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明朝末期政治鬥爭:萬歷時代的權力爭奪戰,以張居正為例

2024-04-09歷史

萬歷年間的歷史就像大多數中國古代的歷史一般是一個統治階級爭奪權力的歷史。

其中又可以分為皇帝和大臣權力的鬥爭以及大臣內部權力的鬥爭。

這種鬥爭是中國古代普遍存在的,是逃脫不了的規律。

早在萬歷之前這種鬥爭就已有了端倪, 萬歷年間鬥爭愈演愈烈。

01

書中講述的「爭鬥」是從朝會開始敘述的。

連皇帝都不得知的朝會,聽起來搞笑,實際上是可悲的——這說明有人正在挑戰皇帝的權威。

在萬歷前面兩個皇帝,在是否上早朝這件事情上都需要文官的同意,以至於後來皇帝漸漸變得「叛逆」。

萬歷的經歷也有相似之處。

萬歷是幼年即位,雖然早慧但是畢竟閱歷不足,不足以處理國家大事。

他的幼年是在其母「慈聖太後」、宦官馮保和殿閣大學士張居正共同教導下度過的,「禮數」、「規矩」貫穿了他的童年。

他沒有自己的娛樂,他能做的只是學習如何做一個好的皇帝。

所以這樣也不難理解為什麽後來萬歷皇帝養成柔弱但叛逆的性子。

萬歷的前半生總結起來就是無聊的守規矩。

這深深影響了他未來的行事:青年時受小太監教唆,整天玩樂;獨寵鄭氏;在群臣的「推動」下抄家張居正和馮保……柔弱、叛逆、好利用好像說的就是萬歷了。

可萬歷長大後很久他才能明白。

即使擺脫了張、馮之後,得到了自主之權也仍然受到種種限制。

貴為天子,其實也不過是一種制度所需要的產物。

所謂的打擊張、馮「奸臣」造福的也是那些反張派的大臣們,而萬歷皇帝呢,等來的只是群臣的「批評」罷了。

02

萬歷年間的皇帝和大臣權力的爭奪可以說總體是大臣獲勝,早期是張居正,後來又有其他人。

那麽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一是明朝防止親戚幹政的制度,讓小皇帝不得不信任大臣。

二是在明朝中期這段時間,內閣的發展已經相當完備,權力也漸漸擴大, 在某種程度上行使了丞相的職權。

可謂是無丞相之名,有丞相之實。

三是本來與內閣相互牽制的宦官也與張居正交好,萬歷沒有資本和力量去進行較量。

最後是主觀原因,萬歷皇帝自身的軟弱和偏信就註定了他不會真正取得權力。

講完皇帝與大臣權力的爭鬥,下面該講大臣(朝廷各派別)之間權力的爭鬥了。

萬歷年間的派別鬥爭大抵可以分為這兩種:支持張居正的和反對張居正的,分別是擁張派和反張派。

一開始反張派權力弱且不成規模,張居正獨大。

後來,尤其是張居正死後,擁張派一落千丈,隨之變法也被迫停止。

在書中有這樣幾個關於大臣之間權力鬥爭的事件。

03

第一個就是倉庫納賄事件。

明代有質檢合格入庫的制度,中介人和宦官控制這物品質檢,並從中獲取了巨大的財富。

在這種利益關系下質素變得不那麽重要,一些質素不過關的貨物透過賄賂進入倉庫,再由倉庫分發,長此以往,必然是會露餡的。

皇帝接到舉報然後交由張、馮二人辦理,張居正在馮保的合作下趁機大批撤換管理倉庫的宦官,並且這種收受賄賂的行為已經禁絕。

我認為不然,這次事件很可能是一次官員之間關於權力的爭鬥,是張居正把自己人安插到管理倉庫崗位的行動。

為了自己集團的利益,即使有受賄現象,也會成為「已禁絕、絕無再犯」。

第二個是奪情事件。

這也是張居正職業生涯受到的最大挑戰。

張居正的父親死去,按倫理來說,張居正應該回家守孝三年。

但此時變法正值關鍵時期,如果張居正歸家守孝變法必將停滯,張居正自身在統治階級中的權力與地位也會下降。

所以綜合考慮下張居正聯合萬歷皇帝以及馮保「演出」了一場奪情的「戲碼」。

即張居正上書回家,但皇帝利用權力使張居正可以不用守孝,繼續工作,因為是不合人之常情的所以被稱為奪情。

張居正的這次事件使他產生了許多反對者,就連原先張居正提拔上去的一個官員也反對。

這次事件雖然讓張居正的改革得以順利進行但是也為之後的「不幸」埋下了隱患。

現在的張居正身居高位,名聲甚至大過了萬歷皇帝,出行32轎夫擡,轎子也是頂頂好。

這無疑是對張居正權力高最好的證明,但物極必反, 也就是這一種權力導致了他的滅亡。

第三個權力鬥爭發生在張居正死後。

張居正身死,萬歷皇帝也長大了,「群臣」的機會又來了。

反張運動揭開了序幕。

參與者也清楚地知道現在和當年勸諫奪情的時候,政治形勢已經大不相同,他們揭發事實,制造輿論,使張居正的形象逐步變得虛偽和毒辣。

到1582年年底,張居正去世僅僅半年,他已經被蓋棺論定。

罪狀有欺君毒民、接受賄賂、賣官素爵、任用私人、放縱奴仆淩辱縉紳等等。

歸結到最後,就是結黨營私,妄圖把持朝廷大權,居心叵測雲雲。

張居正是做了不好的事情,但總體也是個好的臣子,多虧了他,萬歷年間才有如此發展,就這樣把他批評得一文不值屬實有點過分。

張居正死後變法也停滯了,甚至是被批判了,但是明朝廷卻沒有大的改變。

實際上反張運動後朝廷空缺的職務又被反張派占領,他們在統治階級權力爭奪戰中取勝,因此成為了另一個「張居正集團」。

萬歷皇帝是優柔寡斷的,但他的大臣們卻是勇往直前的,萬歷皇帝就是這樣被群臣「推著」進行完了反張居正的運動,沒有後悔的余地。

萬歷年間大臣爭權奪利的鬥爭是持久且激烈的,在這場鬥爭中萬歷儼然就是一個「工具人」。

萬歷年間的歷史可以看作統治階級爭權奪利的歷史,所做的種種大都是為了自己集團的利益,為了自身在政治上的主動權。僅僅一項能為百姓做出一點點貢獻的變法,也淪為了政治鬥爭的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