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50年張治中悄悄去廣州接女兒,半夜收到葉劍英急電,次日住所被炸

2023-12-30歷史

張治中是蔣介石的八大親信之一,也與毛澤東和周恩來有著密切的交往。他一生致力於主和,為國內和平不懈努力,從黃埔建軍到共同建國,一直是國民黨方面堅持國共合作的代表人物。

張治中在北平糊談失敗後,聽從毛澤東和周恩來的勸告,留在北平參與新中國的建設,並為促進兩岸和談而不懈努力。

1950 年,張治中奉周恩來之命秘密前往一座小島執行任務,但沒想到午夜時分收到了葉劍英的緊急電報:迅速搬離此地。那麽,到底發生了什麽讓葉劍英如此焦急呢?

為了推動國共合作,這位和平將軍不遺余力地奔波努力。

張治中進入黃埔軍校後不久,便與周恩來、惲代英等人建立了友好的關系。事實上,早在那時候就是如此。

他當時遭到國民黨右派的陷害,被誣稱為 黃埔四兇 。在那段時間裏,他曾向周恩來表達了加入共產黨的願望,但周恩來考慮到中共兩黨的協定,還是拒絕了他的請求。



當然,中共歡迎你的加入。不過需要提醒你,中共與國民黨有協定,不會接收國民黨高級幹部加入黨組織。但是,中共將一如既往地支持和保證你未來的工作。

盡管張治中在接下來的歲月裏未能加入共產黨,但他仍與共產黨人保持著良好的關系。

張治中深受蔣介石背叛革命的影響,他在日記中傷心地寫道: 我始終堅定支持實施聯共政策,反對兩黨分裂。看著兩黨關系不斷惡化,無法挽回,這段時間的痛苦真是難以言喻。

國共內戰的十年期間,兩黨關系非常緊張,但張治中卻一直保持中立態度,避免參與內戰。在國共內戰期間,日本侵略者趁機進攻中國,先是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了中國東三省,之後又挑起了上海一 · 二八事變,面對這些挑釁,中國軍民展現出了頑強抵抗的精神。



張治中在抗戰前線主動率部前往護送並抗擊日軍。特別是在 1937 年,他指揮部隊參與了上海八一三抗戰,並受到全國同胞的贊揚。

1936 12 12 日,西安事變爆發,中共堅持透過和平手段解決並派遣周恩來前往調解,最終成功實作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張治中於 1937 11 月被委任為湖南省主席,同時中共派遣徐特立作為八路軍代表,長期駐紮在長沙。

在湖南,我們黨的組織和成員曾受到反動軍閥何健的打壓。張治中接任後與徐特立友好相處,每當周恩來和葉劍英來長沙時,他們總是能坐在一起長時間交談。

國共合作在抗戰初期前景一片光明,張治中向蔣介石真誠建議,為了加強雙方關系並保持和平局面,應該承認中共的合法地位,允許中共公開活動以及減少沖突,這樣才能實作兩黨團結,也有利於抗戰。然而,蔣介石並未采納張治中的忠告。



國民黨政府為了對抗日軍,決定以焦土抗戰為名,在 1938 10 月武漢失守、日本人侵占長沙之後,秘密火燒長沙。

大火不僅摧毀了城市大部份的房屋,還奪去了兩萬多居民的生命。國民黨當局一時成為眾矢之的。

作為湖南行政長官,張治中自然認為此事與自己逃不了幹系,因此每天夜夜輾轉反側,坐臥不寧。當時,周恩來路過長沙,對張治中進行了悉心的開導,指出他的責任後告知主要責任就是國民黨當局實施的抗戰方針的錯誤。



張治中在大火過後親自撰寫了【長沙大火】真相的說明,隨後還特地邀請周恩來協助審閱。周恩來熱心相助並對稿件進行了認真的修改,這讓張治中感激不盡。

1941 年,皖南事變爆發後,國共關系瀕臨崩潰,張治中為調和雙方關系,勇敢地向蔣介石呈上萬言書,然而蔣介石仍不接受張治中的勸告。

蔣介石在 1945 8 月下旬連續三次發電邀請毛澤東赴重慶共商國是。經過中央的研究,決定派遣毛主席和周恩來進行和談。

因而,張治中三次前往延安的傳奇便由此產生。

在重慶進行談判時,張治中忙碌地為毛主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務。毛主席顯然對他的誠意有所感受,在離開時親自前往機場送行,並表示: 你為和平付出了真誠的努力。 同時,毛主席還在延安舉辦了一次盛大的歡迎宴會以表達對張治中的贊賞。



周恩來對張治中的影響可以說是最為深遠的,尤其是在他留在北京期間。兩人在黃埔軍校時期就建立了長久的友誼基礎,這也是張治中後來堅持不反共、致力於國共合作的原因之一。

北平糊談結束後,南京政府拒絕簽署和平協定,張治中準備回南京報告時,周恩來立即趕到,並表達了強烈的挽留意願。

在周恩來堅定誠摯的勸說下,張治中最終動搖並決定留下。然而,一旦他留下來,卻發現自己內心思想矛盾,他念念不忘蔣介石對他的關懷,同時又被周恩來的言辭所觸動,使得他內心陷入深深的複雜糾結之中。

