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日本成功奇襲還是美國苦肉計?珍珠港事件背後,為何越解密越詭異

2024-05-17歷史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 「關註」 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播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聲明:本文內容均參照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未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珍珠港空襲,不是演習。」

1941年12月7日下午1點40分,美國總統羅斯福收到了來自海軍部的急電。

驟聞噩耗,羅斯福不敢置信,口中不由自主地喃喃著「這不會是真的」,看似已經被日本的奇襲打懵了。

然而,在戰爭結束之後,卻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堅信,羅斯福政府對日本偷襲珍珠港早已知情,放任日本奇襲成功只是為了打破國內孤立主義氛圍,好加入二戰戰場。

那麽,珍珠港事件當中,美國政府到底扮演了什麽樣的角色?

日軍奇襲珍珠港

1938年10月武漢會戰結束後,面對漫長的戰線和中國軍民的拼死抵抗,日軍對中國的侵略已經無力繼續推進。同時,日本為戰爭準備的儲備資源也已經消耗殆盡。

面對這種局面,日本法西斯意識到,如果不能獲取新的資源,他們侵略擴張這一套遲早要玩不下去。

為了獲取資源,日本瞄準了西伯利亞和東南亞這2個資源豐富的地區,並制定了「北上」、「南下」兩套戰爭方案。

起初,由於東南亞是歐美國家殖民地,日本更加傾向於北上。

然而,日軍卻在諾門罕(舊譯諾門坎)遭到了蘇軍的迎頭痛擊,日本的「皇軍之花」關東軍在此戰中損兵折將,幾乎被打殘。

這場慘敗讓日本對蘇聯心生畏懼,不敢再去打蘇聯地盤的主意。

但是資源短缺的問題還是要解決,眼看「北上」行不通,日本只能去琢磨「南下」方案。

在日軍「南下」的道路上,那些殖民地本身的部隊不足為慮,英法深陷歐洲戰場也顧不上東南亞這邊,唯有美國,是日本「南下」獲取資源的最大威脅。

要怎樣應對這個威脅呢?日本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提出了一個看起來有些瘋狂的方案:偷襲珍珠港,摧毀美國太平洋艦隊,讓美國沒法管東南亞甚至是整個太平洋上的事情。

這個方案看起來簡直天方夜譚,但賭性濃重日本法西斯卻對於這種以小博大的豪賭很感興趣。

恰逢此時,美國因其在華利益受到損害,對日本實行了鋼鐵和石油的禁運,這更令日本下定了決心。

11月23日,日本海軍「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翔鶴」號、「瑞鶴」號6艘航母在單冠海灣集結,並在3天後向夏威夷出發。

這支全程保持無線電靜默的艦隊,竟然真的在沒有被美國發現的情況下,成功抵達了夏威夷附近的預定集結地,並在12月7日一早對珍珠港發起了突襲。

夏威夷時間6點,山本五十六對艦隊發出開始進攻的訊號,20分鐘後,183架飛機從航母上起飛。

雖然這些飛機被美軍的雷達所發現,但是美軍並沒有及時提起警惕,7時53分,日軍第一波飛機的指揮官向艦隊和總部發出了象征著行動成功的電報「虎!虎!虎!」

一個小時後,日軍第二輪攻擊的飛機也趕到了珍珠港,對美艦和港口設施進行轟炸。

不過,由於美軍已經有所準備,第二輪攻擊當中,日軍的損失已經有較大的增加,為了保存實力,日本艦隊指揮官南雲忠一取消了後續的轟炸。

在此次行動當中,日軍成功對停泊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艦隊造成了淪陷性的打擊,美軍4艘戰列艦被擊沈,另有2艘戰列艦和2艘巡洋艦、2艘驅逐艦受到重創。

而日本則僅僅付出了29架飛機的戰損,可以稱得上是大獲全勝。

然而,日本這次行動的兩個戰略目標卻都並未得到實作。

首先,日本希望用襲擊讓美國妥協,然而這此襲擊卻讓美國上下團結一心、同仇敵愾;

其次,日本希望徹底摧毀美國的太平洋艦隊,但太平洋艦隊雖然遭受重創,卻依舊保持了一定的戰鬥力,並在美國本土資源的支持下飛快擴張,讓日本海軍無力抵擋。

美國的「苦肉計」?

