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山西峙峪遺址:28000年前古人已掌握弓箭技藝,探秘遠古傳奇文明

2024-01-17歷史

在火藥和槍炮還沒出現的古代,弓箭就是那個時代的「大殺器」。就好比咱們說武事,頭一句就得提「弓箭少不了」。無論敵人穿的是多厚實的鐵甲,還是手握銳利無比的大刀長劍。只要咱有一隊裝備精良、射術高超的弓箭手,那就像是有了開啟勝利大門的鑰匙。

在我們中國歷史的浩瀚長河中,許多傳奇神射手的事跡猶如璀璨星辰般流傳至今。其中,「百步穿楊」典故的主人公養由基,作為春秋時期楚國的一位名將和弓箭高手。他的射術精準無比,傳說他能夠在一百步開外的距離輕松穿透楊柳之葉。而西漢名將李廣,因其箭無虛發、力大無窮。在一次射獵過程中甚至能夠將箭矢深深射入山石棱角之中,使得「沒入石棱」的故事成為贊美神射手的經典案例。唐朝時期,薛仁貴在天山之戰中僅憑三箭便平定了叛亂,成就了「三箭定天山」的佳話。這些壯舉無疑彰顯了其在冷兵器時代遠端攻擊力量上的卓越。

在很久以前的舊石器時代,人們就開始用弓箭打獵了。那時候的弓箭很簡單,就是一根削尖的木棍,叫做木箭。其實就是根磨尖了的木棍子,就像孩子們削鉛筆一樣簡單。不過呢,這種「原始版」的箭對付小動物還湊合,可要是想打到大塊頭的野獸,就顯得不太頂用了。

為了能讓箭射得更準、更有勁兒,咱們先人們可是動了不少腦筋。他們做了兩件很聰明的事:第一件事,就是在木棍尖端綁上小小的石片或者骨頭尖,這就成了箭鏃(音族)。就像給箭裝上了鋒利的小刀口,威力可大多了;第二件事呢,就是給箭的尾巴那兒安上鳥的羽毛,這些羽毛就好比是箭的翅膀。讓箭飛出去的時候不搖晃,這樣不管打多遠,殺傷力和準確性都得到大大提高!

這箭呢,就像今天的子彈一樣重要。它由幾個部份組成,其中最尖的那個頭兒,我們叫它「箭鏃」,就好比是箭的「牙齒」。因為箭桿大多是竹子或者木頭做的,時間一長就容易爛掉留不下來。但是箭鏃是用石頭、骨頭、銅、鐵這些東西造的,所以現在還能在古代遺址裏找到很多。

中國現存最早的箭鏃是一枚用燧石打制的石鏃,是在山西朔縣峙峪村舊石器晚期遺址中發現的,距今28000年左右。當然,我們都知道這也不是最早。據說目前最早的弓箭痕跡還是在歐洲。在德國什列斯維希-霍爾斯坦地區發現了大約在8.3至8.8萬年前可能與弓箭制造有關的工具,但由於木質和其它有機材料不易保存,並沒有直接找到完整的弓或箭矢。我的乖乖,8萬多年前弓!是真厲害!

在1963年,中科院的考古學家們在朔州市西北部的一個叫黑駝山的地方,發現了一個舊石器時代的遺址。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峙峪遺址」。透過研究那裏的骨頭化石,尤其是找到了一塊人類頭骨下面的枕骨化石。科學家們推測,這個峙峪人比北京那個山頂洞裏的人還要早一些,但又比山西丁村發現的那些古人晚一點,大約是在距今10萬年前。

賈蘭坡先生

賈蘭坡先生是著名的考古學家,就是賈先生當年發掘了震驚世界的北京猿人。他來這裏進行了研究,並給這個遺址取名叫「峙峪遺址」。這就如同翻開一本塵封已久的家族相簿,細致而耐心地揭開了峙峪遺址的神秘面紗。這裏每一塊土壤、每一片遺物,都如同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講述著遠古時代的悠悠歲月。其中蘊含的豐富資訊和深遠意義遠非寥寥數語所能概括,它為我們開啟了通往遠古世界的一扇窗,具體我們下回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