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南明殘部:緬甸態度轉變,永歷帝狩緬

2024-06-02歷史

吳三桂 十數萬清軍攻入貴州,入滇東北,南明政權在 昆明 召開緊急會議,商量撤退路線。

黔國公 沐天波 和權臣 馬吉翔 等人上奏退守 滇西 邊境,一旦事急則遁入 緬甸 ;晉王李定國 提出向東遊擊,帶軍運動挺進 湖南 建立根據地,如果失敗,則遁入 越南 ,趁機號召東亞和東南亞諸國的反清義士在 越南 集合,共同航海到廈門和 鄭成功 匯合,進可北上抗清,退可守護台灣。

因為李定國 運動戰的想法,一般要有比較高水平的人才能理解得了,縱觀近代史,也只有「教員」實作了率紅軍長征突破四十萬軍圍剿,重建根據地的經典案例。

而南明永歷皇帝朱由榔 就是一路從東南邊敗退至雲南 的,一是心態思想上,早已沒有了收復河山的壯誌,可無奈自己是皇帝,就要堅持到最後,有點消極;二是根據以往經驗總結,決定逃跑的話,應該選擇沒有清軍的地方,成功機率大一些。

永歷皇帝 接受了退居緬甸,據滇緬,以圖恢復大明河山的建議,於是南明政權開始了大規模的南遷行動。

路途艱辛

永歷皇帝一行人長途跋涉的進入永昌府 (今保山市)境內,渡過怒江 到騰越州 (今保山市騰沖縣),再到「三宣 」(今德宏州)地域,許多大臣和將領心態徹底崩潰了。

一路過來,氣溫越來越高,山路越來越崎嶇,人跡罕至,到處都是寂靜的高山,被原始森林覆蓋著,後面有清軍 的追兵,前面是未知的緬甸 。

隨行的軍民,隨著不斷向蠻荒之地深入,心性變得越來越浮躁, 隨時都有抵擋不住煎熬的士兵和官員,選擇逃離或向清軍投誠。

路途中基本都是風餐露宿,糧食緊張的情況,剩余的糧食按定量分配,節省開支。沒有了糧食,這些基層軍官會帶領士卒上山打獵碰運氣,大部份時候割樹皮充饑。

南明殘軍路過周邊的村寨,懂得漢語的人越來越少。永歷帝 派遣使者到地方土司府衙去征糧,「三宣」 地域的傣族土司聽說有明朝皇帝來到了邊境, 就準備好了糧食送到明軍中,希望能夠實作復興。

看見明軍湧入,此刻百姓也是戰戰兢兢的,因為他們聽外面回來的人說清軍 到處燒殺搶掠,殘暴屠城。

許多人腦海中不由的浮現出,老一輩人口口相傳的,發生在70多年前,明緬戰爭 時期,緬軍屠城,搶燒各城寨,生靈塗炭的場面。

蠻莫

蠻莫 是明緬的重要通道,曾經明英宗朱祁鎮 派遣王驥 三征麓川思氏政權,思氏戰敗退往孟養 (今緬甸克欽邦),勢力大減,從猛卯弄 傣王家族變成大土司級別,接受了明廷冊封,成為孟養宣慰司 世襲土官,鎮守邊境。

思氏衰落,東籲緬族崛起於緬甸中部,因為撣緬世仇,緬族攻進撣邦高原,展開大清洗,將大片傣繃 地區征服占領,滅亡了孟養 的思氏政權。

緬王莽應龍 家族扶持起來思氏親緬派系,繼續在孟養 各地為世襲土官。所以孟養 的思氏家族職責從鎮守明緬邊境的南大門,變成了鎮守緬明邊境的北大門。

此時,明緬關鍵要道蠻莫 ,便是曾經的傣王家族後裔思線 鎮守。南明殘部入緬,冥冥之中,也註定了其必將卷入長達千年的傣緬沖突之中。

永歷帝入緬

在此之前,收到永歷皇帝 派人傳達的南遷指令後,「三宣 」的傣族土司就早早的聯系了蠻莫 的思線 ,他請示了緬王莽達 ,其同意明朝皇帝入關。

永歷帝 眾人出「 三宣 」(今德宏州)的 銅壁關 ,來到了緬北的曩本河 ,渡河繼續行走十裏, 就是蠻莫 (今緬甸克欽邦八莫)邊境的緬關。

黔國公沐氏家族,其名號在緬甸 也是比較響亮的。沐天波 曾在永昌府 (今保山市)號召眾傣族土司聚集軍隊,打回昆明 ,平定沙定洲 叛亂,跟隨而去的土司都獲得了升官的獎勵,所以 沐天波 的名聲在邊境眾人都有所耳聞。

