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粟裕圍困胡璉主力,準備總攻之際,主席發來急電:快撤,這是陷阱

2024-05-10歷史

解放戰爭時期,老蔣軍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具有兵力優勢和武器裝備優勢。但老蔣不得民心,又任人唯親,導致軍隊在戰場上節節敗退。由於蔣軍將領之間貌合神離,作戰時總是考慮一己私利,雖然戰績不佳,但一觸即潰的做法卻始終為老蔣保存著「實力」。

終於,號稱蔣軍「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編第七十四師,在孟良崮一戰中消耗殆盡,老蔣這才如夢方醒,意識到山東地區即將不保。範漢傑正是在此時臨危受命,受老蔣重托,成為陳毅、粟裕在中原戰場上的對手。

胡璉主動率部入「死地」

範漢傑是一個精通戰法之人,對我軍擅長的穿插迂回戰術頗為了解。他到任以後,將此前陳誠布置得「齊頭並進」的戰術取消,開始實施交替進軍的「滾筒戰術」。在範漢傑的指揮下,9個整編師的兵力如同被盤活一般,滾滾前進。

「滾筒戰術」雖然不是什麽特別高明的戰術,卻對穿插迂回戰術有很大的克制作用,一時間令粟裕的迂回穿插戰術幾乎失去作用。粟裕率軍不斷後撤,距離海邊的距離越來越近,「背水一戰」的絕境,顯然不是粟裕希望看到的局面。

此前,在孟良崮戰役勝利之後,粟裕對當時局勢的判斷是,如果華野能夠再殲滅敵軍一個主力師,或者兩個戰鬥力不如主力師的整編師,就足以逆轉山東戰場的力量對比,進而實作戰略反攻。

但此時範漢傑的步步緊逼,卻改變了粟裕此前的想法,他打算將計就計,借著範漢傑使用「滾筒戰術」之際,布置一盤更大的棋。

粟裕的想法是,命陳唐率領3個縱隊西進,配合劉鄧大軍對敵作戰;葉陶率領2個縱隊北上,尋機殲滅西援之敵。如此行軍之後,敵軍勢必要做出應對行動,粟裕則等待敵人分兵以後,親率4個縱隊首先消滅位於沂源縣城南麻一線的敵第十一師。進而切斷部份敵軍的退路,與陳唐部、葉陶部對敵第九師、第二十五師和第六十四師進行殲滅。

可見,在範漢傑不斷壓縮我軍空間的情況下,粟裕此前打算殲滅敵軍一個主力師或者兩個整編師的想法已經發生轉變,他利用範漢傑的不斷推進,制定了一個更大的計劃,打算一舉鯨吞掉敵軍的整個兵團。

粟裕將自己的計劃講給陳毅,獲得陳毅的贊同,兩人準備將計劃呈報之時,一直關註戰況的毛主席卻搶先一步發來電報,命陳毅和粟裕分兵魯中、魯南地區,從而實作阻擊敵軍和策應劉鄧大軍渡河的目的。

粟裕見到主席發來的命令,竟然與自己的計劃不謀而合,當即大喜,立刻與陳毅聯名回了電報,稱堅決執行命令。按照粟裕的預計,魯中地區是江蘇與安徽之間通行的門戶,若魯中地區被我軍控制,敵軍將會失去退路,必然會分兵前往救援。

粟裕的估計並非沒有根據,一來,從軍事理論而言,敵軍是有必要對魯中地區的控制權進行爭奪的;二來,蔣軍一向是未進先思退,將後撤路線視為「生命線」,若不能提前截斷敵軍逃跑路線,恐怕很難殲滅敵軍的有生力量。所以,每次我軍向敵人縱深穿插時,敵人都會十分謹慎,尤其對撤退路線的控制權十分重視。

但這一次範漢傑卻一改往日的行事風格,在註意到我軍向魯中地區進發以後,竟然沒有引起他的重視,甚至可以說「視而不見」。範漢傑沒有立刻派兵增援魯中地區,反而命令胡璉率領他的主力部隊第十一師迅速向南麻進軍。

如此一來,山東戰場上出現了奇怪的一幕,敵我雙方各自行軍,胡璉堅決不增援魯中地區,只是一味地向南麻開進,迅速占領了南麻一帶。而且,胡璉率主力進占南麻以後,竟然擺出一副不打算離開的架勢。