周恩來多次勸告他,直截了當地說: 你這是在奉行封建道德,為什麽只考慮一個人的利益,而不為全國人民、為革命著想呢? 正是這番話讓張治中堅定了與蔣介石決裂的決心。

盡管已經和國民黨劃清了界限,張治中始終積極為兩岸的和平而努力奔波。

葉劍英急電,通知張治中執行任務。

蔣介石政府在敗退台灣後,仍然頑強抵抗。

1950 年初,張治中在周恩來的指示下,率領特別工作小組成員包括屈武、李俊龍、余湛邦等人,對國民黨進行開導工作,旨在實作兩岸和平統一。



外界一直在猜測,據說 1950 年初,張治中以接女兒回廣州的名義,暗地裏和國民黨進行了談判。

隨後,張治中的兒子張一純也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並證實了周恩來親自策劃了這件事。他透露,周總理安排張治中、蔣經國和陳誠在廣東一個名叫番禺的小島上會面,需要乘船前往,並且他們當天晚上就住在了那個小島上。然而,他並不清楚該小島的名稱。

他清楚地記得那天晚上的一件事情,他們當時住在一個兩層樓的房子裏。快到淩晨兩點的時候,葉劍英急匆匆地發來電報:趕緊搬家吧,國民黨特務已經得知了你們的住址,趕緊離開這裏。

他們一家在夜幕降臨時匆匆離開了那個地方。第二天,果然有國民黨的飛機轟炸了他們的住所。每每提起這段經歷,張一純都會感慨萬千地說: 是葉老帥救了我們全家。



葉劍英和張治中是老相識,抗戰勝利後,馬歇爾、周恩來和張治中組成了軍事三人小組,下設的軍調部由國共兩黨和美國三方代表組成,葉劍英擔任該部的中共代表;在抗戰期間,張治中主政湖南時,經常與葉劍英交往。

張治中曾在武漢撤守後與葉劍英交談,提及如果長沙失守,他將指揮保安部隊和人民武裝進行遊擊戰,屆時會邀請葉劍英出任高級顧問一職,而葉劍英也表示了同意。

周恩來的影響深深地滲透在張治中對中共的信仰之中。張治中在回憶錄中曾這樣寫道:

與中共打交道的二十五年,其實就是我在蔣介石領導下成為親信並工作了二十五年,這是我的個人歷史的一個顯著特點 …… 然而,我的一貫觀念和樂觀信念始終如一,即共產黨是革命的,共產黨員是最出色的,共產黨有著光明的前途。



張治中之所以如此堅定地信仰中共,原因不僅在於受到了周恩來的影響,還在於他對蔣介石政權的失望和對國共合作的向往。

他的舉動也能反映出這種想法。

蔣介石發動的反革命政變使張治中極度憤慨,當時他怒不可遏,只得采取反抗手段並躲避參加反共戰爭。他事後曾表態:

我希望躲避戰爭,因為如果我繼續領導軍隊,就必須參加反共戰爭,這是我絕對不願意的。

鄧穎超對張治中的了解非常深,她證實張治中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時期是一位從未與共產黨交戰過的國民黨軍人。

他後來前往延安,曾對中共領導人表示: 我從未想過共產黨會失敗!



他作為國民黨高級軍官,在當時的情況下竟然能全力支持中共,這也顯示了他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

張治中多次表達了對國民黨的不滿和對蔣介石政權的失望。 1941 3 2 日,他曾直言不諱地要求蔣介石政府整頓黨內的腐敗官僚氣息。

張治中在 1943 11 8 日再次向蔣介石上書,此舉使得有見識的人對黨內產生了極大的失望。到了 1948 年夏季,張治中再次指出, 作為本黨成員,已經由革命者轉變為革命物件。

張治中因對國民黨統治的不滿和失望,而轉向了共產黨,並基於對中共的信仰,更加傾向於中共。他也開始更加重視與中共領導人的關系處理,希望兩黨能團結合作。

因此,盡管張治中決定留在北平與共產黨人合作,但他仍然不忘國民黨,努力致力於推動台灣回歸、促進祖國統一以及加強兩岸對話的工作。

張治中力圖透過和平手段解放台灣。

張治中一直在台灣為蔣介石集團爭取利益。

為了達到解放台灣的目的,他在 1950 年秘密進行了對國民黨政要的思想工作,勸說他們率部或個人回歸祖國。


初夏的 1950 年,張治中回到北京參加政治會議籌備會,並與周恩來商討決定以個人名義致函蔣介石,勸說其放棄反共立場。然而,隨著韓戰爆發,情勢轉變,因此爭取蔣介石的計劃只能暫時擱置。

張治中於 1954 年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進行了對台廣播,呼籲台灣國民黨人員以及在台灣的朋友、部屬、學生和其他人員自覺地盡一切可能靠近祖國和人民,並在這關鍵時刻考慮國家、人民、個人和後代的利益。

