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註」,方便您隨時查閱一系列優質文章,同時便於進行討論與分享,感謝您的支持~
「主席,主席,周總理來了,還帶了一份電報,是關於北韓戰場的,您要看嗎?」1950年一個普通的早上,毛主席的機要秘書葉子龍拿著電報,哆哆嗦嗦地敲開了毛主席的房門。
聽到是北韓戰場的電報,毛主席心中一頓,他知道如果不是大事,周恩來不會專門來送電報。
毛主席接過電報,頓時一陣恍惚,電報上的字他都認識,但是拼到一起,他只覺得眼前一陣發黑,他似乎看不清電報的內容了。他捏著電報,翻來覆去地看了好幾遍,似乎才終於讀明白。
毛主席放下電報,沈默了良久,雖然沒有流淚,但是眼眶卻紅了,他跟葉子龍說:「戰爭,哪會沒有犧牲啊,這件事我知道了,你先出去吧。」
為了毛主席的身體著想,毛岸英的後事是周總理幫忙主持的,在問過了毛主席的意見後,他們一致決定不將毛岸英的屍骨帶回了,讓他長眠於北韓。
毛岸英的碑文是由郭沫若先生親自題寫的,正面是七個大字「毛岸英同誌之墓」,背後則寫著「毛岸英同誌原籍湖南省湘潭縣韶山沖,是中國人民領袖毛主席同誌的長子」。
當這套碑文拿給毛主席看時,毛主席的手一直在毛岸英三個字上摸索,而後,毛主席說:「碑文寫的很合適,但是卻少了三個字。」
毛主席說的三個字是哪三個字呢?這背後又有什麽故事呢?
少年多坎坷
1930年10月24日,在長沙板倉鄉的一所土房子裏,傳出了小孩的哭聲,士兵的吵鬧聲,還有一位婦女擲地有聲的斥責聲。
聽到喊聲,附近的鄰居都急忙跑了過來,他們知道這裏住著一個單身的母親,怕他們家出了什麽問題,於是都趕來幫忙。
但讓他們沒想到的是,他們剛到門口,就發現一群士兵將這個女人和三個小孩就被拖走了。鄰居都頗為詫異,雖然這個女人平時跟大家交流不多,但是誰家有事她都願意幫個忙,絕對是個好人,她犯了什麽錯要被士兵這麽對待?
在士兵的呵斥聲中,女人帶著三個小孩慢慢遠去,三個小孩緊緊圍在她身邊,她面色平靜,雙眼清澈,似乎在凝視著遠方的某個人。
這名婦女正是楊開慧,革命形勢緊張,楊開慧的身份暴露了,她落入了敵人之手,這三個孩子是毛岸英兄弟三人,被捕的那天正是毛岸英的生日。
楊開慧早就預料到了這一天。1927年以來,由於當時的革命形勢越來越嚴峻,她同毛澤東的聯系也隨之斷絕。
這一切的一切,都預示著危險正在步步緊逼,一個不小心,她就會掉進陷阱裏。
楊開慧倒不是害怕死亡,而是害怕三個兒子沒有人照看,在此之前,她想寫信告訴堂弟楊開明,讓他幫忙照顧三個孩子。但是她的信還沒來得及送出去,楊開明就犧牲了。隨之,楊開慧也被逮捕。
為了得到毛澤東的訊息,他們對楊開慧進行了威逼利誘、嚴刑拷打,但這些都不能讓楊開慧開口,他們拿兒子的生命和對未來的保障來威脅楊開慧。
他們開出條件:「如果你登報表示反對毛澤東並跟他斷絕關系,我們將釋放你和你的三個孩子。」
面對敵人的威脅和誘惑,楊開慧斬釘截鐵道:「你們想做什麽就做吧,我絕對不會背叛潤之。」
楊開慧拒不投降,使國民黨大為惱火,恨不得將其置於死地。
1930年11月14日,一聲槍響,結束了楊開慧的生命。
在被監禁了20多天後,毛岸英三人再也見不到母親了。
為了保全這三個孩子的性命,地下組織幾經周旋,終於將他們帶離了監獄,送往了上海,並在毛澤民的幫助下,讓這三個兄弟進入了上海的幼稚園學習。
但好景不長,由於上海的地下組織被摧毀,組織成員自身難保,在逃亡中與這三兄弟失聯,而由於地下組織被摧毀,大同幼稚園也暴露了,這三兄弟也不能再留在這裏了。
在這時,由於毛岸龍年紀小,沒有親人照顧,再加上顛沛流離,因為發燒和痢疾,在廣慈醫院裏病逝。
