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鄧小平復出後,要把杜義德調離海軍,一句話讓杜立刻站起:我服從

2024-01-30歷史

鄧小平復出後,要把杜義德調離海軍,一句話讓杜立刻站起:我服從

1980年,68歲的杜義德收到了軍委考慮讓他接任蘭州軍區司令員的通知。

然而,杜義德對自己投身了二十多年的海軍事業仍然難以割舍。

深思熟慮之後,他決定向軍委和中央表達自己的心情,鄧小平得知後,決定邀請這位老戰友進行深入交談。

原本想要發表意見的杜義德,在聽到鄧小平的一席話後,迅速表示:

「我堅決服從中央的安排!」

那麽鄧小平究竟說了什麽呢?杜義德有何卓越之處,以至於鄧小平決定任命他為蘭州軍區司令員呢?

「杜堅決」嶄露頭角 作為湖北貧農家庭的孩子,杜義德初入紅軍就展現出了不怕艱辛、勇於拼搏的優秀品質。

在紅四方面軍,他不僅戰鬥勇敢,還具備卓越的戰鬥技能,在面對國民黨的「圍剿」時,常常率領戰友以寡勝眾。

憑借其不怕艱辛的精神和出色的戰鬥技巧,杜義德很快晉升為一名營長。

在艱難卓絕的軍事鬥爭中,每當接到上級命令,他的回答總是帶有「堅決」二字。

「堅決執行命令」,「堅決完成任務」,「堅決克服困難」,「堅決消滅敵人」。

對於上級的指示,他總是堅定地執行,而且能夠幹脆利索地完成任務。

「堅決……」成了他對上級指示的慣常回應。

軍隊中對他的贊譽有加,因此大家都稱他為「杜堅決」,這個綽號也完美地符合杜義德幹練勇敢的特質。

作為紅四方面軍中備受矚目的「杜堅決」,此時杜義德的「堅決」之名早已傳到了徐向前的耳中。

徐向前有意提拔這位勇敢敢打的年輕軍官,杜義德很快成為紅軍中的一顆嶄露頭角的新星。

在成為紅三十軍八十九師政委的那一年,杜義德僅有二十四歲。

杜義德之所以能夠迅速得到提拔,有其原因。

在一次他率軍攻打平武的戰鬥中,城墻頑強抵擋。

杜義德沖出戰壕,高呼著:「沖鋒!沖鋒!共產黨員跟我上!」

當他沖上城墻的一個缺口時,卻未留意到城墻下一個黑洞般的機槍口噴出的火舌。

杜義德中彈,子彈穿過他左胸肋骨,距離心臟只有毫厘之差。

當時軍中醫療資源匱乏,對杜義德的傷勢很難進行規範的緊急處理。

然而,杜義德咬著牙,親自讓軍士在缺乏麻藥和紗布的情況下,用鹽水濕布清洗身體傷口,以防感染。

得知杜義德受傷,徐向前緊急趕來探望,並找來紅四方面軍最優秀的醫生,囑咐道:「一定要治好杜政委,他是我們的好同誌!」

在毛主席和鄧小平的教導下,杜義德嶄露頭角,成為抗日名將。

1937年,紅四方面軍組建的紅軍西路軍未能完成建立河西根據地和打通國際路線的任務。

杜義德帶領剩余部隊餓餐渴飲,越過祁連山最後一座山峰,最終與毛主席派來接應的援西軍匯合。

抵達延安後,杜義德迫不及待地請纓向毛主席報到。

面對急切渴望為人民服務的杜義德,毛主席並未再次派他去前線作戰。

毛主席認為,杜義德應該系統地學習先進的軍事思想,於是,1937年1月,杜義德進入紅軍大學第二期、延安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透過學習,他的軍政能力有了顯著提升。

1939年9月,杜義德困龍入海,毛主席傳令讓他這位「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吳下阿蒙」前往八路軍129師前線戰鬥。

然而,當他見到129師的師長劉伯承和政委鄧小平時,並未如願被派上戰場與日寇交戰。

當初,杜義德剛來到129師時,對軍中環境尚不熟悉,便被鄧小平請去進行交流。

鄧小平了解到他已在抗大學習兩年,具備一定的軍事素養和文化修養。

為減輕師長兼校長劉伯承的負擔,決定讓杜義德擔任隨營學校的副校長。

鄧小平也說:「你在抗大住過,還擔任過支隊長,辦學校不會太難,決定就去吧,將來會有許多機會。」

經過兩年的學習,杜義德已經是一位具備強烈組織觀念的同誌,聽到鄧小平的話後,毫不猶豫地答應:「堅決完成任務!」

鄧小平對杜義德的表現十分滿意,稱贊他當之無愧是「杜堅決」。

在這段時間裏,杜義德先是被毛主席召為學生,後被鄧小平叫去擔任教職,經過幾年的歷練,他逐漸能夠獨擋一面。

1942年起,杜義德被任命為冀南軍區第2軍分區司令員,他在這片土地上不斷進行「演武修文」。

有人曾問及抗戰期間哪一段鬥爭最為艱苦,杜義德回應道:「是在冀南與日本鬼子血戰的那幾年。」

然而,憑借著堅韌的意誌和高深的軍事素養,杜義德成功挺過了那段最為困難的時刻。

到了1945年,冀南地區在杜義德的領導下經濟騰飛,成功反攻日寇,贏得了卓越的功勛。

1945年8月底,杜義德率領部隊解放了冀南廣大的土地和人民。

從1935年到1945年,可以說是杜義德不斷成長的歷程。

他從一個簡單的營長逐漸發展成了軍區司令,從一位單純的敢拼敢殺的勇將,進步成了「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軍事智將。

