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靖康之變唯一勤王者,為何拒渡黃河

2024-04-09歷史

靖康之變唯一勤王者,為何拒渡黃河?

1127年4月初,宋欽宗一行被金帥押解北還。他們在途中飽受風霜和金兵淩辱之苦,最終到達鞏縣。名將張叔夜一直堅決絕食,決心以死明誌。

在金兵強迫下,他被灌入溫水以維持生命,但在車隊昏沈中聽到車夫說「過界河(黃河)矣」,他猛然起身,仰天大呼,然後趁人不備自縊而死,將忠魂留在大宋境內。

為何這位在「靖康之變」中唯一率部勤王的名將,至死也不願渡過黃河呢?

張叔夜年輕時就對兵法充滿熱情,他在擔任蘭州的低階軍官後,提議改變蘭州的戰備策略。他建議尋找險要之地固守,以避免敵軍逼近黃河,使我軍陷入危險的境地。

正巧,大都處於五路之間的險要位置,是羌人入侵中原的攻擊出發陣地。張叔夜潛入大都實地偵察,制定了成功的攻取策略,並成功奪取大都,將其改建為可供戍守的西安州,徹底消除了蘭州的羌人之患。

他的政績突出,得到了上司的力薦,並連續擔任了三地知府,被朝廷「賜進士出身」,調入京師任職。張叔夜出使遼國,在歡迎宴會上接受射箭比賽的要求。

他表現出色,一箭中的,使遼國大驚。他還繪制出遼國的五份寶貴資料,上報朝廷。張叔夜因參與彈劾奸相蔡京,幾經沈浮後出任海州知府,並在此地抒寫出一段華美的樂章。

張叔夜:巧用策略,招降宋江,免除山東人民的災難 張叔夜,在山東任職期間,遭遇宋江率領的三十六名「勇悍狂俠」揭竿起義,鎮壓不成反而導致方臘在浙江高舉義旗,宋廷陷入南北交困的局面。

此時,朝廷決定采取各個擊破和借刀殺人的方針,招降宋江去征討方臘。張叔夜為完成這一重任,四處張貼懸賞榜文,以激勵士氣,同時巧用策略,成功招降宋江,避免了山東人民遭受戰亂的災難。

為了招降宋江,張叔夜精心策劃,派出敢死隊在城郊設伏,又在海邊埋伏重兵,準備狙擊上岸的宋江部。他甚至派出小股部隊到海濱騷擾搦戰,誘使宋江棄船決戰,落入包圍圈。

在這樣的策略下,宋江果然中計,被官兵趁亂「舉火焚其舟」,最終無路可逃,無奈投降,成為了朝廷的一員,其余三十六人也分住諸路巡檢使。

張叔夜因招降有功,轉任濟南知府,但面臨著山東群盜包圍濟南府的難題。他深知實力不足,決定采取疑兵之計,召集府衙官吏們推心置腹。

他修改朝廷赦免盜匪的舊公文,派郵卒馳出城外,向群盜說明要將赦書及時送往濟南府各郡。他上演空城計,率幾個文官在譙門飲酒作樂「示以閑暇」,並派人在城樓宣讀朝廷赦令。

這些策略最終使群盜滿腹狐疑,爭論不休,至暮未決。張叔夜乘其懈怠,率五千守軍半夜攻擊,群盜奔潰,被追斬數千級。

他憑借這一功勞升任龍圖閣直學士、轉任青州知府。 綜上所述,張叔夜巧妙利用策略,成功招降宋江,同時妥善處理山東群盜包圍濟南府的問題,避免了山東人民遭受戰亂的災難,展現了他的智慧和膽識。

張叔夜為宋朝的忠誠勇將,他在京師被金兵圍困時,請求朝廷授予他調動附近騎兵部隊的權力,以便「與諸將並力斷其歸路。」

無奈宋廷未予回復,他只能率領三萬人馬,浴血廝殺,終於抵達京師內城。他的軍隊雖然歷經磨難,但「軍容甚整」,使宋欽宗很是欣慰。

張叔夜根據京城現狀,諫言宋欽宗避金人鋒芒暫遷至襄陽再從長計議。他所部成為皇家警衛團,接連四日「與金人大戰,斬其金環貴將二人。」

他的戰績激勵了各路勤王隊伍,但可惜的是,直到內城陷落,宋欽宗也沒有盼到第二支勤王隊伍進京。張叔夜在京師被攻陷後,身負重傷,仍然率部與金兵血戰,最終因接到停止抵抗命令,不得不放下武器,與徽欽二帝等人一起成為戰俘,被關押至金營。

他的忠誠和英勇,永遠值得後人敬仰。

張叔夜:以死明誌的忠臣 張叔夜,宋欽宗的忠臣,死不渡河,以死明誌。他在金國逼迫下,義正辭嚴地請求立宋欽宗的太子,即使金國大怒,他仍然毫不畏懼,視死如歸。

當金國扶持張邦昌為帝、建立傀儡政權時,他在廣大區域進行反抗,最終自縊身亡,年僅六十三歲。他的事跡被後人傳頌,他以最珍貴的生命證明了生命的價值和氣概,鼓舞後世人挺直脊梁反抗強暴。

宋高宗建南宋後,特意追謚他為「忠文」,並盛贊其「死輕鴻毛,名重泰山!」

【作者介紹】許雲輝,雲南師範大學中文系1984年7月畢業,同年入職教育界,直到2022年10月光榮退休。

他曾出版兩部專著,發表的文章在省級以上文學期刊累計達到百萬字。溫馨提醒:如若您喜歡這篇文章,請積極轉發與評論。