接連失去了母親和弟弟,不知道這兩個小小年紀的孩子是怎麽過來的,這件事之後,幼稚園是待不下去了,小小年紀的兩個孩子開始了流浪。
他們在街上流浪、拾荒、出售報紙。他們的人生,在離開了母親的庇佑之後,從天堂跌落到了地獄。很多時候,流浪了一天也只得到一點吃食,毛岸英也會把它讓給弟弟毛岸青。
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毛岸青總是會思念母親而哭泣,在這時候,小小年紀的毛岸英,仿佛一下子變得成熟起來,毛岸英緊緊地抱住自己的弟弟,像母親一般輕輕拍打著毛岸青的背部。
流浪的這段歲月,他們受盡了人情冷漠。他們明白,母親死了,再也不會回來了,他們只能依賴對方。
毛岸青在上海遊蕩的時候,曾經被上海的反革命分子毆打過,那次毆打,將毛岸青的腦袋被砸成了重傷,他直接昏死了過去。
看到弟弟滿頭是血的倒在地上,毛岸英慌了,他四處求人,四處找醫生,卻沒有一個人願意幫他們。此時的毛岸英才又表現出他孩子的一面,他驚恐害怕,抱著弟弟失聲痛哭,似乎這段時間受過的委屈都發泄了出來。
最後,毛岸青還是活了下來,不過,他留下了不可治愈的後遺癥,他的頭經常會突突直跳,頭疼欲裂。
每次弟弟發病,毛岸英都會抱著他給他按摩頭,毛岸英總覺得,自己的媽媽會忽然找到自己,然後把自己接到湖南,回到自己溫暖的家,然後,他就會躺在母親的懷中,哭著說自己這段時間的遭遇。
但這終究是幻想。
1936年,上海地下黨組織發現了毛岸英和毛岸青,將他們兩個派往蘇聯深造。
這樣平穩安定的生活對毛岸英來說實屬難得,他向一塊幹涸的海綿突然被扔進了河水裏,他如饑似渴地學習知識,他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空閑,將部份的時間都花在了讀書學習上。除了讀書以外,還積極向史太林申請加入蘇聯保衛祖國的戰鬥,以便在炮火中磨練自己,一顆革命的種子在心中成長。
他堅信自己總有一天會回國,用自己的雙手,實作母親未盡的心願。
回國,接受磨煉
1946年1月7日,毛岸英學成回國。他也是在成年後第一次見到父親,距離上次見面已經隔了19年了,他以為自己早已忘記父親的模樣。
但是直到見到父親的第一眼,在父親慈祥的笑容中,他似乎一瞬間穿到兒時的歲月,那時候,父親抱著他笑、鬧,母親在旁邊修補著衣物,那是他一生中最幸福快樂的日子了。
雖然長久未相見,毛主席也沒有對兒子開小竈、搞優待,甚至還對他嚴格要求。
在毛岸英回國不久,毛主席就建議毛岸英下鄉。他告訴毛岸英:「你是在蘇聯成長起來的,又是在外國學校裏學習的,你對當下農村的情況還不太熟悉,這是你的必修課,你要補上。」
毛主席說:「你在蘇聯待得太久了,雙手沒接觸過莊稼,雙腳沒踩過泥土,就不知道農民的艱辛。」
毛岸英一聽,就知道了父親的意思,他說:「我非常願意到農村去,參與勞動,參與改革。」
於是,剛回來沒多久的毛岸英就聽了父親的安排,在農村勞動,在農村改革,直到渾身被太陽曬得黢黑,直到雙手布滿老繭,毛主席才滿意的跟他說:「你終於畢業了。」
但是很快,1950年,美軍越過三八線,韓戰爆發了。北韓對中國的戰略意味不言而明,如果北韓失守,被美國占領,那就是將炮直接放到了中國的大門。
經過幾番討論,中央領導終於做出了調遣軍隊,支援北韓的決議。
毛岸英一聽說這個訊息,就主動提出要加入誌願軍,他是抗美援朝戰役中的第一個報名的戰士。
彭德懷身為北韓戰役的總司令,起初並不希望毛岸英參戰,後來毛岸英苦苦哀求,毛主席苦口婆心地勸服,這才同意讓毛岸英參戰。
但當時毛岸英剛剛與妻子劉思齊新婚不久,在毛岸英剛決定去前線的時候,劉思齊還在醫院住院。
