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在辛醜條約上簽字時,李鴻章悲痛欲絕,將名字寫成一團,以示屈辱

2024-04-10歷史

1894年,北韓爆發了東學黨起義,北韓政府軍派兵鎮壓,結果卻節節失利,萬不得已之下,北韓政府只得向宗主國清朝尋求庇護。

本來這就不是什麽事,可是日本卻趁機出兵北韓,將矛頭對準了大清帝國。

同年七月,日本海軍在北韓牙山灣口豐島西南海域向中國海軍艦船發起了進攻,正式挑起了中日之間的戰爭,也揭開了甲午戰爭的序幕。

由於日方蓄謀已久,我方卻匆忙迎戰,再加上武器戰船之間的差距,最終導致這場戰爭以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我方慘敗而結束。

這場戰爭之後,日本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此舉也進一步刺激了其它列強瓜分清政府的野心。

於是帝國主義列強紛紛搶奪特權和劃分勢力範圍,曾經不可一世的大清帝國日薄西山。

面對此情此情,一些進步人士開始宣揚變法圖強,由此催發出了戊戌變法,只不過這次辦法只是曇花一現便失敗了。

變法失敗後,人民群眾反對和仇視外國侵略者的情緒日益高漲,中原大地上進而又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義和團運動。

扶清滅洋,是義和團的口號,他們給了活躍在中原大地上的侵略者沈重的打擊,這些列強一方面向清政府施壓要求鎮壓義和團,另一方面卻打算直接出兵進行武力幹涉。

1900年,八國聯軍進犯北京,清朝統治者唯恐西方列強會推翻他們的統治,便下令對外宣戰,可是清政府卻一敗再敗,不得已之下,只得乞和,最終八國聯軍強迫清政府簽訂了【辛醜條約】。

代表清政府簽字的是李鴻章,他悲痛欲絕,將名字寫成了一團,以示屈辱。

列強對待李鴻章的態度

八國聯軍攻入北京的時候,清廷的統治者心生畏懼,如此危急時刻,本該痛定思痛,傾全國之力抵禦列強,可是清政府的統治者卻讓人失望了。

他們雖然對列強們宣戰了,但也只是擔心列強會動搖自己的統治,當八國聯軍真的打過來的時候,慈禧太後卻帶著光緒帝跑了。

值得一說的是,在逃跑之前,慈禧還在想著自己的個人恩怨,她借著民族危亡之際,還除掉了時常「蠱惑」光緒帝自立的珍妃。

現如今的故宮依然有那口溺死珍妃的井,準備去故宮遊玩的小夥伴們不妨去看看。

慈禧跑了,但北京卻沒法動搖,八國聯軍破城之日,北京城生靈塗炭,悲哀的是,清廷統治者卻視而不見。

當清軍潰不成軍,八國聯軍在北京耀武揚威之時,清廷統治者只好乞和,而作為外交小能手的李鴻章自然被慈禧太後所想起,於是他由兩廣總督搖身一變成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任務便是全權與各國協商議和。

但李鴻章接到清廷的任命後,卻猶豫了,因為侵華的列強反應不一,沙俄為了自己在東北三省的合法化承認了李鴻章作為談判代表的資格,英、德等國則表示拒絕承認李鴻章的資格,尤其是德國,更是揚言要逮捕李鴻章。

辛醜條約的屈辱

李鴻章當時雖然人在廣州,但對於列強的態度還是了如指掌,所以他從廣州到了上海之後,便遲遲不願意動身前去北京。

和談的事情一拖再拖,這讓沙俄坐立不安,為了促成和解,沙俄親自派兵保護著李鴻章到了北京,可是德國卻態度堅決,根本不肯與李鴻章交涉,這一度使得和談無法進行。

後來德國元帥、八國聯軍總司令德瓦西到了北京之後,甚至還指揮聯軍向直隸發動了進攻,這番激進的做法,不僅惹怒了沙俄,連英、美等國也開始不再買德國的賬,因為他們都害怕德國會獨享「蛋糕」。

由於這些列強的幹預,德國不得不做出讓步,只好停止擴大對華的戰爭。

其實列強們的這般行為,並不是為了要保全清廷,而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所以他們最終選擇了保全慈禧,承認李鴻章的代表資格,進而決定進行和談。

弱國無外交,和談雖然得以進行,但列強卻都在思考如何制定出一個對自己有益的條約,最終制定出了12款條約,另加19個附件,被稱之為【辛醜條約】。

條約的內容著實令人悲痛,總結起來有四個方面,即:道歉,懲戒,修約,外交改制。

由於條約的內容太多,我們就以懲戒中的賠款來做個簡單說明,條約規定清廷要向列強們賠付45000萬兩海關銀,由於數額巨大,列強還為清廷制定了「分期付款」,年息四厘。

從1902年開始,一直到1940年為止,這39年需要付出本金和利息共計白銀982238150兩,這還不包括各省地方賠款的2000萬兩。

李鴻章悲痛欲絕

作為談判代表的李鴻章,他自然深知辛醜條約的屈辱性,可是他卻沒有能力改變條約內容,說白了,他只是去替清政府簽了字。

李鴻章被譽為清廷中興四大名臣,他自然是有能力的,但此人並不值得褒揚,畢竟清政府所簽訂的喪權辱國的條約,大多出自他的大手。

李鴻章簽訂不平等條約倒也得心應手,但他看到辛醜條約上的內容後也悲痛欲絕,畢竟簽了這條約就等於是賣了國。

當列強們一再催促李鴻章簽字的時候,他拿著筆將自己的名字寫成了不容易辨識的一團。

有人曾說,李鴻章的簽名並不是三個字,而是一個「肅」字,畢竟李鴻章就是清廷所封的肅毅伯。

其實不管李鴻章簽的是三個字也好,一個字也罷,即使他只是在條約上畫個圈,都無法阻擋這條約的生效,畢竟落後就要挨打,落後就要任人宰割,這道理亙古不變。

清政府軟弱無能,腐朽昏庸,一個李鴻章根本挽救不了。

簽訂條約之後,李鴻章吐血不止、痰咳不止、飲食不進、不能視事,生命已經危在旦夕。

之後沒多久,便一命嗚呼,不甘心地閉上了雙眼,或許在他臨死前依然記得辜鴻銘當面對他的指責:

賣國者秦檜,誤國者李鴻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