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軍閥混戰時期,中國各路軍隊的武器裝備水平是強弱不一的。在眾多軍閥部隊中,奉軍即隨後的東北軍是較為重視,而且也有條件落實武器裝備的軍隊之一。甚至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單純以武器裝備的水平來看,東北軍可居於全國軍隊第一的地位。
東北軍武器裝備的先進,一方面是得益於規模龐大的外購,另一方面則是由於於東北兵工廠的產出。當時的全國軍隊中,很難有哪路軍隊能同時有這兩大武器來源的渠道,而且采購量或出產量還那麽大,所以東北軍武器裝備的先進也就可以理解了。
1928年皇姑屯事件中,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隨後張學良主政東北,並在不久後宣布易幟;1930年,張學良又率東北軍精銳入關,實際控制了整個東北及華北地區。
當時東北軍經過整編後已經將主力部隊改為國防旅編制,同時依靠巨量的武器補給,使得各部的裝備水平都達到了一個巔峰狀態。當時東北軍的主力國防旅一般下轄3個團,也有少數旅轄2個團,我們便從東北軍主力部隊步兵團的武器配置上來了解下。
我們知道,近現代戰爭中,輕重機槍是非常重要的兵器。尤其在缺少火炮(當然,東北軍並不缺)的中國軍隊中,輕重機槍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中國軍隊引進重機槍的時間很早,在民國初年的各路軍隊中,重機槍的裝備數量一度是非常重要的指標。而到1920年代後,輕機槍也逐步在中國軍隊的編制中出現。而東北軍則是當時中國軍隊中,最早大規模將其定編並使用的。
在東北軍國防旅步兵團的編制中,每一個步兵班都裝備1挺輕機槍,這在當時各路軍隊中可以說是極為罕見。
而且東北軍的一個步兵連有12個步兵班,一個連就要裝備12挺輕機槍;東北軍的一個步兵營有4個步兵連,這一個步兵營就裝備48挺輕機槍;東北軍的一個步兵團有3個步兵營,因此一個步兵團總計就要裝備144挺輕機槍。
這個裝備了可以說是非常驚人的,因為幾年後的中央軍「德械師」單位中,一個步兵團也才裝備81挺輕機槍;中等裝備的部隊,一個團只裝備54挺或27挺輕機槍;裝備較差的部隊,也就裝備10多挺輕機槍。
但是,東北軍當時一個團的裝備了就要達到144挺,而且東北軍是真的要將這個編制落實下去的。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時,日軍在東北兵工廠的庫房內繳獲了大量機槍,其中僅捷克式輕機槍就有2000挺,可以裝備滿編的14個主力團。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東北軍依然控制著可以出產捷克式機槍的大沽兵工廠,該廠可月產300挺捷克式機槍,成為了補充關內東北軍武器的重要來源。
長城抗戰後,蔣介石將東北軍主力南調圍剿鄂豫皖紅軍,紅25軍在與東北軍的作戰中即繳獲了大量輕機槍,並裝備了自己。
紅25軍抵達陜北後,與陜北紅軍聯合的勞山戰役、榆林橋之戰中就分別繳獲了東北軍162挺輕機槍和108挺輕機槍,由此可見當時東北軍裝備的機槍數量之多。
大家可能會問了,東北軍裝備輕機槍那麽多,重機槍裝備在哪兒?
其實當時中國軍隊的機槍編制還不像後來的那樣,東北軍的步兵營幾乎可以看做是很純粹的步兵營,而更重型的武器都集中在團級。
在東北軍的步兵團中,直接編有一個機槍連,這個連裝備有12挺馬克沁重機槍。
其實這個配置也是不錯的,戰時狀態下,重機槍可以分別加強到步兵營連。平均每個步兵營可得到4挺重機槍的火力支援,基本也足夠了。
要知道,後來國府可以大量生產重機槍後,其一個步兵營屬機炮連的標準配置也是6挺重機槍。
當然了,要是東北軍當時的一個步兵團僅裝備輕重機槍,那也稱不得上是裝備豪華。
在東北軍國防旅下轄的步兵團直屬部隊中,另外直轄一個迫擊炮連,裝備6門中口徑迫擊炮。
以前不少文章都稱東北軍裝備的是82毫米口徑的迫擊炮,筆者先前在寫相關文章時也未加考證,加以參照。不過東北軍當時裝備的迫擊炮其實並不是82毫米口徑,而是80毫米口徑。
1922年,張作霖聘請英國人沙敦在沈陽北大營原陸軍第27師修械司及醫院舊址建立迫擊炮廠,委派炮兵中校團附李宜春協助。因為當時的廠房和器材比較簡陋,沒有正式的廠名,因此人們亦稱其為修械司。
隨後,在沈陽西下窪子建新廠,並於1926年正式更名為奉天迫擊炮廠,新舊兩廠合並;1929年奉天改名遼寧後,又更名為遼寧迫擊炮廠。
該廠最初生產遼11式80毫米迫擊炮,隨後改進版本型號是遼13式和遼15式。改進後的迫擊炮無論是射程、威力還是操作靈活性上都有很大的提升,而且產量也不小,基本滿足了東北軍對中口徑迫擊炮的需求。
除了中口徑迫擊炮外,東北軍的步兵團還直轄一個平射炮連,這在當時的中國軍隊中可謂是非常罕見了。
這個平射炮連一共裝備有4門遼14式平射炮,該炮仿制自日本的大正十一年式平射炮。
自該炮仿制到1931年九一八事變時,東北兵工廠一共製造了370門此型平射炮。九一八事變時,日軍在兵工廠內繳獲了已經造好,但尚未裝備部隊的遼14式平射炮189門。
由此可推算,該炮列裝東北軍的數量是181門,按照編制可裝備東北軍15個國防旅。如果工廠內造好的平射炮全部下發,那麽東北軍當時的主力旅基本都能編齊。
不過由於東北軍的派系較為復雜,而裝備的配置自然有先後順序,因此已經造好下發的平射炮基本都裝備到了張學良的嫡系部隊中。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時,留在冀中抗戰的東北軍691團呂正操部就仍然還有部份平射炮,在隨後的抗戰中發揮了很大作用。
所以綜合東北軍在1930年前後的巔峰時期,其一個團就裝備有4門37毫米平射炮、6門80毫米迫擊炮、12挺重機槍、144挺輕機槍,這個裝備配置即便在好幾年後,都很少有軍隊能趕得上。
不過軍隊的戰鬥力不是裝備好就可以的,當時的東北軍從本質上講還是一支舊軍閥式的軍隊。甚至於由於東北軍的前身——奉軍的起家因素在,很多東北軍還帶有明顯的綠林性質。
因此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不少東北軍的頭腦人物即率部降日,成為了偽軍。但同時應該強調的是,還有一部份東北軍不願意做亡國奴,依然留在了東北堅守抗日。
甚至就連在九一八當天撤離北大營的東北軍獨立第7旅,該部也並不是所有人都遵守了所謂的不抵抗命令,而是選擇了開火。
但是局部的、缺乏組織的抵抗是難以抵禦日軍有組織進攻的,總體來日軍並沒有花費太大的力氣就占據了東北。
1937年初,東北軍解體。一部份東北軍主動投靠南京,其余的被整編。全面抗戰爆發後,東北軍各部均走上了抗日戰場,其際遇也是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