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41年皖南事變,傅秋濤上將副手叛變,他如何率部逃出生天?

2024-07-28歷史

1941年1月6日早晨,新四軍過青弋江時遭遇國軍伏擊,皖南事變爆發。

時任新四軍一支隊司令的,是傅秋濤上將,他們部隊是一縱隊,也是新四軍左路。

就在這緊急時刻,他沒想到,自己的副手趙淩波突然投敵叛變。

這下可怎麽辦?

沒有辦法,他只好留下愛人,還把剛滿1歲的女兒暫送老鄉帶著。

而那次突圍,直到晚年,將軍仍記憶猶新,他說:「當年若沒有群眾信任,還有統一戰線,恐怕我早就是死過好幾回的人了!」

那時,國軍52師窮追不舍,還有敵方部隊封鎖,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是如何逃出生天的?

一切都要從遇襲當天的早晨說起。

突出重圍

1941年皖南事變爆發,8萬蔣軍欲包圍新四軍,傅秋濤將軍如何指揮部隊成功突圍?

1941年1月6日早晨,新四軍按計劃繼續北移,涉過青弋江,行到丕嶺紙棚村。

不料,他們剛到那兒就遭到了國軍伏擊,皖南事變正式爆發。

在此之前,新四軍的軍長葉挺和副軍長項英,就預料到國軍極有可能伏擊,但終究還是棋差一步。

皖南事變前,1940年年底,在皖的新四軍,按照中央指示積極準備戎裝轉移。

為此,新四軍軍長葉挺親自拜訪顧祝同,提及北移一事。

此人是國民黨第三戰區司令,他所管轄區域正好是新四軍必經之路上。

實際上,他是蔣委員長的鷹犬,奉行頑固派政策,已經暗中密謀了打擊新四軍的計劃。

葉軍長要求部隊行徑沿途,國軍不得阻擋,顧同意了新四軍的要求,還表示會沿途保護。

這年12月3日,新四軍陸陸續續出發了,皖南部隊分成三路,左中右並列北上,共9000多人。

而在事後才得知,他們最初的行動路線,中央事先並不清楚。

沒想到那時顧竟突然改變主意,命令部隊改道,不許經過蘇南敵後。

雪上加霜的是,國民黨還故意泄露機密,使得敵日偽日夜追擊。

他們給到的理由是,新四軍襲擊友軍,還侵占其他軍隊陣地。

無疑,這是顛倒黑白,部隊在皖南的駐地僅有五六十裏,日常與周邊國軍相處融洽,還經常幫忙。

反觀國軍,時常搞摩擦,動不動就襲擊和逮捕新四軍的戰士。

皖南事變發生後,第二天,單是傅秋濤一縱隊,就加速前進,在事變第二天拂曉進擊求嶺,進入榜山,順利完成計劃。

1941年1月7日黃昏,一縱隊老一團順勢下山,激戰2小時擊潰守敵,拿下西南方的舉山,為新四軍會合進攻星潭創造了機會。

然而,就在這要緊關頭,老一團團長熊應堂,多次指揮部隊前進,均遭縱隊副司令趙淩波阻撓。

趙副司令也就是傅司令的副手,而且他還以軍法相要挾熊團長,要求他服從命令。

無奈,部隊只能撤回駐地梓坑,在榜山打轉,星潭未能拿下,也就失去了突出重圍的機會。

對此,正副軍長開了個會,討論後續的行動方案,但葉、項兩人的意見不統一,那場會議竟開了10個小時之久。

項副軍長缺乏大兵團的指揮作戰能力,遲遲沒有個定論,戰機延誤,就在那時,蔣軍完成了包圍部署。

會議最後結果還是突圍,但為時已晚,如要突圍需付出更高的代價。

在軍部之外,各縱隊也積極響應,開會討論突圍的問題。

傅秋濤將軍這一左路,在軍部開會第二天,開了個小會,大家總結了兩個方案。

一個是原路撤退,走北路,再渡江到無畏,另一個是走過東線到蘇南。

最後,大家決定向蘇南轉移,這個決定考量了不少。

新一支隊的同誌們認為,蘇南是部隊戰鬥、生活過的地方。

那時,他們的傅司令還是老一團團長,在蘇南一帶群眾基礎很好,去那裏容易得到群眾支持。

假如突圍成功,他們背靠寧國、宣城,能夠及時策應軍部。

這個方案是縱隊政委江渭清提出的,他認為可打榔橋公路,響應軍部。

那個時候,趙淩波又冒了出來,借口說這個事他要向軍部請示,以此拖延和反對。

就在他們開會的時候,上午10點,國軍52師從榔橋猛撲過來,劍指新老一團。

