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21年,中共一大期間,爭執不斷,三個問題成為爭論的主要焦點

2023-12-19歷史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上海貝勒路一幢小樓內召開。

在整個會議期間,爭論不斷,有「三個問題」成為了焦點。

這三個問題是什麽,最後又是如何形成了什麽方案呢?

我們聊聊。

1、第一個問題:應該走什麽樣的「道路」?

任何一個政黨,都會有自己的政治綱領,會有自己的指導思想和奮鬥目標。這就是所謂的「黨綱」。

這「黨綱」中必須有一個重要的內容,那就是走一條什麽樣的道路。

1921年的7月22日,是中共一大的預熱,7月23日晚上是開幕式。

從7月24日開始,先是各地代表匯報各地情況。(當時,作為長沙代表的毛澤東,也做了細致的匯報。)

之後,大家開始討論一個很重要的內容「黨的綱領和路線」。

很快,就激烈地爭執了起來,主要是兩人爭執,其他人選擇支持哪一方。

一方代表是李漢俊,1890年生,開會就在他租住的家裏。此人風度翩翩,懂四國外語,飽讀馬克思書籍。

另一方代表是劉仁靜,年齡不大,一大時僅僅19歲。不過,有誌不在年高,這個小夥研究馬克斯思想挺深,有著「小馬克思」的光榮稱號。

在32歲的李漢俊看來,世界範圍內,革命有兩種,一種是俄國的十月革命,一種是德國社會黨的革命。為慎重起見,應該派人到德國和蘇俄去考察一番,然後再確定中國共產黨該走什麽樣的路線。在1921年當下,孫中山和蘇俄關系不錯,他認為:中國共產黨應該支持孫中山在中國的革命運動。

能看得出,這種思路較為成熟。

劉仁靜,當時很年輕,比李漢俊小12歲,他認為不應該仿效蘇俄和德國社會黨,而是根據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成立自己的武裝,然後奪取政權,建立無產階級 專政,實作共產主義。

從現在看,小小年紀,就能有此觀點,實屬難得。不過,這一套還是來自於馬克思的書裏面,理論的成分更濃。

接下來,支持雙方的人互相發表觀點。

爭論的結果是,19歲的劉仁靜的說法得到了更多人的肯定。但是,肯定和完全實施下去,那就是兩回事。從後來看,當時中共的領導人還是選擇了支持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運動。

直到1927年的八七會議後,才開始完全實施中共一大提出的「建立武裝,奪取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路線。

很多人認為,就應該在1921年實施劉仁靜的提法。但是,全國當時沒有多少黨員,武裝奪權顯然是不合適的。

這是第一個重要的爭論:道路應該怎麽走。

第二個爭論問題:中國共產黨和共產國際應該保持什麽關系?

這次,爭論的雙方出人意料,並不在中國代表之間。

爭論的問題是:中國共產黨和共產國際應該保持什麽關系?

在李漢俊看來,中國共產黨可以接受共產國際的指導,但是,中國共產黨不應該是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

在黨綱上,代表們主張寫上「聯合共產國際」,意思是,中國共產黨和共產國際是平級單位。

對於這個主張,與會代表們基本都支持。

但是,共產國際的代表馬林不接受這個提議,他堅持認為:必須是上下級關系。

這就形成了熱烈的討論,終究,共產國際的代表馬林和尼克爾斯基沒有說服中國共產黨一大的13位代表。

因此,一大到二大之間,中國共產黨和共產國際之間就是平行關系,而不是上下級關系。是指導關系,而不是隸屬關系。

事情到了1922年的「中共二大」時,發生了變化,大家開會透過了【中國共產黨加入共產國際決議案】。

這份檔中清清楚楚地寫著:中國共產黨為國際共產黨之中國支部。

從那個時候起,共產國際對中國共產黨的影響非常大,後來的陳獨秀下台,就是共產國際操作的,當然,陳獨秀的「妥協策略」實在問題多多,如果不是他的一味忍讓和妥協,1927年的412事變,也不會有那麽多同誌犧牲。

王明上台,也是共產國際操作的。這對中國共產黨和其領導的紅軍影響有多大,我想很多人都是知道的。

1935年的遵義會議之後,長征途中聯系也不方便,中國共產黨獨立作出了大部份的決斷。共產國際對中國共產黨的指揮作用,就此大打折扣。

1943年,共產國際解散。從此,中國共產黨再也不是哪個組織的支部。

也就是說,從1922年到1943年,中國共產黨一直是共產國際名義上的中國支部。

第三個爭論的問題:黨員能否在現政府中做官?

誰都沒想到,這個問題會引起激烈的爭論:共產黨員能不能在現政府中任職?

當時,廣東屬於國民黨政府所在地,其它大部份地區仍然屬於北洋政府。這裏的「現政府」,應該包括這兩部份。

當時,陳公博認為可以在現政府任職,原因是他正在擔任「廣東宣傳員養成所所長」(這個職位應該是一個宣傳幹事的培訓基地)。

而當時的陳獨秀,擔任的是廣東省教育委員會委員長,這算是個高官了。放現在就是廳級幹部。

於是,李漢俊選擇了同意陳公博的言論。但是,大多人代表人為,中共黨員不應該在資產階級政府裏當官。

兩種意見討論很激烈,久久爭執不下。

最後,大家得出了一個模模糊糊的答案:中共黨員不應該成為現政府的省長、部長等高級領導,但可以成為地方企業的廠長、經理等職務。

這個討論就算是在互相的妥協中結束了。

1922年,朱德申請入黨,被陳獨秀拒絕,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是:朱德曾是舊政府的高級軍官。

中國共產黨在陳獨秀的領導下,前期在國民政府擔任了不少重要的職務,比如,毛澤東成為了國民黨政府的代理宣傳部長,周恩來一度成為了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而葉挺擔任了軍中的軍長一級的人物,朱德、劉伯承、葉劍英等人,也都在曾國民政府任過職。

1927年4月12日,在蔣介石的操縱下,逮捕屠殺中國共產黨員,國共關系就此破裂。從此以後,中國共產黨不在國民黨領導的政府中任職了。關鍵是,也任不了職務,屠刀明晃晃地懸著的。

當年的8月1日,爆發了震驚中外的「南昌起義」,而在當年的八月七日的會議中,毛澤東提出了「槍桿子裏面出政權」的觀點。

此後,屬於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支武裝建立了,名字叫「中國工農紅軍」,而井岡山成為了中國工農紅軍的第一個革命根據地......

回頭看,1921年7月的中共一大會議上,大家討論了不少話題,在三個方面出現了激烈的爭論,但最終形成了共識,這才是最為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