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粟裕戰場表現無敵,卻有三大短板,駕馭部下「太過老實」了!

2023-12-21歷史

粟裕戰場表現無敵,卻有三大短板,駕馭部下「太過老實」了!

粟裕和陳賡是中國解放戰爭時期的傑出將領,兩位都是備受尊敬的開國大將,被譽為最具戰鬥力的軍事領袖之一。

然而,盡管在戰爭年代他們都表現出色,但在建國後,兩人的命運卻截然不同。作為第一號開國大將的粟裕,卻在1958年因為涉嫌「個人主義」而受到嚴厲批判,隨後逐漸淡出軍界。

粟裕被批判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得罪了兩位半元帥,即彭德懷總司令、聶榮臻副總司令以及陳毅大將。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作為開國大將中的第四號人物,陳賡卻展現出卓越的政治智慧,善於處理與開國元帥們的關系,遊刃有余。

盡管在戰爭年代,粟裕的晉升速度超過了陳賡,但在和平時期,陳賡卻展現出卓越的協調工作能力,相較之下更為得心應手。這兩位互相欣賞的名將,為何在解放前後面臨如此巨大的命運差異呢?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粟裕大將的三大短板恰好是陳賡的優勢所在。

粟裕大將是一位軍隊中的純粹軍人,其卓越的軍事天賦無可置疑,尤其是在指揮大兵團作戰方面,他的能力達到了巔峰,這一點陳賡也自認不及。

然而,任何人都有多方面的表現,「戰神」粟裕也存在一些短板。

首先,粟裕的軍齡相對較短,與元帥的距離似乎「差了那麽一點點」;

其次,粟裕性格「不爭」,在受到不公平待遇時,常常選擇忍讓退讓,而不會主動采取進攻的態勢;

第三,對待手下部隊的管理手段上,粟裕也無法與陳賡的策略豐富相媲美。

這三個短板無論在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都成為了制約粟裕發展的因素。

陳賡比粟裕年長4歲,但他從軍的時間卻早了很多年。陳賡13歲便加入了湘軍,而當時年僅9歲的粟裕還在讀小學;陳賡在黃埔一期畢業後,成為二期入伍生連的連長,而此時粟裕才剛剛進入葉挺獨立團服役,比陳賡晚了整整8年。

從資歷的角度來看,土地革命時期的10年間,粟裕和陳賡的差距無疑是全方位的。

南昌起義時,陳賡是營長,而粟裕僅是班長;在上海特科期間,粟裕雖曾任師長、軍參謀長、軍團參謀長,但陳賡一到鄂豫皖就成為了團長,隨後晉升為師長,紅四方面軍參謀長。

換言之,在紅軍時期,粟裕總是與陳賡相差一個身份。

在抗戰時期,386旅的旅長陳賡和參謀長周希漢備受矚目。

粟裕大將的第二個短板是其性格較為溫和,不如其他將帥那般堅決果斷。

作為中國開國的十大元帥,每位都是軍政兩手抓,且性格各異。即便被主席譽為「老實人」的聶榮臻,在整軍和根據地建設方面也表現出色,他在擔任代總長期間一直以雷厲風行著稱。

十大將的性格各異,而粟裕,作為首位大將,卻以「老實人」著稱。

粟裕在戰場上表現果敢堅決,絕不拖泥帶水,但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從不與人爭執,顯得寬厚。在紅軍時期,粟裕與紅七軍團政委樂少華之間的關系一直較為被動,而在三年遊擊戰爭時期,他與挺進師政委劉英的關系也曾一度緊張。

在解放戰爭時期,粟裕在協同山東八路軍和華中新四軍的問題上遇到了巨大的挑戰。如果沒有新四軍的「陳軍長」坐鎮,許世友、宋時輪、陳士榘等這些強大的將領可能難以得到有效控制。

建國後,粟裕在與彭總和聶帥的工作接觸中,他性格上的溫和特點限制了這位「戰神」的進一步發展。當張愛萍看到粟裕受到委屈時,曾建議他主動找彭總把事情攤開說,但粟裕善於忍讓,最終默默承受了一切。

相比之下,陳賡的性格則大大咧咧,他敢在主席和彭總面前開玩笑。

陳賡有多豪放呢?在延安開會期間,他竟然在主席講話時跑上主席台,端起主席的水缸一飲而盡,最後還對主席說了句「借口水喝」。

而粟裕的性格相對拘謹,當他擔任主席的警衛連長,並在總參與彭總、聶帥共事時,關系大致上是公事公辦,並未發展成良好的私交。由於工作理念和方法的不同,粟裕與彭總、聶帥之間屢次發生工作上的沖突。

