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古代官員出差住幾星級酒店?吃飯坐車如何報銷?

2024-04-22歷史

歷史往事一: 古代中國官員出差住哪裏?吃飯、坐車如何報銷?李自成被崇禎皇帝裁員,為何跟這事有關?

歷史往事二: 古代中國人是如何把「茶」發明出來的?

歷史往事一

古代中國人出差如何報銷?

有歷史愛好者問:

我們古代的中國人出差,他們住哪?住什麽酒店?幾星級?吃飯,坐車,當時沒有發票,是如何報銷的?

今天,老馮告訴你答案。

首先,古代中國是農耕社會,農民一般不出差,商人旅行,通常住客棧,自掏腰包,不存在報銷問題。

所以,在古代中國,需要跨省出差的,需要報銷的,通常是政府官員。

那麽,古代的政府官員,他們出差,住酒店,吃飯,坐車,又是如何解決報銷問題的呢?

答案是:

基本上

不存在

報銷問題

為什麽基本上不存在報銷問題呢?

難道古代的官員在差旅途中,不需要坐車、吃飯、住宿?

答案是:

古代官員出差主要是

吃驛站的、住驛站的

連用車,用馬,都是驛站的

小型驛站模型

是的,古代中國官員出差辦事,他們吃、住,主要都是在官方自己的驛站裏面,全部公費解決,連出行需要用的車、馬,也是官家驛站提供的。

總之,吃,住,車馬,都由驛站解決了,所以,除了十分特殊的情況 (例如僱用外人辦事) ,一般不存在報銷的問題。

在中國古代,驛站至少發揮了以下這麽多的功能:

驛站功能一: 官方文書、官方物品(例如楊貴妃的荔枝) 的郵寄和傳送,類似於郵局。

驛站功能二: 官員出差的吃飯、住宿、落腳點,以及換馬,用車,申領交通工具的地方。

驛站功能三: 官方認可的科舉考試考生的吃飯、住宿、落腳點,以及借用政府的馬車。(當時叫「公車」,康有為的「公車上書」,就是「科舉考生乘坐公家的車向皇帝上書」的意思)

驛站功能四: 押解犯人的兵卒,吃飯住宿的落腳點。

驛站功能五: 來自藩屬國的朝貢人員的吃飯住宿落腳點。

等等。

應該有疏漏,請讀者補充。

那麽,我們在古代,全中國有多少個驛站呢?

驛站的數目,各個朝代不同,例如唐朝唐玄宗時期,全國

「凡三十裏一驛,天下驛凡一千六百三十九」

也就是說,在唐玄宗時期,也就是楊貴妃的時期,大唐每三十裏地,設定一個驛站,全國有1639個官辦驛站。

每個朝代的驛站數目,各不相同,不過,大體上都是夠用的。

元代驛站網絡

可是,古代當官的那麽多,全國驛站也那麽多,驛站的人員,和出差的官員,誰也不認識誰,當時又沒有身份證、工作證什麽的,如何證明你是誰呢?怎樣證明你有權入住驛站呢?

答案是:

火票

是的,在古代,需要出差的官員,先要領取一個「火票」,有時候也叫「火牌」,它是一個身份證明,它證明你是辦公事、出公差的,同時也是一個享用驛站吃飯、住宿、車馬的憑證。

讀到這裏,你可能會說,當官的不出差,和驛站的人員,勾結起來,在驛站裏,蹭吃,蹭喝,蹭睡,如何防範呢?

舉個例子說,假設在長安當官的白居易,在休假期間,也就是說,在非出差期間,到長安郊外某驛站,因為和驛站的站長關系好,所以,進去白吃白喝白住,這種情況,如何防範?

答案是:在古代,早就有這類事,所以,皇上很生氣,法律是嚴禁的,例如,唐代明文規定:

「不應入驛而入者,笞四十」

啥意思呢?

