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56年,那個兩次向毛主席敬酒的年輕女勞模,後來怎麽樣了?

2024-01-25歷史

這是一幅經典的老照片。

照片中,一名年輕女子留著齊耳短發,相貌英氣,左手握著酒杯,向毛主席敬酒,毛主席左手夾煙,右手握著女子的右手,面露微笑,與對方親切交談。

20世紀50、60年代,這幅經典的照片曾被刊登在全國各大報刊雜誌上,並被印制成年畫,進入千家萬戶的廳堂,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這名向毛主席敬酒的年輕女子是誰?她為什麽能出現在招待宴會上向毛主席敬酒?毛主席和她說了什麽?她有什麽樣的先進事跡?在向毛主席敬酒後,她又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歷?這一切疑問,都將在本文中得到解答。

龍冬花向毛主席敬酒

出身貧苦當童養媳,艱苦奮鬥成勞模

說起龍冬花,今天的年輕人可能很陌生。

但在20世紀50、60年代,龍冬花可是明星一樣的人物,全國著名的勞動模範,曾13次在北京受到毛主席的接見,事跡被編入當時的小學課本,家喻戶曉。

1929年,龍冬花出生在安徽桐城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

龍冬花的家非常窮,父親在她童年時就染病離世,留下一對可憐的孤兒寡母。母親身體不好,無力撫養女兒,只好把龍冬花送到貴池烏沙夾一戶人家,當了童養媳。

作為別人家的童養媳,龍冬花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擔子,小小年紀,她就要洗衣做飯幹家務;年齡稍長,她又開始下地幹農活。

龍冬花是一個好強的女孩,沈重的勞動負擔非但沒有壓倒她,反倒鍛煉了她的體魄,磨礪了她的意誌,讓她能裏能外,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成了婆家的頂梁柱。

1949年渡江戰役前夕,龍冬花的丈夫在妻子的動員之下,報名參加了人民解放軍。臨別之前,龍冬花拍著胸脯對丈夫說:「你就好好打仗吧,家裏的事不用你管!你在前線爭取立功,當個戰鬥英雄!我在後方努力生產,當個勞動模範!」

看到妻子樂觀堅強的表現,丈夫欣慰地笑了,放心地離開。

龍冬花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新中國成立後,她的表現十分活躍,積極參加土地改革,清算惡霸地主罪行,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積極分子。

龍冬花雖然是女人,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搞農業生產上,男人幹不了的活,她敢幹;男人吃不了的苦,她可以,成了柳城村出了名的「女漢子」。

1952年初,龍冬花響應毛主席的號召,帶頭在柳城村成立了第一個互助組——幸福互助組。

一開始,大家覺得龍冬花是個女人,單打獨鬥可以,當帶頭人肯定不行,但過了沒幾個月,他們就後悔了,因為龍冬花把互助組搞得有聲有色,幹勁十足。

好景不長,這年夏天,江淮一帶連降暴雨,傾盆大雨瘋狂傾瀉,長江水位猛漲,就像一條發狂的巨龍,隨時可能沖破堤壩,防汛形勢空前嚴峻。

貴池鄰近長江,江堤承受巨大壓力,岌岌可危,一旦潰堤,後果難以想象。

烏沙公社立即召開緊急防汛大會,動員附近幾個村上千名群眾參加保堤防汛任務。大家紛紛表態,全力保堤,義不容辭,絕不退讓。

幹勁是有的,但誰來帶頭?保堤防汛就像一場戰役,如果沒人帶頭指揮,人再多也沒用,而真正的帶頭人未必是領導幹部,而是真正敢打敢拼的「戰士」。

關鍵時刻,大家不約而同地把目光聚集在了龍冬花身上。

龍冬花帶領社員勞動

抗洪搶險「不要命」,「鐵姑娘」火線入黨

面對萬分緊急的時刻,面對鄉親們信任的目光,年僅23歲的龍冬花毫不猶疑地答應了,組織上立即批準了讓龍冬花擔任防汛搶險隊長,公社書記一臉凝重,嚴肅地對說:「龍冬花,這十三萬人口、十幾萬畝耕地的烏沙大圩,我就交給你了!」

