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中央紅軍有兩個軍團編入左路軍,草地分兵時,高級幹部站在哪邊?

2024-01-05歷史

在1935年6月,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兩大主力在懋功會師,革命力量大大增強,雙方都感到十分欣喜。然而,此時的中央紅軍已經經過多場血戰,實力相對虛弱,只剩下不到兩萬人,而紅四方面軍則剛剛從川陜根據地走出,擁有八萬之眾。

在這種力量對比懸殊的情況下,紅四方面軍領導人張氏野心膨脹,不斷向中央要權。為了團結同誌,中央在很多方面都進行了讓步,只是在涉及到原則問題時並沒有妥協。

張氏見一時無法達到目的,就先假裝配合中央。隨後,兩大方面軍進行了混編,以紅5軍、紅9軍、紅31軍、紅32軍、紅33軍等部為左路軍,以紅1軍、紅3軍、紅4軍、紅30軍等部為右路軍,兩路一同按照夏(河)洮(河)戰役計劃進發。

(混編後,軍團番號統一改為軍,紅32軍即原紅九軍團)

在左路軍行至壩地區時,出乎意料的是,張氏拒絕北上,反而企圖牽扯黨中央和紅一方面軍南下,甚至表現出動武的跡象。

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中央機關決定率領紅1軍、紅3軍先行撤離,以避免可能出現的紅軍內部沖突。然而,這樣的決定卻給左路軍中的紅5軍、紅32軍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這兩個軍團的軍政正副首長對此有什麽反應呢?

原紅五軍團長董振堂在寧都起義後加入革命隊伍,但他的黨性極強。當張氏決定強行南下時,董振堂立即提出了反對意見。

然而,紅四方面軍的勢力強大,他的反對並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盡管張氏采取了多種方式試圖拉攏董振堂,但董振堂仍然堅持自己的立場。

在卓木碉,張氏公開宣布「另立」,董振堂再次反對,並在會議上與張氏發生了爭執。盡管董振堂在戰場上無所畏懼,但在這種情況下,他卻選擇了忍耐,因為他不希望看到同誌之間發生沖突。

董振堂並未因此而退縮,他徑直找到劉伯承,兩人密謀策劃用武力拘捕張國燾,以此作為逼迫其北上的籌碼。然而,朱德總司令得知此事後,考慮到風險過大,可能會引發一場生死之戰,因此極力勸阻。

董振堂隨後提出將中央紅軍的人拉出去單獨北上,但朱老總仍然堅決反對,因為他深知這將意味著徹底決裂。作為紅軍的總司令,朱老總不希望看到這樣的局面出現。

無奈之下,董振堂只能服從命令,隨後跟隨南下,又歷經悲壯的西征。最終,董振堂英勇犧牲在了高台。讓人痛心的是,他至少有兩次機會可以避免這個結局,但他的黨性讓他硬生生地放棄了。

董振堂兩次表現出對西路軍命令的反對。第一次,他在出發前看出此次行動的危險性,寫信給警衛員高誌中,希望他能把信帶回中央。

如果他選擇這麽做,他可以以身體不適等理由拒絕執行西路軍的命令,等待中央回信後調回陜北。然而,他並沒有這樣做。

高誌中找到中央領導後,朱老總試圖用電台叫回董振堂,但是紅5軍的電台被黃超掌握。高誌中立刻返回尋找董振堂,然而董振堂已經被強制出發七天了。

另一次是在高台,馬家軍以十倍的兵力進攻,董振堂率部艱難抵抗了七天。他已經盡了最大努力,本來應該突圍的。

然而,黃超帶著電台在臨澤,他沒有接到命令,所以始終沒有突圍。董振堂原本在敵軍包圍的薄弱北城附近挖了地道,一旦收到訊息,就可以隨時沖出去。

但他因為堅守黨性,最終血灑高台,讓人無比惋惜。

原紅五軍團政委李卓然與毛主席關系親近,曾擔任過紅軍司令部總直屬隊總支書記、中華蘇維埃政府主席毛澤東辦公室主任、中央局代秘書長等職務。

在毛主席被排擠後,李卓然多次前去探望,並在遵義會議上堅定支持毛主席恢復領導職務。然而,在卓木碉會議上,李卓然卻為張氏月台,說了很多汙蔑之語,令人驚訝。

張氏對李卓然的這種態度感到滿意,並委以紅四方面軍政治部副主任、西路軍政治部主任等職務。但歷史證明了誰才是正確的,西路軍戰敗後,李卓然基本脫離一線指揮,此後長期負責宣傳戰線,新中國成立後擔任過中央宣傳部部長。