傅司令連忙指揮老一團配合新一團,目的是擊退敵人。

但國軍越來越多,他們難以招架,下午4點召開緊急會議。

傅司令決定,選定了第二種方案,必須去蘇南讓老一團打前衛,新一團打掩護。

整個會議開了幾個小時,他們縱隊內部就統一意見,確認部署,為後面突圍爭取到了機會。

會後,老一團和縱隊特務營按計劃行動,準備強攻梅樹嶺,就在雙方激戰時,趙淩波卻傳達命令,要求撤退。

這到底是怎麽會一回事?傅秋濤司令要如何應對這一情況?

鬥智鬥勇

1941年皖南事變,傅秋濤上將副手叛變,他如何率部逃出生天?

1941年1月8日,上午開完會後,傅秋濤部與敵人展開激戰。

就在那時,縱隊副司令趙淩波出來,對老一團的同誌說要整個部隊撤退。

這下熊團長說什麽都不妥協了,哪怕對方再拿軍法來威脅他,他也不認。

將熊團長不同意,他便立刻下令,要司號員吹軍號,強行命隊員撤退。

很快,這件事傅司令得知了,他十分憤怒,並要求警衛員把趙副司令帶來,他要當面對質。

而這個人懦弱猥瑣,知道司令一定會找他算賬,便趁亂脫離隊伍,直接投敵叛逃了。

傅司令心中是懊悔不已,自己沒能仔覺到,竟讓那個無恥的叛徒耽擱了戰機。

木已成舟,接下來也只能硬著頭皮應對了,那麽傅司令是如何運用巧計化險為夷的呢?

傅部突圍後不久,又遭遇了新情況,跟指揮部聯絡的電台被敵人炸毀。

這對於部隊而言非常不好,傅司令的壓力更大了,但同時這也給了他指揮上的一些自由。

副手投敵,很有可能會泄露情報,眼下他們要做的就是選擇最好的突破口,讓部隊順利出去。

經研究,他們選擇了求嶺南方6華裏,「三節水」地區的一個峪谷,那裏有一條公路穿過深谷。

因為地勢險要,敵人以為傅部不敢進去,防守松懈,敵52師僅安排了一個營。

那裏確實很險,但出其不意,才可能突出重圍,有較大的勝算。

於是,仍是由老一團打頭陣,經過大小3次激戰,付出沈重的代價,他們突破了敵人第一道防線。

後來,傅秋濤將軍回憶此景時,他說,如果那時,軍部沒有回茂林,而是集中兵力死守,或者猛攻星潭,有突圍成功的可能。

實際上,在軍部遇襲開會時,葉軍長曾提議集中兵力,向星潭發起正面進攻,但這一建議被項副軍長否決。

由此,部隊最後做出了重返茂林的錯誤決定,導致後來的慘案發生。

「三節水」順利突圍後,傅部進入了三縣交接的老虎坪山地區。

為了縮小目標,他決定將先前被打散的隊伍,編成300多人的步兵連,帶著兩個50人的手槍連準備繼續突圍。

即便如此,蔣軍的步伐仍逼得很緊,就在那緊要關頭,隊內的營長汪克明給了個建議。

他說,可以「化整為零」,進而獨立突圍。汪營長曾經是一名經驗豐富的老偵查員,他能察覺到一些重要的細節和策略。

傅司令采納了他的建議,將傷員安頓好,隨後將自己的家人留下。

1941年2月2日,傅部離開了鬥爭20天的老虎坪和大斧山,傅司令自己,帶著12多名幹部小分隊,繼續突圍。

往後,敵人的封鎖越來越嚴重,他們不能夠再以紅軍的樣子,在國軍眼皮子底下活動了。

他想到一招——喬裝打扮,路上,他就領著小分隊,走一段路打扮成普通群眾的樣子。

走另一段路時,他就自稱自己是國軍52師的陳副官,是奉命帶便衣隊來「圍剿」新四軍的。

不僅如此,他還利用自己動員老百姓幫忙,一路風雨,終於,他們來了宣城內的一個小山溝裏。

部隊原地休整時,汪克明掏出懷表看時間,準備掐算多久離開。

突然有兩個人走了過來,看了一眼汪的表,開口道:「你這是塊瑞士表吧?」

這個表是他們在過往從敵人身上收繳的,三個人一來二去,聊著聊著便熟悉了起來。

在聊天中,汪營長這才知道,原來這兩個年輕人都是青幫的人。

而他們還是當地青幫小老大陳玉庚手下的徒弟,很快,三人話匣子被開啟了,開始了解起對方的情況來。

說到這裏,可能有朋友很困惑,明明大家都沒見過,怎麽能這麽變得這麽熟絡,原來這跟老一團之前的經歷有關系。

這到底又是怎麽一回事,他們一縱隊能以最小的代價順利突圍嗎?