面對千鈞重擔,龍冬花點了點頭。

汛情緊急,分秒必爭;人在堤在,堤毀人亡。

那一瞬間,龍冬花的心中想起了這十六個字。

龍冬花立即率領幾百名搶險隊員、沖上了保堤防汛前線。那個時候的防汛沒有多少先進手段,就是靠手拉肩扛,加築堤壩。

面對來勢洶洶的洪水,龍冬花急紅了眼,她帶著八十多部水車,日夜奮戰在搶險前線,一刻也不敢歇息,誰累了她就替換誰,卻從不需要別人替換。

龍冬花就這樣像一個上足了發條的機器,盯在大堤上不下來,一鼓作氣幹了整整十天十夜,實在熬不住了,就在大堤上靠著水車躺一會,須臾不離。

可老天爺沒有絲毫讓步,雨一直下,看著居高不下的水位,龍冬花不敢有絲毫懈怠。

有一天,龍冬花帶人進行安全巡查,突然發現堤壩上出現了一處管湧。雖然口子不大,但以她的經驗判斷,口子一定會迅速擴大,如不立即解決,大壩隨時有被沖垮的危險!

可是,他們手頭上沒有任何可用的工具和磚石沙袋,跑到別的地方調運,很可能就來不及了,眼看情況危急,大家卻都束手無策。

「堤壩後面是十多萬百姓,是十幾萬畝耕地,就是不要命了,也決不能讓洪水過來!」

「不能再等了!你們兩個快去叫人!其他的人跟我來!」龍冬花一邊果斷下令,一邊毫不猶豫地跳進滔滔的洪水之中,用自己的身體堵住了管湧的口子。

洪水如同發怒的巨龍,一個浪沖過來,龍冬花險些被卷走,但她堅定地攀住木樁,奮力站穩了身子,大家被龍冬花「不要命」的行為深深震撼,一個接一個地跳了下去,他們相互挎著手臂,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堵住了管湧,擋住了肆虐的洪水。

十多分鐘以後,救援的人趕到,大家齊心合力,堵塞了管湧,保住了大堤的安全。

這十多分鐘是寶貴的黃金時間,如果不是龍冬花「不要命」的縱身一躍,後果不堪設想。龍冬花的「不要命」精神很快傳遍了防洪大堤,人們敬佩地叫她「不要命的龍冬花」。

江堤保住了,洪水退了,公社領導把一份黨員登記表放到龍冬花的面前——她經受住了抗洪搶險的重大考驗,被組織上批準火線入黨。

看到這一幕,龍冬花激動得熱淚盈眶。

龍冬花在開會

兩次見到毛主席,奮勇爭先抗水浸

由於搶險救災的傑出表現,龍冬花被評為安徽省農業勞動模範。

1953年,龍冬花作為優秀婦女代表,赴京出席全國婦女積極分子代表大會。會議結束前,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領導接見了與會代表,並與全體代表合影。

那一天,龍冬花終於見到了日夜盼望的毛主席,她想和毛主席握手,可惜位置靠後,跟毛主席還有一段距離,但仍然激動得熱淚盈眶,使勁地鼓掌高喊「毛主席好!」

最後,手拍腫了,嗓子也喊啞了,龍冬花也沒能跟毛主席握上手,留下不小的遺憾。

這一年秋天,龍冬花又被省裏推薦到北京參加全國青年積極分子代表大會,龍冬花第二次見到了毛主席。遺憾的是,這一次她還沒能單獨得到毛主席的接見。

不過,連續兩次的遺憾,終於在3年以後彌補了。

兩次被毛主席接見後,龍冬花成了名人,還擔任了柳城鄉鄉長,成了一方父母官,她再接再厲,繼續奮戰在農業生產和搶險救災第一線。

1954年,長江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大水,北閘埂江堤崩潰,無數村莊被淹,四處一片汪洋,龍冬花帶著一批青年突擊隊員,緊急轉移受災群眾。驚濤駭浪中,她親自劃著一艘小船,冒著生命危險,奮力搶救出十多名被困的婦女、老人和孩子。