陳伯鈞:鐵骨錚錚的紅五軍團參謀長陳伯鈞是秋收起義的參與者,井岡山的戰士,毛主席的得力幹將。他堅決要求北上,為此,張氏將他調到了紅9軍任參謀長。

然而,張氏公開宣布「另立」後,陳伯鈞多次與其理論,因而遭到記恨。於是,張氏撤了他的職務,並安排人開會批鬥他,甚至搶走了他的戰馬、望遠鏡等物品。

盡管如此,陳伯鈞仍然堅持自己的立場,沒有屈服。後來,他改任紅6軍團軍團長,成為長征途中在三大方面軍都任職過的少數將領之一。

陳伯鈞的軍事生涯總體上比較順利,除了在抗戰初期因一次耳光惹出的麻煩。1955年,陳伯鈞被授予上將軍銜。

曾日三:為西路軍流盡最後一滴血曾日三參加過朱老總的湘南起義,也是老井岡山的戰士。在紅五軍團南下計劃中,曾日三和董振堂堅決反對,因此被調到了紅9軍擔任政治部主任。

雖然這個調職和陳伯鈞的遭遇類似,但曾日三並沒有被撤職,也沒有機會再調到紅二方面軍,最終踏上了悲慘的西征。

西路軍在高台、倪家營子等地接連戰敗後,被迫退入祁連山區,曾日三帶領數百人殿後掩護撤退。1937年4月,他們抵達安西一帶,距離星星峽只有約兩天的路程,那裏有同誌接應,但是敵人的大部隊也追了過來。

為了讓傷員和婦女有機會逃走,曾日三帶著一部份人頑強阻擊,當子彈耗盡後,他懷揣著一枚手榴彈,待敵人逼近時拉開引線,壯烈犧牲。

羅炳輝:從「錯誤的選擇」到「新四軍副軍長」的傳奇經歷 羅炳輝,是電影【從奴隸到將軍】的主角原型,也是官方認定的36位元軍事家之一。

然而,他曾做出了一個錯誤的選擇,將彭紹輝寫給朱老總的信交給了張氏,幾乎害了彭紹輝。 這個錯誤對羅炳輝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抗戰爆發後,全國統一抗日戰線形成,中央為加強滇軍的統戰工作,便讓羅炳輝到武漢八路軍辦事處工作。直到1938年,羅炳輝才重返軍隊一線,成為了新四軍第一支隊陳毅的副手。

1946年4月,憑借戰功,羅炳輝被任命為山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兼新四軍第二副軍長。然而,連年的征戰對他的身體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他未能一直輔助陳毅穩定山東戰局,後來粟裕接手了這個角色。

同年6月,在指揮部隊獲得棗莊戰役的勝利後,羅炳輝突發腦溢血病逝。 羅炳輝的一生充滿了傳奇,他的經歷證明了,即使面臨錯誤的選擇,只要我們勇敢地去面對、去改正,也能夠在人生的道路上繼續前行,創造屬於自己的傳奇。

何長工,早年旅歐期間就接受馬克思主義,回國後與毛主席、周恩來等革命先輩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曾參加秋收起義,設計第一面軍旗,並在韶關找到了朱德,促成了朱毛井岡山會師。

然而,在北上南下之爭中,他選擇了為張氏月台,這讓許多人感到不解。盡管如此,何長工仍然在晚年取得了顯著的成就,1980年當選為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成為了一位副國級幹部。

郭天民,原紅九軍團參謀長,始終站在毛主席的一邊,被撤職後,堅決擁護中央的決定。在北上南下之爭中,立場堅定,站在中央的立場。

張國燾將他調到紅四方面軍紅軍大學學習。當中央紅軍成功到達陜北的訊息封鎖時,郭天民不顧危險,從原中央紅軍幹部曹裏懷那裏得知喜訊,並立即向同誌們宣傳,讓大家堅定信心。

然而,他和曹裏懷差點因「泄露軍事機密」而被處死,幸好朱德總司令幫忙說情。郭天民後來成為紅30軍參謀長,跟隨西路軍出征河西走廊,但此戰失利,他與程世才、李先念一起率領余部走出祁連山,到達新疆迪化。

郭天民一直為軍隊做出了重要貢獻,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黃火青堅決反對張氏,曾在南下途中去找何長工表明要北上去尋找中央。後來周純全召開連以上幹部會議,說北上不正確,並詆毀了一些中央領導人,黃火青沒有被允許參加。

但是散會後大部份幹部都來找他,此時黃火青才知道軍長和政委都變了。幹部們要求黃火青帶著大家一起北上找中央,但他考慮到只有向西穿過荒無人煙的藏區才能擺脫紅四方面軍,但沒有電台無法跟中央聯絡,貿然出走會山窮水盡。

最終在朱老總的勸說下只能放棄。張氏將黃火青調離部隊,一直沒有分配工作,有次還差點因為生病死了,幸得「神醫」傅連暲救治,吉人有天相。

他也參與了西路軍,最終跟李先念等人翻越祁連山、進入新疆,又一次絕境逢生。往後他逐漸轉入地方工作,新中國成立後擔任過最高檢察長。

革命的道路充滿了磨礪和考驗,只有經歷過風浪洗禮的人,才能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