胡璉將兵力以南麻城為中心,在四周重要地點分兵把守,又積極在南麻一帶廣修防禦工事,似乎要將南麻城打造成一處易守難攻的「堡壘」。

與此同時,敵第六十四師、第二十五師、第九師,以及邱清泉的第五軍,與胡璉的第十一師距離越來越遠,胡璉率領主力進占南麻時,第十一師與其他敵人部隊之間已經拉開了很大的距離,竟然達到了短時間內無法施救的程度。

戰場之上,各個部隊之間脫節,乃是兵家大忌。範漢傑為何會犯下如此低階錯誤?難道是範漢傑與胡璉發生了矛盾嗎?一時間,敵軍的謎之操作令粟裕和陳毅也有點搞不清楚。

陳毅看著地圖上標記的敵軍位置,發現敵軍目前主要分為兩部份,一部份是突進在前的胡璉部隊,一部份是龜縮在後方的四支部隊。陳毅看到這裏,突然說道:「脖子往外,四腳後縮,像只烏龜嘛!」

陳毅的形容非常形象,但敵軍為何會擺出這樣的陣型,粟裕還是想不清楚。粟裕最終決定將計就計,以南麻為牢籠,放胡璉主力部隊進入,再以我軍主力將其包圍。利用敵人部隊距離較遠,短時間內無法救援的時間差,將這支位列蔣軍「五大主力之一」的第十一師全殲。

粟裕為何一時間想不明白範漢傑和胡璉的操作?主要原因就在於南麻是一個很特殊的地方。南麻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除了東面是丘陵以外,其余三面全都靠山。在高地環抱之下,形成了一個天然盆地。

南麻北面高地有一處隘口,與博山方向相通,在南麻南面,還有一條沂河流過。如此特殊的地形,賦予了南麻兩種截然不同的優劣勢。南麻地形的優勢在於易守難攻,劣勢在於與外界的聯系容易被切斷,一旦被大軍圍困,南麻守軍將很難突圍,只能落得個被全殲的結局。

南麻這種特殊的地貌,從軍事角度來看,幾乎就是一處「死地」,若非被逼無奈,恐怕誰都不會主動進入到這樣的地方固守。但胡璉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不僅主動率主力向南麻進軍,還表現得有些迫不及待。

這種情況下,也就只有一種解釋的可能,胡璉率主力部隊搶占南麻,是範漢傑從全盤考慮的結果。但從範漢傑的行軍布陣來看,後續部隊又與胡璉主力嚴重脫節,似乎有棄胡璉於不顧地打算。

粟裕欲全殲胡璉主力

粟裕是傑出的軍事家,面對這種看不清敵人意圖的情況,始終保持著沈著冷靜,並根據戰場上的局勢做出了準確判斷。無論敵人的企圖是什麽,只要他們露出破綻,粟裕就會抓住機會,將困頓於南麻的胡璉主力全殲。

粟裕的打算是,集中優勢兵力,用四個縱隊的兵力將胡璉主力圍困在南麻,趁胡璉防禦工事未成之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南麻發起猛攻,在敵人援軍未至之前,將南麻守敵全殲。

7月17日,二縱、六縱、七縱、九縱兵分四路向南麻急行軍,準備在當天夜裏就完成對南麻敵軍的包圍,並行起第一波進攻。

令粟裕沒想到的是,行軍途中突然天降大雨,導致行軍速度受到影響,部份武器受潮。雖然最終按時完成了對敵人的合圍之勢,但原定的進攻時間卻一拖再拖,甚至有的部隊進攻時間從夜裏延宕至18日淩晨,胡璉部因此意外的獲得了喘息之機。

毛主席曾評價過胡璉,「狡如狐、猛如虎」。毛主席曾囑咐粟裕,與胡璉交戰時,一定要多加提防。可見,在毛主席看來,胡璉絕不是一無是處的庸才。而粟裕對胡璉的評價也不低,稱胡璉是「悍將謀才」。

胡璉詭計多端,又作戰勇猛,是老蔣手下的得力戰將之一。這麽多年以來,胡璉一直在蔣軍中扮演「救火隊員」的角色,每次在老蔣遇到難題時,就會想到胡璉,再由胡璉去給老蔣善後。

華野的老人對胡璉的第十一師並不陌生,對這支部隊的實力也都頗為認可,是公認的僅次於敵第七十四師的主力師。南麻交戰之時,敵第七十四師已經在孟良崮被消滅,胡璉的第十一師已經成為事實上的蔣軍精銳部隊。

