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指揮南昌起義,身為八路軍主力師長的賀龍,解放戰爭為何不見蹤影

2024-07-21歷史

賀龍作為新中國的元帥,帶兵打仗的能力十分突出,當時的蔣介石為了拉攏他,曾派了不少人去遊說。 蔣介石先是許下高官厚祿,又是威逼利誘,但賀龍卻鐵了心要跟著共產黨。

賀龍說: 「站在共產黨一邊,還是站在蔣介石一邊,如今是刀頭見血,硬碰硬的。我賀龍聽共產黨的,有人就要我的腦袋啊!如何處置,我聽共產黨的。」

賀龍作為八路軍三大主力師長之一,指揮了南昌起義,帶領戰士們打了很多勝仗,是一位英勇善戰的英雄。 可是解放戰爭時期,賀龍卻很少露面,沒有指揮過大的戰役。

賀龍為何在解放戰爭中「隱身」了?他又去了哪裏?

堅守後方,協助彭德懷

1945年9月,解放戰爭開始了。解放戰爭能否勝利,對摧毀國民黨反動政權、結束中國勞動人民壓迫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毛主席知道,解放戰爭中,牽制國民黨兵力、奪取全國勝利十分重要, 但穩定大後方、進行支援也很重要。

但關於這個 穩定後方的 人選,毛澤東糾結了很久。

這個人既要有前線工作經驗,又要穩重能扛事,並對黨十分忠誠。 思來想去,毛澤東和幾個領導人商議,大家都覺得賀龍就很不錯。

經過慎重的考慮,毛澤東等人最終決定讓賀龍負責陜甘寧、晉綏兩個邊區的大後方工作,協助前線同誌進行支援。

賀龍接到這個訊息的時候,正揮斥方遒, 打算大戰一場。

聽說上級決定要讓他在後方做支援工作,他感到有點突然,不過作為一名共產黨,他必然要聽從指揮,因此他只問 :「那我所屬的部隊,怎麽交接呢?」

中央回復:「 其他部隊就不用了,你只把野戰部隊交給彭德懷同誌指揮。」

因此,賀龍在解放戰爭中,讓出了部份兵力,更多把精力撲在了後方。 他帶領將士進行後勤供應、兵員補充、做好士兵的宣傳工作,從而帶動中國各個戰場的戰略進攻。

作為一個能打勝仗、敢打勝仗的將領,賀龍歷經沙場、百戰生還,卻在萬眾矚目的解放戰爭時,留守在了後方,很多人表示不理解,但是賀龍卻安之若素。

對賀龍來講,他先是一個共產黨,再是一個將軍。 解放戰爭是需要所有人齊心協力的,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取得滿意的結果。

彭德懷了解到賀龍這種大公無私的行為,感嘆道: 「賀龍他這是不顧一切支援西北解放戰爭啊!」

而在戰爭中,總有很多突發情況。

1947年,國民黨改變策略,將兵力集中到了山東和陜北兩個地方,定點攻破。

蔣介石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攻破,在兵力、糧草上的供應更是不足為惜,派出34個旅25萬人,從三個地方進攻陜甘寧邊區。

胡宗南作為蔣介石的頭號擁護者,更是大放厥詞,要「活捉毛澤東。」

形勢嚴峻,必須有兵力進行反擊。按道理,賀龍作為陜甘寧、晉綏後勤負責人,本來也能打仗,陜北部隊有不少士兵也是他帶出來的,完全可以組織反擊。

但當時,賀龍正在晉綏,離得太遠,遠水難救近火。因此,解放軍總參謀長彭德懷主動請纓,暫時指揮陜北部隊。

陜北部隊本來是歸賀龍指揮, 很多老部下都跟著賀龍十幾年,他們都替賀龍鳴不平。有人覺得把野戰部隊交給彭德懷指揮就算了,不該再把聯防軍的部隊讓出去。

賀龍明白,這些士兵很多都是他一手帶出來的,都是在槍林彈火中打出來的交情。如今把自己帶了十幾二十年的部隊交出去,他心裏也很不舍,可賀龍牢記「聽黨指揮,能打勝仗」。

賀龍動員自己的老部下說: 「我們要講黨性,聽指揮!軍隊是黨的軍隊,不是個人的!」 正是在賀龍的動員下,部隊裏的戰士們明白了上級這麽做的意義,都服從了命令。

全國解放後,「借用」賀龍聯防軍的彭德懷也當面稱贊他說:

「賀龍啊,你領導的晉綏部隊真是好啊,能打仗,聽指揮!」

由此可見,賀龍將軍是一位有經驗、對黨忠誠的好同誌,讓他堅守在大後方的決定是正確的,他在大後方的貢獻,是不容忽視的!