大陸對台廣播中較早的原國民黨高級官員的講話引發了台灣的強烈反響,也是最早提出解決台灣問題想法的之一。


張治中在 1956 年接受國內記者采訪時提到,國共之間曾多次進行和談,他本人參加了大部份和談,並認為共產黨對和談的態度非常真誠。

一些傾向於美國的報紙詆毀周總理提出的和平解決台灣問題是 和平攻勢 ,張治中則勇敢地站出來為周總理進行解釋。這種觀點完全是錯誤的,因為從抗美援朝和中美會談中都能看出中共采取了非常強硬的態度,說明中共的和談並非一種策略或手段。

我們主張透過和平手段解決台灣問題,是出於對台灣百姓生命財產的損失的擔憂,也是積極向國民黨伸出友好的和解之手。

我軍采取和平解放台灣,也是為了反對美帝國主義侵占台灣。張治中表示自己曾在對台工作中付出了許多努力並產生了一些影響,因此他將繼續致力於這項工作。

1956 年是紀念孫中山先生 90 歲誕辰之年,張治中利用廣播向台灣喊話。

國民黨曾經兩次與共產黨展開合作,這在歷史上留下了輝煌的篇章。而如今,第三次合作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張治中在 1957 年接受了廣州的香港【大公報】采訪,他表示台灣必定會回歸祖國,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此外,他還詳細分析了促進台灣解放的各種因素。

緊隨其後,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組建了和平解放台灣工作委員會,由張治中負責主持具體的和平解放台灣工作。

多年來,張治中一直在不遺余力地爭取蔣介石的支持,盡管對方並未做出具體的回應。他倡導用感化的方式來爭取支持,並堅信首先應該爭取上層領導的支持,向他們以情動之以理。

多年前你們就離開了祖國,經歷了多少風雨變幻,人生還能堅持多久?即使疲倦的鳥兒都知道歸巢,誰又能不思念家鄉呢?請回來吧,家人和親友在期盼著你們,祖國人民也在呼喚你們!

隨後,他繼續透過演講、發表文章和廣播講話的方式,號召人們 愛國一家,和為上 ,爭取早日實作台灣回歸祖國的願望。


在張治中的不懈努力下,蔣介石終於於 1956 年至 1958 年松了口氣,派遣宋宜山和曹聚仁回大陸試探情況。同時,他們得到了毛主席和周恩來等人的熱情接見,張治中也在會見中滔滔不絕,親自分析了台灣和平解放對他們的有利之處。

毛澤東在會談中也提到了台灣回歸祖國的問題,表示回歸後可以按照他們自己的方式生活,並保留軍隊。

毛主席在 1959 2 月的省市委書記會議上再次提及對台工作。他表示,台灣方面可以提供食物和一些士兵用於搞特務和三民主義活動。同時,他也並不反對蔣介石總統,認為將台灣留給蔣介石比留給美國更為合適。

毛主席對於台灣的回歸充滿信心,他並不著急。他相信我們可以耐心等待蔣介石,解放台灣的使命可以留給後代去完成。台灣的解放需要逐步創造條件,在時機成熟的時候就可以輕松實作。



毛主席和周恩來為蔣介石的連任總統送上了祝賀,特意派人傳達。在這其中,張治中扮演了海峽兩岸資訊傳遞的關鍵角色。

幸運的是,台灣方面還有一個相對理智的人,盡管他已經在台灣了,但對於美國和中共問題仍然有清晰的看法。

美國在 1961 年邀請陳誠存取,試圖讓他與蔣介石疏遠,以加劇兩者之間的分歧。為此,在陳誠赴美前,周恩來派張治中前往台灣,傳達要求台灣當局加強內部團結,牢牢掌握軍隊。

陳誠赴美後,準備拉攏他時,陳誠也毫不畏懼地表示,中國有拒絕美國一切建議的權利,這展現了大國風範。

中共中央得知陳誠思想的改變後,立刻意識到了有利於台灣解放的形勢,因此要求張治中立即致信陳誠和蔣介石,詳細闡明中共的台灣政策。



陳誠在 1965 3 月離世,臨終前透過特定渠道向周恩來和張治中傳達了一則資訊,希望他們能相信他的品格,認為他不會違背民族大義。他曾向蔣介石提出反對意見,主張中共不應頂著潮流,不應派遣台灣軍隊為外國效勞,不應信任美國,也不應受日本愚弄。

收到來信後,周恩來感到非常欣慰,並對張治中多年來的工作給予了肯定。 1969 4 月,張治中在北京去世,臨終前仍然懷著對台灣回歸和祖國統一大業的牽掛,遺憾地表示: 我再也不能為促使台灣回歸祖國而盡力了。

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張治中逝世後隆重舉行了遺體告別儀式,隨後進行了火化並將骨灰安放在八寶山公墓。盡管張治中已逝,但他輝煌的成就卻成為了推動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的強大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