堅實後盾

1941年新四軍一縱成功突圍,多年後傅秋濤將軍為何說,這其中青幫幫了大忙?

三年前,1938年6月,時任老一團團長的傅秋濤,帶著戰士閉門,跟著陳毅和粟裕將軍到江南,在那裏他們進行了戰略偵察。

老一團那個時候就在鎮江、句容等地活動,全面抗戰爆發後,日寇占領了南京。

因為兵力不足,所以在農村地區有很多未被占領的地方,兩頭都沒關。

於是乎,就有一些國民黨手下的散兵,還有一些社會渣滓,搞了些槍,拉了個隊伍,幾個人手上有家夥便敢自稱司令。

兵匪混成一團,在鄉裏橫行霸道,欺負老百姓。

那還是,初來乍到的老一團為了站穩腳跟,開啟局面,他們一舉消滅了不少這樣的「司令」。

並且,在團領導的偵查下,部隊還消滅了劉春發股匪,又在南京桑園鋪殲滅了朱永祥部。

他們這一舉動,當地群眾無不叫好,老一團的名聲也就這樣傳開了。

事後,青幫的頭子陳玉庚找上門來,想見一見傅秋濤將軍。

兩人坐下來商討一番後,傅團長這才知道,他們俘虜的一批匪徒中,朱部下的警衛連連長,是陳的三弟。

他為了拉近關系,請人將弟弟給放出來,特地登門給老一團他們送來兩挺機槍駁殼槍、馬。

這在那時,已經算是重禮了,那時傅團長想著做統戰工作重要,再加上陳的弟弟並未涉案過重,他就把人給放了。

自那以後,兩個人就成了朋友,而這件事在當地也引起了很大的影響。

青幫的徒弟知道他們的事跡,只是沒想到在那裏遇見了從前的傅團長。

聽完事情的來龍去脈,他們幫忙帶傅部一行人穿過敵人的最後一道封鎖線,渡過江水,順利來到了廣德、郎溪交界地。

也就是說,他們只需渡過江北邊的南漪湖,便可抵達蘇南了,但要如何才能順利抵達江岸邊呢?

繼續前進,小隊停在一個村落休息時,不巧遇到了保安隊,傅部推到南漪湖邊。

危機之中,戰士們看見湖邊停放著兩艘船,而船主認為他們52師的便衣隊,說什麽也不願意送他們過去。

追兵近在咫尺,隊伍裏的汪其祥一下就急了,立馬拔出手槍道:「不送就打死你!」

船夫被嚇得只好開船,正如他們預料的那樣,他們成功甩開地保安隊的攻擊。

就在船快要抵達的湖心的時候,傅秋濤將軍走上前,向船夫認真道歉,並說了自己的真實身份。

聽到這裏,那個船夫笑了起來說:「你們要還是再晚點說,恐怕我們就只有在海底見了。剛才我已經準備將船開到湖心,準備把你們全部餵魚了。」

後面船夫為了保證他們的安全,先把船停到湖心,再另開一艘小船送他們上岸。

快到岸邊時,船夫仔細觀察了一番才讓他們上了岸,敵人的部隊沒有發現他們。

他們對船夫表示了感謝,隨後,在當地群眾的保護下,他們順利進入了老一團的活動區。

隨後,傅部在南下壩又雇了一艘船過河,經過一個月零4天的鬥爭,1941年2月10日,他們終於抵達了新四軍16旅駐地。

到這裏,他們才算基本脫險,隨後,在6師的護送下,他們按上級命令,前往鹽城新軍部,向劉少奇、陳毅將軍作匯報。

而後,他們歷盡千辛終於回到了組織,而副司令被分配到了皖北擔任新四軍7師副師長一職。

當他晚年在回憶起這段經歷,他心中十分感慨,要不是人民群眾信任新四軍,還有黨的統一戰線政策,否則他已經是死過好幾遍的人了。

就這樣,傅秋濤將軍率領1000人成功突圍,成為皖南事變中三縱隊主要突圍部隊之一。

而在這之後,死裏逃生的他繼續在抗日戰場上奮鬥,也在後來的解放戰爭中,作為後勤,為淮海戰役提供了堅實的後盾,成為一名優秀的高級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