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民間故事:蔡峪村名的來歷

2024-06-03歷史

在青龍滿族自治縣茨榆山鄉有一村子,名叫蔡峪,初聞此名,必以為此村定是蔡姓人居多,實則不然,該村並無一戶蔡姓之人居於此。那麽蔡峪村到底因何得名呢?

話還得從大清入關,問鼎天下說起。那時節,戰事少了,八旗兵將們閑在京城,無所事事,不僅增加了朝廷開支壓力,而且給京城帶來極大的不安定因素。於是,朝廷以獎勵軍功等為名,頒布「跑馬圈地」令,被安置在冷口、桃林口等口外跑馬占圈的旗人,憑借著優越的身份享受著不繳皇糧國契的待遇。

在界嶺口以北50裏地方,也居住著這樣的八旗子弟和他們的佃戶。因歷史原因是荒蕪地帶,首次開墾,這裏人煙稀少,山高林密,成群的野雞隨處可見,有「野雞飛到飯鍋裏」的說法。這裏的野雞,由於特有的水質和森林中的松子和藥材籽,其肉質鮮嫩,香而不膩,並且有著極高的營養和藥用價值。

一個寒冷的冬日,一個商賈打扮的中年男人與一隨從在林中牽馬而行,天就要黑了,主仆二人迷路了,又饑又渴,前不著村,後不靠店,哪有歇腳打尖兒的地方,主子嘆息一聲說:「這樣的深山老林,豈不要我們凍餓而死?」正在這時,不知從哪裏飄來一股濃烈的香味兒,男人不禁一喜,有香味就意味著前邊有人家,主仆二人精神大振,牽著馬加快腳步順著香味尋去。翻過一座小山包,樹木掩映中出現了一戶農家,香味就是從這戶農家傳出來的。

主子叩開柴門,向主人道明來意,房主人是一對年過六十的老夫妻,看來人雖是商賈打扮卻是氣度非凡,畢恭畢敬地把二人迎進屋內,鋪懷設盞後,把正在竈上燉得咕嘟嘟冒著香氣的野雞燉蘑菇端上了桌子,佐以自家腌制的木耳、黃花菜等小菜。老夫妻恭恭敬敬招待來客,主仆二人也不客氣,吃了一個暢快。只覺得今夜的雞味道尤其鮮美,連皇宮裏的各種珍饈美味也沒有這麽香。

原來主仆正是微服私訪到此地的康熙爺和一馬童。茶足飯飽之後,康熙爺與老夫妻交談才知道他們是奉旨到口外跑馬占圈的旗人。老夫妻感念朝廷不收皇糧國稅的厚待,話語間盡是對康熙帝的贊譽,康熙帝不由龍心大悅。是夜,康熙帝夜宿於老夫妻家中。第二天一早,幾個禦前侍衛尋來,老夫妻才知昨夜宿於家中的乃是當朝天子,兩人叩頭請罪。康熙爺褒獎了老夫妻,想起昨夜美味仍覺嘴角留香,遂說道:「此地山雞實屬人間美味,真是禦用之菜,就把此地作為皇宮禦菜地吧。「此後,該地就受了皇封,稱為「禦菜地」,清內務府將這一地區定為宮廷禦膳房禦膳用雞的供應地,那時也叫「野雞差」。

時間飛逝,當歷史的車輪碾過了三百四十年軌跡後的今天,久居這裏以繳納「野雞差」的「鷹手」後裔們,過著比當年還要幸福百倍的生活,「野雞差」也早已成了歷史佳話,當年的「禦菜地」慢慢演變成了「菜禦」,後來又演變成了今天的「蔡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