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楹聯妙對22,上聯:司馬含冤編史記,下聯請師友妙筆留香

2024-03-01歷史

頭條原創正選。詩詞愛好者,敬請師友賜教,感謝您的鼓勵與支持!

文案 |月下花弄影

上聯:司馬含冤編史記

上聯「司馬含冤編史記」,講述的是一個悲愴的歷史故事。司馬,指【史記】的編撰者,西漢時期的太史令司馬遷。他嘔心瀝血,完成了約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的【史記】的寫作。這是一部紀傳體通史,從三皇五帝,一直到當朝的漢武帝時期。【史記】在史學和文學方面的重要價值,無與倫比,它是中國文化發展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司馬遷,西漢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生於漢景帝年間,一生大致與漢武帝相始終。父親司馬談,生前為史官太史令。【史記】的誕生,與發生在司馬遷身上的兩件大事有密切的關系。

其一,是父親司馬談辭世時的遺屬。

司馬談在世時,作為史官,就已經著手撰著了史書的某些篇章,可是,天不遂人願,在他五十多歲時,溘然長逝。臨終時,他叮囑兒子司馬遷,千萬不能忘記自己的宏偉事業,並教導兒子:「孝始於事親,中 於事君,終於立身。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者。」父親是讓兒子牢記「孝」德,來完成自己未竟的寫史事業,其用心良苦啊!

年輕的司馬遷,在父親面前,低下頭,流著淚,表明了決心:「小子不敏,請悉論先人所次舊聞,弗敢闕。」意思是父親您放心吧,兒子雖然愚鈍,一定按照您老人家的要求,按先後順序,把歷史的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盡數編輯整理成冊,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怠慢。司馬遷接受了遺命,表示堅決遵從,不敢疏忽。父親對兒子的深情托付,對司馬遷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完成【史記】,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其二,是李陵事件。李陵,西漢飛將軍李廣的孫子。在一次同匈奴的作戰中,寡不敵眾,彈盡糧絕,兵敗被俘。李陵兵敗的訊息傳到都城長安,漢武帝本希望他戰死,後聽說他投降了匈奴,龍顏大怒,朝堂上,彌漫著厚重的陰雲。此時,漢武帝詢問身邊的司馬遷的看法,他直言不諱,認為李陵平時孝順母親,對朋友講信義,對士兵有恩信,按李陵的為人,有國士的風範。況且戰場上「矢盡道窮,士張空拳,冒白刃……雖古名將不過也」。他認為李陵這次失敗被俘,是權宜之計,非真投降,等待時機以報漢,「宜欲得當以報漢也」。

本想安慰氣頭上的漢武帝,可是,沒曾想,這反而觸怒了漢武帝,他認為司馬遷在為李陵辯護,於是下令將他打入大牢。當時,司馬遷有三個選擇:一是死,二是拿錢贖罪,三是接受極刑。死,容易,可想到父親臨終的殷殷囑托,他怎麽含淚答應父親的;可家境貧寒,又拿不出錢來贖罪;結果是,被判處了宮刑!這對司馬遷是個莫大的打擊。宮刑,意味著與宦官為伍,這使他感到極度的羞辱,但他還是堅韌地活了下來。可見,還是父親的遺訓幫助他在痛苦中,做出來了正確的選擇。

後來,他在給朋友任安的信中,披露了自己當時痛苦的經歷:「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每次讀【報任安書】這篇文章,我都陣陣心痛,淚水模糊雙眼。他當時在經受怎麽的痛苦和煎熬,平凡的我們,怎能感同身受?

司馬遷受辱含冤,歷盡艱辛,全身心地完成了【史記】的寫作,這是他用生命奉獻出的一部光輝巨著,是史學史上的一座豐碑,值得我們後人世世代代去懷念他!讓我們用畢恭畢敬的態度,去誦讀他用血和著淚寫就的偉大作品——【史記】,去告慰那個不屈的高尚的靈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