當小船即將靠岸時,一排突然浪頭襲來,把小船卷到水中,差點沈沒。為了群眾的生命安全,龍冬花只得跳入水中,想把船推上岸,可她遊泳不佳,又一個浪頭打來,龍冬花被灌了幾口水,一時間昏頭轉向,險些丟了性命。

這個時候,不知從哪來了一股勇氣和力量,龍冬花定了定神,硬是穩住身子,冒著生命危險把小船推上岸,確保了十多名群眾的安全,博得群眾們一片贊揚。

到底是哪裏來的勇氣和力量呢?事後,龍冬花告訴大家,是毛主席的號召讓她奮力堅持,為了人民群眾的安全,即便是赴湯蹈火,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龍冬花

受毛主席親切接見,兩次向主席敬酒

1956年,是改變龍冬花命運的一年,也是最讓她引以為傲、終身難忘的一年。這年春天,龍冬花以政協特邀代表的身份赴京參加二屆二次全國政協會議。

得知這個訊息,龍冬花欣喜若狂,她翻箱倒櫃,找出了一套只穿過幾次的新衣服、新鞋子,打扮得幹凈利落,穿戴整齊,十分精神。

龍冬花有預感,這一次她不僅能見到毛主席,很可能還能和毛主席握手說話。

2月7日,會議結束了,可毛主席還是沒露面,龍冬花難免有些失落。

就在這個時候,全體與會代表突然接到一個激動人心的通知:當晚周總理主持的招待宴會上,毛主席會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出席,接見全體政協委員和特邀代表!

終於又能見到毛主席了!龍冬花別提有多激動了。

晚上,中南海懷仁堂,華燈初上,招待宴會如期舉行。

毛主席來了!不知是誰喊了一句,大家趕緊站起來熱烈鼓掌,不約而同地看向入口的方向。

只見毛主席、周總理和其他首長們一行人走進了大廳,毛主席走在最前面,他身材高大,步伐堅定,一邊走一邊微笑這揮手致意,大家的掌聲更熱烈了。

經過龍冬花身邊時,周總理註意到了這個女青年,駐足問:「你是哪裏的?」

龍冬花激動地回答:「總理,我是安徽貴池人。」

「貴池?你是不是叫龍冬花?」周總理眼前一亮。

「是的,我是農業界的代表。」龍冬花沈穩地回答道。

毛主席坐定後,宴會正式開始,龍冬花和農民政協委員坐在一桌。酒過三巡後,政協委員會們開始向毛主席敬酒,紛紛表達對毛主席的愛戴。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不善飲酒,也不喜歡喝酒,為了毛主席的身體健康,不是每個人都向毛主席敬酒,而是選出了幾名代表,代表不同界別向毛主席表達敬意。

龍冬花被選為他們這一桌的代表,受全桌農民政協委員的委托向毛主席敬酒。

領受到這個光榮的任務,龍冬花既激動又緊張,激動的是終於等來了向毛主席單獨敬酒的機會,緊張的是不知道該說些什麽,說不好的話,毛主席會不會生氣?

懷著忐忑的心情,龍冬花端著酒杯來到了毛主席這一桌。

周總理見狀,親自把龍冬花領到毛主席身邊,介紹說:「主席,這是龍冬花,來自安徽貴池,幸福農業社社長,代表農業委員向您敬酒。」

毛主席站起來,左手夾著煙,右手握住了龍冬花的手,一邊用溫暖的眼神打量著她,一邊微笑道:「好,好,姑娘你多喝點,我少喝點,好嗎?」

聽著毛主席的話,握著毛主席的手,龍冬花如沐春風,一股暖流流遍了了全身,她滿目崇敬地望著毛主席,趕緊點頭說:「好的,毛主席!」

說完,龍冬花舉起酒杯,半杯酒一飲而盡。

龍冬花平時不喝酒,但這一杯酒卻讓她感到萬分激動和幸福,酒喝完了,龍冬花握著酒杯的手還在微微顫抖著,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心情激動的龍冬花沒有註意到,就在和她毛主席單獨交流的時候,一旁的新華社攝影記者發現了這個寶貴的鏡頭,迅速摁下了快門。