粟裕大將的第三個短板是在駕馭部下方面缺少靈活的手段。

在處理部下方面,十大元帥都有各自的妙計:彭總以嚴厲威嚴的作風令部下絕對服從;林總的高深莫測使部下望而生畏;劉帥則以和藹可親的態度讓部下如師長般敬仰。

「老實人」聶帥在處理部下方面也有獨到之處:

在抗戰初期,對於難以控制的鄧華、黃永勝,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對於公然在總結大會中批評自己的開國上將郭天民,果斷冷處理;對於變節者、因新歡而殺害妻子的參謀長黃壽發,采取果斷手段予以槍決,以儆效尤。

開國大將陳賡在駕馭部下方面也展現了高超的本領。

抗戰時期,386旅團結如一,有人甚至說是「鐵板一塊」。即便劉師長需要人手開發冀南,陳賡只安排了副旅長陳再道前去,而需要的幾個連隊則從陳錫聯385旅調來。

129師師部曾借用386旅的772團,戰鬥結束後仿佛迫不及待地回到自家新婚媳婦身邊。386旅的名將如王新亭、許世友、周希漢、王近山等,這些性格桀驁不馴的將領一到陳賡的指揮下,個個井井有條。

而粟裕駕馭部下的本領唯一的一點就是贏得戰鬥!當遇到那些資歷比他還老的「刺頭」時,有時似乎手段有限,只能依賴主席的命令和陳軍長的威望,來協助解決問題。

開國大將粟裕的三大短板,卻是陳賡的長項。

陳賡是黃埔軍校的第一期學員,東征時期曾救過蔣中正的性命,在上海灘從事紅色特工工作長達4年,兩次受重傷,卻奇跡般地逃過整肅。即便被蔣中正逮捕,卻由十幾位黃埔校友聯名保釋,帶領著幹部團頂住了郭勛祺的責難,甚至親自擡著周恩來的擔架穿越草地。

這樣的經歷在中國軍隊的將領中可謂獨一無二!

由於陳賡的資歷豐富,性格豪放,他處理人際關系可謂得心應手。

作為八路軍的副總指揮,彭德懷是個極少有人在他面前開玩笑的人,但陳賡卻是個例外。

陳賡在13歲時加入湘軍,並分配到了彭德懷所在的團,盡管只是另一個連的連長。兩人的友情在湘軍時期奠定了基礎。陳賡在上海特科工作了4年,擔任情報科科長,曾為上海護送過多位領導人,如劉伯承、聶榮臻等。

正因為陳賡的豐富經驗和資歷深厚,所以一到鄂豫皖根據地就成為團長,堪稱「初出茅廬即登峰」。後來他擔任紅12師師長,其中3個團長中只有高紹先犧牲。

解放後,陳賡大將曾多次自誇:當年的自己比元帥們都威風。

粟裕大將在公眾評價中頗受好評,而陳賡大將也同樣備受贊譽。

在解放戰爭時期,陳賡指揮的部隊和戰功雖然不及粟裕,但在其他時期,特別是在陳賡擔任副職時,他的聲望和傳奇色彩更勝一籌,使他的光環更為耀眼。

解放後,陳賡被胡誌明點名前往指導抗擊法軍。而在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時,陳賡再次受到誌願軍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的點將,前往三八線指導坑道挖掘,並與美韓聯軍進行持久的拉鋸戰。

粟裕和陳賡在我軍領導層中也享有最高的聲望。

對於粟裕而言,他在解放戰爭中的巔峰表現得到主席的盛贊,稱贊他在淮海戰役中立下了「第一功」。劉帥也贊譽粟裕是我軍最出色的將領之一。而在評價陳賡時,彭德懷的話則頗具代表性:陳賡先後擊敗日軍、蔣軍、法軍,最終與美軍交戰,成為無敵的戰將。

古語有雲:「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實際上,在中國開國時期的將帥中,各自具有卓越之處。

粟裕以深思熟慮見長,而陳賡擅長出奇制勝;粟裕擅長指揮大兵團作戰,而陳賡善於根據不同對手采取靈活的策略。正是因為中國開國將帥百花齊放,才能夠在弱小面前戰勝強大。

粟裕有著獨特的長處,而陳賡同樣具備他獨到的優勢,正是這種多樣性,使得我軍在各個方面都能夠嶄露頭角。

洪學智、蕭華、粟裕和陳賡在一起。

粟裕、陳賡、總長、開國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