經過百煉成鋼的歷練,杜義德的威名日著。

到了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兩位領導將他留在身邊,委任他擔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六縱隊的政委。

在第六縱隊,杜義德再次與縱隊司令員、老戰友王近山相遇。

1946年,蔣介石集結了龐大的30萬兵力,東西兩路發動激烈的進攻,直指晉冀魯豫解放區。

當時,晉冀魯豫野戰軍只有5萬兵力,作為野戰軍司令員的劉伯承和政委鄧小平深感使命重大。

在一夜之間,二人召集各級幹部,展開了一場緊張的作戰會議。

劉伯承和鄧小平面臨兩種對策,一是撤退至太行山依山駐守,二是在魯西南與敵人對峙,硬碰硬。

選擇第一條路,雖能暫時躲避敵軍鋒芒,但陳毅和李先念的部隊將直面蔣介石的進攻。

經過全面考慮,劉伯承和鄧小平決定采用第二個計劃。

在會議上,劉伯承提出這一計劃後,鄧小平也表態:「如果你們不願意打,我們就退守太行山!」

劉伯承堅定地表示:「敵人就像瘋狗一樣,我們已被盯上,難道還想逃嗎?」

就在大家討論時,王近山站出來:

「我和杜義德都主張出擊,我們六縱是新部隊,需要經受考驗。」

「我們要堅持出擊,打到只剩下旅,我就擔任旅長;打到只剩下團,我就做團長,而杜義德將一直擔任我的政委。」

「哪怕打到旅團全滅,我們也毫不愧對太行山的百姓,只要我們的主力縱隊保持完整,我們就能最終獲勝。」

聽完這番話,杜義德站得筆挺,與王近山一同註視著劉伯承和鄧小平。杜義德一直支持王近山接下這一任務,此刻心情澎湃。

鄧小平聽後拍案而起:「我信任你們,上吧!」

杜義德和王近山果然不負眾望。

1946年,在大楊湖,六縱隊與蔣介石麾下的王牌部隊激戰兩天三夜,成功徹底消滅了國民黨軍第3師的一個整編主力團。

六縱隊也成為解放戰爭時期最早全殲蔣介石所謂精銳部隊的縱隊之一。

戰局結束後,王近山和杜義德的英勇表現迅速傳遍全軍,甚至國民黨部隊也傳出「要找劉鄧,就找六縱」的電報。

六縱的出色表現也贏得了鄧小平的高度贊揚,被譽為能征善戰。

1947年6月底,司令員王近山因傷返回後方養病,杜義德便獨自負責六縱的軍政事務。

這時正值劉鄧大軍千裏挺進大別山的關鍵時刻,而杜義德在接到命令渡黃河後,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向敵占區挺進的過程中,六縱陷入了被國軍包圍的困境。

當杜義德抵達汝河時,蔣介石的嫡系八十五師和第六十四旅已在汝河對岸布下重兵等待。

在和六縱共同行動的野戰軍指揮部內,劉伯承和鄧小平向杜義德下達了緊急命令:「一鼓作氣,沖破敵陣,開啟一條通路!」

在狹窄的道路上,杜義德挺身而出,肩負著保護首長、開辟戰線的沈重責任。他既為全軍做好思想工作,又在當晚布置了進攻計劃。

次日淩晨,杜義德命令各部隊丟棄輜重,刀刃已擦亮、手榴彈已準備就緒,準備發起沖鋒。

在這次進攻中,十八旅旅長率先命令部下奮勇沖鋒,成功沖破敵陣,為其他部隊開啟了血路。

與此同時,十六旅旅長在危急時刻接受命令,率部整軍斷後,堅守大、小雷崗一整天一夜,保障了六縱的順利突圍,直至全部過河後才最終撤退。

劉伯承和鄧小平在杜義德的英勇掩護下最終脫離險境,當天下午到達彭店。

事態穩定後,劉伯承和鄧小平立即召見杜義德,高度贊揚他:「文武雙全,這一仗打得非常出色!」

解放戰爭後,杜義德在北韓戰場上再次展現出色戰績,尤其在上甘嶺戰鬥中英勇作戰,贏得了卓越的功勛。

1960年,憑借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卓越貢獻和優異的作戰才能,杜義德被任命為中國海軍副政委。

進入1970年後,越南在中國南海發現石油,引發對中國領土的多次挑釁。1979年,鄧小平在面對越南的侵略時,決定發動對越自衛反擊戰,最終取得了勝利。1980年,中央軍委決定實行積極防禦戰略,蘭州軍區急需一位能夠挑起大梁的司令員。

鄧小平立即想到了「杜堅決」,曾經無往不利的杜義德。當中央軍委向杜義德下達這一任務時,他深感責任的重大性,並向中央反映了自己的考慮。

正如文中一開始描述的那樣,鄧小平找到杜義德進行了談話。杜義德在會議室裏表達了對海軍工作的眷戀,但鄧小平強調中央決定讓他擔任蘭州軍區司令員,因為他是一位善於打仗的將領。杜義德聽後立即表示:「我堅決服從中央的安排!」

在接到任務後,杜義德在西北地區勤懇整頓軍務。一年後,鄧小平視察西北地區,對蘭州軍區的整頓工作表示滿意,並在見到杜義德時肯定地說:「有你在西北,我就放心了!」

總結 杜義德年輕時英勇善戰,先後跟隨徐向前、劉伯承、鄧小平等領導,並受到毛主席的教誨。他始終以國家為重,建立了卓越功勛。在得到鄧小平的信任後,他積極履行職責,為國家作出了巨大貢獻。

1982年12月,杜義德從蘭州軍區司令員崗位上退下來,成為黨的十二大選舉的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2009年9月5日,杜義德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