哢嚓!伴隨著快門的聲音,這一個瞬間被永久定格,成為歷史的永恒。

敬完一杯酒,龍冬花還覺意猶未盡,不知從哪裏來的勇氣,她對毛主席說:「毛主席,我愛人在解放軍空軍部隊,我代表他再敬您一杯,行嗎?」

毛主席一聽龍冬花還是軍屬,更高興了,答應道:「那好!」

於是,龍冬花添上酒,又向毛主席敬了一杯。

當晚,與會的全部代表中,向毛主席敬兩杯酒的,龍冬花是獨一個。這次向毛主席敬酒的經歷,也成為龍冬花刻骨銘心、終身難忘的回憶。

敬完酒,龍冬花準備離開,沒想到毛主席卻又問了龍冬花關於農業生產合作社發展的情況,龍冬花雖然沒有提前準備,但還是穩住心神,一一作了回答。

對於龍冬花的回答,毛主席很滿意,贊賞地點了點頭。

晚宴結束後,龍冬花躺在床上,久久難眠,今天的經歷註定讓她銘記終生!

銘記毛主席教誨,再接再厲再創佳績

從毛主席身邊回來後,龍冬花受到了極大的鼓舞,毛主席的教誨始終回響在她的耳邊,讓她充滿了精神力量,她以更大的激情投入到農業生產中去,似乎渾身有使不完的勁,根本不知道什麽叫苦,什麽是累。

1956年夏,龍冬花高級農業社社長,再次遇到水浸災害。面對熟悉的「敵人」,龍冬花夜以繼日,領著群眾擼起袖子加油幹,抗洪排澇,六戰六勝,奪得了一場大豐收。

這年冬天,龍冬花被國務院授予「全國農業勞動模範」。

這一年,她年僅27歲。

付出總有收獲,更大的榮譽還等待著龍冬花。

1956年上半年,龍冬花在懷仁堂向毛主席敬酒的大幅照片被刊登在【人民日報】上,冠名為「毛主席與親切龍冬花親切握手」,隨後全國各大報刊紛紛轉載,好評如潮,一致稱贊這張照片體現了「偉大領袖毛主席對勞動模範的關愛。」

就這樣,龍冬花在一夜之間成了名。

這年年底,龍冬花向毛主席敬酒的照片被制成年畫,在全國印刷發行,人們紛紛購買,一度脫銷。隨著這張年畫掛入千家萬戶的廳堂,龍冬花成了真正家喻戶曉的「大明星」,她不怕犧牲,抗洪救災的英勇事跡也被編入小學語文課本,成了婦孺皆知的「大英雄」。

當然,這些事跡都是龍冬花敢打敢拼,真正幹出來的,如假包換。

晚年本色依舊,拼命幹活不服老

1958年,龍冬花轉為正式國家幹部。

此後,龍冬花曾先後13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見,先後擔任烏沙人民公社副書記、幸福大隊黨支部書記、烏沙人民公社黨委副書記、貴池縣婦聯副主任、安徽省婦聯副主任,中共安徽省委委員等職務,並當選中共第九、十、十一大代表,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