彼時賀龍剛到河東,就收到毛澤東的來電,來電表示: 「速籌糧食7000石至1萬石。」 1石糧食300斤,這便是一千噸到一千五百噸左右。這對當時的賀龍來說,是筆不小的壓力。

陜甘寧、晉綏兩個區的人口加起來,不過400余萬,存糧不多,農民自己還要吃飯,就算現在去種地,也怕是來不及。

何況這兩個區屬於黃土高原,土地貧瘠、缺水多旱,多是種植以粟為主的農業,當年沒有良種、沒有科學的種植方式,產量更是可憐。

賀龍隨機應變,先是向劉伯承、鄧小平求援,調了10萬石糧食去西北,可是這麽多糧食,運輸也是一個大問題。

賀龍知道,糧食對軍隊十分重要,沒有糧食,軍隊就會亂。

因此,賀龍為了保障前線糧食的供應,從其他解放區抽調了大量糧食,很多運糧的人,在當時接力送糧,給戰士們支援供給。

在晉南,就常年有數萬人的隊伍,背著糧、趕著車,千裏送糧。

解放戰爭後期,共產黨深入群眾,得到了勞動人民的支持,很多國民黨將士意識到國國民黨大勢將傾,頑固抵抗只是自尋死路,紛紛投降。

解放大西南時,國民黨投誠、被俘官兵就有34萬余人,這麽大的人數,如何對待也是一個難題。

賀龍琢磨,要是把這些人養起來,消耗太大;如果遣散,對社會也是一個負擔。

因此,賀龍提出「分成幾類,區別對待」,將這些官兵按照各自的經歷和思想進行改造,使他們各得其宜。正是在賀龍等人的努力下,大家才能坦誠相見,達成思想上的一致。

賀龍不僅在後方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對黨的忠心,也是天地可鑒的。

對黨忠心,為人民服務

1896年,賀龍出生於一個貧困的家庭,他見識到農民在舊社會的艱苦,就想要一個「人人平等,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飯吃」的社會。

抱著這種樸素的想法,賀龍參加了哥老會,賀龍想透過這種組織,探索一條可以讓普通民眾也能吃飽的道路。

可是很快,賀龍就發現,哥老會這種組織,根本不能幫助他。

因此,他把目光轉向其他地方,一個有組織、有紀律的黨派——中華革命黨,這個黨派的核心成員都比較有文化。

賀龍在中華革命黨看到了一些成功的曙光,他積極汲取知識,也參與了一些運動,如響應蔡鍔護國軍。

但是很快,袁世凱死後,中華革命黨也開始內鬥了。 他們不再為了理想奮鬥,而是為了權力互相傾軋,更令賀龍不齒的是,很多人打著革命的旗號,拉幫結派、建立自己的勢力。

賀龍有些迷茫,中國正確的革命道路,他還沒有看到。

1924年,柳暗花明又一村,賀龍收到了一封來自好友周逸群的信,周逸群在信中描述了馬克思社會主義理念,還給賀龍寄來了一些關於馬克思列寧的書籍。

賀龍深深地被吸引住了,他隱隱感到,這才是他一直在追逐的東西。

從此,賀龍明確了自己此生的追求,整個人煥發新的生機。他在心裏認定,自己一定要跟隨中國共產黨的腳步,成為一名共產主義戰士。

哪怕還沒有入黨,賀龍還是堅決表示,自己一定要跟著中國共產黨的步伐,堅決和工農兄弟站在一起,走革命的道路。

賀龍的入黨經歷材料,有的寫著賀龍七十幾次找黨,想要入黨。

具體多少次,賀龍也記不清了,但他說沒有七十次,也有幾十次了,可以說,賀龍這種堅持證明了他對共產黨的向往,他本人堅定的革命信念。

賀龍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更是牢記為人民服務,聯系群眾,做了很多力所能及的事。