胡璉的軍事才能雖然無法與粟裕比肩,但胡璉善守,尤其是山地戰和守堡,都是胡璉的「拿手好戲」。這一點,胡璉已經在宜昌石碑與日軍交戰時,率領他的第十一師堅守5日而陣地不失中得以證實。最重要的是,彼時的胡璉的第十一師,同樣是一支孤軍。

胡璉進入南麻以後,立刻發揮自己的優勢,第一步就是收縮防線,將3個旅的主力部隊猬集於僅有5公裏的範圍內。

第二步,在周邊各個制高點構築碉堡。在許多人的印象之中,碉堡必須要足夠大,足夠堅固,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但胡璉對此有不同的理解,他更註重碉堡的隱蔽性,只要堅固隱蔽,不需要特別大。

胡璉迅速在制高點建造這種「小而堅」的碉堡後,在每個碉堡處又布置一個排的兵力駐守,並為他們在碉堡中提前儲備了充足的糧草和武器彈藥。

從上帝視角來看,胡璉設定的這些碉堡,就如同是南麻延伸出來的許多觸角一般,誰如果想要攻破南麻,就勢必要先清除這些「觸角」才行。同時,這些「觸角碉堡」也具備崗哨作用,想要繞過「觸角碉堡」直撲南麻城,顯然是不明智之舉,這樣很容易被駐紮在各個「觸礁碉堡」的敵兵反包圍。

第三步,胡璉在山頭村莊中打造了最後一道防線。整整兩千多個「子母堡」,被胡璉構建在村莊之中,形成了一個全方位沒有死角,可以互相彌補不足的子母堡群。為了真正達到子母堡之間形成相互配合的目的,在每個子母堡之間,還挖了寬大的交通壕。

一個子母堡被毀,裏面的敵人可以撤離其他子母堡繼續戰鬥。一個子母堡被圍攻,周圍子母堡內的敵人會迅速向這個子母堡進行支援。為了防止交通壕被毀,胡璉命人在交通壕上方鋪上木板,在木板上又覆蓋沙土和石頭,堅固程度足以大口徑山炮的轟擊。

除此以外,在交通壕外還設有鐵絲網防護,最少都在3層鐵絲網以上。如果誰想穿過鐵絲網對交通壕進行破壞,或者進入交通壕從內部發起進攻,恐怕尚未能靠近交通壕,就已經被密密麻麻的子母堡內的敵人射殺了。

反步兵子母堡群,火力交織,相通相連,近乎是一個難以打破的「烏龜殼」。再加上各處制高點上構築的「觸礁碉堡」,胡璉的第十一師在南麻打造了一個「鐵桶」般的防禦陣型。最重要的是,胡璉的行動速度非常快,在我軍發起進攻之前,就幾乎已經完成了所有防禦工事的構築。

顯然,胡璉的動作之快,出乎了粟裕與陳毅的意料之外,他們前幾天偵查到的訊息,還是胡璉這邊的工事尚未完成。直到1947年7月17日晚,我軍正式對南麻之敵發起進攻後,粟裕和陳毅這才意識到,「情報與實際敵情不符」。

粟裕立刻叫來作戰科副科長余冶:「立即到前線,選擇合適位置建立觀察所,我馬上就到。」余冶迅速在830高地上的一個山洞,臨時建立起觀察所,給粟裕提供了一個居高臨下的落腳地,粟裕才又根據最新敵情進行調整進攻部署。

18日淩晨開始,我軍已經發起全面進攻,被圍困在南麻的胡璉主力部隊,雖然憑借防禦工事負隅頑抗,但也只能如困獸之鬥一般,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經過18日一天的激戰,我軍3個縱隊已經拔掉了南麻外圍絕大部份的警戒陣地。

顯然,我軍攻勢如此之猛,是胡璉此前沒有預料到的,他見到大事不妙,急得團團轉,甚至率領全司令部的人員跪地焚香,求老天爺保佑了。沒想到,事情還真的巧了,就在胡璉部即將兵敗之際,竟然突然下起了一場罕見大暴雨,一下就是七天七夜。

這場大雨突然而至,令我軍的進攻難度倍增。一來山地下雨後土地松軟濕滑,不利於我軍對敵人進攻;二來大雨連綿七個日夜,令我軍的武器彈藥受潮,尤其是那些賴以攻破敵軍碉堡的炸藥包,損失最是嚴重,一下子就讓我軍的攻勢銳減。

