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義門裘氏,浙東農民起義轟轟烈烈,古村風雲

2024-01-13歷史

浙江省紹興市嵊州市下王鎮梅坑村有個自然村,名叫裘村嶺,這裏是唐末農民起義首領裘甫的出生地。

南有小溪,北有石溪,兩溪之間,一道東西走向的山嶺,裘氏聚居,故名裘村嶺。

歲月變遷,裘氏遠去,清代開始成為了舒氏的家園,但是地名一直沒有改變,村民姓舒,不再姓裘。

唐代安史之亂期間,原居陜西肅州的裘仕瑛、裘仕璠兄弟攜裘氏家族南遷嵊州避亂,成為了義門裘氏中的重要一支。

裘仕璠居於崇仁,裘仕瑛則到四明山區結廬搭棚,形成了裘村嶺村。

裘仕瑛育有五子,長子裘積有三子,裘播、裘周和裘甫。

公元793年,裘甫出生於裘村嶺村,是裘積三子中最小的兒子。

唐末官府加強了食鹽管控,嚴禁私人販鹽,而官鹽短缺且價格較貴,因此販運私鹽成為了一條生財之道。

私鹽販子為了應對官軍的圍追堵截,結幫成派,逐漸成為了勢力較大的鹽幫隊伍。

裘甫體魄魁梧,膽識過人,成為鹽幫首領,經常奔走於嵊州、新昌、寧海、奉化、象山等地。

新昌縣沃洲鎮赤巖村至小將鎮裏家溪村之間的峽谷中,溪流兩岸的陡壁與平地相互交錯,先後十八次跨石過溪,故名十八渡,曾經就是鹽幫為了躲避苛稅,跋山涉水遠道而行之路,因此稱為鹽幫十八渡古道。

裘甫正是販運私鹽的過程中,看中了奉化鄞陽鄉白巖山南麓大明堂一帶的地理環境,公元851年,裘積去世,裘甫三兄弟將父親安葬於大明堂,裘甫在此守孝三年。

公元857年,裘甫為了方便販運私鹽,帶領裘村嶺村的裘氏家族,整體遷移至奉化鄞陽鄉大明堂,建立村寨,裘氏聚居,故名裘村,逐漸發展成為了現在的奉化區裘村鎮。

嵊州裘村嶺,奉化區裘村鎮,有著解不開的淵源。

公元859年9月,唐宣宗李忱因服用長生藥中毒駕崩,李漼繼位,是為唐懿宗。

朝政變更之際,年末臨近春節,鹽幫隊伍在象山縣與縣衙相遇,部份鹽販子被官府抓捕。

裘甫迅速召集鹽幫隊伍,營救鹽幫兄弟,攻克象山縣城,順勢揭竿而起,發動了浙東農民起義,浙東農民紛紛投奔起義軍,聲勢漸大,攻明州,逼嵊州。

裘甫義軍逼近寧海時,寧海無兵據守,縣令陳仲翁,將陳氏家族中的兄弟、子侄和孫輩組織起來,再招募義士保衛寧海。

終因缺乏訓練,寡不敵眾,敗退至三門上葉,陳仲翁不幸戰死,余部120余人在陳氏家族帶領下,退至王愛山,駐守之地,稱為百廿官兵山。

陳仲翁,被追封為龍瑞大英王。

王愛山現在有個村莊名叫官山村,官山之名,亦來源於此。

裘甫義軍追至王愛山,並由此進入嵊州境內。

浙東觀察使鄭祇德率領浙東軍鎮壓,公元860年二月,義軍退守至嵊州三溪峽谷中的梅溪村,義軍堵塞溪流成為堰塞湖,並在峽谷中暗設伏兵。

義軍與唐軍在嵊西平原交戰,義軍佯敗,經峽谷退往三溪村。

唐軍追入峽谷,義軍挖掘堰塞湖,放水淹官兵,洪水湧來,甲兵漂沒,唐軍慌亂撤退中又受到伏兵圍堵,進退維谷,大部被殲,三將皆死,浙東官兵大傷元氣。

義軍大勝,史稱「三溪大捷」,裘甫乘機攻戰浙東多地,自稱「天下都知兵馬使」,立號「羅平」,鑄印「太平」。

朝廷震驚,唐懿宗啟用宰相王起之子王式,出任浙江觀察使,派重兵鎮壓,分兵兩路,切割包抄。

公元860年五月,裘甫義軍退入奉化溪口一帶,雪竇寺就是在這場戰亂中毀於戰火。

六月,裘甫在嵊州被圍,被王式的參兵奉化樓巖人樓茂郟生擒捉拿。

八月,裘甫被處決於長安東市,時年67歲,轟轟烈烈的浙東農民起義,就此失敗。

義軍余部劉從簡率五百余騎殘兵逃奔至余姚大嵐山,操兵練馬,據險自守,因此大嵐山也稱為「走馬岡」。

劉從簡所部駐紮操練的地方被稱作上馬村,村後的山崗得名上馬崗。

後遭台州刺史李師望重兵圍剿,劉從簡部全被剿殺,兵敗下馬之地,就是現在的下馬自然村。

寧波市余姚市大嵐鎮上馬崗,現在成為了每年春天的賞櫻勝地。

穎之喜歡看風景,更喜歡探究風景背後的故事。

故事比風景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