。

然而,他並沒有因此而退縮,而是轉入地下,繼續從事革命工作,堅決維護黨的事業。

抗日戰爭爆發後,黎玉歷經艱難險阻,再次建立了山東省委員會。在此期間,黎玉致力於消滅日本侵略者,積極推動和組織了多次抗日武裝起義。

1938年1月,黎玉以政委身份親自領導了「徂徠山起義」,這標誌著山東省黨組織獨立領導抗戰的開始。隨後,黎玉擔任山東分局委員,並在八路軍山東縱隊擔任政委一職。

與徐向前、羅榮桓等開國元勛一起,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中建立和鞏固了山東根據地,黎玉的功勛是不可磨滅的。 在抗戰最艱難的歲月中,黎玉以堅韌不拔的革命精神,帶領山東縱隊和八路軍115師,與敵人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

他身兼數職,既要負責戰鬥,還要管理財政,甚至還要負責籌集糧草和支前等工作。他在恢復山東黨組織、重建山東省委員會和軍隊建設方面,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貢獻。

然而,在解放戰爭時期,黎玉卻遭受了康生和饒漱石的錯誤批判。在1947年大魯南會議結束後,受到不公正對待的黎玉,除了繼續負責支前工作外,被迫停止了其他所有的手頭工作。

盡管黎玉始終以大局為重,默默承擔起所有責任,但在建國後,他並沒有像陳老總一樣獲得軍銜,這是因為他對勝利的堅持和付出。

即使在蒙冤之後,他仍然堅守崗位,默默付出,但內心的壓力並未減輕。直到1986年,已經80多歲的他才在臨終前等到了平反的訊息,這個等待整整持續了3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