在珍珠港事件爆發的訊息傳出之後,羅斯福總統的第一反應是不敢相信。

據稱,當時他下意識地囁嚅道:「這不會是真的,這一定是指的菲律賓。」

在接受了珍珠港遇襲的現實之後,羅斯福充滿憤怒地在國會上進行了著名的「國恥演講」,要求國會宣布,自日本偷襲珍珠港的那一刻起,美國和日本就已經處於戰爭狀態。

羅斯福的演講得到了所有美國人的認可,在戰爭期間,美國人牢牢團結在羅斯福身邊,羅斯福的威望空前高漲。

然而,在戰爭結束之後,再提起珍珠港事件時,美國國內卻興起了一股懷疑的浪潮。

以羅斯福的政敵杜威為代表的一些美國人認為,對於珍珠港事件,羅斯福或許早已知情,只是故意按下不表,任由珍珠港艦隊遇襲,好讓美國順利參戰。

這一說法並非毫無根據,事實上,在珍珠港事件當中,確實存在不少疑點,這些疑點有些可以解釋,但是有些卻很難為其找到合理的理由。

比如,最讓後來人懷疑的,也是在珍珠港襲擊當中最讓山本五十六耿耿於懷的——美國的3艘航母全部離開港口,日軍一艘都未能擊沈。

事後,美國政府對此給出了解釋,稱當時3艘航母都在執行任務,其中的企業號更是因為天氣不好耽誤了返航,險險逃過厄運。

盡管美國政府的解釋看起來有理有據,但是陰謀論者們卻大多不願意買賬。

然而,事實上,美國航母的動向只是美軍異常中最微不足道的一點,美國珍珠港的種種異常才是真正疑雲重重。

在日本發動珍珠港襲擊前不久,美國忽然大量派遣醫護人員前往珍珠港,似乎知道這裏即將遭遇一場災難。

同時,美國還對珍珠港的飛機重新進行了部署,把大量飛機調到了周圍的小機場上,剩下的飛機也不放在有保護作用的機庫中,而是全部擺在機場跑道上。

而在襲擊前一天,珍珠港的美軍更是被臨時通知取消休假(12月7日是周末),進行戰備值班。

然而,在嚴加戒備的同時,美軍卻對於戰前的種種異常狀況視而不見。

在珍珠港襲擊正式開始前,就有美艦發現了來襲的日本潛艇並將其擊沈,美軍雷達也檢測到了來襲的日本機群。

然而,美軍高層卻沒有對這些危險的訊號做出任何反應,導致日軍來襲時珍珠港美軍處於完全沒有防備的狀態,以至於損失慘重。

這種自相矛盾的狀態,也難怪會有人懷疑美國是故意放任日軍的襲擊,好名正言順地加入戰場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年的秘密檔逐步被公開,珍珠港事件的疑點卻是不減反增。

從1940年開始,美國就已經有了破譯日本密碼的能力,到了1941年更是破獲了日軍大量秘密電報。

從這些已經公布的被破譯的電報當中,人們能夠了解到,美國已經清楚日本對東南亞的企圖,也知道美日之間必有一戰,同時,電報顯示日本對美國珍珠港的太平洋艦隊異常關心。

不止如此,美國駐紮在其他國家的情報人員也屢屢發出珍珠港可能遇襲的警告。

其中,一名叫韓基沫的北韓特工給出的情報尤為精確。

他在1941年秋就不斷上報稱日本將在聖誕節前對珍珠港進行襲擊,12月4日更是打電話給美國國務院,確定襲擊時間就在周末。

當然,美國政府對這些情報的忽視可以解釋為是因為當時他們所收到的各種情報太多,其中不乏一些被故意放出來混淆視聽的假情報,影響了他們的判斷。

如果說美國雖然做好了戰爭準備,但卻認定日本的目標是東南亞,認為日本不會對珍珠港動手,種種針對珍珠港的資訊都是掩護其對東南亞進攻的幌子,也不是說不通。

但是在美國圍繞珍珠港事件展開的追責調查當中,卻發現在日本偷襲前夕,美國4個監聽站的監聽記錄都被清理了,而證人們則在一些關鍵問題上態度不一,有人甚至是出爾反爾。

這到底是為了逃避追責,還是為了掩蓋其中更加不堪的真相?

雖說只要日本對美國發動了襲擊,無論造成的損失多少,美國都肯定會加入戰爭。

故意不加防範,以珍珠港的美軍主力艦隊為代價,換取美國上下對日本更大的憤怒,既沒有必要,還會導致美軍在太平洋的弱勢(太平洋戰爭最初半年美軍確實是被動一方),完全不合常理。

但是種種關鍵證據被刻意淪陷,卻給人以欲蓋彌彰之感,也令美國政府在珍珠港事件當中扮演的角色成了一個難解的謎團。

參考資料

華盛頓難辭其責——珍珠港事件再揭秘 孟慶龍 世界歷史

珍珠港事件真是羅斯福的「苦肉計"嗎? 黃敬聰 考試周刊

日本視角的珍珠港事件解析 雲飛 坦克裝甲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