賀龍自己出身貧農家庭,他的願望就是解救勞苦大眾,因此,不論他帶著部隊去哪裏,都會關心當地貧苦老百姓。

1931年,有些群眾家鄉發生水災,忍饑挨餓。賀龍在會議上提出,將部份紅軍的口糧讓出來,給老百姓吃飯。

這一提議遭到了很多人的不理解,遭遇水災的百姓幾百萬,當時紅軍的軍糧都短缺,根本沒有余力供應這麽多人吃飯。

賀龍卻堅決地說:

「老百姓都要餓死了,我們共產黨就應該管他們,這不就是我們革命的意義嗎?」

在賀龍的堅持下,部隊分出糧食資源,然後運到災區,幫助很多群眾渡過了難關。

還有一次,賀龍帶領部隊去漢水附近,行軍路上,他突然說:「買一擔藕。」

戰士買了藕,一路行軍逮到了京山附近,卻發現,賀龍將軍並不吃這個藕。戰士有點疑惑,將軍買了藕,竟然不吃!

原來,賀龍買藕,並不是為了吃,而是為了種。

京山附近的群眾,沒有蓮藕這種作物,賀龍把這擔藕種在當地荒廢的池塘裏,這樣一來,等明年蓮藕繁殖,當地百姓就都能吃上蓮藕了。

這一切都說明,在賀龍心裏,群眾有很高的地位,也正是因為賀龍將軍的示範,打下了良好的群眾基礎,也給更多紅軍將士做了引領作用。

初心不改,崇高的風範

賀龍一切都是為了黨、一切忠於黨,他擁有崇高的風範。因此,不管是在前線,還是大後方,他都能勤勤懇懇,亦能把一切做好。

有些人說,賀龍更多是打仗,能夠做好大後方工作實在令人驚訝。賀龍戰績非常突出,但是在賀龍身上,他的精神最令人敬仰。

關於賀龍的戰績,最出名的,就是賀龍、周恩來等人領導的南昌起義。

北伐戰爭開始時,賀龍的隊伍曾被編入國民革命軍,有些人看賀龍就像看「穿皮鞋的」,但是賀龍卻自己從穿皮鞋變成穿草鞋的將軍。

賀龍一直向往中國共產黨,只因為他想幫助勞苦人民的初心。在長征途中,他就曾和勞苦群眾共甘同苦、生死與共。

1934年,賀龍看到一個村寨被土匪燒掉,村裏的百姓流離失所,賀龍便帶著自己的官兵停下來,給村裏的百姓搭房子。在他們離開的時候,賀龍還給每戶村民發了「20塊錢」。

賀龍密切聯系群眾,用自己的行動,贏得了群眾的愛戴。

新中國成立後,賀龍作為開國元勛,國家有一些補貼,但是他本人依然保持著勤儉節約的美德。賀龍也要求自己的子女,要節儉,不要搞特殊,要把自己當普通群眾。

有一次,賀龍的兒子賀鵬飛在踢足球時不慎受傷,腿部骨折。賀龍曾經定下一條嚴格的家規: 決不允許任何人打著自己的旗號,向學校要求額外的照顧。

因此,當賀鵬飛休養好可以上學的時候,賀龍不準賀鵬飛坐自己的專車去學校。沒有辦法,家裏人只能租了一輛三輪車送他去學校。

賀龍對子女的教育是十分嚴格的,尤其是長子賀鵬飛,嚴格要求、決不搞特殊化。

1963年,賀鵬飛高考落榜,灰心喪意,賀龍告訴他,不能使用自己的權利給他搞特殊化,他要讀書,就要自己努力。

因此,賀鵬飛努力了一年,重新復讀,靠自己能力考上了清華。在對子女要求上,他不搞特殊。

革命時期,賀龍為老百姓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到了和平年代,不再有戰亂,百姓不再流離失所,賀龍就積極倡導體育運動。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賀龍就兼任國家體委主任,大力發展國家體育,增強人民的體質健康。

賀龍自己從小習武,深感武術對人體質的增強作用,也想將中華傳統武術融入群眾生活。

他開始簡化武術,在賀龍的推動下,中華傳統武術逐漸成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生活方式之一。

可以說,賀龍從始至終,做到了「初心不改」這四個字。有這種精神的人,不管做什麽,都能做成,都能做得好!

謹以此文,向賀龍元帥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