胡璉因為一場大雨扭轉了戰場局勢,從原本的一邊倒,變成了雙方互有進退的僵持戰。即便如此,粟裕依然有把握將南麻的胡璉主力部隊一口吃掉,只不過需要的時間要比原計劃長了許多。

緊急電報

粟裕這邊的戰況,一直都以戰報的形式發給毛主席,因此毛主席對粟裕這邊的情況十分了解。在粟裕的進攻受阻,陷入僵持戰後,毛主席與朱老總在地圖前研究著粟裕這邊的戰局。毛主席突然意識到,邱清泉的第五軍「消失」在視野中不知多久了。

毛主席素來高瞻遠矚,具有極高的軍事能力,僅僅是一個細微之處的變化,都橫察覺到敵人的意圖。毛主席從這個發現中意識到,粟裕此時可能已經陷入危險之中,胡璉可能不是一只「鐵烏龜」,而是一個吊著粟裕無法脫身的誘餌。

於是,毛主席立刻給粟裕發去急電,「快撤,這是陷阱」。彼時,粟裕經過一番苦戰,已經逐漸呈現出獲勝的趨勢,正準備一鼓作氣將胡璉主力全部殲滅在南麻。粟裕突然接到毛主席讓他撤退的急電,並沒有被眼前的勝利所迷惑,而是派出偵察兵四散偵察敵情。

短短兩個小時以後,粟裕就偵察到了一個令他脊背發涼的訊息,原來,邱清泉的第5軍正悄然向南麻急行軍,距離南麻已經不足120公裏。若不是因為這場突然而至的大雨,恐怕邱清泉的第5軍早已抵達南麻,若真是如此,後果將不堪設想。

得知這個訊息以後,粟裕對毛主席的預判十分欽佩,立刻開始著手準備撤軍。正所謂進軍容易退軍難,胡璉此時被動挨打固然龜縮不前,若是粟裕突然撤軍,胡璉恐怕不會輕易松口,甚至有可能趁勢出擊,屆時退軍若不能有序進行,反而要遭胡璉反擊。

為了穩住胡璉,粟裕退軍時並未停止進攻,而是逐步有序的撤軍,期間一直派兵對胡璉進行佯攻。胡璉絲毫沒有察覺到粟裕已經撤軍,直到粟裕主力部隊已經撤至安全區域,負責佯攻的隊伍才停止進攻,快速的撤退了。

直到此時,胡璉才驚訝的發現,原來粟裕已經全部撤走了。這個發現令胡璉感到萬分沮喪,因為他此次率領第十一師與其他部隊脫節,深入南麻險地構築「堡壘」,確實是另有所圖,正如毛主席的猜測一樣,胡璉部是那個用來勾住粟裕主力的餌,邱清泉的第五軍則是「捕魚的網」。

原來,範漢傑在粟裕派兵向魯中地區進發時,就已經開始著手布置「寶塔」戰術。這個戰術的核心就是以第十一師為餌,誘使粟裕主力在南麻地陷入苦戰,其余部隊則趁機實施反包圍,最終以內外夾擊的方式取得勝利。

範漢傑的謀劃確實不錯,但沒有那場突然而至的大雨,恐怕粟裕在敵軍包圍圈形成之前就可以殲滅掉胡璉的第十一師。這場大雨幫助範漢傑實作了初步的構想,險些真的實作了他的計劃。幸好有毛主席細致入微的觀察,看破了敵人的奸計,粟裕這才得以全身而退。

南麻之戰,粟裕雖然沒能攻破胡璉擺下的「子母堡群」,但胡璉也沒能牽扯住粟裕,最多也就算是打成平手。但胡璉卻不這樣認為,他在此戰後竟然公開表示,「粟裕等人並非傑出之才。」

老蔣為了鼓舞士氣,竟然真的將他當成了「功臣」,不僅獎勵給第十一師法幣5億元,還給胡璉吹成了「常勝將軍」。老蔣在那段時間,逢人便說:「有胡璉在,我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時任第二十五師師長的黃百韜,聽說了此事以後,氣得將自己的軍裝上衣都摔在了地上,憤憤不平地說了一句:「要不是連下七天大雨,他恐怕就要和張靈甫作伴兒去了。」

毛主席的高瞻遠矚和粟裕將軍的用兵如神,又豈是老蔣和胡璉可以相比?老蔣和胡璉,僅僅因為一場勢均力敵的較量,就喜不自勝、狂妄自大,真是可悲。老蔣和胡璉這樣罔顧事實,盲目慶祝的舉動,著實有些讓人難以接受,也難怪黃百韜會氣得率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