毛岸英望著躺在床上的妻子,不知如何開口,只能隱藏真相。他沒有跟劉思齊說自己要去前線的訊息,只是說自己要去一個偏僻的農村進行改革,路途遙遠、通訊不便。
單純的劉思齊對毛岸英的一番話深信不疑,叫毛岸英安心工作,自己會在家裏好好養病,讓毛岸英不要擔心自己。
到了韓戰前線的毛岸英擔任了一名普通的戰士,負責轉譯檔,部隊裏只有彭德懷知道他是誰。
在北韓的日子過得很艱難,所以他只能睡在麥垛上,和別的戰士們一起吃飯,吃的大多都是涼薯仔和帶麩糠的飯,咽不下去就嚼一口雪,喇著嗓子就下去了。
彭德懷曾幾次邀請毛岸英跟自己一起吃,作為總司令,飯菜雖然也不是很好,但是至少能入口,但這個提議遭到了毛岸英的婉拒,他說自己是一個普通的士兵,就要跟普通士兵一樣同吃同睡,不能搞特殊化。
英勇犧牲
在1950年11月25日,美空軍的飛機突然開始了轟炸,在誌願軍駐紮地的上空投放了許多燃燒彈,企圖摧毀指揮部。
轟隆隆的聲音不絕於耳,號角手吹響了號角,一個個的戰士聽到號角聲後開始朝防空洞奔去。毛岸英也隨著人群往避難所的方向奔去。
他原本都快沖到掩體入口了,卻忽然想到那張僅有的作戰圖還在指揮室裏,當時由於誌願軍沒有飛機,沒有制空權,這樣詳細的地圖屈指可數,少了這張地圖就會給後續的指揮作戰造成極大的不便。
於是他直接扭頭往回跑,去指揮室拿那張地圖。
當他將掛在墻壁上的地圖取下來的時候,一枚燃燒彈突然在他旁邊爆炸,只聽「嘭」一聲巨響,整個指揮所瞬間被大火吞沒,28歲的毛岸英英勇犧牲。
那張地圖被他緊的壓在身下,也只是損傷了一個邊角。
彭德懷看著被火吞沒的指揮部,緊急喊人滅火救援,直到火滅了之後,才從中擡出兩具屍體,透過佩戴的表,彭德懷一眼就認出來那個人就是毛岸英。
毛岸英走了……
在匯報的時候,彭德懷竭力抑制住自己的悲傷,把事情講得簡明扼要,只有一百來個字,彭德懷花了一個多小時才寫完。
周總理接了電報,悲痛萬分,考慮到毛主席還在生病,他和劉少奇討論了一下,並沒有將這個訊息透露給毛主席。
直到戰爭打贏了,形勢逆轉了,他才向毛主席報告了毛岸英的死訊。
毛主席反復閱讀著這封簡短的電文,他不敢相信,翻來覆去讀了很多遍,但是上面的文字,簡短卻在陳述著一個殘酷的真相,岸英真的走了。
毛主席壓抑著巨大的悲傷,紅著眼眶嘆息道:「哎,誰讓他是我的孩子。戰鬥,死傷在所難免,這不算什麽……」
但雖然嘴上說著不算什麽,毛主席卻一天都沒有說話,呆呆的看著遠方,手中的煙燃盡了也沒有反應過來。
考慮到毛主席的健康,毛岸英的後事是周總理安排的,但是有一個難題卻擺在了周總理面前,這是沒辦法回避的問題,就是毛岸英的遺體是否需要運回北京。
由於遺體運回北京要損耗人力物力,再加上北韓的領導人金日成發電報表示想讓毛岸英英雄的遺體留在北韓,讓北韓人民記住。
考慮再三,毛主席決定毛岸英的遺體留在北韓安葬。
毛岸英的碑文由郭沫若親自題寫,當碑文交到毛主席手中審閱時,毛主席告訴周恩來:「這文字寫得很好,只是沒有寫上楊開慧三個字。岸英自幼隨其母,同其母有較深的情感。」
周總理點點頭,說道:「我再讓他們寫上去吧。」
毛主席揮揮手,說:「不了!別讓他們為難了。岸英是我兒子,給他建了一座大理石石碑,算是給他開了個先例,不能給別人添麻煩了,畢竟那麽多犧牲的戰士,都在等著刻碑文呢。」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就此,毛岸英烈士的遺體就安置在了北韓,不到兩年,他就在北韓聽到了我們誌願軍戰士一往無前勝利的號角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