就是說啊,不該你進驛站蹭吃、蹭喝、蹭睡的,你徇私枉法,進去蹭吃蹭喝了,那麽,打你四十大板。

大家不要小看這四十大板,一頓板子打下來,你得臥床好些天。

所以,古代當官的,也都知道這個禁令,一般也不去蹭驛站。

不過呢,任憑你有再嚴厲的法律,山高皇帝遠了,總有一些腐敗官員,開始弄虛作假,公物私用,所以時間久了,總會有人犯規,例如在明朝末年,驛站系統就出事了。

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禎,有一段時間,他看驛站的費用報告,越看越感覺不對勁,總是覺得:為什麽驛站系統,每年花我朝廷這麽多的錢?而且,還花得越來越多?

本朝驛站很腐敗,朕受夠了

明朝末年,中央財政吃緊,所以,崇禎皇帝對錢,特別敏感,一看驛站系統的開銷報告,不正常,於是,叫人去調查。

調查回來的報告,觸目驚心,報告說被抽樣調查的幾個驛站

「用於私事者十之有八」

原來,明朝的官員,從中央到地方,非常腐敗,他們和驛站的負責人勾結起來,有事沒事,就拿驛站的馬車,公車私用,而且,還常帶人來驛站,吃,喝,住宿,等等,各種開銷,這就是為什麽,驛站系統每年花的錢,是天文數碼,讓崇禎皇帝都看出問題來了。

於是呢,崇禎大怒,下令嚴查,嚴查完了之後,還不算,崇禎越想越氣,罵娘摔凳子,他做出了一個大刀闊斧的決定:

裁撤驛站

是的,崇禎皇帝決定,大幅裁減全國驛站的數目,其中,李自成所在的驛站,就是在這一波的裁員當中,被裁掉的,後來,李自成起兵造反,把崇禎皇帝,逼上了煤山上吊,那是後話,為免跑題,我們在此打住。

自從我丟了驛站的工作,我的人生就開掛了

所以呢,我們說啊,但凡好事,只要人員腐敗了,都會辦成壞事,這個反腐啊,是個大問題,各朝各代,都很頭疼。

好了,順便說一個問題:

古代官員出差,在驛站住宿,房間等級,吃飯等級,都按照你官職的等級和官品來,各有不同,也就是說,你官位不一樣,吃的飯菜標準就不一樣,住的房間的標準也不一樣,我們今天的酒店有「總統套房」、「行政套房」、「高級商務房」、「標準單人房」等等,古代的驛站,也是一樣的,驛站的客房,也有不同的標準,有的豪華,有的簡樸。

那麽試問在古代,不同級別的官員,碰巧在一個驛站裏住宿,如果因為爭搶好房間,發生爭執怎麽辦?

在古代,還真有這種破事。舉例說:

在晚唐時期,有兩個官員,就出過這種破事,這兩個官員,一個名叫盧甚,是正八品,一個叫崔瑄,是從七品,這兩人都在出差途中,剛好入住同一個驛站,兩人為了爭搶驛站內的一間豪華房,在驛站爆發了爭吵,互相罵娘,祖宗十八代。

有人把這事,投訴到了皇上那裏,皇帝大怒啊,叫禦史立馬查辦,結果兩個人分別懲處,在皇帝的眼裏,身為我朝臣子,竟然為區區驛站一晚宿房,吵架罵娘,成何體統,真是荒唐。

看來呢,驛站也不是那麽溫良恭儉讓的地方。有人就有江湖。

蘇州一處驛站遺址

都知道驛站人多,是非多,所以後來有的官員出差,寧願把火牌放到一邊,不住驛站了,看當地有哪個地方官,願意巴結自己的,就由那個地方官負責接待,吃喝玩樂住,全包了。

地方的官員呢,也樂意接待中央來的官員,所謂「朝中有人好辦事」,巴結一個中央官員,對自己有好處,所以,中央有人出差來本縣,有時候,縣令會主動出馬,早早就在主道上迎接了,一旦接上,從此,吃喝玩樂,全包我身上,以後兄弟我貪汙腐敗被查了,您在朝中,幫忙護著我一下,就行了。

歷史往事二

古代中國人是如何發明「茶」的?