守緬關的是思線 手下將士,得知是沐天波 後,就出關下馬參拜,以禮相迎。要求入緬境的明軍卸甲入關。

沐天波 察覺情況不對,認為應該將軍隊分成兩批,一支護送太子 朱慈炫 入 茶山長官司 (今緬甸克欽邦一帶)作為策應,以防不測。一支則跟隨永歷帝 入緬,但被皇後 王氏 以子幼為由否決。於是,全員卸甲入緬。

從緬關走到蠻莫宣撫司 ,思線 奉緬王之命迎接永歷帝 ,被賜予金牌和緞帛等厚禮。 思線 安排人引路,指引永歷帝眾人前往緬都 阿瓦城 。

永歷帝隱蔽行蹤,不想讓 清廷 知道入緬的訊息,但又害怕有 清軍 的奸細跟蹤過來,所以離開 蠻莫 時,讓 思線 砍倒道路的樹木,阻塞通道。

第二天,永歷帝 眾人就匆匆離開了土司府,思線 下令對周圍壩子和山區進行三日搜查,確保安全。同時,思線 還受緬王之命封鎖國境。

當時,許多逃避清軍 追趕,到緬關之下的南明官員前來叫關,他們知道了永歷帝 已經入緬,希望守關將領開關放行,讓其入境前去追隨永歷帝 。

可惜的是,這些官員被守關士兵全部拘捕,搜刮完身上的隨身財物後,強壯的皆殺於關前溝下,老弱的散給各土寨成農奴舂米,死掉就直接投入江中,銷屍滅蹤。

緬王的焦慮

永歷帝 一行人來到蠻莫 的伊洛瓦底江邊駐紮,等待緬王 派船隊迎接,一直等待了兩三天,才過來了四艘大船。

永歷帝 挑選了六百余人,跟隨自己坐船,從水路南下阿瓦 。剩下的九百余人由總兵潘世榮 帶領,跟著船上下來的緬甸使者 ,騎馬沿江走陸路,其中包含岷王世子及其家臣。

一路上,南明眾人和迎接的緬兵 相處融洽,路途中還在緬將 的帶領下,到沿途村寨還獲得了許多村民贈與的食物,得以充饑。

伊洛瓦底江

這個時候,緬都阿瓦城內,兩派大臣爭論不休,一個是讓緬王 接受永歷帝 入境,讓永歷帝 向緬國 稱臣,提高緬甸國際地位,前期是這一派系占據主導,所以才有了永歷帝入緬的事情;另一個,是反對永歷帝 入境的,他們認為這些南明殘部是想要占領緬甸 ,以此作為「反清復明」的根據地,是要給緬甸 帶來災難的。

隨著永歷帝 眾人離緬都越來越近,一群緬臣圍繞緬王莽達 各抒己見,緬王 的大腦高速運轉,他發現清軍 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存在,現在滿清主導中國的局勢已經非常明朗了,讓永歷帝 稱臣,提高緬甸國際地位的想法,實際上已經是很「雞肋」了。

奈何,現在這些南明勢力已經入境,北方還有明將白文選 帶著明軍駐紮邊境攻打緬關,這讓緬王 越想越感到恐懼,徹夜難眠。

永歷帝狩緬

永歷帝 一行人到達緬都阿瓦 附近,緬甸方面的兩位大臣坐舟前來確認了他們的身份後,將其眾安排到 井梗 居住,因為 緬王 讓 永歷帝 以臣屬身份入城,雙方禮節方面發生沖突,所以 緬王 和 永歷帝 沒有見面。

二十幾日後,走陸路的人馬到達與緬都 隔河相望之處,緬甸朝內兩派再次爭吵不休。

在這個時刻,緬王 做出決斷:「 此等非避亂,乃是陰圖中國耳! 」 ,於是,下令緬軍 對入緬的南明殘部加以監管,並透過外交努力和清軍 取得聯系,進行交易談判。

緬軍 將走陸路而來的南明軍民誘騙包圍,強行分開安插在緬都 阿瓦 附近各村寨監控,一家一人,用來充當農奴,最終 這批人大多在勞累與抑郁之中死亡。

岷王 世子等八十余人,大概率是得到了貴人幫助,所以才能一路向東,潛行出逃。如若是躲避緬軍實控區域,選擇翻越密林沼澤之地的話,不熟悉當地情況,在野外生存的機率渺茫。

路途中,岷王部 不斷了解緬甸國情,數月後進入了與緬甸 為敵對關系的暹羅 ,以明朝使臣的身份得到款待,並和孟艮李定國 取得了聯系。

兩個月後,緬甸將永歷帝 眾人帶到江對岸,用柵欄圍出一塊地,建蓋了十間竹房,給王室成員使用,其他官員則自行建造住所。

就這樣占據滇緬意圖恢復大明河山的願望,被現實狠狠地按在地上摩擦。

其實,退守緬甸 最大的成功,就是得以留下了南明殘部的「桂家 」和」「敏家 」,「桂家」的楊氏家族後來還成為了果敢地區的大土司,讓南明遺臣殘存後代得以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