如果你以為龍冬花從此脫離勞動,走向仕途,那就猜錯了,因為龍冬花始終牢記毛主席的教誨和囑托,始終保持著基層一線勞動者的本色,從未遠離。

1979年4月,春雨連綿,長江水勢上漲,防汛形勢再次告急。

這一年,龍冬花已經52歲,因為長期勞作,身體不好,已經退休在家。聽說汛情告急,公社緊急動員,龍冬花在家坐不住了,非要拖著病體,到前線參加防汛。

家人都知道龍冬花的病就是年輕時帶頭防汛,沒日沒夜地幹活甚至跳入水中才落下的,每天都要吃藥,幹一點重活就會復發加重,所以都勸她留在家裏。

龍冬花擺擺手:「這段堤連著千萬人的生命、上萬畝的莊稼,不是小事。我年輕時能幹,現在也能幹,還沒有到手不能動、嘴不能張的時候!」

說完,她不顧家人的反對,提起配好的15包中藥,披上雨衣和社員一起出發了。

龍冬花的任務是到12公裏外的杜湖挖石頭,再把石頭運到防汛一線,一個來回就是幾十裏路,而且全是泥濘的土路,走起來十分艱難。

可龍冬花不怕,她拿出了年輕時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早上喝上一碗中藥就上了前線,一連十多天堅持戰鬥,哪怕是臉上、腿上浮腫,累得腰酸背痛,也不願意歇息。

社員們見狀都不忍心,使勁奪下龍冬花的工具,甚至懇求她說:「龍勞模,你不是鐵打的呀!再說你年齡大了,在這兒指點,我們來幹就行啦!」

龍冬花一把搶回工具,不由分說地道:「都是老毛病,沒啥大事,頂一頂就過去了!人家幹活,我站在旁邊指手畫腳,我沒這習慣!」

就這樣,龍冬花拖著病體,憑借一雙手、一把鐵鍬,和大家一起挖了近7噸半的石頭。

任務結束後,人們強行把龍冬花送到醫院檢查,一檢查才發現,她的大腿、腰椎和背部等多處嚴重挫傷,而且都是新傷,原有的風濕病和腰椎病也加重了。

看到這一幕,淚水模糊了人們的眼眶:「龍勞模的病,都是為大家累出來的呀!

終身不忘毛主席恩情,一生堅持為人民服務

作為全國勞模,龍冬花的醫藥費可以全額報銷,但是為了給國家節約開支,她總是堅持吃藥,能不住院酒不住院,即便是住院也一再要求提前出院。

「我年紀大了,不能再為國家做貢獻,唯一能做的就是少花點國家的錢。」龍冬花說。

1991年,池州再遇水浸災害,龍冬花正在住院,聽到訊息後讓老伴專程趕到縣婦聯代她捐款。如果不是年事已高,臥病在床,她恨不得親自上陣抗洪。

龍冬花夫婦一共有5個子女,其中3個子女先後下了崗,生活比較拮據,孩子們向她求助,想讓她找領導反映,幫忙安排工作,卻被母親拒絕。

有的孩子不理解,龍冬花語重心長地說:「共產黨員是要給國家分擔困難,而不是給組織添麻煩的。」為此,她鼓勵孩子立誌再就業,從沒找過任何領導求助,但當鄉下的親戚百姓有困難找來時,龍冬花卻熱情招呼,四處奔走,為他們排憂解難。

盡管成就斐然,榮譽等身,龍冬花卻很少主動講起這些光環,即便和自己的丈夫、孩子也很少說,孩子們都是從報紙和村民的口中才得知母親的英勇事跡。

不過,每當孩子問起她向毛主席敬酒的事情,龍冬花卻每次都講得津津有味,認真細致。在孩子們的記憶中,每當講起毛主席,母親的眼神裏都煥發出一種特別的光彩,好像回到了自己年輕的時候,仿佛這是她一輩子驕傲的故事……

2001年4月,龍冬花被查出身患胃癌,晚年的她頑強地與病魔鬥爭。

2004年9月7日,龍冬花因病逝世,終年75歲。

晚年的龍冬花,經常反復叮囑孩子這樣一句話:

「年輕人不要忘了毛主席的恩情,不要忘了黨的光輝,不要怕吃苦受累,一定要趁年輕多為群眾服務,大家生活過好了,國家才能好。」

晚年的龍冬花

這就是「不要命」的共產黨員、全國勞模龍冬花,她始終牢記著毛主席的諄諄教誨,堅守著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把一生獻給了人民群眾,做到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致敬偉大領袖毛主席,致敬「不要命」的龍冬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