我們都知道,茶起源於中國。

可是,朋友們是否知道:

茶是怎麽來的?

我們的祖先是怎麽發現、或者說發明茶的?

今天,老馮和你聊聊這事。

其實說起來,也是非常簡單,答案一說,你就恍然大悟:

茶脫胎於中藥

茶是中藥的副產品

是不是恍然大悟了?

是的,我們的祖先在遠古時期,確實沒有人知道某些葉子曬幹了煮水好喝,他們也不知道如何選茶、制茶。茶,其實是從中草藥裏面,分支脫離出來的。

茶最初的本質,其實就是藥材。

中國古籍【神農本草經】有這個記載:

「神農嘗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註意這個「荼」字,念tú,是的,我們古代的漢語,原本沒有「茶」字,最早是「荼」字,後來大概到了唐朝前後,我們的祖先把「荼」字其中的一橫省去了,變成了「茶」字。

【神農本草經】說「神農嘗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轉譯成人話,是這個意思:我們夏朝的時候,神農氏,嘗百草,看看哪些能吃,哪些能做藥,有一回,他不慎中毒,於是,他把茶葉嚼碎了吃,然後就解毒了。

是的,「荼」,也就是我們中國茶葉的原型,它最初,是藥,是中草藥,是解毒的中草藥。

也就是說,在歷史的早期,我們的祖先,是把「荼」當藥來吃的。

後來呢,我們的先人逐漸發現,「荼」除了解毒以外,還可以提神醒腦,例如晉代的張華在他的【博物誌】中說:

「飲真荼,令人少眠」

意思是說,把「荼」煮水來喝,喝完提神醒腦,不打瞌睡。

此外,還有人發現,長期喝茶,可以幫助減肥。例如南北朝陶弘景在他的【雜錄】中說:

「茗荼輕身換骨,昔丹丘子黃君服之」

所以我們的祖先呢,在研究草藥的過程中發現,茶,可以解毒,可以提神,可以減肥,而且關鍵還好喝,那麽這種神物,不流行開來,那才怪。

好,讀到這裏,我們就明白了,原來,我們的祖先,並沒有刻意去「發明」什麽「茶」,他們只是在自然界尋找、研究、篩選中草藥的時候,逐漸地發現,原來有一些大樹小樹的葉子,曬幹之後,煮水來喝,可以解毒,可以提神,可以醒腦,可以減肥,所以呢,祖先們就把這一類的葉子,分門別類,采集,曬幹,炒熟,發酵,等等,透過各種工序,制成了 「茶」。

這,就是我們中國茶葉的來源。

不過再後來,隨著中草藥的進一步發展,祖先不斷發現一些藥效更好的草藥,例如連翹、甘草、枇杷……等,所以,茶作為一種原始草藥,逐漸在醫療實踐中被淘汰、被剝離出來。

被剝離出來之後,茶並沒有消失,因為它實在是太好喝了,所以,茶逐漸演變成一種日常生活飲品,在中國普及開來,並且發揚光大了。

再後來,阿拉伯商人來到中國,第一次喝到中國的茶,贊嘆這飲品,不但提神醒腦,而且喝完之後,齒頰留香,稱為神物,於是大量采購,運回他們阿拉伯世界,並且,進一步賣到歐洲,所以茶、絲綢、陶瓷,都是我們古代妥妥的國粹。

註意一:本文僅僅從歷史愛好者的角度,探討茶的起源,無意卷入「中藥是否有效」的爭辯。

註意二:世界上一般認為茶發源於中國,但也有歷史學家提出新觀點,認為茶在印度也發現得很早,到底誰更早,歷史上有爭議,至今沒有標準答案,故不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